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思想政治工作是高等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在培养青年大学生德、智、体、美全面發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民办高等教育已成为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以及民办高校自身的特殊性,都将使民办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着巨大挑战和难得机遇,客观上也要求民办高校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机制,不断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增强民办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成效。
一、融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理念于人才培养工作,创新育人工作理念
民办高校在经历了初创时期的规模发展后,目前所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加强内涵建设,培养经济社会所需要的高质量的应用型人才,实现学校健康有序的发展。一是以创新工作来解决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存在的机制、内容、途径和环境等制约工作的问题。二是民办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融合于学校的育人工作。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关键是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亲和力、感染力,特别是针对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呈现出价值取向多元化、价值主体自我化、价值目标现实化、价值选择矛盾化等显著时代特征的实际,要积极创新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学校的人才培养工作有机地融为一体,把简单的理论灌输和行政管理,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引导和服务,使思想政治教育成为促进大学生成人成才、健康发展的有效保证。三是民办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建设“三全育人”环境。建设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的校园环境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础。民办高校要充分发挥其特有的体制机制和效率优势,整合资源,协调统筹,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和力量,营造有助于大学生健康成人成才的工作合力和校园环境。
二、新形势下民办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机制创新的重要意义
(一)民办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机制创新是解决资本寻利性与教育公益性矛盾的实际需要。教育的公益性带来社会效益,教育的产业性带来经济效益,这对矛盾在公办高校中不明显,因为其投资者和办学者都是政府。政府把教育作为社会公益事业,每年都有不断增长的教育经费投入,而民办教育的投资者除了热心教育事业外,是希望得到经济回报的,这就产生了民办高等教育中公益性与资本寻利性的矛盾。也就是说,民办高等教育的投资者一方面会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另一方面又要保证教育教学质量,这就需要我们从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体制、运行机制和教育评估标准等多方面对民办高等学校加以引导规范。对于民办高校来说,健全思想政治工作领导体制是对教育目的的有效监督,是对投资主体的行为进行合理制约和规范,是保证培养人才质量的有效途径。
(二)民办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机制创新是实现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的必要前提。民办高校特定的办学体制,要求其要有强烈的政治意识、市场竞争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努力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民办高校的办学模式和发展路子。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机制,一是要实现整体化,形成强有力的领导和便于统一指导、协调和安排的工作局面,充分调动各方面工作积极性;二是要实现连续化,在新情况出现时,通过及时调整各运行机制具体内容,确保工作各个环节的衔接,使思想政治工作一以贯之;三是要实现规范化,通过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明确各部门工作职责,使思想政治工作由虚变实,并融于各项工作和活动中。
三、新形势下民办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机制创新的主要形式
(一)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队伍结构。从广义上讲,民办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组成包括三个层面:第一层面指的是全体教职员工,这是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队伍;第二层面指的是传统的学生思想工作队伍,这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骨干队伍;第三层面指的是学生干部队伍,这是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协作队伍。从狭义上讲,民办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队伍主要是指第二层面的队伍。民办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队伍无论是力量配备还是理论素质、知识结构,都有待进一步提高。应该针对民办高校的实际,不断完善民办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人员结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素质结构,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宽松的工作环境、合理的物质待遇,吸引优秀人才加入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积极探索思想政治工作队伍专业化和职业化道路;建立一套完善严格的辅导员的选拔、聘任机制,并建立对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常态化的培训机制,努力建设一支精干高效、素质优良、专兼结合的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队伍。从而使得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系统化、人员结构合理化、组织建设标准化、机构管理规范化,不断推进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
(二)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教育体系。民办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要不断创新教育内容、教育载体、教育方法等,完善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教育体系。一是创新教育内容,根据学生层次和教育内容的渐进性,注重因势利导,增强教育过程的渐进性。针对不同层次不同特点的学生群体,确立不同的目标和内容,对于刻苦学习、渴望成功但又信心不足的学生,要进行树立信心的教育,并积极进行辅导和指引;对于有天赋的学生,则可以有的放矢的引导他们认识自己的优势并不断扩大自己的优势;而对于特困生、有心理障碍的学生,则更应该展开心理健康教育,克服自卑心理,战胜自我等。二是创新教育载体,通过建立主体性学生工作模式和构筑主体性学生教育形式,增强教育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重视学生社团组织的培育和引导。(作者单位为哈尔滨华德学院)
