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幼儿入园教育的第一天起,安全问题就是十分重要的问题,在幼儿整个学龄前教育中,户外活动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户外活动相比户内而言,具有更大的危险性,意外伤害的突发性、多样性,因而安全问题便成为户外活动的首要问题。笔者作为一名工作多年的幼儿教师,根据自己的工作经验,结合有关理论知识,对幼儿户外活动的安全问题发表一些个人看法,以期抛砖引玉,共同关注幼儿户外活动的安全问题。
一、教师要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理念。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这句话的含义即是幼儿的生命第一,健康第一,而生命和健康的重要保障就是安全。幼儿园的宗旨应该是在保证孩子安全第一,健康第一的基础上进行教育。
让幼儿有一个幸福、快乐、健康、安全的成长环境是我们幼教工作者和所有家长的美好愿望,保证幼儿自身健康和安全是摆在我们每位幼教工作者面前头等重要的大事。尤其是户外活动,不同于户内活动,各种意外随时都可能发生,因为幼儿年龄小,好奇心强,认知能力差,自我保护能力差,缺乏预见危险事物的能力,不能预见行为的后果,更不能正确及时地应对各种突发的危险事件。作为幼儿教师,安全应时时记在心上,不能有丝毫的松懈。只有树立了安全第一、安全至上的观念,才能有效避免和减少幼儿户外活动安全事故的发生,才能真正做到“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
二、全面进行安全教育,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尽量避免户外活动意外伤害事件
提高安全防范意识,不仅是对幼教工作者提出的要求,同时也是对幼儿提出的要求,对幼儿家长乃至整个社会提出的要求。
首先,作为教师,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是头等大事。教师不仅要传播和灌输幼儿安全知识,更要注重对幼儿安全行为的训练。因为幼儿本身好动、好探索、好奇心强,极易分散注意力,仅仅给他们传授安全知识,他们好像是在“听天书”,因为他们的认知能力极其有限,而且容易遗忘,教师如果仅停留在对幼儿安全知识的教育上,不会达到理想的效果。更重要的是加强幼儿安全行为的训练,通过游戏使孩子们学到安全知识,加深他们的印象,使他们对安全知识记得更牢。这样既丰富了课堂内容,又提高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更为重要的是,幼儿从活动中亲身体验到人身安全的重要性,遇到类似情况知道如何处理。
其次,安全教育不仅仅是对幼儿的教育,也包括对家长的教育。在目前外我国的生育政策下,一对夫妻一般只有一个孩子,一个孩子至少有6个以上的大(老)人呵护,家长往往把孩子当成自己的心肝宝贝,对孩子娇惯、溺爱、纵容,容易忽视对孩子的安全教育。不少家长认为,孩子只要送到幼儿园就万事大吉了,出现任何问题均由幼儿园承担,自己就没有安全教育、安全防范的义务,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在幼儿入园前,家长必须全面检查,看孩子身上是否带有刀子、锥子等锐器;在接送孩子的路上,可以利用看到的不安全问题对孩子进行安全教育,比如过马路不闯红灯,一定要在大人的带领下过马路,坐车不乱开车门等,使孩子亲身感受到安全问题的重要性,如孩子存在不安全因素,要及时告知老师,共同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安全教育不仅是幼儿教师的责任,也是家长义不容辞的责任。
再次,幼儿安全问题同时也是全社会的问题,即使你家中现在没有幼儿,你的亲朋好友家中也有幼儿。幼儿是国家的未来,幼儿是社会的弱者,全社会都应该关心幼儿、呵护幼儿,因为每个人的一生都必须经过幼儿阶段,这就使得人们更容易爱护幼儿。比如遇到幼儿集体过马路,行驶车辆应停车避让;幼儿入园、离园期间,实行交通管制;雨雪天气,接送幼儿的车辆、人员先行;遇到幼儿走失,要及时看护住幼儿,确保幼儿安全的前提下报警求助等等措施,以确保幼儿户外活动的安全。
三、幼儿户外活动必须注意的问题
第一是场地的选择问题,设备齐全的幼儿园,有专门的幼儿户外活动场所,只要园里按照规定,定期检查各种活动设施,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进行户外活动即可。关键是幼儿园举行春游、郊游、参观、表演等户外活动,教师必须提前熟悉场地,包括幼儿出行路线,发现场地或设施存在安全隐患,要及时提出,并确保活动前消除,选择相对安全的出行路线,以避免意外事件的发生。
