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盛行,学生的学习主体得到凸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越来越注重“学生学习”,并设计出一系列的引导性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切实掌握物理知识,提高物理课堂的教学效率。因此本文以“学为中心”作为思想指导,结合小组合作、问题引导、生活情境等教学方式作为辅助,切实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让“学习”成为课堂的主流,让“教学”作为课堂的引导,从而推动学生更好地进行物理学习。
关键词:高中物理;学为中心;学习能力
在传统的高中物理课堂中,教师教学通常处于“主导”地位,通过对教材的讲解,源源不断地向学生灌输物理知识,使得学生形成了被动的学习状态。而“学为中心”的教学策略倡导学生自主探究与学习,发挥自己的潜能,主动创造知识,并和谐发展。这与高中物理科学特征不谋而合,因此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思考,自主探究,自主合作,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学生具备学习基础。以下是笔者根据自身的教学实践所总结的教学经验,希望能够为广大同仁带来帮助。
一、小组合作,突出学生学习地位
高中生的物理学习已经有一定的基础,能够根据自身的物理经验去探索一些新知识,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教学方式,为学生设置探究任务,让学生们在小组中进行探索,既能够突出学生的学习地位,发挥学生学习的空间与潜能,也能够激发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轻松的状态下,积极探索知识。作为高中物理教师,应该选择一些有价值的合作任务,并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学习活动,及时观察学生在探究中出现的各种状态,并引导学生向正确的思维方向发展。最后,教师要组织学生进行总结性发言,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
例如,教师在教学《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时,引导学生应用V-t图像推导出匀变速直线运用的速度与时间关系的公式V=VO+αt。在小组合作探究之前,教师要先传递学生相关的知识经验,然后再让学生根据经验进行自主探究与推导。在此过程中,学生们的物理思维得到发散,很多学生的学习能力也在不断地提升,相互学习,共同进取的效果,既彰显了学生主动探究与学习的优势,同时也能够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得学生充满学习热情,不断地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二、问题引导,突出学生探究意识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围绕教材内容展开教学设计,同时也要考虑学生的物理学习实际情况。在高中物理课堂中,教师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可以采用问题教学的方式,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探索新知识,而不是直接给出结果,让学生死记硬背,这样不仅不利于学生的学习,还会降低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教师在进行问题教学时,可以先设定一个教学目标,然后在此背景下,设计出一系列的小问题,作为启迪学生思维,推动学生发展的动力,同时学生也可以根据问题进行探究,在不断解决小问题的过程中,收获知识,最终完成学习目标。
例如,教师在教学《万有引力定律》时,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加顺利地推导出万有引力定律,设计了一系列的问题,如:“牛顿了解行星与太阳之间的规律后,是否停止了思考?如果你是牛顿,你会想到什么?地球与月球之间的力,和地球与其周围物体之间的力是否遵从相同的规律?同学们能否通过提供的数据验证关系式F′=G是否成立?自然界中任何两个物体间的作用力是否都遵从相同的规律?等”这些问题能够帮助学生一步一步地探索新知,久而久之,学生便会养成探究意识,物理能力也会逐渐提升。
三、生活情境,突出学生实践能力
物理知识对很多学生而言,理解难度较大,学生开展学习活动便十分困难,从而阻碍了“学为中心”的教学思想落实。为此,教师可以开展生活情境教学方式,根据教材内容,学生实际情况,总结一些关于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并在课堂中搭配使用,为学生创设一个具有“亲切感”的情境,使学生能够在具体的情境下理解抽象的物理知识。此外,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探究生活问题,让学生的学习成果在生活中得到验证。
例如,教师在教学《动量守恒定律》时,采用生活中的“滑冰”事件作为案例,两个人面对面站立,用手互相推一把,如果我们不考虑冰面的摩擦力,对于这两个人而言,竖直向上的冰面的支持力与竖直向下的重力大小相等,方向相等,他们之间所产生的力会相互抵消。通过这一生活现象,学生便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联想,从而更好地理解该知识。
综上所述,学生学习能力得到增强,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还能推动学生物理探究能力、思维的发展,使学生的物理实力更上一层楼。作为高中物理教师,应该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帮助学生进行学习,而不是为学生学习作决定。总之,“学为中心”的教学思想就像是教师教研道路上的一个明亮灯塔,为学生带来方向,帮助学生有效地开展物理探究,最终提高學生的物理综合素养与能力。
参考文献:
[1]王越,孙伟伟.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J].中国新通信,2019,21(24):218.
