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简要介绍在政治课教学中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从理论上分析可行性和实践经验,总结了若干的实践观点。
【关键词】自主学习能力;学会学习;自主学习;学习习惯
学会学习是21世纪社会发展的主题,也是21世纪人才应具备的条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养成自主学习的能力,一直是教育领域面临的重要课题。
所谓自主学习,就是指学生自己作主,通过自身的活动,自主地探索来获取知识,掌握学法,实现自主性发展的教育实践活动。自主学习会从根本上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因为它要求学生必须是自愿地、积极主动去学习,并且经常是在无人“启发”的前提下进行学习和探索。它能克服传统教学存在的弊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既重视系统知识学习,又重视能力培养和学法的掌握。在思想政治教学中,教师想要在政治课教学中提高教学质量,同样必须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一、转变观念,重在培养学生学会学习
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是一场教育观念的深刻革命。作为教学活动的双方,师生都要转变传统观念。尤其是教师要放弃传统的“师道尊严”的权威,坚持师生平等,承认现代教学活动中师生都是平等的主体,承认现代教学活动离不开双方的参与;学生也应树立新观念,改变学生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思想,将自己看成是教育的全面参与者,是有巨大发展潜能并有独特个性的完整的人。双方的观念都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是为了学会学习,教师须把教学重在“传授知识”变为重在培养学生“学会学习”;未来社会要求的是一种会不断更新知识的复合型人才。教育家托夫勒说过,“未来的文盲不是那些目不识丁的人,而是那些没有学会学习的人”。教师要传授学习知识的方法,而非再教育那些“死”的知识,要打开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叶圣陶也说过,“一个人有了自学能力,不管知识更新周期如何缩短,社会发展的速度如何迅速,他都会通过自学赶上时代的步伐”。
二、创设情景,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热情
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课堂学习也是学生自主学习获取知识的最有效途径。教师通过各种手段去创设情景,优化课堂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提高教学效率。只有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才能入迷,才会钻研,学习能力才能最终形成。学习兴趣是学生在心理上对学习活动产生爱好、追求和向往的倾向,是推动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直接动力。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这者不如乐之者”,只有“好之”“乐之”方能有高涨的热情和强烈的求知欲望,才能以学为乐、欲罢不能。
众所周知,政治课由于它自身的特点,理论性较强,许多学生都认为抽象、严肃和枯燥无味,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委实不易,因此,教师应根据教学实际和学生实际,灵活采用一系列教学手段和方式,如目标驱动式、赏识式等,还可采用多媒体手段,以声光色元素强烈刺激学生的视听感受,创设生动、新颖有趣学习氛围,让学生受到感染和陶冶,让学生产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给学生提供发展机会,让他们自觉地为达到自身发展的目标而努力,积极、主动和创造性地去完成学习任务。
三、鼓励式评价,激励学生养成自主学习习惯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认为,人如何行为,取决于行为之时如何看待自己所处的情境。如果认为自己学习能力不行,若教师也作同质性评价,则该学生会很容易产生消极思想,随之又会跟着产生消极行为。事实上,每个人都是按照早已经形成的看待自己的方式去行为的,尤其是在教与学的双方互动中,有时教师的一句鼓励式的话语,一个鼓励式的眼神或动作,都会对学生产生积极性影响,甚至可能会改变学生的一生。为此,教师必须改变以往“以分数论英雄”的传统评价方式,变为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尽可能挖掘学习过程中蕴藏在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和成绩,善于发现和挖掘蕴藏在学生身上潜在的优势,充分运用肯定和表扬等鼓励性评价。
心理学家詹姆士说过:“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需要就是渴望被肯定”,这其实也是遵循了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而已。如果能够令到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学会正确对待困难和挫折,每发现一个新问题,解决一个新难点,都能得到教师的肯定和鼓励,始终以良好的情绪给学生一种信任期望的心理定势,则会消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畏惧、紧张心理,激励他们自觉地、有意识地、有目的地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自主学习习惯一旦养成,学生就会不知不觉进入对知识学习的“学习——领会——再学习”的不断更新的自我循环过程,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达尔文有说过:“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现代社会是学习型社会,学会学习已经是每一个现代人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对于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来说尤其重要。学生一旦形成了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就会自觉地总结自己的学习过程,就会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苦学”“死学”为“乐学”,就会自动采用最适合自己特点最优化的学习方式从事学习活动,使学习任务能够顺利地、高质量地完成,顺利完成知识的迁移。
