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数学教师要能够积极关注学生的认知特点,深研学生的生活,从中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积极探寻学生喜爱的生活化数学素材,创新教学方法,用学生感性的素材激起其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从而能够提升他们主动学习的效益。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提升素养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20)12-0194-01
小学数学教师要能够关注学生的生活,努力让学生能够在生活中学习数学、在数学中探寻生活,由此来不断提升小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让小学生的数学学习生活化的同时,教师还要能够为学生积极地创设和谐、自由、平等的学习氛围,促进小学生在学习中能够有更加浓厚的兴趣,努力贯彻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以下便是笔者对于小學数学生活化教学的几点思考。
一、善用生活化语言,构筑和谐的课堂学习氛围
在实际数学教学中,教师往往会设计一定的程序性语言,按部就班地给学生进行知识的讲解,教师的语言忽视了情感因素、失去了生活的味道,这样的教学语言已经不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了。在课堂上,教师严肃的语言、程序化的输出,往往会让学生成为机械式的听众。久而听之,学生也便会感觉厌烦,教师与学生之间也逐渐地拉开了距离,只有教师与学生之间的那种不平等关系了。为此,教师要能够改变课堂语言的表达方式,让生活化、趣味化的语言走进课堂,带上更多关爱学生的情感来与学生交谈,或让学生感到幽默、或让学生感到有趣……这样一来,学生便会真正感受到教师的独特魅力,从而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当然,生活化的语言运用,还包括教师的肢体语言、鼓励学生的语言。对于学生的正确发言,教师给予学生点头的示意;对于后进生的一点点进步,教师给予抚肩式肯定;对于学生错误的回答,教师也部分给予反思式肯定等等。总言之,生活化语言,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一门语言艺术,是构筑平等、和谐课堂氛围的重要基础。
二、巧设引领性问题,构筑生活情境式学习过程
数学的学习,并非是简单地掌握算法、背记公式、题海式练习,它需要学生能够调动智慧的思维来进行数学知识的探究与发现。在数学知识的学习中,引领性问题设计一直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主要部分,一直是教师们深研的教学问题。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只是对教学的重点问题开展层次性的问题预设,在课堂上逐步提问,直至学生理解解题的方法,最后再加以习题练习,这样便结束了数学教学。而在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背景之下,教师不单单要考虑教学目标的实现,而更多地是重视对学生进行数学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教师不局限于对学生进行目标直达式提问,更多地是引领,引领学生由学习素材自发生成学习问题,有疑而问,进而能够在问题中进行独立探究或交流学习,从而实现了探究式、创新式的学习。当然,这样的学习离不开学生的生活经验、学习经验,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往往要借助于已有的生活经验或学习经验。为此,数学教师要能够为学生积极构筑生活情境式的学习过程。
例如,在教学《连乘应用题》一节课时,为了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让学生很快进行到学习的更佳状态之中,教师就为学生构建了如下生活化情境:“我们学校的教学楼共有3层,每层有8个教室。如果每个教室最多可容纳50名学生,1栋教学楼最多可以容纳多少名学生呢?”这样的生活化情境,学生不仅可以联系自己所处的环境进行回想式思考,还可以从条件中逐步生发疑问,在层层问题的解决中实现最终问题的解决。不仅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时也能潜移默化地熏染学生能用数学的眼光来看待生活、重新认识生活。
三、开展生活化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由于小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发展阶段,他们善于想象,对于好奇的事物多会产生一定的遐想;因而数学教师要能够抓住儿童的这一思维特点,让学生走进生活,积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与思维力,进而能够培养好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同时,还要能够关注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培养。为此,教师也能够积极引领学生走进生活,积极地开展实践性数学活动,不断提升小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
例如,在教学“百分数”一节课时,笔者能够结合百分数的内容,为学生设计一项感兴趣的课题,让学生能够在活动中应用百分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师给出的课题有:睡眠时间、特长学习、运动时间等等,让学生开展实践性调查活动,并能够应用百分数知识求出所调查项目所占一天时间的百分比,在下一节课进行汇报。这种让学生走进生活、应用数学、解决实践问题的学习方式,不仅打破了常规应用数学知识的教学形式,也让学生获得了对数学的再认识。学生经历了数学实践性活动,不仅获得了活动体验,也增强了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综上所述,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应该走进生活,让生活能够成为小学生发现数学知识的宝库;反过来又能让数学服务于生活,引发学生能够用数学的眼光来审视生活。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周后建.浅议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J].现代交际,2016(07):180.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提升素养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20)12-0194-01
