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在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体验。”所谓体验,就是个体主动经历或虚拟地经历某件事并获得相应的认知和情感的直接经验的活动。让学生经历经验,不但有助于通过多种活动探究和获取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在体验中能够逐步掌握数学学习的一般规律和方法。教师要以“课标”精神为指导。用活用好教材。进行创造性地教,让学生经历学习过程,充分体验数学学习,感受成功的喜悦,增强信心,从而达到学会学习的目的。
一、丰富情感体验,享受学习的无限乐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成功的体验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学生好好学习的愿望。”课堂中,教师可尝试多用一些激励性的语言去评价学生。使他们多一些体验成功的愉快,多一些享受成功的体验。这种积极向上的情感体验将激励他们进一步主动探索新知。另外,我们要相信学生的发展潜力,放手让学生去体验探索。适时表扬、鼓励,使学生感到老师对自己的信任与期望,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探索之中,学习气氛必然活跃。数学教学应该是一个让学生主动探索、自主学习、操作体验进而再发现的过程。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再创造”。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创设一切条件和机会让学生积极参与、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经历与体验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尽可能使他们从内心感悟到学习的意义和价值,从深层次上唤起学生学习的热情,从而产生对知识的深刻理解和对方法的切实掌握,尝到了探索之趣、攀登之乐、成功之悦,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在生活中体验学习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把知识加以运用。使学生感到知识是一种使人变得崇高起来的力量,这是兴趣的重要来源。”《数学课程标准》也指出:“数学教学要体现生活性。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数学来源于生活,还要应用于生活。数学课堂联系生活,教师善于引导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来理解数学知识的真正含义,这样,既可加深对课堂知识的理解,激发学生兴趣,又能使学生体验到数学就在生活实践之中,体验到数学的价值。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尽可能组织学生实践,让学生亲身体会生活中的数学知识。例如,在教“简单的统计”时,我结合家庭用水、电、煤气生活实际,要求学生收集自己家庭每月所用的数据,加以分类整理,填写在统计表里,来反映实际情况。这样的教学,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使学生积极主动投入到学习数学之中,真切感受到数学存在于生活之中数学与生活同在,感受到数学的真谛与价值。
三、在活动中体验学习
在活动中体验数学学习的方法,体验是生命的活动、心灵的感受,离开活动的体验是苍白无力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要让学生体验就是是要提倡自主、探索、合作、实践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和创造性得到发展,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我们在“长方体表面积公式的推导”一课中,设计了如下一个操作情景:把一个长6厘米、宽5厘米、高4厘米的长方体纸盒竖放(以6厘米为高),能否利用同学们刚才得出的计算公式“长方体表面积=(ab+ah+bh)×2”求出它的表面积?对于所有长方体,这个公式是否适用?为了弄清这些问题,学生有的将刚才做起来的纸盒竖着放,有的侧卧放,有的把纸盒重新展开,还有的把自己的文具盒、新华字典等作为研究对象,探索老师提出的问题。通过操作、思考与讨论,学生发现:无论长方体的形状、大小及放置位置如何,它们的表面积都可以用上面的公式求得。学生的这些操作与发现对于成人来讲未必是新的,但对其自身来说却是前所未有的活动-创新!因此,动手操作能让学生获得通过亲身实验成功解决问题的愉悦体验增强了他们的创新意识,培养了他们的创新能力。
四、经历“错误”,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错误”有时是有价值的,也是必要的。当然,为了提高教育教学效果。我们应该把“错误”消灭在课堂上。体验“错误”是一种高层次的课堂体验,对学生是一种辩证的学习过程,课题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创造合作交流的机会,例如,设置一个具体的数学问题,让同学们独立来解决,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各抒己见,倾听别人的解决办法,在解决办法不相同的情况下允许学生相互争辩,吸取别人合理的意见,通过合作交流,学生更能体验到“错误也能使人进步”。
五、激励性评价,体验成功乐趣
体验的出发点是情感。课堂上对学生的回答不能简单地评价为“对”或“错”,评价语言应充满感情。激励性的语言能鼓舞学生的斗志,形成一个“成功——有趣——再成功——再生趣”的良性循环过程,成为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源泉,能在师生、生生情感体验中达到愉悦的状态。所以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我非常重视对学生的行为进行积极评价,不断鼓励学生以积极的心态参与体验活动。在内容上,不注重单一的结果,更应该关注学习的过程,即使答不对,我也不全盘否定,给予恰当的评价,让学生感到自己想法存在的价值,树立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欢乐,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在平时的课堂上还应多给学生创设相互评价、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的机会,通过学生自评、互评,让学生善于去发现他人和自己的闪光点,并给予适当的充满人情味的评价。同伴间的鼓励,尤为珍贵,被别人欣赏的学生可能整天的心情都会很好,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保持学习热情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总之,体验学习需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在体验中思考,锻炼思维,在思考中创造,培养、发展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当然,创设一个愉悦的学习氛围相当重要,可以减少学生对数学的畏惧感和枯燥感。让学生亲身体验。课堂上思路畅通,热情高涨充满生机和活力;让学生体验成功,会激起强烈的求知欲望。同时教师应该深入到学生的心里去,和他们一起经历知识获取的过程历经企盼、等待、焦虑、兴奋等心理体验,与学生共同分享获得知识的快乐,与孩子们共同“体验学习”。
参考文献:
[1]廖志凌,浅谈新理念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J],小学教学参考,2007,(12)
