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H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早在二千多年前,孔子就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苏联当代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第五十三条中,认为“掌握知识和获得实际技巧是儿童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一种复杂的认识活动。强烈的学习愿望、掌握知识的愿望,是这一活动的重要动因。”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积极热烈的学习愿望是教师重要的工作任务。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时刻遵循这样的原则,努力探索并实施如何让兴趣成就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
一、精心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以教师为媒介,凭借一定手段,通过教师声情并茂的分析,开通学生的全方位接受系统,为教师的讲授而陶醉,从而对文本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使学生进入一种如见其形、如观其色、如闻其声、如尝其味的境地,以激发学生的情感,启迪心灵的窗户,点燃思考的火花,从而给学生创造更大的空间,以利于他们更主动的发挥。
在情境设计中,教师的导语也是十分重要的。教师可根据课文的具体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状况及自己的特长设计导语,比如唱歌、展示多媒体课件、出示挂图、播放音乐、结合文本提出与学生生活相贴近的事例,请学生自由讲讲感受等等。例如:在教学《荷塘月色》一文,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室展示一张张优美的夏夜荷塘美图,然后播放名家的配乐朗读将学生引入到愉悦的课堂教学环境中,学生在优美的视觉与听觉享受中已经感悟了课文的意蕴,从而为下面的教学活动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学开始之际就已经成功了一半。教学过程中一旦出现"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局面,语文教学就会产生强大的凝聚力、吸引力。
二、丰富课堂活动,培养学习兴趣
我们常常抱怨学生课堂表现不好,总是一副昏昏欲睡的样子。其实,我们忘了反思自己,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是否还是把学生放在了被动思考地角度。在讲台上,我们一味地说教,却忽略课堂的主角——学生的感受。若要培养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需要我们从具体教学的每一个活动的环节入手,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积极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放手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进而获取知识,避免繁琐乏味无效的机械性的练习。
在语文课活动设计中,教师要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设计好问题,在设计问题时要考虑到学生的水平知识能力、接受知识的能力、思维层次和认知规律,同时要通过各种教学手段,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的精神、思维、身体等处于积极参与状态,达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的的。我们可以让游戏、竞赛、歌声、探究性活动走进我们的语文课堂。例如:对于那些记忆性材料,我们就可以采取竞争手段,使学生激励进取,张扬个性,调动其内在的学习动机。而竞赛的形式也可以是多样的,以单个人和小组赛的形式。
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学习能力的加强,很多学生已经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我们也可以放开手,采取自主探究、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去学习,让学生发现问题。在学生预习课文或初步学习课文时发现的问题,经过小组的讨论交流,教师的点拨与指正或者师生共同解决。这里要注意的是教师要善于抓住并梳理主要的问题,不要纠缠于无意义的讨论。也就是学生自己能够弄明白的知识教师坚决不讲。然而,在此过程中,教师还要注意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关注学生的问题是否切中要点。教师要适时的提出事先设计好的问题,并让学生在阅读中讨论总结分析,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并适时的拓展迁移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关注生活的兴趣进而产生喜欢学习的兴趣。
三、进行情感渗透,增强学习兴趣
在语文教学中,少不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在我们入选课本的每一篇文本,都是些文质兼美的典范,是作者各自心灵的声音,表现了他们对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不同认识。
例如:我在教学《背影》一文时确定情感目标:培养学生感受亲人之间无私的关爱、品味爱之甘甜,为亲人献出自己的爱心,培养学生孝顺自己的父母。在感受朱自清先生对父亲的感谢与热爱的同时,联系学生自己的生活实际,谈了现实生活中父母对自己无微不致的关怀,但自己不知道感激,反而嫌父母啰嗦,学生们不但反省了自己,还决定在以后的生活中珍惜亲情,为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在教学《心声》一课时,根据我班留守学生较多的情况,确定培养学生的自强自立、爱心和平等待人的情感目标,通过教材中的李京京的事例加强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总之,语文课的教学要像温馨的春风,带着真诚的情感,吹进学生的心田、滋润学生的心灵。而这情感的渗透,将会让学生进一步加强语文这一学科的学习兴趣。
四、资源包罗万象,吸引学习兴趣