责任编辑:王利强
【关键词】自主学习能力;学会学习;自主学习;学习习惯
学会学习是21世纪社会发展的主题,也是21世纪人才应具备的条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养成自主学习的能力,一直是教育领域面临的重要课题。
所谓自主学习,就是指学生自己作主,通过自身的活动,自主地探索来获取知识,掌握学法,实现自主性发展的教育实践活动。自主学习会从根本上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因为它要求学生必须是自愿地、积极主动去学习,并且经常是在无人“启发”的前提下进行学习和探索。它能克服传统教学存在的弊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既重视系统知识学习,又重视能力培养和学法的掌握。在思想政治教学中,教师想要在政治课教学中提高教学质量,同样必须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一、转变观念,重在培养学生学会学习
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是一场教育观念的深刻革命。作为教学活动的双方,师生都要转变传统观念。尤其是教师要放弃传统的“师道尊严”的权威,坚持师生平等,承认现代教学活动中师生都是平等的主体,承认现代教学活动离不开双方的参与;学生也应树立新观念,改变学生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思想,将自己看成是教育的全面参与者,是有巨大发展潜能并有独特个性的完整的人。双方的观念都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是为了学会学习,教师须把教学重在“传授知识”变为重在培养学生“学会学习”;未来社会要求的是一种会不断更新知识的复合型人才。教育家托夫勒说过,“未来的文盲不是那些目不识丁的人,而是那些没有学会学习的人”。教师要传授学习知识的方法,而非再教育那些“死”的知识,要打开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叶圣陶也说过,“一个人有了自学能力,不管知识更新周期如何缩短,社会发展的速度如何迅速,他都会通过自学赶上时代的步伐”。
二、创设情景,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热情
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课堂学习也是学生自主学习获取知识的最有效途径。教师通过各种手段去创设情景,优化课堂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提高教学效率。只有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才能入迷,才会钻研,学习能力才能最终形成。学习兴趣是学生在心理上对学习活动产生爱好、追求和向往的倾向,是推动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直接动力。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这者不如乐之者”,只有“好之”“乐之”方能有高涨的热情和强烈的求知欲望,才能以学为乐、欲罢不能。
众所周知,政治课由于它自身的特点,理论性较强,许多学生都认为抽象、严肃和枯燥无味,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委实不易,因此,教师应根据教学实际和学生实际,灵活采用一系列教学手段和方式,如目标驱动式、赏识式等,还可采用多媒体手段,以声光色元素强烈刺激学生的视听感受,创设生动、新颖有趣学习氛围,让学生受到感染和陶冶,让学生产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给学生提供发展机会,让他们自觉地为达到自身发展的目标而努力,积极、主动和创造性地去完成学习任务。
三、鼓励式评价,激励学生养成自主学习习惯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认为,人如何行为,取决于行为之时如何看待自己所处的情境。如果认为自己学习能力不行,若教师也作同质性评价,则该学生会很容易产生消极思想,随之又会跟着产生消极行为。事实上,每个人都是按照早已经形成的看待自己的方式去行为的,尤其是在教与学的双方互动中,有时教师的一句鼓励式的话语,一个鼓励式的眼神或动作,都会对学生产生积极性影响,甚至可能会改变学生的一生。为此,教师必须改变以往“以分数论英雄”的传统评价方式,变为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尽可能挖掘学习过程中蕴藏在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和成绩,善于发现和挖掘蕴藏在学生身上潜在的优势,充分运用肯定和表扬等鼓励性评价。
心理学家詹姆士说过:“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需要就是渴望被肯定”,这其实也是遵循了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而已。如果能够令到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学会正确对待困难和挫折,每发现一个新问题,解决一个新难点,都能得到教师的肯定和鼓励,始终以良好的情绪给学生一种信任期望的心理定势,则会消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畏惧、紧张心理,激励他们自觉地、有意识地、有目的地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自主学习习惯一旦养成,学生就会不知不觉进入对知识学习的“学习——领会——再学习”的不断更新的自我循环过程,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达尔文有说过:“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现代社会是学习型社会,学会学习已经是每一个现代人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对于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来说尤其重要。学生一旦形成了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就会自觉地总结自己的学习过程,就会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苦学”“死学”为“乐学”,就会自动采用最适合自己特点最优化的学习方式从事学习活动,使学习任务能够顺利地、高质量地完成,顺利完成知识的迁移。
责任编辑:王利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