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与学生谈心的艺术

来源 :当代教学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ngtao06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离不开谈心。谈心是沟通师生情感的桥梁,是解决学生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问题的最经济的、最快捷的、最行之有效的手段和方法。那么作为一个班集体的管理者,学生人生的引路人,在对学生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中,如何恰当地、巧妙地、灵活地运用这一方法,让学生听得懂、听得开心、并且乐意接受教育呢?这就决定于老师有什么样的说话、谈心艺术。有高超的艺术就会有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反之则反。下面我就这个问题谈谈自己的见解。
  一、有备无患、有的放矢
  没有准备的战争,毫无疑问注定是要失败的。战场上要做到知己知彼,教育上同样如此。不了解学生的个性,不懂学生的心理,不弄清楚问题的根源,不作充分的准备就进入谈话程序,势必会增加谈话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其结果只能是泛泛而谈,大而空。甚至会引起学生的反感或使矛盾升级。就象上课之前老师必须备好课一样,与学生进行谈话也是“课”,而且是比学科教学更重要的课。老师的某句话甚至会影响学生的一生,因此老师在找学生个别谈话之前,就应该象对待教学那样认真去备好这堂课。在确定了个别谈话对象后,事先就应该全面回顾一下该学生的各方面情况。比如:学业成绩、学习行为习惯、家庭现状、个人特长等等。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合理安排好谈话的思路,时间、地点和方法。真正做到有备无患,有的放矢。所以谈话之前的“备课”是谈话的基础和前提,很有必要。遗憾的是这一点往往不被人们所重视。
  二、尊重人格、平起平坐
  让学生与教师平起平坐?这恐怕是许多老师想也没有想过的。在很多人的心目中,教师坐着说、学生站着听,似乎是天经地义、无可指责的。不仅教师习以为常,而且学生们也习惯了这种做法,双方都没有感觉到有何不妥之处。这其实是教师在把认识的误区转化为行动!虽然我们平时经常说,要尊重学生的人格,但在实际行动中呢,却往往忽视甚至漠视学生的人格,“教师坐着说、学生站着听”的谈话形式便是其典型的反映。因此,老师在与学生进行个别谈话时,无须充当长辈、家长和“卫道士”的形象,应该丢掉所谓的“师道尊严”,不妨搬一张凳子或拿一把椅子,请学生先坐下来,再递一杯水给他。这尽管是毫不起眼、举手之劳的小事,但却能反映出老师的良苦用心,体现出了教师平等待人的心态;而且瞬间就让学生有一种温暖和安全的感觉,使学生的心能够自然地向老师靠近。换言之,学生对此也无疑会心存感激、“受宠若惊”的。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所进行的谈话又怎么会收不到预期的效果呢?请学生坐下来,一方面能使谈话更有成效;另一方面,在尊重了学生的人格的同时,也能赢得学生的尊重。一石二鸟、一箭双雕,我们何乐而不为?
  三、巧妙灵活。捕捉“战机”
  与学生进行谈话,要想收到“四两拨千斤”的理想效果,不讲究一定的技巧是不行的。而技巧又是和“时机”紧密相联的,这就需要老师有敏锐的洞察力,善于捕捉“战机”。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嘴上功夫的魅力,可采用如下操作方法:
  1、趁热打铁。打铁还须趁热,做学生的思想工作有时也需要“趁热”。学生尤其是那些老师心目中的所谓“潜能生”,当他们无论是在哪一方面取得了一点进步时,我们就应该和他(她)谈心,给予及时的表扬和鼓励,扬起学生自信的风帆,以期能够获得更大的成绩。老师在充分肯定学生进步的同时,再明确指出努力的方向,这种情况下,学生往往会对老师的话“言听计从”;即便是指出其还存在的不足,学生也会乐于接受。
  2、适当冷却。与上面的情况截然相反的是,对待那些犯了错误的学生,我们非但不能“趁热打铁”,有时还需要“适当冷却”。而有些老师在学生出了问题之后,往往会大动干戈,立即就将学生找来大加训斥。甚至喊来家长,一顿吹胡子瞪眼。其实,这种做法很不恰当,不仅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有时还会适得其反,徒增学生的逆反心理,弄僵师生关系,有时还会激发矛盾。我们不妨采取适当冷却的方式,冷一冷后再与学生去谈,给学生留一点自我反省和改正的空间,毕竟学生还是很有自尊心和自知之明的,要相信他们是能够改正和完善的。
  3、细心呵护、温暖关爱。学生是社会的一员,他们在学校和家庭生活中,总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这是在所难免的。青少年处在个性的发展和完善阶段,学习上的压力、成长的烦恼、同学之间的磨擦、与父母之间的代沟,往往造成他们在情感上出现迷惘困惑而亟待别人帮助。这时如稍有不慎,外界就会给他们造成致命的伤害。如果我们老师能够及时发现,并给以必要的帮助,和他们进行交心、沟通,对学生而言,则无疑是“雪中送炭”。在这种情况下进行的谈话,能使学生感觉到老师的关爱和温暖,使他们的心和老师贴得更近,谈话的效果也就会十分明显。
其他文献
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是语言的三大要素(语音、词汇、语法)之一,犹如大厦之砖瓦,铺路之基石。学生在外语学习中所遇到的首要问题就是词汇障碍,没有一定的词汇作基础,要想获得较强的听、说、读、写能力是很困难的。英国语言学家威尔金斯曾经说过:“没有语法,人们不能表达很多事物;而没有词汇,人们则无法表达任何事物。”由此可见,没有词汇,任何形式的交流都无从谈起。  一、词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体现在教的过
期刊
