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理念不断深入人心,孩子语言表达能力的教育也越来越得到重视,各种少儿朗诵比赛遍地开花,极大的推动了少儿朗诵水平的进步和发展。但是,这些令人鼓舞的成绩背后,也出现了少儿朗诵参赛作品一味追求高大上、冷僻难,以及节目形式单一等等问题,教师在少儿朗诵教学时,不仅要考虑作品是否符合学生的年龄段,还需做到因材施教,丰富的艺术形式也是造就一个好的朗诵作品的关键要素。
关键词:少儿朗诵 作品选择 古诗词 因材施教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通过奥地利诺贝尔奖获得者、动物行为学家康拉德·劳伦兹(Konrad Lorenz)的研究发现,2岁到7岁的孩子所处的前运算阶段是儿童语言发展的关键期,7岁到11岁的少年儿童则进入儿童语言发展的重大转折区。所以,在儿童时期能够帮助孩子深入去学习、理解、掌握朗诵的技巧,对于少年儿童时期语言能力发展的帮助极大。朗诵比赛作为孩子们朗诵水平能力的集中展示,选择一篇优秀、适宜、出彩的作品对孩子的能力、自信心和持续兴趣的提高是极为重要的。
在当下现实中,一些水平有限的培训的机构的老师在帮助孩子选择朗诵作品的时候,时有出现功利性、讨好型选择参赛作品的现象,为了迎合社会上一些急于求成、好高骛远的错误认知,忽略少年儿童的身心特征,刻意去选择一些连成年人都晦涩难懂的作品,最后反而影响到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严重阻碍了孩子的朗诵水平的持续进步。笔者是从事少儿朗诵教学的一名教师,在以往带领学生参加的比赛过程中,发现有些教育机构的学生在参加比赛时选择了例如《枸杞花开》《青衣》等朗诵界最高级别的赛事——齐越朗诵节中的作品。诚然,这些作品个个都堪称经典之作,甚至有些家长看到自己孩子能朗诵这么高级的作品会很自豪和认可。但是,朗诵最终呈现出来的效果往往不尽人意,比赛拿不到好成绩,对孩子后续的教育培养造成的不良影响也是比比皆是。那么少儿朗诵比賽到底该如何选择作品呢。
一、少儿朗诵比赛作品要贴近儿童年龄段
教师在给学生选择朗诵作品时,一定要充分考虑少年儿童的身心特征,尽量选择符合年龄段的,当诵读者真正理解和把握了文章的中心思想,才能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形。少儿朗诵非常不宜选择过于“成人化”的作品,一些经典的诵读作品确实是有高度、深度,但是不适用于少年儿童的朗诵学习中。比如《枸杞花开》讲述的是一名支教的教师抛家舍业,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开满枸杞花的宁夏大地,献身于崇高的教育事业的故事。作品讲述了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是近年来朗诵比赛中涌现出的一个优秀的经典诵读作品。但是,当诵读者是一个年幼的孩子,是一个没有任何社会阅历的人的时候,是很难理解作品中那种平凡而又伟大内在意义,无论教师和学生花费多大力气去研究、去学习,参与朗诵的孩子都难以做到感同身受、发自内心的去演绎支教教师那种自我奉献的崇高精神。然而像日本作者土屋富士夫创作的绘本故事《憋不住,憋不住,快要憋不住了》的作品就完全不一样了,这是一个讲述了小男孩在梦中寻找厕所的故事,在遭遇一系列经历之后终于找到了厕所,解决了燃眉之急,而实际情况却是在梦中尿床了,整篇作品全部以孩子的视角进行讲述,童真而富有趣味,让人读后忍俊不禁,很容易就能够联想到自己成长当中的尴尬经历,有感同身受的精神共鸣。这种贴近儿童生活的作品,才能够更好激发孩子的兴趣,让孩子主动产生积极表演的欲望,避免死板的摹仿超出认知范围,无疑是比《枸杞花开》更适合孩子去诵读,更能够容易在取得良好表演效果的同时,提升孩子的语言能力和自信心。
二、少儿朗诵比赛作品应该形式多样化
