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特殊教育领域的生存教育是指“为解决特殊学生在社会中生存的问题,围绕培养特殊学生生存意识和生存能力开展的系统教育”。 智障学生走出校门后,面临的是最基本的生存问题。对智障生进行社会生存方面的训练,教给他们生存在这个社会所必须的、最常用、最实际的知识,培养最基本、最实用的技能,使其将来融入社会,生存于社会。
近几年,我国培智学校的教育对象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儿童的障碍程度趋向严重,障碍类型呈现多样化。教育对象的变化,势必引起教育模式的改变,要求智障教育的课堂教学应由学科型向生活型转变。实践中,我们以“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理念来指导选择教学内容,探索和加强智障儿童的生存教育。
一、加强智障儿童生存教育教学内容的整合,引导学生掌握必备的生存知识
(一)选编与自编结合的教学内容
以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适应轻度智障学生学习的全日制培智学校语文、数学、常识、音乐、美工、体育、劳动技能七个学科的教材和上海市卢湾区辅读学校编写的《实用语文》《实用数学》《生活》等教材为主要教学内容,根据学生智障程度的差异选择不同版本的教材,并精心筛选内容,从中有目的有计划地选择适合学生掌握生存知识和技能的内容进行教学。
我们根据实际情况自编适合学生学习生活的教学内容。如生活学科《我的学校》《我的家》等教学内容,教育学生能说出学校的名称;知道并说出自己家在哪儿。此外,我们编写了校本教材《剪纸》《绳艺》《制作丝网花》等适用于我校学生实际学习和生活需要的教学内容。
(二)开设自主实践课
本着“热爱学生,一个也不能少”的教学理念,重视学生的自主实践,让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都能得到满足,个性得到张扬。
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入手,按学生的不同喜好分成几个兴趣小组,给每组安排任务,让他们按要求在各自的教室里自主练习,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感受、体验。练习过程给他们提供了互相交流的机会,在倾听别人的讲解、交流、表演过程中,使他们在心里相互较劲,有利于形成你追我赶的教学氛围。
自主实践课每个月上一次,每次由两课时组成,一课时以学生的自主练习为主,另一课时以学生表演为主。由于学生语言理解、表达以及交往能力都比较差,我们在设置活动、确定主题时,充分考虑到智障生的特点,有意识的设置一些需要与别人共同协作才能完成的活动。
(三)转变教室功能,创设多感官体验情境
智障生中的自闭症学生的社会交往障碍使他们的思维受限,很难理解教师用丰富语言所描述的环境和场景。建立多感官体验情境,以主题教学的形式帮助学生在特定场景中多角度学习、掌握社交技能。这就要求教室不单单是教学活动的实施场所,适时地转变功能使其成为多感官体验情境的功能教室。
如《打电话》《超市购物》《待客礼仪》等主题教学,从环境布置、桌椅摆放、教具自制、服装道具准备、交互式电子白板课件制作等方面着手,营造多感官体验情境,把课堂教学与生活实际及思想教育融为一体。由于贴近现实生活,在相应熟悉的环境中就生活学生活,以生活为中心,把自理能力的培养和适应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始终,使学生在情境中掌握交往的技巧,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参与社会活动做好准备。
二、深化智障儿童生存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引导智障生走向社会
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教学资源,挖掘对学生今后走上社会有价值的课程内容,优化学习环境,努力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教学模式。
为了使智障孩子在实践中尽可能多地学习、掌握生活必需的基本知识、技能,能在比较真实的社会生活环境中学习实践,使他们将来能够真正进入社会、管理自己的生活、参与社会生活、生存于社会之中,我们为学生提供多种参与社会生活的机会。
