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COSO内部控制框架的不断整合,内部控制开始进入企业管理领域。我国为降低市场风险,完善企业管理规章,也积极引进了内部控制理论并结合我国实际不断解决相关问题。现阶段,内部控制理论形成了以“控制环境”为首的完整体系,提高企业内部控制的实用性。然而,在不断推动企业完善内部控制管理的过程中还是发生了许多内部控制体系失效的案件,不仅给企业造成了巨大损失,还对市场稳定发展造成了巨大影响。文章基于COSO框架的内部控制理论对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对策,希望为优化企业的内部控制管理做出一些贡献。
[关键词]COSO;企业内部控制;企业管理
[DOI]10.13939/j.cnki.zgsc.2021.25.166
1 内部控制框架设计原则
内部控制是保障企业有效运行的重要手段,是一个动态的管理过程。换言之,内部控制是企业管理者用来调节管理方式,实现经营目标的措施。内部控制实施的各种方法、措施和手段,都是为了保证企业资产的安全性、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经营效率的提高。现阶段,企业内部控制框架在设计时往往遵循COSO设计原则,主要有以下四方面:
第一,授权控制原则。企业在设计内部控制管理制度时,要遵守职责分明的原则,按照企业内部不同岗位的性质安排和人员需求,赋予其岗位人员相应的责任和权力,保证权力职责相当。第二,相互制约原则。企业各个部门之间不能过于独立,同一业务的开展需要两个及两个以上部门共同协作开展,在相互合作的过程中实现相互制约。相互制约原则不仅仅体现在同级的各个部门之间,还包括上下级之间,上级领导要加强对业务管理的监督,同样管理者之间也要实现相互制衡。第三,成本效益原则。企业的本质还是盈利机构,其目标是为了实现价值利益最大化,因此内部控制管理的成本不能超过其为企业创造的收益,企业内部控制管理要控制其成本开支。第四,整体结构原则。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不是针对哪一项业务活动,也不是仅针对哪一个部门,应该建立包括企业整体的内部控制管理系统,囊括企业所有的业务活动和业务部门。
2 企业内部控制管理存在的问题
通过实地调研、问卷调查及文献梳理等多种方式,文章对现阶段我国企业存在的内部控制管理问题进行了研究,将企业的内部控制管理存在的问题划分为三类:管理层面存在的问题、业务层面存在的问题和财务层面存在的问题。文章针对这三个层面中企业存在的较为普遍的问题进行了阐述,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2.1 企业管理层面存在的问题
第一,企业组织架构不健全。在对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的调查中发现,我国很多企业都没有建立相关内审部门或监察部门,没有部门承担审计、监察责任,或者是很多企业选择由财务管理部门或是法律事务部门来代理行使审计监督的责任,导致企业的内部控制机制存在缺陷,内部控制管理制度无法落实到位,不能发挥内部控制应有的作用。在企业开展业务活动过程中,缺少了内部审计监督部门的有效监管,就缺少了约束力,企业员工在实施业务活动时难以保证其业务执行过程的合规性和严谨性。某些企业由于缺少专业的内部审计部门,选择财务部门、法律部门、行政部门等来实施监督工作,但这些部门并不具备相应的专业性和权威性,难以发挥内部审计的真正效果。
第二,企业信息沟通不顺畅。内部控制管理有效的企业能够按照规定的时间采集上报信息,有利于企业管理者迅速做出决策,占据市场先机。但是实际情况是,很多企业没有完善的内部信息沟通渠道和方式,很多企业岗位之间没有明确的职能划分,导致员工难以定期定量地传递其工作信息,没有定期向管理者提供各种工作数据指标,在管理者需要进行战略决策时,员工在提交信息时会出现信息失真和信息传达不及时的问题,导致管理者无法准确、及时掌握企业的经营情况,无法在企业经营管理出现问题时积极应对,也不能及时把握住市场发展机会,造成企业的损失。
2.2 企业业务层面存在的问题
第一,企业采购与付款程序缺乏有效控制。采购是企业成本开支的重要组成部分,采购和付款流程应该按照规范的程序开展,但是根据对不同企业采购和付款环节管理情况的调查,发现了以下三个普遍问题:一是没有有效的采购方案。很多企业会出现集中大量采购材料物资的情况,没有制定相应的采购方案,采购活动具有较大的随意性,导致企业的流动资金被占用,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难以开展。二是没有有效的跟踪与管理采购合同的流程。很多企业在采购活动过程中,没有对合同的签订、执行的监督程序,导致合同签订容易出现管理漏洞,阻碍采购业务的正常进行。三是没有设置相互分离的岗位权限。很多企业采购岗位只有一人担任,一人负责整个采购活动的申请、采购、付款和结算,导致了不相容职务分离的失控,引发一系列不合规事件。
