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当前应试教育的背景下,语文教师指导学生习作,较多地注重作文的形式、偏重于作法探究。因此,学生的习作往往华而不实。我国著名语文教学专家夏丏尊、叶圣陶先生作有《文心》一书,笔者读后受益颇多,提炼其中有关作文教学思想的精髓,那就是:“作文是生活,而不是生活的点缀。”
关键词:作文教学; 叶圣陶; 《爱的教育》; 小故事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01-054-001
作文是生活,这一论题提示了作文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阐发了这样正反两层意思:作文属于生活本身;倘无生活,即无作文。作文对于生活的直接依赖关系,成为作文教学的前提条件,既然学生练习作文乃是学生生活之一部分,那么,离开学生生活实际指导“写作”,那充其量也只是文字游戏,只是生活的装饰和点缀。
《文心》立足这样一个对作文与生活关系的认识高度,在作文教学拟题命题、触发情感、文体组织诸多方面,从理论认识和方法指导上给我们以深刻的启示。
一、命题要“引起学生的意趣”
一般地说,作文应当先有生活内容,而后才能选择题目。而学生练习作文时,大多是照着题目下笔的。这中间,教师的命题便显得至关重要。《文心》对两种命题方式提出尖锐批评。其一是“大而无当”,教师不去认真研究所在班级学生的年龄、学历、阅历等特点,“刚看了几页历史,就教他作《秦始皇论》《汉高祖论》;还没有明白一乡一村的社会组织,即教他作《救国的方针》、《富强的根源》。”其二是无病呻吟,教师从主观愿望出发随意命题,信心拈来。两种方法,一个实质,都不管练习者想作不想作,能做不能做,不管训练效果如何。这两种主观主义的作文命题方式实际上至今仍以各种形式流行于语文教学之中。《文心》认为,命题作文写的也多应是学生的生活,命题不过只是“引起学生的意趣”罢了。教师,必须“先揣得学生对于什么是有话说的,说得来的”,然后才能决定“把什么作为题目给你作”。只有这类切近学生实际的作文命题,才能保证学生从各自的生活体验出发,产生强烈的写作冲动,逐渐进入角色。
命题是指导写作的第一个环节。这一关把握不好,就连学生本来存在的那种写作愿望也会受到抑制,更谈不上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积极性。这诚如叶圣陶先生所说:“苟题意所含非学生所克胜,勉强成篇,此于其兴味及推理摧残殊甚。”
二、“最重要的是触发功夫”
“作文是生活”,是否能由此推论:有了生活即有作文?回答是否定的。学生写作火花往往要靠另一种外力来点燃,这种外力叫做“触发”。从生活素材转化为写作题材,靠的就是触发。《文心》在触发学生写作动机这问题上有着十分精辟的见解。首先,《文心》将“触发”这个不大引人注意的作文教学的环节放在了显要位置:“读书贵有新得,作文贵有新味,最重要的是触发功夫。”所谓触发,就是由某一件事进而感悟到其它的事,从而洋洋洒洒,联缀成文。“这种触发就是作文的好材料。”
那么,在指导学生习作时,如何培养他们的触发功夫呢?《文心》提出以下办法:其一,“于有字的书以外,更留心读读没有字的书。在你眼里森罗万象的事物上获得新的触发”。这里“没有字的书”,就是“大千世界”,就是丰富多彩的学校生活,情趣盎然的课余生活,情趣意切的家庭生活和生机勃勃的社会生活。这些“没有字的书”,会多角度、多层次、多渠道地给学生以大量信息,有利于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自觉地养成对目前所经历着的事物及时而准确地抒述情怀,评论优劣,论证得失的习惯。其二,在读书中触发写作动机。例如:读书时对于书中某一句话,觉到“与自己”的生活有交涉,获得一种印证”,等等。一个好的语文教师,平时必须十分注意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理解生活,并随时注意点拨学生将书本知识与生活经驗有机结合起来。在如此不断的触发之中,学生的生活是会酿制成作文的甜蜜的。