例如,与普通学校“手拉手”,让智障生与正常孩子结成对子,共同学习、定期活动,扩大他们的社交圈;组织学生走出校门,参观书画院、艺术馆等,扩大学生与社会的交流,让他们充分地接触社会,培养学生们的交际能力、沟通能力以及参与社会活动的能力;开展工厂、商店、市场等观摩活动,使学生对生产经营活动形成感性认识;组织学生植树造林、照顾孤寡老人等公益劳动,在回报社会的同时,也能锻炼劳动技能。
三、搭建智障儿童生存教育平台,形成家校联动机制
特殊教育学校是指导家庭教育的阵地、家校沟通的桥梁。通过家长会,引导家长认识孩子的心理特点,掌握与孩子交流的语言及方式方法,促进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互衔接。教师有目的的把教学内容有机延伸到课外,在家长的配合下,辅助学生深入社会生活,形成实实在在的生活能力。
如“超市购物”一课后,请家长带孩子去超市实际购物,以孩子为主,家长适当辅助,使学生在真实的场景中学会存包、挑选物品、结账、打理物品等,从而形成实用的社会生活能力。
安排亲子课程、配备指导性书籍,调动家长教育孩子的积极性,使家长掌握一些教育技能,帮助孩子健康成长。
实行教师与家长挂钩联系制度,教师给家长提供咨询和个别辅导,不定期进行家访,制定和实施个别化的教育策略。
四、加强智障儿童生存教育实践基地和活动平台建设,引导学生更好的融入社会
“生存教育的视野不应该仅仅放在教育系统内部,而应该拓展到整个社会,通过整合社会资源为特殊教育学校生存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支持和保障。”我们除了为学生提供一些实践操作的机会,如校园菜地、手工制作室、家政室等外,还广泛寻求社会支持,创造条件让智障生提前进入社会角色。
建立校外的有利于学生融入社会的学习实践基地,使学校、家庭、社区等多种教育资源为促进学生的生存和发展协同服务。智障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并掌握生活技能,才能更好地在实际生活中运用,为将来参与社会生活、就业、成为自食其力的人打下基础。
生存教育是智障生培养目标的导向, 教师要立足课堂, 向社会的各个领域拓展课堂, 进行生活教育,教育教学才会有大作为。让智障学生融入社会、走向社会去体验、感受、创新,才能从生活中获得认知,在社会中受到陶冶,才能历经各种考验,获得真知,切实有效地提高残障学生的生存能力。
近几年,我国培智学校的教育对象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儿童的障碍程度趋向严重,障碍类型呈现多样化。教育对象的变化,势必引起教育模式的改变,要求智障教育的课堂教学应由学科型向生活型转变。实践中,我们以“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理念来指导选择教学内容,探索和加强智障儿童的生存教育。
一、加强智障儿童生存教育教学内容的整合,引导学生掌握必备的生存知识
(一)选编与自编结合的教学内容
以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适应轻度智障学生学习的全日制培智学校语文、数学、常识、音乐、美工、体育、劳动技能七个学科的教材和上海市卢湾区辅读学校编写的《实用语文》《实用数学》《生活》等教材为主要教学内容,根据学生智障程度的差异选择不同版本的教材,并精心筛选内容,从中有目的有计划地选择适合学生掌握生存知识和技能的内容进行教学。
我们根据实际情况自编适合学生学习生活的教学内容。如生活学科《我的学校》《我的家》等教学内容,教育学生能说出学校的名称;知道并说出自己家在哪儿。此外,我们编写了校本教材《剪纸》《绳艺》《制作丝网花》等适用于我校学生实际学习和生活需要的教学内容。
(二)开设自主实践课
本着“热爱学生,一个也不能少”的教学理念,重视学生的自主实践,让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都能得到满足,个性得到张扬。
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入手,按学生的不同喜好分成几个兴趣小组,给每组安排任务,让他们按要求在各自的教室里自主练习,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感受、体验。练习过程给他们提供了互相交流的机会,在倾听别人的讲解、交流、表演过程中,使他们在心里相互较劲,有利于形成你追我赶的教学氛围。
