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文课程标准》把综合性学习作为五大学习目标之一,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成为中小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程,它的重要性体现在把封闭的语文教学转化开放的语文教学,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一次语文学习方式的重大改革。如何使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更生动,更有效,是摆在每个语文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关键词】综合性学习 开放性语文教学 主题活 过程动
多年来通过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尝试,初步构建了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学生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拓宽了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和渠道,使他们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拓宽视野、丰富知识、砥砺能力。如何使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更有效,我认为:活动的主题要“活”,活动的过程要“动”。
一、活动的主题要体现“活”
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选题是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一环,能否选择符合学生的学习兴趣,既有利于学生发展又易于学生操作的活動主题,是决定综合实践活动能否有效开展的关键因素。
所以,语文实践活动的主题要摆脱课堂、课文、学科的禁锢,做到主题目标要新,主题内容要活,主题范围要广,一句话要体现一个“活”。
(一)活动的主题从实际生活中生成。语文是一门生活性学科,一方面,构成语文教材的一篇篇课文都是现实生活的反映,这可以说是“语文中有生活”;另一方面,现实生活中都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语文素材,从中能学到语文,也可以说是“生活中有语文”。根据语文的生活性特点,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必须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生活中取材,这样生成的活动主题才会有活力,既增强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也提高实施活动的可行性。几年来,我组织学生开展了“青蛙声为啥少了”、“压岁钱的妙用”、“学会做家务”、“如何识别假币”、“为父母分忧”等综合实践活动,由于主题贴近学生的生活,很受欢迎,效果也很明显。
(二)活动的主题从社会现实中生成。现实社会是学习语文的大课堂,也是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最好的舞台,它为学生的活动提供了比课堂、教材更感性、更生动、更富有人情味的环境。因此,每个教师要充分挖掘利用现实社会中的丰富资源,以此作为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的重要依据,因地制宜地引导学生投入到各项社会实践活动中去,让他们通过调查、访问、参观、观察、参与与形式,了解社会、热爱社会、适应社会,以便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三)活动的主题从学生实际中产生。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经验性、实践性和满足学生个性的发展性课程,开展活动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如果,活动的主题脱离学生的实际,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当作一个“筐”,什么“活动”都往里装,活动必然会流于形式。因此,活动的主题一定要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他们缺什么就补什么,他们需要什么就开展什么,只要有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终身发展,就可以列为主题开展活动,做到主题目标明确,活动内容有的放矢,真正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获得良好的效果。
二、活动的过程要突出“动”
综合实践活动的核心是个“动”。这个“动”不是由教师包办下的学生被动的“动”,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心理自由、心理开放的主动的“动”;这个“动”也不是少数学生的“动”,而是每个学生人人的“动”,人人动口,人人动脑。纵观事业有成人士都是由于把书本里学到的知识与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大胆实践,善于实践的结果。动就是实践,动能出真知、出经验、出能力、出成果。这就是笔者强调活动过程突出一个“动”的由衷。如何使学生能“动”得好呢?我认为活动过程要体现自主性、多样性、层次性。
(1)自主性。就是让学生以主人的身份参与活动的全过程。
综合实践活动的主体是学生,其成效也是体现在学生身上。因此,综合实践活动过程应突出自主性,学生自主地设计活动主题,自主地确定活动方式,自主地安排人员配备,自主地进行活动评价。一句话就是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自己去活动、体验乃至创造,使其享有探究的乐趣,活动的喜悦,服务的充实,获得并增强使命感、责任感和生存体验。此外,我们教师要当学生活动的“好参谋”,为学生出谋划策,提建议,出主意,确保活动过程的健康发展。教师还要当学生活动的“好后勤”,从人力、物力上为学生开展活动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2)多样性。让学生参与活动中有更多的选择余地。
综合实践活动的方法要多样性,形式要多元化,就给学生比较多的选择余地,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来选择确定自己活动的方法。这样,学生不但人人参与,而且能主动积极地投身其中,活动过程的表现就会积极,活动过程的成效就能明显。如开展“我爱新北区”的活动时,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采用自己喜爱的方法进行活动,有的利用自己的摄影特长,用照片来展现新北区的发展;有的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了解居民收入、住房变化情况;有的通过网上掌握开发区建立以来工厂、商业网点、交通道路的变化资料;也有的用“笨”办法,到居民大楼点空调数。有两位学生在“燕兴小区”数了三幢大楼外面安装的空调压缩机,惊喜地发现平均每户家里安装了两台以上的空调,数量比十年前增加了好几十倍。此次调查结果,经同学们整理好之后,发到了常州日报的小记者苑,还出了专刊呢!