第二,外协项目管理缺乏约束。随着企业发展规模的扩大,很多企业的生产经营项目会选择由外部公司承擔,但是很多企业没有对这些外部承包项目形成全面的约束和限制,没有制定有关外部承包项目的制度和标准,导致外部承包项目执行缺乏秩序、执行混乱。很多外部承包项目完成后财务数据信息不完整、客户满意度不高,很多招标阶段所承诺的要求最终都未实现,在交付阶段呈现的效果无法满足要求,实际上也损害了企业的利益和形象。
2.3 企业财务层面存在的问题
第一,研发费用预算控制缺乏实效性。企业产品的研发和创新是企业不断推陈出新、赢取市场份额的有效办法,但是随着企业的研发创新,会存在较为显著的研发费用管理问题。很多企业缺乏对研发费用会计核算的重视,研发费用的预算管理也具有随意性,导致企业研发工作不注重成本管理,从而提高产品的生产成本,对于企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产生不利影响。很多企业在研发费用的会计核算上没有设置细化的科目,容易在会计核算时将各种费用划归为研发支出,导致企业会计核算的管理费用项目无法保证准确性和真实性。
第二,应收账款管理制度不够完善。一是企业重业务轻回款。很多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过度强调业绩,销售人员也是唯业绩论,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急于抢占市场份额,把市场业绩放在首位,而忽视了应收账款的回收,导致企业的应收账款周转率不断增加,超过一年以上的应收账款很难收回,增加了企业的坏账成本。二是企业没有整理未回收应收账款。很多企业缺乏对应收账款的管理,既没有对应收账款进行账龄划分,也没有对无法收回的应收账款计提坏账准备,导致企业的收入虚增。 3 优化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的对策方法
3.1 优化管理层面的内部控制措施
首先,建立健全的组织架构。针对财务管理部门的监督管理,可以在财务部门之下设置一个内部审计监管部门,一方面对财务部门负责,另一方面对销售部门实施监督。对于企业的数据分析考核评价工作,需要进一步细化各部门的工作职责,将原资质构架部门进行细化拆分,保证平衡各个部门之间的权利义务。除此之外,企业还可以通过增加独立董事等措施来进一步优化企业的内部控制组织架构。
其次,建立顺畅的信息交流与沟通渠道。针对外部信息,企业应该时刻保持关注,对国家政策、市场环境、行业竞争等情况及时了解,并针对外部信息及时调整内部控制活动程序,保证企业内部控制活动满足国家要求和监督标准。针对企业内部信息,企业内部各个业务部门不能各自为政,要建立内部信息沟通平台,引导各个部门之间的有效沟通。
最后,完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全面提升企业的内部控制管理效果,提升企业内部控制文化氛围。一方面,企业要通过定期培训、专家讲座等方式来强化员工的内部控制意识;另一方面,企业应当将加强内部控制文化建设纳入发展战略计划中,建设企业的核心价值观。
3.2 优化业务层面的内部控制措施
首先,完善外协项目管理制度。针对企业的外部承包项目,一是要制定监督管理制度,在实施外部承包项目之前,必须规范化外包项目合同,制定项目进程跟踪管理程序,采集外包项目合同可能存在的风险点,进行风险防御备案。二是在外包项目实施过程中,必须完成试运行、测试等各个环节,逐步验收外包项目,保证客户的满意度及后期运行效果。三是及时收集交付验收效果,将外包项目的关键性文档、数据信息、合同协议、验收书等都完整收集并保管归档,形成外包项目风险管理数据库,不仅有利于管理者的数据查阅,也有利于以后项目的决策和开展。
其次,完善采购与付款管理制度。一是要制定科学合理的采购方案,企业各个部门必须根据自身的实际生产计划和管理需要提出采购预算方案,分批、定时进行采购工作,采购预算制定、采购实施、付款等程序必须按规定执行,及时做好采购物资的入库管理工作,增强采购工作的效率、降低企业采购成本。二是要及时跟进采购项目的进程,采购合同签订要做好跟踪监督工作,保障合同签订过程的控制,采购合同完成后,要及时录入系统,形成连续、完整的编号,方便今后的管理查阅。三是要保证采购业务过程的不相容岗位分离,不仅要保证采购和付款的岗位相互分离,还要保证合同签订和谈判之间的相互分离,完善内部控制水平。