[2]张术芝,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希望月报(上半月),2007,(03)
[3]劳索华,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学“问”[J],厦门教育学院学报,2007, (02)
一、丰富情感体验,享受学习的无限乐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成功的体验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学生好好学习的愿望。”课堂中,教师可尝试多用一些激励性的语言去评价学生。使他们多一些体验成功的愉快,多一些享受成功的体验。这种积极向上的情感体验将激励他们进一步主动探索新知。另外,我们要相信学生的发展潜力,放手让学生去体验探索。适时表扬、鼓励,使学生感到老师对自己的信任与期望,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探索之中,学习气氛必然活跃。数学教学应该是一个让学生主动探索、自主学习、操作体验进而再发现的过程。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再创造”。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创设一切条件和机会让学生积极参与、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经历与体验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尽可能使他们从内心感悟到学习的意义和价值,从深层次上唤起学生学习的热情,从而产生对知识的深刻理解和对方法的切实掌握,尝到了探索之趣、攀登之乐、成功之悦,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在生活中体验学习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把知识加以运用。使学生感到知识是一种使人变得崇高起来的力量,这是兴趣的重要来源。”《数学课程标准》也指出:“数学教学要体现生活性。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数学来源于生活,还要应用于生活。数学课堂联系生活,教师善于引导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来理解数学知识的真正含义,这样,既可加深对课堂知识的理解,激发学生兴趣,又能使学生体验到数学就在生活实践之中,体验到数学的价值。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尽可能组织学生实践,让学生亲身体会生活中的数学知识。例如,在教“简单的统计”时,我结合家庭用水、电、煤气生活实际,要求学生收集自己家庭每月所用的数据,加以分类整理,填写在统计表里,来反映实际情况。这样的教学,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使学生积极主动投入到学习数学之中,真切感受到数学存在于生活之中数学与生活同在,感受到数学的真谛与价值。
三、在活动中体验学习
在活动中体验数学学习的方法,体验是生命的活动、心灵的感受,离开活动的体验是苍白无力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要让学生体验就是是要提倡自主、探索、合作、实践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和创造性得到发展,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我们在“长方体表面积公式的推导”一课中,设计了如下一个操作情景:把一个长6厘米、宽5厘米、高4厘米的长方体纸盒竖放(以6厘米为高),能否利用同学们刚才得出的计算公式“长方体表面积=(ab+ah+bh)×2”求出它的表面积?对于所有长方体,这个公式是否适用?为了弄清这些问题,学生有的将刚才做起来的纸盒竖着放,有的侧卧放,有的把纸盒重新展开,还有的把自己的文具盒、新华字典等作为研究对象,探索老师提出的问题。通过操作、思考与讨论,学生发现:无论长方体的形状、大小及放置位置如何,它们的表面积都可以用上面的公式求得。学生的这些操作与发现对于成人来讲未必是新的,但对其自身来说却是前所未有的活动-创新!因此,动手操作能让学生获得通过亲身实验成功解决问题的愉悦体验增强了他们的创新意识,培养了他们的创新能力。
四、经历“错误”,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错误”有时是有价值的,也是必要的。当然,为了提高教育教学效果。我们应该把“错误”消灭在课堂上。体验“错误”是一种高层次的课堂体验,对学生是一种辩证的学习过程,课题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创造合作交流的机会,例如,设置一个具体的数学问题,让同学们独立来解决,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各抒己见,倾听别人的解决办法,在解决办法不相同的情况下允许学生相互争辩,吸取别人合理的意见,通过合作交流,学生更能体验到“错误也能使人进步”。
五、激励性评价,体验成功乐趣
体验的出发点是情感。课堂上对学生的回答不能简单地评价为“对”或“错”,评价语言应充满感情。激励性的语言能鼓舞学生的斗志,形成一个“成功——有趣——再成功——再生趣”的良性循环过程,成为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源泉,能在师生、生生情感体验中达到愉悦的状态。所以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我非常重视对学生的行为进行积极评价,不断鼓励学生以积极的心态参与体验活动。在内容上,不注重单一的结果,更应该关注学习的过程,即使答不对,我也不全盘否定,给予恰当的评价,让学生感到自己想法存在的价值,树立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欢乐,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在平时的课堂上还应多给学生创设相互评价、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的机会,通过学生自评、互评,让学生善于去发现他人和自己的闪光点,并给予适当的充满人情味的评价。同伴间的鼓励,尤为珍贵,被别人欣赏的学生可能整天的心情都会很好,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保持学习热情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总之,体验学习需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在体验中思考,锻炼思维,在思考中创造,培养、发展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当然,创设一个愉悦的学习氛围相当重要,可以减少学生对数学的畏惧感和枯燥感。让学生亲身体验。课堂上思路畅通,热情高涨充满生机和活力;让学生体验成功,会激起强烈的求知欲望。同时教师应该深入到学生的心里去,和他们一起经历知识获取的过程历经企盼、等待、焦虑、兴奋等心理体验,与学生共同分享获得知识的快乐,与孩子们共同“体验学习”。
参考文献:
[1]廖志凌,浅谈新理念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J],小学教学参考,2007,(12)
[2]张术芝,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希望月报(上半月),2007,(03)
[3]劳索华,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学“问”[J],厦门教育学院学报,2007, (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