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教师这一职业也面临着巨大挑战。孩子们很聪明,但未必都能用在学习上,所以,作为一名教师,特别是一名数学教师,如何才能充分发挥每个孩子的聪明才智呢?我想就平日教学经验浅谈几点看法。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教书是手段,育人才是目的。首先要关爱学生,使学生没有“师道尊严”的感觉,因为学生是有思想、有个性、有情感的个体。叶圣陶先生说过:“教师和学生是朋友,在经验和知识上,彼此虽有深浅广狭的差别,但在精神上是亲密体贴的朋友。”在课堂教学中,应关注每一个学生。比如我在提问一个简单问题时,往往选择让那些成绩不太好的学生优先回答,他们在正确回答后,心里就对学习多了一份自信。在课堂巡视中,一些平时胆小怕提问的学生我会指出他们解题过程中的错误,再引导他们做出正确解答。这些学生得到老师的关注,一段时间内会表现出超乎往常的学习热情。学生往往能从老师的一个眼神、一个手势、一个语态中了解到老师对他们的期望。而充满感情的教学与学习,其主体往往乐此不疲,并且思维敏捷灵活、富有创造性。这种氛围下的课堂教学必将取得良好的效果。
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应采用哪些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呢?首先,巧设导入来激趣;其次,设计擂台赛出情趣。小学生表现欲强,爱争强好胜,喜欢受人夸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如能抓住小学生这一年龄段的特征,有意识地设计竞赛内容和竞赛形式,学生会兴致盎然、热情高涨,学习活动空前活跃。总之,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年龄特征,选用科学灵活的教学手段,不断创新激趣方法,会使数学课题趣味盎然、高潮迭起;会使学生在学中玩、在玩中学,学得有趣,学得愉快,学得轻松,学得主动,学得深刻。
三、学困生的引导策略
1、“学困生”产生的原因——思想上不重视。
(1)父母思想上不重视,认为现在经济条件比以前略有好转,就业机会比以前多了,不好好学习以后也可以出去打工。
(2)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吃不饱、穿不暖的现象已经不复存在了,现在的孩子每天上学都是手里拿着各种新鲜的玩具,嘴里叼着各种各样好吃的,基本上是独生子女,所以腰包里都有钱,再加上父母爱、长辈疼,家长们也常常因爱不由自主地放纵了自己的孩子,使他们养成了一些坏习惯,如好吃、贪玩、以自我为中心等等。这些坏毛病被带到学校,造成了上课时做小动作,不注意听讲,更不主动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回家不能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更不听老师善意的批评和同学们的劝告,学习目的不明确,每天无所事事、浑浑噩噩。
2、找准致困原因,及时有针对性地进行帮扶。
(1)尽量创造机会,多多鼓励“学困生”。
(2)消除疑虑,密切关系。由于种种学习滞后,使“学困生”自卑心理加重,老师要对他们倾注真诚的爱,从感情上亲近他们,从兴趣上引导他们,从学习上帮助他们,从生活上关爱他们,才能使他们真正感到老师可亲、可信、可敬。同时老师要发现他们的“闪光点”,消除他们的心理障碍。哪怕他们有一些微不足道的“闪光点”,或是有一小点进步,都要善于抓住时机及时给予表扬,让他们尝到甜美,从而使他们端正态度、树立自信、热爱集体。“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只要老师付出真诚的爱,就一定能得到学生的回报,一分温暖能换来学生的十分热情。
3、正面引导,以理服人。
由于学生年龄小,社会经验不足,辨别是非的能力差,有的学生犯了错误还不知不觉。对待这种学生,绝不能采用讽刺、挖苦甚至体罚等等一些粗暴的方法去解决,因为这样做很容易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使他们“敢怒不敢言”,使他们的心态扭曲,一旦产生逆反心理就很难沟通了,甚至会出现精神问题。
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自学能力是终身教育的一个基础。现代数学教学论认为:数学教学主要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而不仅仅是数学知识的教学。数学教师的任务不单纯是教数学,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自己去学数学,掌握学习数学的过程与方法。我个人认为,在数学教学中,要正确处理好知识教学与发展能力的关系。学生来到学校里,不仅是为了取得一份知识的行囊,更重要的是为了变得更聪明。伟大的教育家第斯多惠有这样一句名言:“一个坏的教师是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是教人发现真理。”既然拥有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是学生终身发展的要求,那就让我们在传授知识的时候让学生尽可能多地亲身参与吧!