3.3 优化财务层面的内部控制措施
首先,要加强研发费用的管理。一是要基于企业自身的研发生产情况,细化研发费用核算科目,保障研发费用进行会计核算时的准确性,在收集相关研发费用时设置研发费用辅助账,保证研发费用的核查管理。二是要加强研发人员和财务人员的沟通交流,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在核算研发费用时不能“闭门造车”,要积极与研发部门管理人员进行沟通协商,了解确定研发产品处于什么阶段,才能有效做到研发费用和研发成本的归集。三是强化研发项目的预算管理,在研发项目的可行性研究阶段就需要进行预算费用方案的编制,完善研发费用审批制度,重视大额的研发费用支出,在研发项目过程中根据实际研发情况进行灵活的预算调整。
其次,要加强应收账款管理。一是要建立客户信用管理档案。企业在进行赊销预付等商业信用模式时,要事先建立起客户信息管理机制,通过对客户生产规模、经营性质、合作经验、历史回款时间等因素来对客户的信用程度进行综合评价,在开展合作时,銷售人员需要建立企业的信用档案,减少与综合评价分数低的客户合作。二是要完善ERP系统的应收账款环节,授予销售人员查看客户信用记录的权限。三是要定期发放询证函,加强应收账款的追回,将应收账款的收回纳入销售人员的绩效考核成绩中去,减少应收账款的坏账损失。
4 结论
文章通过对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管理情况的调查,通过管理层面、业务层面、财务层面三个层次对企业内部控制管理存在的缺陷和问题进行了分析,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建议措施。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大,企业内部控制在增强竞争实力中展现的作用会越来越大,各企业必须建立健全内部控制机制,获取长远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德敏.内部控制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J].财会学习,2020(31):189-190.
[2]华敏.中小型企业内控管理制度的建立与完善[J].中国市场,2020(30):73-74.
[3]杨明世.基于财务风险的高新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探索[J].现代商业,2020(30):181-182.
[关键词]COSO;企业内部控制;企业管理
[DOI]10.13939/j.cnki.zgsc.2021.25.166
1 内部控制框架设计原则
内部控制是保障企业有效运行的重要手段,是一个动态的管理过程。换言之,内部控制是企业管理者用来调节管理方式,实现经营目标的措施。内部控制实施的各种方法、措施和手段,都是为了保证企业资产的安全性、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经营效率的提高。现阶段,企业内部控制框架在设计时往往遵循COSO设计原则,主要有以下四方面:
第一,授权控制原则。企业在设计内部控制管理制度时,要遵守职责分明的原则,按照企业内部不同岗位的性质安排和人员需求,赋予其岗位人员相应的责任和权力,保证权力职责相当。第二,相互制约原则。企业各个部门之间不能过于独立,同一业务的开展需要两个及两个以上部门共同协作开展,在相互合作的过程中实现相互制约。相互制约原则不仅仅体现在同级的各个部门之间,还包括上下级之间,上级领导要加强对业务管理的监督,同样管理者之间也要实现相互制衡。第三,成本效益原则。企业的本质还是盈利机构,其目标是为了实现价值利益最大化,因此内部控制管理的成本不能超过其为企业创造的收益,企业内部控制管理要控制其成本开支。第四,整体结构原则。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不是针对哪一项业务活动,也不是仅针对哪一个部门,应该建立包括企业整体的内部控制管理系统,囊括企业所有的业务活动和业务部门。
2 企业内部控制管理存在的问题
通过实地调研、问卷调查及文献梳理等多种方式,文章对现阶段我国企业存在的内部控制管理问题进行了研究,将企业的内部控制管理存在的问题划分为三类:管理层面存在的问题、业务层面存在的问题和财务层面存在的问题。文章针对这三个层面中企业存在的较为普遍的问题进行了阐述,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2.1 企业管理层面存在的问题