三、从生活出发“回问自己”
文章组织是学生习作中又一难点。有了切近实际的题目,又能注意经常触发学生的习作灵感,同时,还需要良好的“文章组织”训练,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文心》认为,正由于“写作”是生活中的一个项目,而不是随便玩玩的一种游戏,所以,必须经常注意“修练”文章组织的功夫。
关于文章组织的问题。向来众说纷纭,文章组织也从无定规可依。《文心》认为,如何着手联络材料,如何顾及文章首尾,统一全篇,这些问题,实际上都无法直接回答的。因为各人所要发表的意见、情感千差万别,要有具体的意思、情感,然后才能有与之相适应的具体的组织方法。对于文章组织等写作技巧的研究和适用,也“非从实际生活出发不可”,非从每个学生对生活的实际感受出发不可。夏丏尊、叶圣陶两位先生从他们自己丰富的语文教学实践经验出发,提出了一种“回问”的方法,就是不断启发学生、回问自己的方法。
所谓回问,就是要求学生,依据作文命题规定的内容及体裁形式,从自身的生活实际出发,从以下几个方面向自己发问:①发问写作目的:“为着要说些什么才写这篇文章?”即要表现生活的哪一点、哪一面。②发问题旨所在:“这个中心意旨在我们的意念中间是怎样来的呢?”即要表现的主题与生活的关系如何。③发问选材依据:“这项材料能增加中心意思的力量吗?即对生活的认识程度如何。④发问组材的逻辑根据,如作议论文,就问:“你所主张的是什么?例证是什么?反衬的例证是什么?旁及的证据是什么?把什么放在前面最引人注意?把什么放在后面最具有效果?”所有以上的发问,就是指导同学不断反馈生活,加深对生活认识,从而独立地各具风格地解决文章组织的过程。
作文是一个大题目,《文心》一书在这个问题上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财富。总括地看,《文心》提出的作文教学的着眼点,在于要求师生深切理解“作文是生活”的深刻含义,从而努力让学生敏于观察、易于感受、勤于思考、善于分析,写出有血有肉、文情并茂的文章来。
关键词:作文教学; 叶圣陶; 《爱的教育》; 小故事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01-054-001
作文是生活,这一论题提示了作文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阐发了这样正反两层意思:作文属于生活本身;倘无生活,即无作文。作文对于生活的直接依赖关系,成为作文教学的前提条件,既然学生练习作文乃是学生生活之一部分,那么,离开学生生活实际指导“写作”,那充其量也只是文字游戏,只是生活的装饰和点缀。
《文心》立足这样一个对作文与生活关系的认识高度,在作文教学拟题命题、触发情感、文体组织诸多方面,从理论认识和方法指导上给我们以深刻的启示。
一、命题要“引起学生的意趣”
一般地说,作文应当先有生活内容,而后才能选择题目。而学生练习作文时,大多是照着题目下笔的。这中间,教师的命题便显得至关重要。《文心》对两种命题方式提出尖锐批评。其一是“大而无当”,教师不去认真研究所在班级学生的年龄、学历、阅历等特点,“刚看了几页历史,就教他作《秦始皇论》《汉高祖论》;还没有明白一乡一村的社会组织,即教他作《救国的方针》、《富强的根源》。”其二是无病呻吟,教师从主观愿望出发随意命题,信心拈来。两种方法,一个实质,都不管练习者想作不想作,能做不能做,不管训练效果如何。这两种主观主义的作文命题方式实际上至今仍以各种形式流行于语文教学之中。《文心》认为,命题作文写的也多应是学生的生活,命题不过只是“引起学生的意趣”罢了。教师,必须“先揣得学生对于什么是有话说的,说得来的”,然后才能决定“把什么作为题目给你作”。只有这类切近学生实际的作文命题,才能保证学生从各自的生活体验出发,产生强烈的写作冲动,逐渐进入角色。