第二要制定详尽的计划,做好防范,预防各种可能发生的安全问题。组织户外活动,要精心准备,认真策划,一定要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进行,集合、出发、活动、注意事项、意外伤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以及对突发事件的处理,都要制定详尽的计划,防患于未然。
第三是进行户外活动的安全教育,告知幼儿这次活动的路线、场所,出行过程中以及活动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由于幼儿认知的特殊性,容易遗忘性,离开教室前要强调安全问题,到达目的地进行活动之前要再次强调安全问题,活动过程中以及结束返回之前仍要重申安全问题。只有时时刻刻强调安全,才能使幼儿认识到安全问题的重要性,才能有效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
第四活动中要切实落实安全保障措施,教师在户外活动中一定要做到嘴勤、眼疾、手快,头脑灵活,一定要多强调、多提醒、多引导,要把幼儿置于自己的视线之内,发现问题及时制止,发现隐患立即消除。
四、教师要掌握一些急救措施,以及时处置安全事故对幼儿造成的伤害,把伤害降低到最小程度
意外就是在人的意料之外,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而发生的客观事实,无论怎样重视安全,意外事故总是不可避免的。户外活动中,万一发生安全事故,教师不要惊慌失措,不知所措,自己先乱了阵脚,而是要胆大心细,果断正确处置,避免幼儿遭到二次伤害或扩大伤害后果,因而掌握必要的救护措施,是幼儿户外活动中安全问题的重要保障。
针对幼儿户外活动容易出现的安全问题,教师应有针对性地学习一些急救措施,一旦出现安全事故,如急救措施得當,就能把伤害降到最小,避免和减少幼儿出现安全事故后伤害后果的加重。
综合以上几点,保障幼儿的生命和健康是幼教工作者的首要任务,而幼儿的安全问题是保障幼儿的生命和健康的关键和第一要素,尤其是在幼儿户外活动中。《未成年人保护法》第22条规定:幼儿园组织幼儿集会、文化娱乐、社会实践等集体活动,要防止发生人身安全事故。安全工作是幼教工作的重中之重,只有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理念,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加强安全教育,才能尽量避免和减少幼儿户外活动安全问题的出现,才能确保幼儿的生命和健康。
一、教师要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理念。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这句话的含义即是幼儿的生命第一,健康第一,而生命和健康的重要保障就是安全。幼儿园的宗旨应该是在保证孩子安全第一,健康第一的基础上进行教育。
让幼儿有一个幸福、快乐、健康、安全的成长环境是我们幼教工作者和所有家长的美好愿望,保证幼儿自身健康和安全是摆在我们每位幼教工作者面前头等重要的大事。尤其是户外活动,不同于户内活动,各种意外随时都可能发生,因为幼儿年龄小,好奇心强,认知能力差,自我保护能力差,缺乏预见危险事物的能力,不能预见行为的后果,更不能正确及时地应对各种突发的危险事件。作为幼儿教师,安全应时时记在心上,不能有丝毫的松懈。只有树立了安全第一、安全至上的观念,才能有效避免和减少幼儿户外活动安全事故的发生,才能真正做到“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
二、全面进行安全教育,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尽量避免户外活动意外伤害事件
提高安全防范意识,不仅是对幼教工作者提出的要求,同时也是对幼儿提出的要求,对幼儿家长乃至整个社会提出的要求。
首先,作为教师,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是头等大事。教师不仅要传播和灌输幼儿安全知识,更要注重对幼儿安全行为的训练。因为幼儿本身好动、好探索、好奇心强,极易分散注意力,仅仅给他们传授安全知识,他们好像是在“听天书”,因为他们的认知能力极其有限,而且容易遗忘,教师如果仅停留在对幼儿安全知识的教育上,不会达到理想的效果。更重要的是加强幼儿安全行为的训练,通过游戏使孩子们学到安全知识,加深他们的印象,使他们对安全知识记得更牢。这样既丰富了课堂内容,又提高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更为重要的是,幼儿从活动中亲身体验到人身安全的重要性,遇到类似情况知道如何处理。