化学平衡状态是指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里,正反应速率=逆反应速率,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含量保持不变的状态。怎么具体判断呢?我们通常把它认真仔细的分类逐条归纳辨析。有时侯同学们还是迷惑,走进题分析,跳出题总结,其实它遵守从“变”到“不变”是平衡的原理  例1、可逆反应:2SO3(g)= 2SO2(g) + O2(g),在体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 (A )  A 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
期刊
【摘要】本文以高考英语完形填空试题为阐述对象,从试题的题材和体裁、试题的语言特点、试题的命题特点及复习备考建议等方面加以论述,旨在进一步提高完形填空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高考英语;完形填空;题材与体裁语言特点;命题特;复习备考建议纵观近几年高考英语试卷,“完形填空”试题的命制,基本上遵循了“突出语篇,强调应用,注重应用,注重实际”的设计思路,试题特点鲜明——“考查考生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对词汇知
期刊
随着“生本教育”、“三主五步教学法”等新课改理念的逐步深入,人们对地理教育的价值观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新课程无论在教学内容和学习方式上都有了更大的自主性和开放性,地理教育不再是以传授地理知识为目的,而是更加关注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和思维方式的多样化,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中,寻求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体验探索知识、解决问题的感受。那么,在新课程背景下的地理教师,怎样才能把新课
期刊
教学不仅要使学生掌握知识,更要使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好的、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对学生一生的学习将产生重要的影响。学习方法的得当与否,教师的指导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本人在多年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一、指导学生学会预习新课  小学中、高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识字能力,通过预习,可以使他们对新课内容做到心中有数,带着问题听课,解决疑难。因此,教师在新课前可布置一些
期刊
【摘要】完形填空是一种高难度的障碍性阅读理解题,是考查学生对英语知识综合运用能力的一种有效方法。它能真实地反映出学生的语言知识水平、逻辑推理能力、驾驭语言知识能力及阅读能力。本文结合近几年来高考部分完形填空题拟就三个方面谈一谈应如何提高完形填空的应试能力的一些方法及对策。  【关键词】高中英语;障碍性;阅读理解;完形填空 完形填空题型是历年来的英语高考试卷的必考题型,是一种颇受学者青睐,学生恐惧的
期刊
【摘要】历代学者总是将《木兰诗》的主题定性为歌颂和赞扬木兰的英雄本色。传达出一种积极的精神特质。然而,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来看,《木兰诗》创作的意图并不是为了去表现和颂扬木兰的英雄形象,而是应用反衬的手法,以乐写哀,以喜写悲,让读者透过木兰的英雄形象去感受蕴藏在英雄表象下的悲剧实质,表现出歌者对战争的否定和憎恶。远离战争,呼唤和平……  【关键词】木兰诗;主题;英雄;悲剧;别论一  关于《木兰诗》的
期刊
【摘要】研究性学习和自主学习在能力要求和学习目标上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研究性学习的开展需要学生具有自主学习的能力和精神,开展研究性学习也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在研究性学习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应注意:认真贯彻研究性学习“自己设问,自由选题,自主探究,自由创造”的宗旨;及时发现和评价学生研究性学习过程中的成绩和优点;根据新教材特点营造研究性学习氛围,培养和提高学生课内自主学习的能力;引导
期刊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主阵地,因此抓住课堂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关键。英语课的课堂教学结构,自从“五段教学法”被提出以来(Johann Friedrich Herbart,1776-1841)就一直沿用至今,并逐渐演变为今天大多数英语教师授课的框架:warming-up(热身),reading(阅读),presentation(呈现),practice(练习),homework(巩固)。不同的教师由于自身的素
期刊
怎样才能上好作文课,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教研课题之一。在教学中,让语文教师感到束手无策的是对后进生的作文训练。这个问题最突出的是在小学阶段和初中阶段两个时期,高中也有类似问题。后进生厌恶作文,不交作文。被迫交上来的作文也是敷衍塞责,有头无尾,不像作文样子。对这个问题,我们应当反思:为什么后进生讨厌作文,躲避作文呢?根本原因是什么呢?等等问题。  我想,后进生往往是教师所忽视的部分,从小学起他们就没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