语文的课程资源是包罗万象的,既有课外的也有课堂的。如:教材、报刊、杂志、电视、网络、演讲、辩论、广告招牌等,这些都是学生感兴趣的课程资源。可以说生活有多宽广,语文课程的资源就有多么宽广。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这些教学资源。如:充分利用当前的 "农远工程"中的多媒体资源进行多媒体教学和网络教学。具体而言它能够很好的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听觉、视觉等多方面刺激学生,使学生的学习感悟更具体、更生动、更直接;大而言之它能够丰富课堂教学的手段,拓展语文教学的时空,丰富语文教学的内容,提高语文的教学效率。
在讲授《三峡》这一文言文时,学生的理解是有一定难度的。为了让学生更直观的感受到三峡的美丽壮观,我精心制作了多媒体课件。在配乐朗诵的过程中,我又配上了精美的图片,把郦道元笔下,每一处优美的景物恰当地用图片加以诠释。我们农村的学生,都没有去过三峡。在看到三峡的图片后,无不为之赞叹。而每一幅图片所对应的诗句,学生也能很快就背诵下来。对于郦道元所要表达的情感,学生在反复的欣赏与诵读的过程中,最后异口同声地喊出了:热爱与赞美。这就是课堂资源的魅力。
五、增强自身素质,提高学习兴趣
所谓“打铁需要本身硬”,作为一名合格的语文教师,首先应该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魏书生曾说过这样一段话:“人活在世上,能不能幸福,最主要的是能不能有一个好心态。心态好了,那么生活穷点富点,工作轻点重点,寿命长点短点,他都能坦然面对,从而活得心安,活得幸福。人活着对他人,对世界有没有益处,有没有贡献,最主要的也在于他有没有一颗好心。心肠好了,那么体力强点弱点,才能大点小点,他都能尽心竭力地为别人为社会做好事。反过来,心肠坏了,就不好办了。他自己活得太累,太麻烦,别人也会由于他的存在而感到不安。教师这门职业显然是最有利于培养真诚、善良、美好心灵的职业。”魏书生这段具有哲理性的话,深刻揭示了教师应具备的思想道德。然后语文教师还应该具有过硬的基本功,应该有渊博的文化知识。
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能够体会到那些知识渊博、自身素质好的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谓是字字珠玑,谈古论今,上知天文下晓地理。只要是与课文内容相关的知识,他都能为学生迁移联想,一语道破。这样的的老师怎能不受学生的欢迎?在学生的眼里,这样的语文教师是一座采不完的“矿产”,有著无穷的吸引力,学生敬佩和信任他们,愿意接近他们,乐于接受他们的教育。如此,学生的自身学习积极性就会主动地提高起来。师与生的关系便融洽了,而融洽的师生关系,正是我们教者完成教学任务所必备的。
一堂成功的语文课教学不应是停留在知识的表面,而是要深入挖掘其内涵;不应是僵死的知识灌输,而是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乌申斯基曾说过:“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图。”因此,我认为在语文教学中至少应该把握以上五个环节。应该努力做到:创造兴趣盎然积极主动的活动,从而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习和掌握新知识,进而达到教学的理想境界。
总之,只要语文教师能够在课堂上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语文的兴趣,就会很好的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浓厚的兴趣一定能成就我们的语文教学。
早在二千多年前,孔子就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苏联当代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第五十三条中,认为“掌握知识和获得实际技巧是儿童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一种复杂的认识活动。强烈的学习愿望、掌握知识的愿望,是这一活动的重要动因。”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积极热烈的学习愿望是教师重要的工作任务。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时刻遵循这样的原则,努力探索并实施如何让兴趣成就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
一、精心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以教师为媒介,凭借一定手段,通过教师声情并茂的分析,开通学生的全方位接受系统,为教师的讲授而陶醉,从而对文本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使学生进入一种如见其形、如观其色、如闻其声、如尝其味的境地,以激发学生的情感,启迪心灵的窗户,点燃思考的火花,从而给学生创造更大的空间,以利于他们更主动的发挥。
在情境设计中,教师的导语也是十分重要的。教师可根据课文的具体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状况及自己的特长设计导语,比如唱歌、展示多媒体课件、出示挂图、播放音乐、结合文本提出与学生生活相贴近的事例,请学生自由讲讲感受等等。例如:在教学《荷塘月色》一文,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室展示一张张优美的夏夜荷塘美图,然后播放名家的配乐朗读将学生引入到愉悦的课堂教学环境中,学生在优美的视觉与听觉享受中已经感悟了课文的意蕴,从而为下面的教学活动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学开始之际就已经成功了一半。教学过程中一旦出现"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局面,语文教学就会产生强大的凝聚力、吸引力。
二、丰富课堂活动,培养学习兴趣
我们常常抱怨学生课堂表现不好,总是一副昏昏欲睡的样子。其实,我们忘了反思自己,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是否还是把学生放在了被动思考地角度。在讲台上,我们一味地说教,却忽略课堂的主角——学生的感受。若要培养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需要我们从具体教学的每一个活动的环节入手,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积极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放手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进而获取知识,避免繁琐乏味无效的机械性的练习。
