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言是人类特有的传递信息的工具,是人类心理交流的重要手段,对个体认知能力及社会性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在幼儿园保教活动中,师幼语言交流时刻都存在。语言无疑是完成交流的一项重要工具。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及《纲要》要求,教师和幼儿之间交流使用的语言主要为口头语言和肢体语言。所谓口头语言,指以音和义结合而成,以说和听为传播方式的有声语言。所谓肢体语言,指人在交际过程中用来传递信息、表达感情、表示态度的非语言的特定身体姿态。
一、幼儿教师的语言特点
1.规范性——首先,必须运用国家宪法规定的“全国通用普话”。其次,无论是遣词造句还是行为演示,都必须恰当。幼儿对周围环境中的语言刺激特别敏感,并伴有强烈学习说话的愿望。教师语言必须具有规范性,才能产生语言的正面示范效应。
2.教育性——幼儿园不仅是幼儿日常生活的场所,更是幼儿学习、接受教育的场所,幼儿教师最根本的身份就是教育者。教育者首先要发挥自身榜样作用,这就要求幼儿教师言行举止健康、文明、进步,禁止出现不文雅的行为举动,禁止出现负面性或者暗示性词语,违背教育性原则。
3.鼓励性——维果茨基认为幼儿的语言学习是社会化和文化的行为。他提出的“最近发展区”这一概念指出,由教师引导幼儿语言学习与探索,需要获得同伴及教师的支持,幼儿才能获得成功的经验,有利于促进其语言能力提高。因此,幼儿教师语言的鼓励性相当重要。
二、师幼语言交流的重要性
1.促进幼儿认知能力发展,丰富幼儿知识经验。幼儿好奇心特别强,会用各种感知觉感受周围环境中的一切。在幼儿感受、探索周围一切时,许多问题、疑惑在他们脑海中产生。把疑问抛给老师,通过老师的回答不断建构自己的知识框架,使自己的知识经验得以丰富和完善。
2.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丰富幼儿社会经验。游戏是幼儿主要的学习生活方式,也是幼儿学习社会经验的有效平台。在幼儿游戏中运用不同类型语言,既可以增强游戏指导效果,又能保证幼儿的主动性,更能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使用指令性语言,让幼儿了解明白遵守规则的重要性;使用建议式语言,让幼儿学会向他人求助;使用询问式语言,让幼儿记得反省自己的行为是否遵守规则等。
三、幼儿教师在语言交流中存在的问题
1.语音不标准。《纲要》中要求的语言教育目标之一就是“能听懂和会说普通话”。许多幼儿教师存在普通话不标准现象,不仅无法为幼儿提供良好的语言环境,还无法成为幼儿的优秀榜样,更无法帮助幼儿说普通话。
2.缺乏语言交流技巧。幼儿教师的主要交流对象就是幼儿,师幼交流渗透于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幼儿需要的是一个平等的交流对象,但是许多教师却存在如下不足:
(1)干涉较多
语言干涉较多,是幼儿教师语言中存在的一个较为严重的问题。许多幼儿教师觉得幼儿年龄小,对事物积累经验少,为了让幼儿尽快完成任务,会直接对幼儿进行语言指导,甚至直接示范。虽然帮助孩子走了捷径,可是在无形中影响了孩子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让孩子形成了思想惰性,习惯逃避问题。
(2)缺乏鼓励
一些活动中,平时就表现不错的幼儿的优点容易被教师发现,而那些平时较为顽皮的孩子的闪光点不容易被教师发现。所以,教师某些在孩子看来“不公正”的表扬时有发生。幼儿的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如果教师只是盲目对幼儿进行批评、对比,忽视幼儿对教师的鼓励及肯定的期待,幼儿就不再对自己充满自信,甚至会性格孤僻、内向,不愿意与教师交流,教师的表扬批励已经不能对他造成影响,不利于日后幼儿健康成长。
(3)缺乏耐心