除了选对参赛作品外,好的节目形式也至关重要,要从传统的朗诵的模式中跳脱出来,鼓励节目形式多样化,做到丰富饱满的舞台呈现。当前很多朗诵比赛中,都可以看到的一种现象是同一个作品现场重复率过高,甚至同一个培训机构的部分学生使用完全相同的稿件,连肢体动作都是直接复制。当教学变成流水化作业,作品呈现同质化表达,在朗诵比赛中无疑是拿不到好成绩的。更何况,当孩子被雕琢成为相同的模样,也就失去了校外教育教天地人事,育生命自觉的本质。教师必须做到真正了解学生的性格、形象、嗓音条件等各方面因素,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因材施教,有针对性教学,才能做到扬长避短,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作品形式丰富多样化的角度出发,像《我是一只猫》之类的单人剧就是值得提倡和推荐的参赛作品类型之一。这部剧需要表演者化身为一只傲娇猫咪,表演一开始,一段精彩的“猫舞”融入了表演的元素,很快抓住观众的注意力。继而以第一人称的口吻控诉主人创造的优渥生活让自己得了“富贵病”,形象的塑造除了一只养尊处优的宠物猫的形象。在遇到老鼠时不但不认识,反而被吓得落荒而逃。最后合着激烈的音乐声在与老鼠的一段打斗中落荒而逃结束表演。节目形式新颖,单人剧的形式融合了朗诵、表演、舞蹈等多种元素,节奏紧凑,内容充实,能够始终牢牢抓住观众的注意力;从舞台呈现的多样化来选择作品,像需要亲子同台呈现的《烽火家书》就是重点推荐的参赛作品之一,作品以父女隔空对话的形式,真情演绎了抗战年代,中国人民为了光明的未来舍小家为大家的崇高意识。父亲的深明大义,女儿的乖巧懂事,两个鲜活的人物形象立于舞台之上,让人一下把思绪拉回到那个战火纷争的年代。而且这种的表演方式,有了家长的加持既可以增强孩子登台的自信心,又可以营造一种浓厚爱意的舞台氛围,可谓一举两得。此外,相声、节目主持、小品、儿童剧等形式的作品在比赛中也并不多见,参赛孩子可以在指导老师的帮助下多多尝试不同类型作品,让舞台呈现各种节目百花齐放的精彩场面,拓宽学生学习范畴的同时帮助学生在比赛中取得佳绩。
三、少儿朗诵比赛作品慎用古诗词类
在以往朗诵比赛中,经常听到以《将进酒》《满江红》等作品为代表的的古诗词朗诵作品。古诗词类作品具有高度凝练的语言,华美的辞藻的特点,无疑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瑰宝。但在少儿朗诵比赛中最好慎用古诗词类的作品。古诗词类的演绎相对现代诗歌来说更加复杂。古诗词格律有平仄、押韵、对仗三要素,目前朗诵比赛中古诗词类作品的表演方式多为朗诵,而相比于现代常见的朗诵,古人对于诗歌的处理方式多为吟诵,这种的中国独有的传统诵读方式才是能够将古诗词的音韵之美发挥到极致的演绎方式。《史记》中有多有记载:“屈子行吟泽畔”。唐代的李商隐:“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吟诵是一种流传了两千多年的中国传统汉语诗文诵读方式。吟,一般指的是有音阶曲调的像唱歌一样的诵读。吟与唱的并不是是同一概念,唱以音乐为主,歌词为辅,而吟则是以语言为主,歌唱的形式只是为了辅助更准确的表达语言的内容。古代的诗词正是用吟诵的方式进行创作的,由于其独特的表达方式,吟诵过程中的语速是极慢的,并不像我们现在白话口语的快速表达。正因为这种慢节奏的语速,给人以充分思考遐想的空间,更好的品位诗词。也只有通过吟诵这样的形式,才能最全面的诠释其精神内涵和审美韵味。因此,相比朗诵而言,吟诵的形式更适合用于古诗词的表达,显而易见,吟诵是一种相对较难的展示古诗词的技巧,在运气发声、腔音唱法、摇头摆身、情通古人等等方面,都对演绎者的都有着极高的要求,作为尚在朗诵初级阶段的孩童来说是很难掌握这个技巧的,在比赛中演绎古诗词不能很好的运动吟诵的技巧,内容的演绎精彩程度受制于技巧的不足,自然很难在比赛中获得一个好成绩。
总的来说,少儿朗诵比赛是一项综合性比较强的艺术形式,不论以什么样的艺术形式进行作品的呈现,在培养专业能力的基础上,更重要的是帮助孩子树立和增强自信心,最终达到育人的目的。现阶段由于各种培训机构,师资队伍尚待进一步完善,教研能力需要加强等种种原因,少儿朗诵比赛中稿件选择方面体现出诸多不足,这对于行业的教育者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习近平总书记说过“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只有摒弃“教书匠”的思想,教授专业知识的同时,针对孩子因材施教,引导孩子树立正确价值观,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才能成为真正的好老师、“大先生”,从而促进少儿朗诵行业的全面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祁文慧.国外儿童语言研究综述[J].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1(03):65-72.