[2]黄淑慧.高中物理教学中加强学生主体地位探究[J].新课程(下),2018(08):41.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民族中学 边亮
关键词:高中物理;学为中心;学习能力
在传统的高中物理课堂中,教师教学通常处于“主导”地位,通过对教材的讲解,源源不断地向学生灌输物理知识,使得学生形成了被动的学习状态。而“学为中心”的教学策略倡导学生自主探究与学习,发挥自己的潜能,主动创造知识,并和谐发展。这与高中物理科学特征不谋而合,因此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思考,自主探究,自主合作,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学生具备学习基础。以下是笔者根据自身的教学实践所总结的教学经验,希望能够为广大同仁带来帮助。
一、小组合作,突出学生学习地位
高中生的物理学习已经有一定的基础,能够根据自身的物理经验去探索一些新知识,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教学方式,为学生设置探究任务,让学生们在小组中进行探索,既能够突出学生的学习地位,发挥学生学习的空间与潜能,也能够激发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轻松的状态下,积极探索知识。作为高中物理教师,应该选择一些有价值的合作任务,并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学习活动,及时观察学生在探究中出现的各种状态,并引导学生向正确的思维方向发展。最后,教师要组织学生进行总结性发言,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
例如,教师在教学《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时,引导学生应用V-t图像推导出匀变速直线运用的速度与时间关系的公式V=VO+αt。在小组合作探究之前,教师要先传递学生相关的知识经验,然后再让学生根据经验进行自主探究与推导。在此过程中,学生们的物理思维得到发散,很多学生的学习能力也在不断地提升,相互学习,共同进取的效果,既彰显了学生主动探究与学习的优势,同时也能够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得学生充满学习热情,不断地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二、问题引导,突出学生探究意识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围绕教材内容展开教学设计,同时也要考虑学生的物理学习实际情况。在高中物理课堂中,教师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可以采用问题教学的方式,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探索新知识,而不是直接给出结果,让学生死记硬背,这样不仅不利于学生的学习,还会降低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教师在进行问题教学时,可以先设定一个教学目标,然后在此背景下,设计出一系列的小问题,作为启迪学生思维,推动学生发展的动力,同时学生也可以根据问题进行探究,在不断解决小问题的过程中,收获知识,最终完成学习目标。
例如,教师在教学《万有引力定律》时,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加顺利地推导出万有引力定律,设计了一系列的问题,如:“牛顿了解行星与太阳之间的规律后,是否停止了思考?如果你是牛顿,你会想到什么?地球与月球之间的力,和地球与其周围物体之间的力是否遵从相同的规律?同学们能否通过提供的数据验证关系式F′=G是否成立?自然界中任何两个物体间的作用力是否都遵从相同的规律?等”这些问题能够帮助学生一步一步地探索新知,久而久之,学生便会养成探究意识,物理能力也会逐渐提升。
三、生活情境,突出学生实践能力
物理知识对很多学生而言,理解难度较大,学生开展学习活动便十分困难,从而阻碍了“学为中心”的教学思想落实。为此,教师可以开展生活情境教学方式,根据教材内容,学生实际情况,总结一些关于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并在课堂中搭配使用,为学生创设一个具有“亲切感”的情境,使学生能够在具体的情境下理解抽象的物理知识。此外,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探究生活问题,让学生的学习成果在生活中得到验证。
例如,教师在教学《动量守恒定律》时,采用生活中的“滑冰”事件作为案例,两个人面对面站立,用手互相推一把,如果我们不考虑冰面的摩擦力,对于这两个人而言,竖直向上的冰面的支持力与竖直向下的重力大小相等,方向相等,他们之间所产生的力会相互抵消。通过这一生活现象,学生便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联想,从而更好地理解该知识。
综上所述,学生学习能力得到增强,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还能推动学生物理探究能力、思维的发展,使学生的物理实力更上一层楼。作为高中物理教师,应该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帮助学生进行学习,而不是为学生学习作决定。总之,“学为中心”的教学思想就像是教师教研道路上的一个明亮灯塔,为学生带来方向,帮助学生有效地开展物理探究,最终提高學生的物理综合素养与能力。
参考文献:
[1]王越,孙伟伟.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J].中国新通信,2019,21(24):218.
[2]黄淑慧.高中物理教学中加强学生主体地位探究[J].新课程(下),2018(08):41.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民族中学 边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