好奇是每个幼儿的天性,是幼儿观察、探索、操作、询问新奇、有趣的事物,从而获得对事物了解的一种原始性内在冲动。幼儿经常会问“为什么不这样呢,为什么不那样呢”,在幼儿提出这些问题的时候,创造性思维不断活跃。这个时候,许多教师因为自己无法讲清楚幼儿提出的问题,就直接跳过幼儿的问题,或者要求幼儿完成其他活动任务,完全忽视幼儿的兴趣与学习愿望,无形中扼杀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发展。
四、解决问题的相关策略
1.提高自身语言素质。幼儿的语言发展具有关键期,幼儿教师应该抓住这一时期,给幼儿提供良好的语言环境,让幼儿可以准确发音。幼儿教师作为幼儿的榜样,首先必须提高自己的普通话水平。这样在幼儿的观察模仿学习中,可以给予幼儿积极正确的引导,有助于幼儿正确地讲好普通话。
2.给予幼儿更多语言空间。建构主义心理学指出,幼儿是自主建构的个体,他们以自己的方式建构对事物的理解。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认为,幼儿的心智成长是幼儿在环境中经由探索、解决问题而建构出来的。所以说,幼儿只有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亲自参与各种活动,在活动中积累感性经验,才能良好发展,不断构建自己的内心世界及良好的人格。教师必须给予幼儿更多空间探索,从而获得主观经验。只有经过幼儿自主探索之后获得的经验,才能被幼儿理解并加以运用。
3.尊重幼儿个体差异,鼓励为主。加德纳的研究指出,每个人至少有7种智力中心。这7种智力在不同幼儿身上,发展优势不同,3岁幼儿的智力优势中心已有明显差异。这里强调幼儿的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每个幼儿总会在某些领域具有闪光点,即使在同一领域里也存在“最近发展区”问题。教师应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适时鼓励幼儿,提高幼儿的主动性、积极性,避免挫折感或压抑感。
4.提升幼师的知识素养。幼儿对世界是充满好奇的,幼儿的好奇心就是他们创造力发展的前提。面对幼儿的问题时,教师首先应该“武装”好自己,丰富自己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对幼儿进行正确引导,引发幼儿学习、探索兴趣。
一、幼儿教师的语言特点
1.规范性——首先,必须运用国家宪法规定的“全国通用普话”。其次,无论是遣词造句还是行为演示,都必须恰当。幼儿对周围环境中的语言刺激特别敏感,并伴有强烈学习说话的愿望。教师语言必须具有规范性,才能产生语言的正面示范效应。
2.教育性——幼儿园不仅是幼儿日常生活的场所,更是幼儿学习、接受教育的场所,幼儿教师最根本的身份就是教育者。教育者首先要发挥自身榜样作用,这就要求幼儿教师言行举止健康、文明、进步,禁止出现不文雅的行为举动,禁止出现负面性或者暗示性词语,违背教育性原则。
3.鼓励性——维果茨基认为幼儿的语言学习是社会化和文化的行为。他提出的“最近发展区”这一概念指出,由教师引导幼儿语言学习与探索,需要获得同伴及教师的支持,幼儿才能获得成功的经验,有利于促进其语言能力提高。因此,幼儿教师语言的鼓励性相当重要。
二、师幼语言交流的重要性
1.促进幼儿认知能力发展,丰富幼儿知识经验。幼儿好奇心特别强,会用各种感知觉感受周围环境中的一切。在幼儿感受、探索周围一切时,许多问题、疑惑在他们脑海中产生。把疑问抛给老师,通过老师的回答不断建构自己的知识框架,使自己的知识经验得以丰富和完善。
2.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丰富幼儿社会经验。游戏是幼儿主要的学习生活方式,也是幼儿学习社会经验的有效平台。在幼儿游戏中运用不同类型语言,既可以增强游戏指导效果,又能保证幼儿的主动性,更能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使用指令性语言,让幼儿了解明白遵守规则的重要性;使用建议式语言,让幼儿学会向他人求助;使用询问式语言,让幼儿记得反省自己的行为是否遵守规则等。
