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中国现当代语文课程问题史论》概述
《中国现当代语文课程问题史论》是由陈黎明教授和王明健老师共同编著一本著作,该著作代表了一种教育史研究范式的转变。该书以当代教育为研究主体、重点对象,结合历史现状和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详细论述了关于中国现当代的五个语文教育问题即语文课程问题、语文课程性质问题、语文课程性质问题、语文课程知识问题、语文课程分课问题。李剑平教授著《中国现代教育问题史论》是我国学者所撰写的第一部“教育问题史”,《中国现当代语文课程问题史论》则是“问题史学”研究范式在学科课程史领域运用的体现。
“语文”课程问题一章中,作者围绕“语文”课程名称的演进、对“语文”课程名称的不同理解、“语文”课程名称辩证三个方面进行论述分析。语文课程性质问题一章中围绕对语文课程性质的不同认识、语文课程性质的历史考察、“交际性”是语文课程的根本属性三方面进行阐述,并就“交际性”的语文课程性质属性展开详细论述。自晚清语文独立设科以来,语文课程目标问题就是人们一直讨论而始终没有达成共识,书中语文课程目标一章中就语文课程目标的不同取向、语文课程目标的嬗变以及归宿方面展开分析,以及就搞好语文教学,达成语文课程目标方面向语文老师们提出几个方面的可行性建议。语文课程知识问题一章中作者就以“应知、能做”为主线的语文课程内容提出语文课程的内容应当是基于课程标准设定的课程目标而设定的以“能做”为主线的评价框架。语文课程内部的分科问题是语文教育的根本问题之一,本书就语文课程内容以及分课问题相关讨论进行梳理分析。
二、《中国现当代语文课程问题史论》之述评
(一)问题史——一种新的语文课程史研究范式
美国布鲁巴克是最早以问题为主线对教育史进行研究的教育史学家。布鲁巴克强调教育问题史研究的“组织编排的优点在于,每一章都以问题开始,都以问题为结束”。《中国现当代语文课程问题史论》便是整体研究以问题为主线,改变了以往研究教育史的以时间为主线的研究范式,是一种新的研究语文课程史的研究范式,且本书在梳理分析大量历史史料的同时也对现实的有关的语文教育重要问题作了关照,进一步加强了历史和现实的关系。关于何谓教育问题,广大学者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本书所要研究的“问题”是指那些从大量史料中整合提炼出的具有代表性、整体性的有争议的且是在不同时期的语文活动中客观存在的、影响语文课程发展全局的核心问题。该书作为一部“语文课程问题史”,对丰富语文教育史、语文课程史的研究方法,提升语文教育史研究的学术水平具有重大的创新意义。
(二)大量史料和自己观点的结合
“史料即史学”的实证史观一直以来是研究史学的重要趋势,本书围绕几个重要问题展开论述,在利用整理大量历史史料对语文教育的历史、发展以及特征进行系统的研究的同时,对语文课程相关问题进行全面的考察和分析,也适当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如书中的“语文”是语文课程的一个善名,没有更改的必要,以及作品最后一章中的“新课程语文课程分课体系阐释”中也适当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在以问题研究为主线的同时,该书能在相关史料整合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观点,这也是对布鲁巴克《教育问题史》中“以问题开始,以问题结束”的重大突破和创新之处。除了史料和自己观点相结合这一特点外,不得不说该书的史料使用的十分精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发现,该书不仅对教育大纲各种文件进行解读分析,且还向读者适时分析了相关学者的论文见解。更可贵的是,文章中根据五个问题的不同需要,将大量史料分析、分类十分条理,在某种意义上,该书也是一本工具书,无形中给正在撰写论文的学生提供了无形的帮助,同时也为广大语文课程工作者进行进一步研究有重大意义。
(三)历史和现实中来回穿梭
《中国现当代语文课程问题史论》所研究的现当代教育,其主体是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教育。该书将百余年以来的中国现当代语文课程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研究范围大致限定与20世纪初“壬寅·癸卯”以至迄今的语文课程研究领域。该书在研究语文课程史相关问题时,整合相关史料,结合当时历史情况进行阐述分析,同时也延伸至当今的现实情况来分析或发表看法。如总论部分谈到的中国现当代中小学课程的三大基本问题,这三大问题正是贯穿中小学学生发展的基本矛盾,也是在当今中小学教育课程领域的具体体现。该书运用史论结合的方式,由史论今的来研究中小学教育的问题,同时该书的主体部分也是如此,也是主张由史料提出问题,然后围绕问题去组织史料,论证问题,由今论史,由史论今,在历史和现实间来回穿梭,达到史论结合。
三、结语
《中国现当代语文课程问题史论》这本书以“问题”为主线,系统研究并阐述了中国现当代语文课程史方面的五个问题,运用了“问题史”这种新的研究范式,做到了相关史料的结合的同时也适当阐述了自己的观点,与此同时做到了现实和历史的结合,虽有史料反复运用之处,但是大都运用合理,值得人们借鉴。本文对《中国现当代语文课程问题史论》的述评,旨在挖掘值得语文课程史研究借鉴的地方,以便广大语文工作研究者加以了解和借鉴。《中国现当代语文课程问题史论》的全面的内容和新颖的研究方法对丰富语文课程史的研究以及语文教育的研究具有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陈黎明,王明建.中国现当代语文课程問题史论[M].山东人民出版社,2014.
[2]李剑萍,陈黎明.问题史论:语文课程史研究的新范式[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3(09).
[3]宋恩荣.问题史:中国现代教育研究范式的创新——评《中国现代教育问题史论》[J].教育研究,2005(12).