小学数学教师要能够关注学生的生活,努力让学生能够在生活中学习数学、在数学中探寻生活,由此来不断提升小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让小学生的数学学习生活化的同时,教师还要能够为学生积极地创设和谐、自由、平等的学习氛围,促进小学生在学习中能够有更加浓厚的兴趣,努力贯彻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以下便是笔者对于小學数学生活化教学的几点思考。
一、善用生活化语言,构筑和谐的课堂学习氛围
在实际数学教学中,教师往往会设计一定的程序性语言,按部就班地给学生进行知识的讲解,教师的语言忽视了情感因素、失去了生活的味道,这样的教学语言已经不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了。在课堂上,教师严肃的语言、程序化的输出,往往会让学生成为机械式的听众。久而听之,学生也便会感觉厌烦,教师与学生之间也逐渐地拉开了距离,只有教师与学生之间的那种不平等关系了。为此,教师要能够改变课堂语言的表达方式,让生活化、趣味化的语言走进课堂,带上更多关爱学生的情感来与学生交谈,或让学生感到幽默、或让学生感到有趣……这样一来,学生便会真正感受到教师的独特魅力,从而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当然,生活化的语言运用,还包括教师的肢体语言、鼓励学生的语言。对于学生的正确发言,教师给予学生点头的示意;对于后进生的一点点进步,教师给予抚肩式肯定;对于学生错误的回答,教师也部分给予反思式肯定等等。总言之,生活化语言,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一门语言艺术,是构筑平等、和谐课堂氛围的重要基础。
二、巧设引领性问题,构筑生活情境式学习过程
数学的学习,并非是简单地掌握算法、背记公式、题海式练习,它需要学生能够调动智慧的思维来进行数学知识的探究与发现。在数学知识的学习中,引领性问题设计一直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主要部分,一直是教师们深研的教学问题。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只是对教学的重点问题开展层次性的问题预设,在课堂上逐步提问,直至学生理解解题的方法,最后再加以习题练习,这样便结束了数学教学。而在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背景之下,教师不单单要考虑教学目标的实现,而更多地是重视对学生进行数学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教师不局限于对学生进行目标直达式提问,更多地是引领,引领学生由学习素材自发生成学习问题,有疑而问,进而能够在问题中进行独立探究或交流学习,从而实现了探究式、创新式的学习。当然,这样的学习离不开学生的生活经验、学习经验,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往往要借助于已有的生活经验或学习经验。为此,数学教师要能够为学生积极构筑生活情境式的学习过程。
例如,在教学《连乘应用题》一节课时,为了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让学生很快进行到学习的更佳状态之中,教师就为学生构建了如下生活化情境:“我们学校的教学楼共有3层,每层有8个教室。如果每个教室最多可容纳50名学生,1栋教学楼最多可以容纳多少名学生呢?”这样的生活化情境,学生不仅可以联系自己所处的环境进行回想式思考,还可以从条件中逐步生发疑问,在层层问题的解决中实现最终问题的解决。不仅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时也能潜移默化地熏染学生能用数学的眼光来看待生活、重新认识生活。
三、开展生活化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由于小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发展阶段,他们善于想象,对于好奇的事物多会产生一定的遐想;因而数学教师要能够抓住儿童的这一思维特点,让学生走进生活,积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与思维力,进而能够培养好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同时,还要能够关注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培养。为此,教师也能够积极引领学生走进生活,积极地开展实践性数学活动,不断提升小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
例如,在教学“百分数”一节课时,笔者能够结合百分数的内容,为学生设计一项感兴趣的课题,让学生能够在活动中应用百分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师给出的课题有:睡眠时间、特长学习、运动时间等等,让学生开展实践性调查活动,并能够应用百分数知识求出所调查项目所占一天时间的百分比,在下一节课进行汇报。这种让学生走进生活、应用数学、解决实践问题的学习方式,不仅打破了常规应用数学知识的教学形式,也让学生获得了对数学的再认识。学生经历了数学实践性活动,不仅获得了活动体验,也增强了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综上所述,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应该走进生活,让生活能够成为小学生发现数学知识的宝库;反过来又能让数学服务于生活,引发学生能够用数学的眼光来审视生活。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周后建.浅议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J].现代交际,2016(07):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