自主实践课每个月上一次,每次由两课时组成,一课时以学生的自主练习为主,另一课时以学生表演为主。由于学生语言理解、表达以及交往能力都比较差,我们在设置活动、确定主题时,充分考虑到智障生的特点,有意识的设置一些需要与别人共同协作才能完成的活动。
(三)转变教室功能,创设多感官体验情境
智障生中的自闭症学生的社会交往障碍使他们的思维受限,很难理解教师用丰富语言所描述的环境和场景。建立多感官体验情境,以主题教学的形式帮助学生在特定场景中多角度学习、掌握社交技能。这就要求教室不单单是教学活动的实施场所,适时地转变功能使其成为多感官体验情境的功能教室。
如《打电话》《超市购物》《待客礼仪》等主题教学,从环境布置、桌椅摆放、教具自制、服装道具准备、交互式电子白板课件制作等方面着手,营造多感官体验情境,把课堂教学与生活实际及思想教育融为一体。由于贴近现实生活,在相应熟悉的环境中就生活学生活,以生活为中心,把自理能力的培养和适应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始终,使学生在情境中掌握交往的技巧,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参与社会活动做好准备。
二、深化智障儿童生存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引导智障生走向社会
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教学资源,挖掘对学生今后走上社会有价值的课程内容,优化学习环境,努力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教学模式。
为了使智障孩子在实践中尽可能多地学习、掌握生活必需的基本知识、技能,能在比较真实的社会生活环境中学习实践,使他们将来能够真正进入社会、管理自己的生活、参与社会生活、生存于社会之中,我们为学生提供多种参与社会生活的机会。
例如,与普通学校“手拉手”,让智障生与正常孩子结成对子,共同学习、定期活动,扩大他们的社交圈;组织学生走出校门,参观书画院、艺术馆等,扩大学生与社会的交流,让他们充分地接触社会,培养学生们的交际能力、沟通能力以及参与社会活动的能力;开展工厂、商店、市场等观摩活动,使学生对生产经营活动形成感性认识;组织学生植树造林、照顾孤寡老人等公益劳动,在回报社会的同时,也能锻炼劳动技能。
三、搭建智障儿童生存教育平台,形成家校联动机制
特殊教育学校是指导家庭教育的阵地、家校沟通的桥梁。通过家长会,引导家长认识孩子的心理特点,掌握与孩子交流的语言及方式方法,促进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互衔接。教师有目的的把教学内容有机延伸到课外,在家长的配合下,辅助学生深入社会生活,形成实实在在的生活能力。
如“超市购物”一课后,请家长带孩子去超市实际购物,以孩子为主,家长适当辅助,使学生在真实的场景中学会存包、挑选物品、结账、打理物品等,从而形成实用的社会生活能力。
安排亲子课程、配备指导性书籍,调动家长教育孩子的积极性,使家长掌握一些教育技能,帮助孩子健康成长。
实行教师与家长挂钩联系制度,教师给家长提供咨询和个别辅导,不定期进行家访,制定和实施个别化的教育策略。
四、加强智障儿童生存教育实践基地和活动平台建设,引导学生更好的融入社会
“生存教育的视野不应该仅仅放在教育系统内部,而应该拓展到整个社会,通过整合社会资源为特殊教育学校生存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支持和保障。”我们除了为学生提供一些实践操作的机会,如校园菜地、手工制作室、家政室等外,还广泛寻求社会支持,创造条件让智障生提前进入社会角色。
建立校外的有利于学生融入社会的学习实践基地,使学校、家庭、社区等多种教育资源为促进学生的生存和发展协同服务。智障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并掌握生活技能,才能更好地在实际生活中运用,为将来参与社会生活、就业、成为自食其力的人打下基础。
生存教育是智障生培养目标的导向, 教师要立足课堂, 向社会的各个领域拓展课堂, 进行生活教育,教育教学才会有大作为。让智障学生融入社会、走向社会去体验、感受、创新,才能从生活中获得认知,在社会中受到陶冶,才能历经各种考验,获得真知,切实有效地提高残障学生的生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