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每一篇小说的创作中,我都十分注重乡土气息和泥土味的渲染和描述。我生在川西,长在川西,深爱着川西。我熟悉这片土地上的人和物,在我的笔下也无时无刻不在讲述它们的故事。就以《龙舟,漂浮在带血的河湾》为例,这篇小说引发读者关注的兴趣的不仅仅是人间之爱化解了村仇族恨的积极主题,还在于它那浓烈、深厚的地方文化色彩。
东浪和西波是落魂湾上两个水火不相容的村子,两村的仇隙怨恨可以追溯到父辈、祖辈甚至更远的年代。这一年终于以少年水娃和泥鳅的两条鲜活生命为代价而消融。这是一个非常凄美的故事,尽管我是作者,明白那是文学创作,但每每重读一次,我都禁不住泪水盈眶,心灵震撼。
“义是一年端阳节……落魂湾死一样沉寂。东西水面上落下两团红、黄色的云块,那是两村的龙船。两岸密密匝匝地挤满了人。千百双眼睛全都凝聚到河中青色的号船上了……号炮三响,钟鼓齐鸣。红、黄两色龙舟犹如弓弦上弹出的两溜响箭,直向三里外漂浮的三角标射去……号子急,船桨飞,水花溅,河上河下,发出一阵阵惊天动地的喊叫,声嘶力竭地为各自的船队呐喊助威……”
这是传统划龙船的开端,然而在落魂湾这个特定的地方,这却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划龙舟比赛。在眼花缭乱的热烈场景下,掩盖着的是无法摆脱的村仇族恨,以及由此引起的民众苦难。为报仇泄愤、争豪气称霸主,两村人竟然年年岁岁拼得头破血流,人仰马翻,甚至于不惜践踏无辜的幼小生命。
在表现大场面之后,我又以细腻的笔触对小场景和细节进行描写:“号船上又抛出一百只鸭子。它们被抹伤了脖子,灌了烧酒,晕乎乎地在水面扑腾、挣扎、飞窜……要赤手空拳地速着它们是不容易的。不过,东浪和西波的男人是驾船弄水的好手,一边二十条汉子,踩水击浪,吆喝呐喊,朝垂死挣扎的鸭子发动了夹击……宽阔的河湾上,人喊鸭噪,浪响水飞……落魂湾上的人们真个落了魂!”
夺浮标、抢鸭子是传统划龙舟的重点比赛项目,无论在哪个地方大体都是差不多。而在落魂湾这个典型环境中,除了展示一般的比赛之外、还蕴含有另一种深意。东浪夺了浮标,胜了头筹。半个时辰后,两波的花船上多了几个受伤的汉子,但总算抓回了五十三只半死不活的鸭子,拉了个平手。于是乎,人们都把击垮对方的希望寄托在两个少年身上。这就出现了关键性的第三轮比赛:小辈抓单鸭、最后定输赢……
于是,代表两波的水生出场了,几个族爷长辈簇拥着水娃走上船头。福寿爷满斟一杯酒,郑重地捧到水娃面前,用眼睛扫扫落魂湾上那座古旧的牌楼,字字千钧地对他说:“那蓝牌子……决不能吊在那里。”沉重有力的巴掌落在水娃的肩头,“记住,你是两波人,想着你爹……”水娃浑身一颤,眼窝里顿时热辣辣起来……
与此同时,泥鳅也从东浪花船上钻了出来,光头赤膊红裤衩,瞅着两岸的人群傻傻一笑,腾起身子,蹦了几尺高,猝然落进水中不见了……
接下去,我就以较大的篇幅去描写两个少年抓鸭的过程,这其间包括了两村族人的逼迫打压,两个少年之间的比拼抢夺,以及后来由抢鸭、放鸭,到让鸭的心路变化,最后两人小得不将鸭子压在水底大石块下等等。当然他们这种叛逆行为为封建传统势力所不容许,他们无法回村,也不敢回村,只得顶着大雨躲进荒芜的沼泽地。
按常例,比赛项目一完,划龙船活动就算结束了。然而我这是小说,是借用划龙船比赛这种特殊的民俗活动来讲述故事和塑造人物。活动虽完,但故事还得继续展开。于是就有了两村百姓寻觅少年以及后来两村人和解的叙述:
“月朗星稀,风清浪静。东浪和两波呼啦啦划出几十只大船、小船、竹筏子、打渔舟……在宽阔冷清的落魂湾里往来寻觅呼唤着水姓、泥鳅……天色微明,朝霞涌现。人们终于在落魂湾的蓬草沼泽里找到了泥鳅和水娃。他们面对面,胸对胸地紧紧搂抱着。两个幼小的躯体早已冻结在一起,任凭人们想什么法子都无法把他们分开。他们赤身裸体,面带微笑,犹如一座极其洁白极其纯净的玉砌冰雕。”
面对此情此景,谁能不落泪?不辛酸?不愧疚?!