[2]邓赐平.皮亚杰发声认识论视角下的儿童思维与认识发展[J].心理研究,2020,13(04):291-311.
[3]周小琪.谈谈儿童教育艺术教育[J].教育导刊,2002(10):42-43.
关键词:少儿朗诵 作品选择 古诗词 因材施教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通过奥地利诺贝尔奖获得者、动物行为学家康拉德·劳伦兹(Konrad Lorenz)的研究发现,2岁到7岁的孩子所处的前运算阶段是儿童语言发展的关键期,7岁到11岁的少年儿童则进入儿童语言发展的重大转折区。所以,在儿童时期能够帮助孩子深入去学习、理解、掌握朗诵的技巧,对于少年儿童时期语言能力发展的帮助极大。朗诵比赛作为孩子们朗诵水平能力的集中展示,选择一篇优秀、适宜、出彩的作品对孩子的能力、自信心和持续兴趣的提高是极为重要的。
在当下现实中,一些水平有限的培训的机构的老师在帮助孩子选择朗诵作品的时候,时有出现功利性、讨好型选择参赛作品的现象,为了迎合社会上一些急于求成、好高骛远的错误认知,忽略少年儿童的身心特征,刻意去选择一些连成年人都晦涩难懂的作品,最后反而影响到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严重阻碍了孩子的朗诵水平的持续进步。笔者是从事少儿朗诵教学的一名教师,在以往带领学生参加的比赛过程中,发现有些教育机构的学生在参加比赛时选择了例如《枸杞花开》《青衣》等朗诵界最高级别的赛事——齐越朗诵节中的作品。诚然,这些作品个个都堪称经典之作,甚至有些家长看到自己孩子能朗诵这么高级的作品会很自豪和认可。但是,朗诵最终呈现出来的效果往往不尽人意,比赛拿不到好成绩,对孩子后续的教育培养造成的不良影响也是比比皆是。那么少儿朗诵比賽到底该如何选择作品呢。
一、少儿朗诵比赛作品要贴近儿童年龄段
教师在给学生选择朗诵作品时,一定要充分考虑少年儿童的身心特征,尽量选择符合年龄段的,当诵读者真正理解和把握了文章的中心思想,才能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形。少儿朗诵非常不宜选择过于“成人化”的作品,一些经典的诵读作品确实是有高度、深度,但是不适用于少年儿童的朗诵学习中。比如《枸杞花开》讲述的是一名支教的教师抛家舍业,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开满枸杞花的宁夏大地,献身于崇高的教育事业的故事。作品讲述了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是近年来朗诵比赛中涌现出的一个优秀的经典诵读作品。但是,当诵读者是一个年幼的孩子,是一个没有任何社会阅历的人的时候,是很难理解作品中那种平凡而又伟大内在意义,无论教师和学生花费多大力气去研究、去学习,参与朗诵的孩子都难以做到感同身受、发自内心的去演绎支教教师那种自我奉献的崇高精神。然而像日本作者土屋富士夫创作的绘本故事《憋不住,憋不住,快要憋不住了》的作品就完全不一样了,这是一个讲述了小男孩在梦中寻找厕所的故事,在遭遇一系列经历之后终于找到了厕所,解决了燃眉之急,而实际情况却是在梦中尿床了,整篇作品全部以孩子的视角进行讲述,童真而富有趣味,让人读后忍俊不禁,很容易就能够联想到自己成长当中的尴尬经历,有感同身受的精神共鸣。这种贴近儿童生活的作品,才能够更好激发孩子的兴趣,让孩子主动产生积极表演的欲望,避免死板的摹仿超出认知范围,无疑是比《枸杞花开》更适合孩子去诵读,更能够容易在取得良好表演效果的同时,提升孩子的语言能力和自信心。
二、少儿朗诵比赛作品应该形式多样化
除了选对参赛作品外,好的节目形式也至关重要,要从传统的朗诵的模式中跳脱出来,鼓励节目形式多样化,做到丰富饱满的舞台呈现。当前很多朗诵比赛中,都可以看到的一种现象是同一个作品现场重复率过高,甚至同一个培训机构的部分学生使用完全相同的稿件,连肢体动作都是直接复制。当教学变成流水化作业,作品呈现同质化表达,在朗诵比赛中无疑是拿不到好成绩的。更何况,当孩子被雕琢成为相同的模样,也就失去了校外教育教天地人事,育生命自觉的本质。教师必须做到真正了解学生的性格、形象、嗓音条件等各方面因素,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因材施教,有针对性教学,才能做到扬长避短,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作品形式丰富多样化的角度出发,像《我是一只猫》之类的单人剧就是值得提倡和推荐的参赛作品类型之一。