作者简介:
陈亚利(1993—),女,聊城大学文学院2016级研究生,专业为学科教学(语文)。
《中国现当代语文课程问题史论》是由陈黎明教授和王明健老师共同编著一本著作,该著作代表了一种教育史研究范式的转变。该书以当代教育为研究主体、重点对象,结合历史现状和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详细论述了关于中国现当代的五个语文教育问题即语文课程问题、语文课程性质问题、语文课程性质问题、语文课程知识问题、语文课程分课问题。李剑平教授著《中国现代教育问题史论》是我国学者所撰写的第一部“教育问题史”,《中国现当代语文课程问题史论》则是“问题史学”研究范式在学科课程史领域运用的体现。
“语文”课程问题一章中,作者围绕“语文”课程名称的演进、对“语文”课程名称的不同理解、“语文”课程名称辩证三个方面进行论述分析。语文课程性质问题一章中围绕对语文课程性质的不同认识、语文课程性质的历史考察、“交际性”是语文课程的根本属性三方面进行阐述,并就“交际性”的语文课程性质属性展开详细论述。自晚清语文独立设科以来,语文课程目标问题就是人们一直讨论而始终没有达成共识,书中语文课程目标一章中就语文课程目标的不同取向、语文课程目标的嬗变以及归宿方面展开分析,以及就搞好语文教学,达成语文课程目标方面向语文老师们提出几个方面的可行性建议。语文课程知识问题一章中作者就以“应知、能做”为主线的语文课程内容提出语文课程的内容应当是基于课程标准设定的课程目标而设定的以“能做”为主线的评价框架。语文课程内部的分科问题是语文教育的根本问题之一,本书就语文课程内容以及分课问题相关讨论进行梳理分析。
二、《中国现当代语文课程问题史论》之述评
(一)问题史——一种新的语文课程史研究范式
美国布鲁巴克是最早以问题为主线对教育史进行研究的教育史学家。布鲁巴克强调教育问题史研究的“组织编排的优点在于,每一章都以问题开始,都以问题为结束”。《中国现当代语文课程问题史论》便是整体研究以问题为主线,改变了以往研究教育史的以时间为主线的研究范式,是一种新的研究语文课程史的研究范式,且本书在梳理分析大量历史史料的同时也对现实的有关的语文教育重要问题作了关照,进一步加强了历史和现实的关系。关于何谓教育问题,广大学者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本书所要研究的“问题”是指那些从大量史料中整合提炼出的具有代表性、整体性的有争议的且是在不同时期的语文活动中客观存在的、影响语文课程发展全局的核心问题。该书作为一部“语文课程问题史”,对丰富语文教育史、语文课程史的研究方法,提升语文教育史研究的学术水平具有重大的创新意义。
(二)大量史料和自己观点的结合
“史料即史学”的实证史观一直以来是研究史学的重要趋势,本书围绕几个重要问题展开论述,在利用整理大量历史史料对语文教育的历史、发展以及特征进行系统的研究的同时,对语文课程相关问题进行全面的考察和分析,也适当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如书中的“语文”是语文课程的一个善名,没有更改的必要,以及作品最后一章中的“新课程语文课程分课体系阐释”中也适当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在以问题研究为主线的同时,该书能在相关史料整合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观点,这也是对布鲁巴克《教育问题史》中“以问题开始,以问题结束”的重大突破和创新之处。除了史料和自己观点相结合这一特点外,不得不说该书的史料使用的十分精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发现,该书不仅对教育大纲各种文件进行解读分析,且还向读者适时分析了相关学者的论文见解。更可贵的是,文章中根据五个问题的不同需要,将大量史料分析、分类十分条理,在某种意义上,该书也是一本工具书,无形中给正在撰写论文的学生提供了无形的帮助,同时也为广大语文课程工作者进行进一步研究有重大意义。
(三)历史和现实中来回穿梭
《中国现当代语文课程问题史论》所研究的现当代教育,其主体是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教育。该书将百余年以来的中国现当代语文课程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研究范围大致限定与20世纪初“壬寅·癸卯”以至迄今的语文课程研究领域。该书在研究语文课程史相关问题时,整合相关史料,结合当时历史情况进行阐述分析,同时也延伸至当今的现实情况来分析或发表看法。如总论部分谈到的中国现当代中小学课程的三大基本问题,这三大问题正是贯穿中小学学生发展的基本矛盾,也是在当今中小学教育课程领域的具体体现。该书运用史论结合的方式,由史论今的来研究中小学教育的问题,同时该书的主体部分也是如此,也是主张由史料提出问题,然后围绕问题去组织史料,论证问题,由今论史,由史论今,在历史和现实间来回穿梭,达到史论结合。
三、结语
《中国现当代语文课程问题史论》这本书以“问题”为主线,系统研究并阐述了中国现当代语文课程史方面的五个问题,运用了“问题史”这种新的研究范式,做到了相关史料的结合的同时也适当阐述了自己的观点,与此同时做到了现实和历史的结合,虽有史料反复运用之处,但是大都运用合理,值得人们借鉴。本文对《中国现当代语文课程问题史论》的述评,旨在挖掘值得语文课程史研究借鉴的地方,以便广大语文工作研究者加以了解和借鉴。《中国现当代语文课程问题史论》的全面的内容和新颖的研究方法对丰富语文课程史的研究以及语文教育的研究具有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陈黎明,王明建.中国现当代语文课程問题史论[M].山东人民出版社,2014.
[2]李剑萍,陈黎明.问题史论:语文课程史研究的新范式[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3(09).
[3]宋恩荣.问题史:中国现代教育研究范式的创新——评《中国现代教育问题史论》[J].教育研究,2005(12).
作者简介:
陈亚利(1993—),女,聊城大学文学院2016级研究生,专业为学科教学(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