命题是指导写作的第一个环节。这一关把握不好,就连学生本来存在的那种写作愿望也会受到抑制,更谈不上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积极性。这诚如叶圣陶先生所说:“苟题意所含非学生所克胜,勉强成篇,此于其兴味及推理摧残殊甚。”
二、“最重要的是触发功夫”
“作文是生活”,是否能由此推论:有了生活即有作文?回答是否定的。学生写作火花往往要靠另一种外力来点燃,这种外力叫做“触发”。从生活素材转化为写作题材,靠的就是触发。《文心》在触发学生写作动机这问题上有着十分精辟的见解。首先,《文心》将“触发”这个不大引人注意的作文教学的环节放在了显要位置:“读书贵有新得,作文贵有新味,最重要的是触发功夫。”所谓触发,就是由某一件事进而感悟到其它的事,从而洋洋洒洒,联缀成文。“这种触发就是作文的好材料。”
那么,在指导学生习作时,如何培养他们的触发功夫呢?《文心》提出以下办法:其一,“于有字的书以外,更留心读读没有字的书。在你眼里森罗万象的事物上获得新的触发”。这里“没有字的书”,就是“大千世界”,就是丰富多彩的学校生活,情趣盎然的课余生活,情趣意切的家庭生活和生机勃勃的社会生活。这些“没有字的书”,会多角度、多层次、多渠道地给学生以大量信息,有利于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自觉地养成对目前所经历着的事物及时而准确地抒述情怀,评论优劣,论证得失的习惯。其二,在读书中触发写作动机。例如:读书时对于书中某一句话,觉到“与自己”的生活有交涉,获得一种印证”,等等。一个好的语文教师,平时必须十分注意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理解生活,并随时注意点拨学生将书本知识与生活经驗有机结合起来。在如此不断的触发之中,学生的生活是会酿制成作文的甜蜜的。
三、从生活出发“回问自己”
文章组织是学生习作中又一难点。有了切近实际的题目,又能注意经常触发学生的习作灵感,同时,还需要良好的“文章组织”训练,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文心》认为,正由于“写作”是生活中的一个项目,而不是随便玩玩的一种游戏,所以,必须经常注意“修练”文章组织的功夫。
关于文章组织的问题。向来众说纷纭,文章组织也从无定规可依。《文心》认为,如何着手联络材料,如何顾及文章首尾,统一全篇,这些问题,实际上都无法直接回答的。因为各人所要发表的意见、情感千差万别,要有具体的意思、情感,然后才能有与之相适应的具体的组织方法。对于文章组织等写作技巧的研究和适用,也“非从实际生活出发不可”,非从每个学生对生活的实际感受出发不可。夏丏尊、叶圣陶两位先生从他们自己丰富的语文教学实践经验出发,提出了一种“回问”的方法,就是不断启发学生、回问自己的方法。
所谓回问,就是要求学生,依据作文命题规定的内容及体裁形式,从自身的生活实际出发,从以下几个方面向自己发问:①发问写作目的:“为着要说些什么才写这篇文章?”即要表现生活的哪一点、哪一面。②发问题旨所在:“这个中心意旨在我们的意念中间是怎样来的呢?”即要表现的主题与生活的关系如何。③发问选材依据:“这项材料能增加中心意思的力量吗?即对生活的认识程度如何。④发问组材的逻辑根据,如作议论文,就问:“你所主张的是什么?例证是什么?反衬的例证是什么?旁及的证据是什么?把什么放在前面最引人注意?把什么放在后面最具有效果?”所有以上的发问,就是指导同学不断反馈生活,加深对生活认识,从而独立地各具风格地解决文章组织的过程。
作文是一个大题目,《文心》一书在这个问题上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财富。总括地看,《文心》提出的作文教学的着眼点,在于要求师生深切理解“作文是生活”的深刻含义,从而努力让学生敏于观察、易于感受、勤于思考、善于分析,写出有血有肉、文情并茂的文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