“人们默默地小心地把他们抬到那古老的牌楼下,放在落魂湾的最高处。东浪和西波的人们扶老携幼地几乎全都来了,望着这座明净坦荡的雕像啼哭唏嘘,泪如雨下。”“当夜,那座古旧的牌楼突然坍塌,嘎嘎咕咕之声不绝于耳。第二日清晨,就在古牌楼的废址上,巍然耸起一座坟头。坟头上几十簇杂色花草、迎着朝阳艳艳生辉。”
故事结束了,读者的脑子里也烙印下两少年的形象。要是我不运用划龙船这种民俗活动作为载体,不把故事和人物放到地域文化场景中来展开,这篇小说是无法写好的。
东浪和西波是落魂湾上两个水火不相容的村子,两村的仇隙怨恨可以追溯到父辈、祖辈甚至更远的年代。这一年终于以少年水娃和泥鳅的两条鲜活生命为代价而消融。这是一个非常凄美的故事,尽管我是作者,明白那是文学创作,但每每重读一次,我都禁不住泪水盈眶,心灵震撼。
“义是一年端阳节……落魂湾死一样沉寂。东西水面上落下两团红、黄色的云块,那是两村的龙船。两岸密密匝匝地挤满了人。千百双眼睛全都凝聚到河中青色的号船上了……号炮三响,钟鼓齐鸣。红、黄两色龙舟犹如弓弦上弹出的两溜响箭,直向三里外漂浮的三角标射去……号子急,船桨飞,水花溅,河上河下,发出一阵阵惊天动地的喊叫,声嘶力竭地为各自的船队呐喊助威……”
这是传统划龙船的开端,然而在落魂湾这个特定的地方,这却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划龙舟比赛。在眼花缭乱的热烈场景下,掩盖着的是无法摆脱的村仇族恨,以及由此引起的民众苦难。为报仇泄愤、争豪气称霸主,两村人竟然年年岁岁拼得头破血流,人仰马翻,甚至于不惜践踏无辜的幼小生命。
在表现大场面之后,我又以细腻的笔触对小场景和细节进行描写:“号船上又抛出一百只鸭子。它们被抹伤了脖子,灌了烧酒,晕乎乎地在水面扑腾、挣扎、飞窜……要赤手空拳地速着它们是不容易的。不过,东浪和西波的男人是驾船弄水的好手,一边二十条汉子,踩水击浪,吆喝呐喊,朝垂死挣扎的鸭子发动了夹击……宽阔的河湾上,人喊鸭噪,浪响水飞……落魂湾上的人们真个落了魂!”
夺浮标、抢鸭子是传统划龙舟的重点比赛项目,无论在哪个地方大体都是差不多。而在落魂湾这个典型环境中,除了展示一般的比赛之外、还蕴含有另一种深意。东浪夺了浮标,胜了头筹。半个时辰后,两波的花船上多了几个受伤的汉子,但总算抓回了五十三只半死不活的鸭子,拉了个平手。于是乎,人们都把击垮对方的希望寄托在两个少年身上。这就出现了关键性的第三轮比赛:小辈抓单鸭、最后定输赢……
于是,代表两波的水生出场了,几个族爷长辈簇拥着水娃走上船头。福寿爷满斟一杯酒,郑重地捧到水娃面前,用眼睛扫扫落魂湾上那座古旧的牌楼,字字千钧地对他说:“那蓝牌子……决不能吊在那里。”沉重有力的巴掌落在水娃的肩头,“记住,你是两波人,想着你爹……”水娃浑身一颤,眼窝里顿时热辣辣起来……
与此同时,泥鳅也从东浪花船上钻了出来,光头赤膊红裤衩,瞅着两岸的人群傻傻一笑,腾起身子,蹦了几尺高,猝然落进水中不见了……
接下去,我就以较大的篇幅去描写两个少年抓鸭的过程,这其间包括了两村族人的逼迫打压,两个少年之间的比拼抢夺,以及后来由抢鸭、放鸭,到让鸭的心路变化,最后两人小得不将鸭子压在水底大石块下等等。当然他们这种叛逆行为为封建传统势力所不容许,他们无法回村,也不敢回村,只得顶着大雨躲进荒芜的沼泽地。
按常例,比赛项目一完,划龙船活动就算结束了。然而我这是小说,是借用划龙船比赛这种特殊的民俗活动来讲述故事和塑造人物。活动虽完,但故事还得继续展开。于是就有了两村百姓寻觅少年以及后来两村人和解的叙述:
“月朗星稀,风清浪静。东浪和两波呼啦啦划出几十只大船、小船、竹筏子、打渔舟……在宽阔冷清的落魂湾里往来寻觅呼唤着水姓、泥鳅……天色微明,朝霞涌现。人们终于在落魂湾的蓬草沼泽里找到了泥鳅和水娃。他们面对面,胸对胸地紧紧搂抱着。两个幼小的躯体早已冻结在一起,任凭人们想什么法子都无法把他们分开。他们赤身裸体,面带微笑,犹如一座极其洁白极其纯净的玉砌冰雕。”
面对此情此景,谁能不落泪?不辛酸?不愧疚?!
“人们默默地小心地把他们抬到那古老的牌楼下,放在落魂湾的最高处。东浪和西波的人们扶老携幼地几乎全都来了,望着这座明净坦荡的雕像啼哭唏嘘,泪如雨下。”“当夜,那座古旧的牌楼突然坍塌,嘎嘎咕咕之声不绝于耳。第二日清晨,就在古牌楼的废址上,巍然耸起一座坟头。坟头上几十簇杂色花草、迎着朝阳艳艳生辉。”
故事结束了,读者的脑子里也烙印下两少年的形象。要是我不运用划龙船这种民俗活动作为载体,不把故事和人物放到地域文化场景中来展开,这篇小说是无法写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