(3)层次性。让不同的学生在活动过程中都能得到发展。学生之间存在着差异,这就决定了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目标要有坡度,活动过程要有层次,评价标准要有不同。如果活动片面追求统一,搞“一刀切”,一样内容,一样标准,一样过程,就必然造成一部分学生不适应,当配角,随大流,无法实现人人都得到提高的活动目标。所以教师在组织学生开展活动时,要坚持“层次性”的原则,把一个大的活动主题,分解成深浅不一,要求不同的若干小的活动主题,因人制宜让学生都能在活动过程中得到充分的实践,才干得到充分的展现。如开展“装饰一
间美丽的小屋”为主题的课题研究时,教师分解成了“装饰材料的选购”、“局部装饰设计”、“整体装饰设计”等不同层次要求的小课题,让学生分别在适合自己的活动主题中进行活动。有的走进装饰材料市场进行调查,认真挑选材料;有的进行卫生间或厨房局部的装饰设计;能力较强的学生从实地测量,画出平面图到了解相关信息,确定相应的预算方案,进行”整体装饰设计。经历了,就会有收获,通过分层次的活动,每个学生综合实践能力都得到相应的提高。
综上所述,语文综合性学习不仅要求教师教会学生如何自主合作学习,更要求教师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提高自己的教学素,和学生共同制定“活”的主题,共同参与“动”的过程,促进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有效展开和发展。
【关键词】综合性学习 开放性语文教学 主题活 过程动
多年来通过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尝试,初步构建了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学生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拓宽了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和渠道,使他们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拓宽视野、丰富知识、砥砺能力。如何使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更有效,我认为:活动的主题要“活”,活动的过程要“动”。
一、活动的主题要体现“活”
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选题是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一环,能否选择符合学生的学习兴趣,既有利于学生发展又易于学生操作的活動主题,是决定综合实践活动能否有效开展的关键因素。
所以,语文实践活动的主题要摆脱课堂、课文、学科的禁锢,做到主题目标要新,主题内容要活,主题范围要广,一句话要体现一个“活”。
(一)活动的主题从实际生活中生成。语文是一门生活性学科,一方面,构成语文教材的一篇篇课文都是现实生活的反映,这可以说是“语文中有生活”;另一方面,现实生活中都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语文素材,从中能学到语文,也可以说是“生活中有语文”。根据语文的生活性特点,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必须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生活中取材,这样生成的活动主题才会有活力,既增强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也提高实施活动的可行性。几年来,我组织学生开展了“青蛙声为啥少了”、“压岁钱的妙用”、“学会做家务”、“如何识别假币”、“为父母分忧”等综合实践活动,由于主题贴近学生的生活,很受欢迎,效果也很明显。
(二)活动的主题从社会现实中生成。现实社会是学习语文的大课堂,也是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最好的舞台,它为学生的活动提供了比课堂、教材更感性、更生动、更富有人情味的环境。因此,每个教师要充分挖掘利用现实社会中的丰富资源,以此作为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的重要依据,因地制宜地引导学生投入到各项社会实践活动中去,让他们通过调查、访问、参观、观察、参与与形式,了解社会、热爱社会、适应社会,以便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三)活动的主题从学生实际中产生。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经验性、实践性和满足学生个性的发展性课程,开展活动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如果,活动的主题脱离学生的实际,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当作一个“筐”,什么“活动”都往里装,活动必然会流于形式。