这部剧需要表演者化身为一只傲娇猫咪,表演一开始,一段精彩的“猫舞”融入了表演的元素,很快抓住观众的注意力。继而以第一人称的口吻控诉主人创造的优渥生活让自己得了“富贵病”,形象的塑造除了一只养尊处优的宠物猫的形象。在遇到老鼠时不但不认识,反而被吓得落荒而逃。最后合着激烈的音乐声在与老鼠的一段打斗中落荒而逃结束表演。节目形式新颖,单人剧的形式融合了朗诵、表演、舞蹈等多种元素,节奏紧凑,内容充实,能够始终牢牢抓住观众的注意力;从舞台呈现的多样化来选择作品,像需要亲子同台呈现的《烽火家书》就是重点推荐的参赛作品之一,作品以父女隔空对话的形式,真情演绎了抗战年代,中国人民为了光明的未来舍小家为大家的崇高意识。父亲的深明大义,女儿的乖巧懂事,两个鲜活的人物形象立于舞台之上,让人一下把思绪拉回到那个战火纷争的年代。而且这种的表演方式,有了家长的加持既可以增强孩子登台的自信心,又可以营造一种浓厚爱意的舞台氛围,可谓一举两得。此外,相声、节目主持、小品、儿童剧等形式的作品在比赛中也并不多见,参赛孩子可以在指导老师的帮助下多多尝试不同类型作品,让舞台呈现各种节目百花齐放的精彩场面,拓宽学生学习范畴的同时帮助学生在比赛中取得佳绩。
三、少儿朗诵比赛作品慎用古诗词类
在以往朗诵比赛中,经常听到以《将进酒》《满江红》等作品为代表的的古诗词朗诵作品。古诗词类作品具有高度凝练的语言,华美的辞藻的特点,无疑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瑰宝。但在少儿朗诵比赛中最好慎用古诗词类的作品。古诗词类的演绎相对现代诗歌来说更加复杂。古诗词格律有平仄、押韵、对仗三要素,目前朗诵比赛中古诗词类作品的表演方式多为朗诵,而相比于现代常见的朗诵,古人对于诗歌的处理方式多为吟诵,这种的中国独有的传统诵读方式才是能够将古诗词的音韵之美发挥到极致的演绎方式。《史记》中有多有记载:“屈子行吟泽畔”。唐代的李商隐:“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吟诵是一种流传了两千多年的中国传统汉语诗文诵读方式。吟,一般指的是有音阶曲调的像唱歌一样的诵读。吟与唱的并不是是同一概念,唱以音乐为主,歌词为辅,而吟则是以语言为主,歌唱的形式只是为了辅助更准确的表达语言的内容。古代的诗词正是用吟诵的方式进行创作的,由于其独特的表达方式,吟诵过程中的语速是极慢的,并不像我们现在白话口语的快速表达。正因为这种慢节奏的语速,给人以充分思考遐想的空间,更好的品位诗词。也只有通过吟诵这样的形式,才能最全面的诠释其精神内涵和审美韵味。因此,相比朗诵而言,吟诵的形式更适合用于古诗词的表达,显而易见,吟诵是一种相对较难的展示古诗词的技巧,在运气发声、腔音唱法、摇头摆身、情通古人等等方面,都对演绎者的都有着极高的要求,作为尚在朗诵初级阶段的孩童来说是很难掌握这个技巧的,在比赛中演绎古诗词不能很好的运动吟诵的技巧,内容的演绎精彩程度受制于技巧的不足,自然很难在比赛中获得一个好成绩。
总的来说,少儿朗诵比赛是一项综合性比较强的艺术形式,不论以什么样的艺术形式进行作品的呈现,在培养专业能力的基础上,更重要的是帮助孩子树立和增强自信心,最终达到育人的目的。现阶段由于各种培训机构,师资队伍尚待进一步完善,教研能力需要加强等种种原因,少儿朗诵比赛中稿件选择方面体现出诸多不足,这对于行业的教育者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习近平总书记说过“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只有摒弃“教书匠”的思想,教授专业知识的同时,针对孩子因材施教,引导孩子树立正确价值观,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才能成为真正的好老师、“大先生”,从而促进少儿朗诵行业的全面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祁文慧.国外儿童语言研究综述[J].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1(03):65-72.
[2]邓赐平.皮亚杰发声认识论视角下的儿童思维与认识发展[J].心理研究,2020,13(04):291-311.
[3]周小琪.谈谈儿童教育艺术教育[J].教育导刊,2002(10):4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