总之,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们在教学上的任务就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端正学习态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不仅要传授给学生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在于培养学生具有主动参与、积极探索创新的学习能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学会”为“会学”,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多种感观的协同下有所发现、有所收益。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教书是手段,育人才是目的。首先要关爱学生,使学生没有“师道尊严”的感觉,因为学生是有思想、有个性、有情感的个体。叶圣陶先生说过:“教师和学生是朋友,在经验和知识上,彼此虽有深浅广狭的差别,但在精神上是亲密体贴的朋友。”在课堂教学中,应关注每一个学生。比如我在提问一个简单问题时,往往选择让那些成绩不太好的学生优先回答,他们在正确回答后,心里就对学习多了一份自信。在课堂巡视中,一些平时胆小怕提问的学生我会指出他们解题过程中的错误,再引导他们做出正确解答。这些学生得到老师的关注,一段时间内会表现出超乎往常的学习热情。学生往往能从老师的一个眼神、一个手势、一个语态中了解到老师对他们的期望。而充满感情的教学与学习,其主体往往乐此不疲,并且思维敏捷灵活、富有创造性。这种氛围下的课堂教学必将取得良好的效果。
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应采用哪些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呢?首先,巧设导入来激趣;其次,设计擂台赛出情趣。小学生表现欲强,爱争强好胜,喜欢受人夸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如能抓住小学生这一年龄段的特征,有意识地设计竞赛内容和竞赛形式,学生会兴致盎然、热情高涨,学习活动空前活跃。总之,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年龄特征,选用科学灵活的教学手段,不断创新激趣方法,会使数学课题趣味盎然、高潮迭起;会使学生在学中玩、在玩中学,学得有趣,学得愉快,学得轻松,学得主动,学得深刻。
三、学困生的引导策略
1、“学困生”产生的原因——思想上不重视。
(1)父母思想上不重视,认为现在经济条件比以前略有好转,就业机会比以前多了,不好好学习以后也可以出去打工。
(2)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吃不饱、穿不暖的现象已经不复存在了,现在的孩子每天上学都是手里拿着各种新鲜的玩具,嘴里叼着各种各样好吃的,基本上是独生子女,所以腰包里都有钱,再加上父母爱、长辈疼,家长们也常常因爱不由自主地放纵了自己的孩子,使他们养成了一些坏习惯,如好吃、贪玩、以自我为中心等等。这些坏毛病被带到学校,造成了上课时做小动作,不注意听讲,更不主动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回家不能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更不听老师善意的批评和同学们的劝告,学习目的不明确,每天无所事事、浑浑噩噩。
2、找准致困原因,及时有针对性地进行帮扶。
(1)尽量创造机会,多多鼓励“学困生”。
(2)消除疑虑,密切关系。由于种种学习滞后,使“学困生”自卑心理加重,老师要对他们倾注真诚的爱,从感情上亲近他们,从兴趣上引导他们,从学习上帮助他们,从生活上关爱他们,才能使他们真正感到老师可亲、可信、可敬。同时老师要发现他们的“闪光点”,消除他们的心理障碍。哪怕他们有一些微不足道的“闪光点”,或是有一小点进步,都要善于抓住时机及时给予表扬,让他们尝到甜美,从而使他们端正态度、树立自信、热爱集体。“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只要老师付出真诚的爱,就一定能得到学生的回报,一分温暖能换来学生的十分热情。
3、正面引导,以理服人。
由于学生年龄小,社会经验不足,辨别是非的能力差,有的学生犯了错误还不知不觉。对待这种学生,绝不能采用讽刺、挖苦甚至体罚等等一些粗暴的方法去解决,因为这样做很容易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使他们“敢怒不敢言”,使他们的心态扭曲,一旦产生逆反心理就很难沟通了,甚至会出现精神问题。
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自学能力是终身教育的一个基础。现代数学教学论认为:数学教学主要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而不仅仅是数学知识的教学。数学教师的任务不单纯是教数学,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自己去学数学,掌握学习数学的过程与方法。我个人认为,在数学教学中,要正确处理好知识教学与发展能力的关系。学生来到学校里,不仅是为了取得一份知识的行囊,更重要的是为了变得更聪明。伟大的教育家第斯多惠有这样一句名言:“一个坏的教师是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是教人发现真理。”既然拥有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是学生终身发展的要求,那就让我们在传授知识的时候让学生尽可能多地亲身参与吧!
总之,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们在教学上的任务就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端正学习态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不仅要传授给学生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在于培养学生具有主动参与、积极探索创新的学习能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学会”为“会学”,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多种感观的协同下有所发现、有所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