一、融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理念于人才培养工作,创新育人工作理念
民办高校在经历了初创时期的规模发展后,目前所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加强内涵建设,培养经济社会所需要的高质量的应用型人才,实现学校健康有序的发展。一是以创新工作来解决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存在的机制、内容、途径和环境等制约工作的问题。二是民办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融合于学校的育人工作。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关键是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亲和力、感染力,特别是针对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呈现出价值取向多元化、价值主体自我化、价值目标现实化、价值选择矛盾化等显著时代特征的实际,要积极创新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学校的人才培养工作有机地融为一体,把简单的理论灌输和行政管理,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引导和服务,使思想政治教育成为促进大学生成人成才、健康发展的有效保证。三是民办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建设“三全育人”环境。建设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的校园环境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础。民办高校要充分发挥其特有的体制机制和效率优势,整合资源,协调统筹,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和力量,营造有助于大学生健康成人成才的工作合力和校园环境。
二、新形势下民办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机制创新的重要意义
(一)民办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机制创新是解决资本寻利性与教育公益性矛盾的实际需要。教育的公益性带来社会效益,教育的产业性带来经济效益,这对矛盾在公办高校中不明显,因为其投资者和办学者都是政府。政府把教育作为社会公益事业,每年都有不断增长的教育经费投入,而民办教育的投资者除了热心教育事业外,是希望得到经济回报的,这就产生了民办高等教育中公益性与资本寻利性的矛盾。也就是说,民办高等教育的投资者一方面会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另一方面又要保证教育教学质量,这就需要我们从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体制、运行机制和教育评估标准等多方面对民办高等学校加以引导规范。对于民办高校来说,健全思想政治工作领导体制是对教育目的的有效监督,是对投资主体的行为进行合理制约和规范,是保证培养人才质量的有效途径。
(二)民办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机制创新是实现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的必要前提。民办高校特定的办学体制,要求其要有强烈的政治意识、市场竞争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努力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民办高校的办学模式和发展路子。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机制,一是要实现整体化,形成强有力的领导和便于统一指导、协调和安排的工作局面,充分调动各方面工作积极性;二是要实现连续化,在新情况出现时,通过及时调整各运行机制具体内容,确保工作各个环节的衔接,使思想政治工作一以贯之;三是要实现规范化,通过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明确各部门工作职责,使思想政治工作由虚变实,并融于各项工作和活动中。
三、新形势下民办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机制创新的主要形式
(一)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队伍结构。从广义上讲,民办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组成包括三个层面:第一层面指的是全体教职员工,这是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队伍;第二层面指的是传统的学生思想工作队伍,这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骨干队伍;第三层面指的是学生干部队伍,这是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协作队伍。从狭义上讲,民办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队伍主要是指第二层面的队伍。民办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队伍无论是力量配备还是理论素质、知识结构,都有待进一步提高。应该针对民办高校的实际,不断完善民办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人员结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素质结构,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宽松的工作环境、合理的物质待遇,吸引优秀人才加入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积极探索思想政治工作队伍专业化和职业化道路;建立一套完善严格的辅导员的选拔、聘任机制,并建立对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常态化的培训机制,努力建设一支精干高效、素质优良、专兼结合的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队伍。从而使得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系统化、人员结构合理化、组织建设标准化、机构管理规范化,不断推进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
(二)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教育体系。民办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要不断创新教育内容、教育载体、教育方法等,完善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教育体系。一是创新教育内容,根据学生层次和教育内容的渐进性,注重因势利导,增强教育过程的渐进性。针对不同层次不同特点的学生群体,确立不同的目标和内容,对于刻苦学习、渴望成功但又信心不足的学生,要进行树立信心的教育,并积极进行辅导和指引;对于有天赋的学生,则可以有的放矢的引导他们认识自己的优势并不断扩大自己的优势;而对于特困生、有心理障碍的学生,则更应该展开心理健康教育,克服自卑心理,战胜自我等。二是创新教育载体,通过建立主体性学生工作模式和构筑主体性学生教育形式,增强教育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重视学生社团组织的培育和引导。(作者单位为哈尔滨华德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