因此,活动的主题一定要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他们缺什么就补什么,他们需要什么就开展什么,只要有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终身发展,就可以列为主题开展活动,做到主题目标明确,活动内容有的放矢,真正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获得良好的效果。
二、活动的过程要突出“动”
综合实践活动的核心是个“动”。这个“动”不是由教师包办下的学生被动的“动”,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心理自由、心理开放的主动的“动”;这个“动”也不是少数学生的“动”,而是每个学生人人的“动”,人人动口,人人动脑。纵观事业有成人士都是由于把书本里学到的知识与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大胆实践,善于实践的结果。动就是实践,动能出真知、出经验、出能力、出成果。这就是笔者强调活动过程突出一个“动”的由衷。如何使学生能“动”得好呢?我认为活动过程要体现自主性、多样性、层次性。
(1)自主性。就是让学生以主人的身份参与活动的全过程。
综合实践活动的主体是学生,其成效也是体现在学生身上。因此,综合实践活动过程应突出自主性,学生自主地设计活动主题,自主地确定活动方式,自主地安排人员配备,自主地进行活动评价。一句话就是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自己去活动、体验乃至创造,使其享有探究的乐趣,活动的喜悦,服务的充实,获得并增强使命感、责任感和生存体验。此外,我们教师要当学生活动的“好参谋”,为学生出谋划策,提建议,出主意,确保活动过程的健康发展。教师还要当学生活动的“好后勤”,从人力、物力上为学生开展活动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2)多样性。让学生参与活动中有更多的选择余地。
综合实践活动的方法要多样性,形式要多元化,就给学生比较多的选择余地,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来选择确定自己活动的方法。这样,学生不但人人参与,而且能主动积极地投身其中,活动过程的表现就会积极,活动过程的成效就能明显。如开展“我爱新北区”的活动时,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采用自己喜爱的方法进行活动,有的利用自己的摄影特长,用照片来展现新北区的发展;有的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了解居民收入、住房变化情况;有的通过网上掌握开发区建立以来工厂、商业网点、交通道路的变化资料;也有的用“笨”办法,到居民大楼点空调数。有两位学生在“燕兴小区”数了三幢大楼外面安装的空调压缩机,惊喜地发现平均每户家里安装了两台以上的空调,数量比十年前增加了好几十倍。此次调查结果,经同学们整理好之后,发到了常州日报的小记者苑,还出了专刊呢!
(3)层次性。让不同的学生在活动过程中都能得到发展。学生之间存在着差异,这就决定了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目标要有坡度,活动过程要有层次,评价标准要有不同。如果活动片面追求统一,搞“一刀切”,一样内容,一样标准,一样过程,就必然造成一部分学生不适应,当配角,随大流,无法实现人人都得到提高的活动目标。所以教师在组织学生开展活动时,要坚持“层次性”的原则,把一个大的活动主题,分解成深浅不一,要求不同的若干小的活动主题,因人制宜让学生都能在活动过程中得到充分的实践,才干得到充分的展现。如开展“装饰一
间美丽的小屋”为主题的课题研究时,教师分解成了“装饰材料的选购”、“局部装饰设计”、“整体装饰设计”等不同层次要求的小课题,让学生分别在适合自己的活动主题中进行活动。有的走进装饰材料市场进行调查,认真挑选材料;有的进行卫生间或厨房局部的装饰设计;能力较强的学生从实地测量,画出平面图到了解相关信息,确定相应的预算方案,进行”整体装饰设计。经历了,就会有收获,通过分层次的活动,每个学生综合实践能力都得到相应的提高。
综上所述,语文综合性学习不仅要求教师教会学生如何自主合作学习,更要求教师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提高自己的教学素,和学生共同制定“活”的主题,共同参与“动”的过程,促进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有效展开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