第一,企业组织架构不健全。在对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的调查中发现,我国很多企业都没有建立相关内审部门或监察部门,没有部门承担审计、监察责任,或者是很多企业选择由财务管理部门或是法律事务部门来代理行使审计监督的责任,导致企业的内部控制机制存在缺陷,内部控制管理制度无法落实到位,不能发挥内部控制应有的作用。在企业开展业务活动过程中,缺少了内部审计监督部门的有效监管,就缺少了约束力,企业员工在实施业务活动时难以保证其业务执行过程的合规性和严谨性。某些企业由于缺少专业的内部审计部门,选择财务部门、法律部门、行政部门等来实施监督工作,但这些部门并不具备相应的专业性和权威性,难以发挥内部审计的真正效果。
第二,企业信息沟通不顺畅。内部控制管理有效的企业能够按照规定的时间采集上报信息,有利于企业管理者迅速做出决策,占据市场先机。但是实际情况是,很多企业没有完善的内部信息沟通渠道和方式,很多企业岗位之间没有明确的职能划分,导致员工难以定期定量地传递其工作信息,没有定期向管理者提供各种工作数据指标,在管理者需要进行战略决策时,员工在提交信息时会出现信息失真和信息传达不及时的问题,导致管理者无法准确、及时掌握企业的经营情况,无法在企业经营管理出现问题时积极应对,也不能及时把握住市场发展机会,造成企业的损失。
2.2 企业业务层面存在的问题
第一,企业采购与付款程序缺乏有效控制。采购是企业成本开支的重要组成部分,采购和付款流程应该按照规范的程序开展,但是根据对不同企业采购和付款环节管理情况的调查,发现了以下三个普遍问题:一是没有有效的采购方案。很多企业会出现集中大量采购材料物资的情况,没有制定相应的采购方案,采购活动具有较大的随意性,导致企业的流动资金被占用,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难以开展。二是没有有效的跟踪与管理采购合同的流程。很多企业在采购活动过程中,没有对合同的签订、执行的监督程序,导致合同签订容易出现管理漏洞,阻碍采购业务的正常进行。三是没有设置相互分离的岗位权限。很多企业采购岗位只有一人担任,一人负责整个采购活动的申请、采购、付款和结算,导致了不相容职务分离的失控,引发一系列不合规事件。
第二,外协项目管理缺乏约束。随着企业发展规模的扩大,很多企业的生产经营项目会选择由外部公司承擔,但是很多企业没有对这些外部承包项目形成全面的约束和限制,没有制定有关外部承包项目的制度和标准,导致外部承包项目执行缺乏秩序、执行混乱。很多外部承包项目完成后财务数据信息不完整、客户满意度不高,很多招标阶段所承诺的要求最终都未实现,在交付阶段呈现的效果无法满足要求,实际上也损害了企业的利益和形象。
2.3 企业财务层面存在的问题
第一,研发费用预算控制缺乏实效性。企业产品的研发和创新是企业不断推陈出新、赢取市场份额的有效办法,但是随着企业的研发创新,会存在较为显著的研发费用管理问题。很多企业缺乏对研发费用会计核算的重视,研发费用的预算管理也具有随意性,导致企业研发工作不注重成本管理,从而提高产品的生产成本,对于企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产生不利影响。很多企业在研发费用的会计核算上没有设置细化的科目,容易在会计核算时将各种费用划归为研发支出,导致企业会计核算的管理费用项目无法保证准确性和真实性。
第二,应收账款管理制度不够完善。一是企业重业务轻回款。很多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过度强调业绩,销售人员也是唯业绩论,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急于抢占市场份额,把市场业绩放在首位,而忽视了应收账款的回收,导致企业的应收账款周转率不断增加,超过一年以上的应收账款很难收回,增加了企业的坏账成本。二是企业没有整理未回收应收账款。很多企业缺乏对应收账款的管理,既没有对应收账款进行账龄划分,也没有对无法收回的应收账款计提坏账准备,导致企业的收入虚增。 3 优化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的对策方法
3.1 优化管理层面的内部控制措施
首先,建立健全的组织架构。针对财务管理部门的监督管理,可以在财务部门之下设置一个内部审计监管部门,一方面对财务部门负责,另一方面对销售部门实施监督。对于企业的数据分析考核评价工作,需要进一步细化各部门的工作职责,将原资质构架部门进行细化拆分,保证平衡各个部门之间的权利义务。除此之外,企业还可以通过增加独立董事等措施来进一步优化企业的内部控制组织架构。
