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通过帮助教师明确目标、梳理经验来提高教师科技教育意识和素养,并转变教学理念,从而积淀科普教育特色园所文化。
关键词:科技教育意识;科普教育特色园所文化;教学理念
目前我们的教育活动强调整合的意识,以综合化的方式组织和实施学前教育课程,使幼儿获得具有启蒙性、趣味性,并有利于他们终身可持续发展的成长经验。集体活动作为幼儿园活动的一种重要形式,承载着不可替代的功能。而实施集体活动的主体是教师,所以提高教师专业素养,提升教师课程意识是帮助幼儿园筑品牌,显优势刻不容缓的工作。以下就介绍我园在集体教学活动中共研“在教育教学中有机渗透科普教育,提高教师科普教育的意识和累积有效整合意识”的一些做法:
一、帮助教师明确目标,在教学活动中提高科技意识和素养
集体教学活动是幼儿园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我们借此要渗透揉合科普教育特色文化,有机渗透和整合科技活动教学元素。
1.在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
“扇子”是中班主题《火辣辣的夏天》中的一个教学点,教材中提示使用正反折纸和冰棍棒的方法制作一面扇子。根据这一提示,我们设计了科技系列制作活动“多彩的扇子”。
活动目标:(1)学习用正反折叠的方法制作小折扇。(2)体验制作简易折扇的乐趣。
活动流程:情景导入,讨论防暑降温的方法→观察思考,讨论扇子制作方法→幼儿操作,制作扇子→使用扇子,给自己降温。
发现问题:在活动实施后,发现这一科技制作活动有点模式化的倾向。首先,幼儿对制作扇子的情感激发是不够的,随着物质的发达,电扇空调的出现,扇子的使用率降低,这些幼儿对于扇子没有了类似我们儿时对于扇子的认识和喜爱;其次,幼儿对于扇子源远流长的文化没有感受和理解,促使幼儿缺乏制作的愿望;另外,活动形式的单一性,让幼儿缺乏自主选择,主动参与活动的兴趣和探索学习能力的培养。从今天的活动中看到个别幼儿因为之前已经有了正反折的经验,所以花费了很少的时间就完成了,扇子也随手一扔,没有显出珍惜自己的劳动成果和再探索的兴趣。整个活动流于形式,幼儿只是随意地操作,趣味和意义不够深。
2.在分析和思考中解决问题
发现问题之后再对活动的价值挖掘、开展形式、幼儿认知经验、科技能力的获得展开了讨论和思考:《幼儿园保教质量评价指南》中关于学习活动方法运用中提出的“方法恰当、灵活、有效,充分体现幼儿自主性的原则”。那么如何在科技教学活动中注重多元价值的开发和显现,同时要兼顾幼儿,激发幼儿自主参与探索制作的兴趣?活动如何有机揉合科技特色,体现科技活动的内涵,使之有趣有益,让幼儿喜欢呢?我们对这个活动的目标和流程进行了调整。在活动的过程中我们更注重扇子文化的感受,以此激趣。整个活动过程如下:谜语激趣,说说认识的扇子—欣赏扇子,了解扇子的文化—自主选择,制作喜欢的扇子——交流分享,展示自己的作品。再纵观这样的修改对这个科技活动的意义,制作前让幼儿感受扇子艺术是中国独特的文化,在欣赏和讨论的过程中给了孩子情感的铺垫,激发幼儿喜欢各种扇子,乐意探索制作多样的扇子;制作中把“如何让扇子美丽,还要牢固实用呢?”问题抛给幼儿,引起幼儿思考,丰富活动环境,材料投放体现多样性:如有正反折扇、螺丝螺帽拼接拧成扇、包装袋扎成扇,三种材料体现了不同的制作思维,可供幼儿根据自己的能力自主选择难易进行制作;在活动形式上引导幼儿尝试集体合作、个别等多种方式,能主动探索使用不同的方法制作。注重范例多元化、多维度提供,如成品图片、过程示意图、多媒体现场演示等可供幼儿主动选择的参考模式。制作活动结束后,我们幼儿带着激动和兴奋,争先恐后地向大家介绍自己的作品。整个活动对教师的科普思维提高有了很大的改善。
3.在实践和反思中收获和體验
于幼儿,在活动中幼儿对中国从古至今多变的扇子文化发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能根据前期经验说说自己知道的扇子的形状、功能、图案、材料等。在制作的过程中也乐此不疲,乐意尝试不同的制作方法。当幼儿将小扇子轻轻地打开,给大家扇风的时候表现出了无比的自豪,充分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大大地增进了幼儿之间交流交往的需求。最后的分享让幼儿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与成果的自豪。