在语文课活动设计中,教师要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设计好问题,在设计问题时要考虑到学生的水平知识能力、接受知识的能力、思维层次和认知规律,同时要通过各种教学手段,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的精神、思维、身体等处于积极参与状态,达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的的。我们可以让游戏、竞赛、歌声、探究性活动走进我们的语文课堂。例如:对于那些记忆性材料,我们就可以采取竞争手段,使学生激励进取,张扬个性,调动其内在的学习动机。而竞赛的形式也可以是多样的,以单个人和小组赛的形式。
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学习能力的加强,很多学生已经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我们也可以放开手,采取自主探究、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去学习,让学生发现问题。在学生预习课文或初步学习课文时发现的问题,经过小组的讨论交流,教师的点拨与指正或者师生共同解决。这里要注意的是教师要善于抓住并梳理主要的问题,不要纠缠于无意义的讨论。也就是学生自己能够弄明白的知识教师坚决不讲。然而,在此过程中,教师还要注意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关注学生的问题是否切中要点。教师要适时的提出事先设计好的问题,并让学生在阅读中讨论总结分析,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并适时的拓展迁移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关注生活的兴趣进而产生喜欢学习的兴趣。
三、进行情感渗透,增强学习兴趣
在语文教学中,少不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在我们入选课本的每一篇文本,都是些文质兼美的典范,是作者各自心灵的声音,表现了他们对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不同认识。
例如:我在教学《背影》一文时确定情感目标:培养学生感受亲人之间无私的关爱、品味爱之甘甜,为亲人献出自己的爱心,培养学生孝顺自己的父母。在感受朱自清先生对父亲的感谢与热爱的同时,联系学生自己的生活实际,谈了现实生活中父母对自己无微不致的关怀,但自己不知道感激,反而嫌父母啰嗦,学生们不但反省了自己,还决定在以后的生活中珍惜亲情,为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在教学《心声》一课时,根据我班留守学生较多的情况,确定培养学生的自强自立、爱心和平等待人的情感目标,通过教材中的李京京的事例加强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总之,语文课的教学要像温馨的春风,带着真诚的情感,吹进学生的心田、滋润学生的心灵。而这情感的渗透,将会让学生进一步加强语文这一学科的学习兴趣。
四、资源包罗万象,吸引学习兴趣
语文的课程资源是包罗万象的,既有课外的也有课堂的。如:教材、报刊、杂志、电视、网络、演讲、辩论、广告招牌等,这些都是学生感兴趣的课程资源。可以说生活有多宽广,语文课程的资源就有多么宽广。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这些教学资源。如:充分利用当前的 "农远工程"中的多媒体资源进行多媒体教学和网络教学。具体而言它能够很好的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听觉、视觉等多方面刺激学生,使学生的学习感悟更具体、更生动、更直接;大而言之它能够丰富课堂教学的手段,拓展语文教学的时空,丰富语文教学的内容,提高语文的教学效率。
在讲授《三峡》这一文言文时,学生的理解是有一定难度的。为了让学生更直观的感受到三峡的美丽壮观,我精心制作了多媒体课件。在配乐朗诵的过程中,我又配上了精美的图片,把郦道元笔下,每一处优美的景物恰当地用图片加以诠释。我们农村的学生,都没有去过三峡。在看到三峡的图片后,无不为之赞叹。而每一幅图片所对应的诗句,学生也能很快就背诵下来。对于郦道元所要表达的情感,学生在反复的欣赏与诵读的过程中,最后异口同声地喊出了:热爱与赞美。这就是课堂资源的魅力。
五、增强自身素质,提高学习兴趣
所谓“打铁需要本身硬”,作为一名合格的语文教师,首先应该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魏书生曾说过这样一段话:“人活在世上,能不能幸福,最主要的是能不能有一个好心态。心态好了,那么生活穷点富点,工作轻点重点,寿命长点短点,他都能坦然面对,从而活得心安,活得幸福。人活着对他人,对世界有没有益处,有没有贡献,最主要的也在于他有没有一颗好心。心肠好了,那么体力强点弱点,才能大点小点,他都能尽心竭力地为别人为社会做好事。反过来,心肠坏了,就不好办了。他自己活得太累,太麻烦,别人也会由于他的存在而感到不安。教师这门职业显然是最有利于培养真诚、善良、美好心灵的职业。”魏书生这段具有哲理性的话,深刻揭示了教师应具备的思想道德。然后语文教师还应该具有过硬的基本功,应该有渊博的文化知识。
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能够体会到那些知识渊博、自身素质好的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谓是字字珠玑,谈古论今,上知天文下晓地理。只要是与课文内容相关的知识,他都能为学生迁移联想,一语道破。这样的的老师怎能不受学生的欢迎?在学生的眼里,这样的语文教师是一座采不完的“矿产”,有著无穷的吸引力,学生敬佩和信任他们,愿意接近他们,乐于接受他们的教育。如此,学生的自身学习积极性就会主动地提高起来。师与生的关系便融洽了,而融洽的师生关系,正是我们教者完成教学任务所必备的。
一堂成功的语文课教学不应是停留在知识的表面,而是要深入挖掘其内涵;不应是僵死的知识灌输,而是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乌申斯基曾说过:“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图。”因此,我认为在语文教学中至少应该把握以上五个环节。应该努力做到:创造兴趣盎然积极主动的活动,从而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习和掌握新知识,进而达到教学的理想境界。
总之,只要语文教师能够在课堂上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语文的兴趣,就会很好的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浓厚的兴趣一定能成就我们的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