其次,建立顺畅的信息交流与沟通渠道。针对外部信息,企业应该时刻保持关注,对国家政策、市场环境、行业竞争等情况及时了解,并针对外部信息及时调整内部控制活动程序,保证企业内部控制活动满足国家要求和监督标准。针对企业内部信息,企业内部各个业务部门不能各自为政,要建立内部信息沟通平台,引导各个部门之间的有效沟通。
最后,完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全面提升企业的内部控制管理效果,提升企业内部控制文化氛围。一方面,企业要通过定期培训、专家讲座等方式来强化员工的内部控制意识;另一方面,企业应当将加强内部控制文化建设纳入发展战略计划中,建设企业的核心价值观。
3.2 优化业务层面的内部控制措施
首先,完善外协项目管理制度。针对企业的外部承包项目,一是要制定监督管理制度,在实施外部承包项目之前,必须规范化外包项目合同,制定项目进程跟踪管理程序,采集外包项目合同可能存在的风险点,进行风险防御备案。二是在外包项目实施过程中,必须完成试运行、测试等各个环节,逐步验收外包项目,保证客户的满意度及后期运行效果。三是及时收集交付验收效果,将外包项目的关键性文档、数据信息、合同协议、验收书等都完整收集并保管归档,形成外包项目风险管理数据库,不仅有利于管理者的数据查阅,也有利于以后项目的决策和开展。
其次,完善采购与付款管理制度。一是要制定科学合理的采购方案,企业各个部门必须根据自身的实际生产计划和管理需要提出采购预算方案,分批、定时进行采购工作,采购预算制定、采购实施、付款等程序必须按规定执行,及时做好采购物资的入库管理工作,增强采购工作的效率、降低企业采购成本。二是要及时跟进采购项目的进程,采购合同签订要做好跟踪监督工作,保障合同签订过程的控制,采购合同完成后,要及时录入系统,形成连续、完整的编号,方便今后的管理查阅。三是要保证采购业务过程的不相容岗位分离,不仅要保证采购和付款的岗位相互分离,还要保证合同签订和谈判之间的相互分离,完善内部控制水平。
3.3 优化财务层面的内部控制措施
首先,要加强研发费用的管理。一是要基于企业自身的研发生产情况,细化研发费用核算科目,保障研发费用进行会计核算时的准确性,在收集相关研发费用时设置研发费用辅助账,保证研发费用的核查管理。二是要加强研发人员和财务人员的沟通交流,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在核算研发费用时不能“闭门造车”,要积极与研发部门管理人员进行沟通协商,了解确定研发产品处于什么阶段,才能有效做到研发费用和研发成本的归集。三是强化研发项目的预算管理,在研发项目的可行性研究阶段就需要进行预算费用方案的编制,完善研发费用审批制度,重视大额的研发费用支出,在研发项目过程中根据实际研发情况进行灵活的预算调整。
其次,要加强应收账款管理。一是要建立客户信用管理档案。企业在进行赊销预付等商业信用模式时,要事先建立起客户信息管理机制,通过对客户生产规模、经营性质、合作经验、历史回款时间等因素来对客户的信用程度进行综合评价,在开展合作时,銷售人员需要建立企业的信用档案,减少与综合评价分数低的客户合作。二是要完善ERP系统的应收账款环节,授予销售人员查看客户信用记录的权限。三是要定期发放询证函,加强应收账款的追回,将应收账款的收回纳入销售人员的绩效考核成绩中去,减少应收账款的坏账损失。
4 结论
文章通过对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管理情况的调查,通过管理层面、业务层面、财务层面三个层次对企业内部控制管理存在的缺陷和问题进行了分析,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建议措施。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大,企业内部控制在增强竞争实力中展现的作用会越来越大,各企业必须建立健全内部控制机制,获取长远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德敏.内部控制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J].财会学习,2020(31):189-190.
[2]华敏.中小型企业内控管理制度的建立与完善[J].中国市场,2020(30):73-74.
[3]杨明世.基于财务风险的高新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探索[J].现代商业,2020(30):181-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