于教师,通过集体的思考和智慧,在经历思维的碰撞和问题的挖掘之后,对整个活动有了重新的梳理,价值把握更深刻,活动更契合幼儿的需求,更有趣有意了。在观摩活动的时候明白了有机融合科普意识,通过有趣的活动形式给予幼儿是多么的重要。科普教育不是生硬的,而是可以与集体教学活动灵活有机地糅合在一起的。
二、帮助教师梳理经验,在学习和感悟中转变教学理念
学习《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在科学领域提出6个目标,其中强调幼儿的科学学习能力应注重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体验探究式的过程,培养初步的探究能力。在教育建议方面,强调成人要善于发现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求知欲,注重探究过程,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这样的一个课例,让教师有了清楚的对比认识,深深地感受到在活动中落实指南、实践指南,对于推进日常教育教学活动质量有着直接的、关键的作用。透过《指南》看教师在架构集体活动时的目标价值、内容选择以及方法运用,能以幼儿发展为出发点与目标归宿,重幼儿参与活动的过程体验和过程价值,不拘泥于形式和模式。
在研磨课例的过程中,教师深刻地感悟到:在正确挖掘活动价值之后,有了明确的活动目标,活动更有内涵和有趣了;在活动形式体现多元之后,幼儿参与的主动性加强了,有探索的愿望和创造的兴趣了;在活动互动多样性之后,教师能够沉下来观察和发现幼儿的思考和动手能力,幼儿的表达表现更自主更大胆了。通过这样的磨课系列活动,让我们的课程文化深入每位教师的心灵,渗透和规范我们的一日活动,推动我园科技特色的有效开展与实施,渐渐铸就我们的科技教育品牌特色,形成科普教育的优秀资源,深化我们的科普教育特色文化。
所以,提高教师科技教育意识和素养,是积淀科普教育特色园所文化的关键。
(作者单位 上海市金山区松隐幼儿园)
关键词:科技教育意识;科普教育特色园所文化;教学理念
目前我们的教育活动强调整合的意识,以综合化的方式组织和实施学前教育课程,使幼儿获得具有启蒙性、趣味性,并有利于他们终身可持续发展的成长经验。集体活动作为幼儿园活动的一种重要形式,承载着不可替代的功能。而实施集体活动的主体是教师,所以提高教师专业素养,提升教师课程意识是帮助幼儿园筑品牌,显优势刻不容缓的工作。以下就介绍我园在集体教学活动中共研“在教育教学中有机渗透科普教育,提高教师科普教育的意识和累积有效整合意识”的一些做法:
一、帮助教师明确目标,在教学活动中提高科技意识和素养
集体教学活动是幼儿园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我们借此要渗透揉合科普教育特色文化,有机渗透和整合科技活动教学元素。
1.在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
“扇子”是中班主题《火辣辣的夏天》中的一个教学点,教材中提示使用正反折纸和冰棍棒的方法制作一面扇子。根据这一提示,我们设计了科技系列制作活动“多彩的扇子”。
活动目标:(1)学习用正反折叠的方法制作小折扇。(2)体验制作简易折扇的乐趣。
活动流程:情景导入,讨论防暑降温的方法→观察思考,讨论扇子制作方法→幼儿操作,制作扇子→使用扇子,给自己降温。
发现问题:在活动实施后,发现这一科技制作活动有点模式化的倾向。首先,幼儿对制作扇子的情感激发是不够的,随着物质的发达,电扇空调的出现,扇子的使用率降低,这些幼儿对于扇子没有了类似我们儿时对于扇子的认识和喜爱;其次,幼儿对于扇子源远流长的文化没有感受和理解,促使幼儿缺乏制作的愿望;另外,活动形式的单一性,让幼儿缺乏自主选择,主动参与活动的兴趣和探索学习能力的培养。从今天的活动中看到个别幼儿因为之前已经有了正反折的经验,所以花费了很少的时间就完成了,扇子也随手一扔,没有显出珍惜自己的劳动成果和再探索的兴趣。整个活动流于形式,幼儿只是随意地操作,趣味和意义不够深。
2.在分析和思考中解决问题