三、幼儿教师在语言交流中存在的问题
1.语音不标准。《纲要》中要求的语言教育目标之一就是“能听懂和会说普通话”。许多幼儿教师存在普通话不标准现象,不仅无法为幼儿提供良好的语言环境,还无法成为幼儿的优秀榜样,更无法帮助幼儿说普通话。
2.缺乏语言交流技巧。幼儿教师的主要交流对象就是幼儿,师幼交流渗透于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幼儿需要的是一个平等的交流对象,但是许多教师却存在如下不足:
(1)干涉较多
语言干涉较多,是幼儿教师语言中存在的一个较为严重的问题。许多幼儿教师觉得幼儿年龄小,对事物积累经验少,为了让幼儿尽快完成任务,会直接对幼儿进行语言指导,甚至直接示范。虽然帮助孩子走了捷径,可是在无形中影响了孩子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让孩子形成了思想惰性,习惯逃避问题。
(2)缺乏鼓励
一些活动中,平时就表现不错的幼儿的优点容易被教师发现,而那些平时较为顽皮的孩子的闪光点不容易被教师发现。所以,教师某些在孩子看来“不公正”的表扬时有发生。幼儿的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如果教师只是盲目对幼儿进行批评、对比,忽视幼儿对教师的鼓励及肯定的期待,幼儿就不再对自己充满自信,甚至会性格孤僻、内向,不愿意与教师交流,教师的表扬批励已经不能对他造成影响,不利于日后幼儿健康成长。
(3)缺乏耐心
好奇是每个幼儿的天性,是幼儿观察、探索、操作、询问新奇、有趣的事物,从而获得对事物了解的一种原始性内在冲动。幼儿经常会问“为什么不这样呢,为什么不那样呢”,在幼儿提出这些问题的时候,创造性思维不断活跃。这个时候,许多教师因为自己无法讲清楚幼儿提出的问题,就直接跳过幼儿的问题,或者要求幼儿完成其他活动任务,完全忽视幼儿的兴趣与学习愿望,无形中扼杀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发展。
四、解决问题的相关策略
1.提高自身语言素质。幼儿的语言发展具有关键期,幼儿教师应该抓住这一时期,给幼儿提供良好的语言环境,让幼儿可以准确发音。幼儿教师作为幼儿的榜样,首先必须提高自己的普通话水平。这样在幼儿的观察模仿学习中,可以给予幼儿积极正确的引导,有助于幼儿正确地讲好普通话。
2.给予幼儿更多语言空间。建构主义心理学指出,幼儿是自主建构的个体,他们以自己的方式建构对事物的理解。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认为,幼儿的心智成长是幼儿在环境中经由探索、解决问题而建构出来的。所以说,幼儿只有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亲自参与各种活动,在活动中积累感性经验,才能良好发展,不断构建自己的内心世界及良好的人格。教师必须给予幼儿更多空间探索,从而获得主观经验。只有经过幼儿自主探索之后获得的经验,才能被幼儿理解并加以运用。
3.尊重幼儿个体差异,鼓励为主。加德纳的研究指出,每个人至少有7种智力中心。这7种智力在不同幼儿身上,发展优势不同,3岁幼儿的智力优势中心已有明显差异。这里强调幼儿的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每个幼儿总会在某些领域具有闪光点,即使在同一领域里也存在“最近发展区”问题。教师应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适时鼓励幼儿,提高幼儿的主动性、积极性,避免挫折感或压抑感。
4.提升幼师的知识素养。幼儿对世界是充满好奇的,幼儿的好奇心就是他们创造力发展的前提。面对幼儿的问题时,教师首先应该“武装”好自己,丰富自己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对幼儿进行正确引导,引发幼儿学习、探索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