其次,安全教育不仅仅是对幼儿的教育,也包括对家长的教育。在目前外我国的生育政策下,一对夫妻一般只有一个孩子,一个孩子至少有6个以上的大(老)人呵护,家长往往把孩子当成自己的心肝宝贝,对孩子娇惯、溺爱、纵容,容易忽视对孩子的安全教育。不少家长认为,孩子只要送到幼儿园就万事大吉了,出现任何问题均由幼儿园承担,自己就没有安全教育、安全防范的义务,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在幼儿入园前,家长必须全面检查,看孩子身上是否带有刀子、锥子等锐器;在接送孩子的路上,可以利用看到的不安全问题对孩子进行安全教育,比如过马路不闯红灯,一定要在大人的带领下过马路,坐车不乱开车门等,使孩子亲身感受到安全问题的重要性,如孩子存在不安全因素,要及时告知老师,共同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安全教育不仅是幼儿教师的责任,也是家长义不容辞的责任。
再次,幼儿安全问题同时也是全社会的问题,即使你家中现在没有幼儿,你的亲朋好友家中也有幼儿。幼儿是国家的未来,幼儿是社会的弱者,全社会都应该关心幼儿、呵护幼儿,因为每个人的一生都必须经过幼儿阶段,这就使得人们更容易爱护幼儿。比如遇到幼儿集体过马路,行驶车辆应停车避让;幼儿入园、离园期间,实行交通管制;雨雪天气,接送幼儿的车辆、人员先行;遇到幼儿走失,要及时看护住幼儿,确保幼儿安全的前提下报警求助等等措施,以确保幼儿户外活动的安全。
三、幼儿户外活动必须注意的问题
第一是场地的选择问题,设备齐全的幼儿园,有专门的幼儿户外活动场所,只要园里按照规定,定期检查各种活动设施,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进行户外活动即可。关键是幼儿园举行春游、郊游、参观、表演等户外活动,教师必须提前熟悉场地,包括幼儿出行路线,发现场地或设施存在安全隐患,要及时提出,并确保活动前消除,选择相对安全的出行路线,以避免意外事件的发生。
第二要制定详尽的计划,做好防范,预防各种可能发生的安全问题。组织户外活动,要精心准备,认真策划,一定要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进行,集合、出发、活动、注意事项、意外伤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以及对突发事件的处理,都要制定详尽的计划,防患于未然。
第三是进行户外活动的安全教育,告知幼儿这次活动的路线、场所,出行过程中以及活动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由于幼儿认知的特殊性,容易遗忘性,离开教室前要强调安全问题,到达目的地进行活动之前要再次强调安全问题,活动过程中以及结束返回之前仍要重申安全问题。只有时时刻刻强调安全,才能使幼儿认识到安全问题的重要性,才能有效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
第四活动中要切实落实安全保障措施,教师在户外活动中一定要做到嘴勤、眼疾、手快,头脑灵活,一定要多强调、多提醒、多引导,要把幼儿置于自己的视线之内,发现问题及时制止,发现隐患立即消除。
四、教师要掌握一些急救措施,以及时处置安全事故对幼儿造成的伤害,把伤害降低到最小程度
意外就是在人的意料之外,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而发生的客观事实,无论怎样重视安全,意外事故总是不可避免的。户外活动中,万一发生安全事故,教师不要惊慌失措,不知所措,自己先乱了阵脚,而是要胆大心细,果断正确处置,避免幼儿遭到二次伤害或扩大伤害后果,因而掌握必要的救护措施,是幼儿户外活动中安全问题的重要保障。
针对幼儿户外活动容易出现的安全问题,教师应有针对性地学习一些急救措施,一旦出现安全事故,如急救措施得當,就能把伤害降到最小,避免和减少幼儿出现安全事故后伤害后果的加重。
综合以上几点,保障幼儿的生命和健康是幼教工作者的首要任务,而幼儿的安全问题是保障幼儿的生命和健康的关键和第一要素,尤其是在幼儿户外活动中。《未成年人保护法》第22条规定:幼儿园组织幼儿集会、文化娱乐、社会实践等集体活动,要防止发生人身安全事故。安全工作是幼教工作的重中之重,只有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理念,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加强安全教育,才能尽量避免和减少幼儿户外活动安全问题的出现,才能确保幼儿的生命和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