发现问题之后再对活动的价值挖掘、开展形式、幼儿认知经验、科技能力的获得展开了讨论和思考:《幼儿园保教质量评价指南》中关于学习活动方法运用中提出的“方法恰当、灵活、有效,充分体现幼儿自主性的原则”。那么如何在科技教学活动中注重多元价值的开发和显现,同时要兼顾幼儿,激发幼儿自主参与探索制作的兴趣?活动如何有机揉合科技特色,体现科技活动的内涵,使之有趣有益,让幼儿喜欢呢?我们对这个活动的目标和流程进行了调整。在活动的过程中我们更注重扇子文化的感受,以此激趣。整个活动过程如下:谜语激趣,说说认识的扇子—欣赏扇子,了解扇子的文化—自主选择,制作喜欢的扇子——交流分享,展示自己的作品。再纵观这样的修改对这个科技活动的意义,制作前让幼儿感受扇子艺术是中国独特的文化,在欣赏和讨论的过程中给了孩子情感的铺垫,激发幼儿喜欢各种扇子,乐意探索制作多样的扇子;制作中把“如何让扇子美丽,还要牢固实用呢?”问题抛给幼儿,引起幼儿思考,丰富活动环境,材料投放体现多样性:如有正反折扇、螺丝螺帽拼接拧成扇、包装袋扎成扇,三种材料体现了不同的制作思维,可供幼儿根据自己的能力自主选择难易进行制作;在活动形式上引导幼儿尝试集体合作、个别等多种方式,能主动探索使用不同的方法制作。注重范例多元化、多维度提供,如成品图片、过程示意图、多媒体现场演示等可供幼儿主动选择的参考模式。制作活动结束后,我们幼儿带着激动和兴奋,争先恐后地向大家介绍自己的作品。整个活动对教师的科普思维提高有了很大的改善。
3.在实践和反思中收获和體验
于幼儿,在活动中幼儿对中国从古至今多变的扇子文化发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能根据前期经验说说自己知道的扇子的形状、功能、图案、材料等。在制作的过程中也乐此不疲,乐意尝试不同的制作方法。当幼儿将小扇子轻轻地打开,给大家扇风的时候表现出了无比的自豪,充分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大大地增进了幼儿之间交流交往的需求。最后的分享让幼儿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与成果的自豪。
于教师,通过集体的思考和智慧,在经历思维的碰撞和问题的挖掘之后,对整个活动有了重新的梳理,价值把握更深刻,活动更契合幼儿的需求,更有趣有意了。在观摩活动的时候明白了有机融合科普意识,通过有趣的活动形式给予幼儿是多么的重要。科普教育不是生硬的,而是可以与集体教学活动灵活有机地糅合在一起的。
二、帮助教师梳理经验,在学习和感悟中转变教学理念
学习《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在科学领域提出6个目标,其中强调幼儿的科学学习能力应注重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体验探究式的过程,培养初步的探究能力。在教育建议方面,强调成人要善于发现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求知欲,注重探究过程,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这样的一个课例,让教师有了清楚的对比认识,深深地感受到在活动中落实指南、实践指南,对于推进日常教育教学活动质量有着直接的、关键的作用。透过《指南》看教师在架构集体活动时的目标价值、内容选择以及方法运用,能以幼儿发展为出发点与目标归宿,重幼儿参与活动的过程体验和过程价值,不拘泥于形式和模式。
在研磨课例的过程中,教师深刻地感悟到:在正确挖掘活动价值之后,有了明确的活动目标,活动更有内涵和有趣了;在活动形式体现多元之后,幼儿参与的主动性加强了,有探索的愿望和创造的兴趣了;在活动互动多样性之后,教师能够沉下来观察和发现幼儿的思考和动手能力,幼儿的表达表现更自主更大胆了。通过这样的磨课系列活动,让我们的课程文化深入每位教师的心灵,渗透和规范我们的一日活动,推动我园科技特色的有效开展与实施,渐渐铸就我们的科技教育品牌特色,形成科普教育的优秀资源,深化我们的科普教育特色文化。
所以,提高教师科技教育意识和素养,是积淀科普教育特色园所文化的关键。
(作者单位 上海市金山区松隐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