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夏谷鸣:各位同仁,大家好!2018年英语高考已经在6月8日结束,之后各种媒体、自媒体已经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地对今年的高考试卷做了各种解析。今天我们邀请七位嘉宾组织了一期微信谈,探讨高考各类题型的能力指向,对今年高三英语教学进行反思,并探讨下一届高三教学的各种可能。本次讨论的领衔嘉宾是鲁子问教授,另外六位嘉宾分别是(按姓氏拼音顺序)沈伟刚老师、石海老师、向瑞方老师、赵静宜老师、郑允贤老师和周建林老师。
今天我们讨论的主要是使用比较广的三套试题,即全国I卷、II卷和III卷。这三套试卷在题型结构上基本是一样的,它们之间的区别主要表现在难度上,以供不同地区使用。讨论形式按照题型展开,具体分阅读理解(第一节)、阅读理解(第二节)、完形填空、语法填空、短文改错和书面表达。听力部分需要与音频材料结合,不便在此讨论。每个题型由一个嘉宾主讲、一个嘉宾辅讲,其他嘉宾共同参与。
1. 能力指向
夏谷鸣:现在我们先讨论第一个题型:阅读理解(第一节)。高考卷中,阅读理解题占据很大的比重,一般会有四篇文章。鲁老师,从您多年的研究来看,这类语篇选择会有什么样的标准?譬如说,主题、文体等有什么特点?这类语篇的来源一般会是哪里?此外,阅读理解题分为阅读和理解两部分,先是阅读一个语篇,然后设计三至五个问题,通过选择正确的答案选项检测理解能力。鲁老师,这里要检测的一般是哪些方面的能力呢?
鲁子问:阅读理解(第一节)检测学生阅读课程标准所规定话题和类型的语篇并判断相关信息的准确性的能力,是对阅读能力、推断能力等的综合考查。
夏谷鸣:按照话题和文体,今年全国卷三套试卷的阅读理解(第一节)12篇语篇可以梳理如下(见下页表1)。
鲁老师这里所说的阅读能力就是指对文章细节内容的观察能力,判断能力指的是对词义和语义的推断能力、对作者态度和观点的推断能力,有时也考查考生对语篇主题的归纳能力和对语篇结构的分析能力。据此,我们把今年的全国卷三套试卷作以下的整理(见下页表2)。
2. 典型试题分析与教学反思
夏谷鸣:沈老师,如果我们把考生的英语能力分上、中、下三个层次,那么根据您对考生的了解,对于上层考生,12篇文章中,哪几篇会比较难?原因是什么?是语言方面,还是话题内容或文体结构方面?对中等和下等层次考生而言,还有哪些较难的语篇?
沈伟刚:今年的阅读试题加大了对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四个维度(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的考查。就思维品质目标而言,要求考生能辨析语言和文化中的具体现象,梳理、概括信息,建构新概念,分析、推断信息之间的逻辑关系,正确评判各种思想观点,创造性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具备初步运用英语进行独立思考、创新思维的能力。总体来看,试题内容丰富,语言地道、规范,体裁多样,时代性强,充分体现了高考的思想性和育人功能。
这12篇文章中,I卷的B篇是连续三个推断题加一个归纳题,D篇也有三个推断题;II卷中的B篇、C篇各有两个推断题,D篇中有一个推断题和一个归纳题;III卷中的C篇有三个推断题。对于上层学生而言,这些题目都会造成一些“麻烦”。所谓的“麻烦”,并非是指语言层面的,而是指思维层面的,考生需要花费较多时间去思考、斟酌,最终形成合乎逻辑的判断。
推断题和归纳题都属于主观题,是层次较高的题目,要求学生在理解表面文字的基础上作出判断和推论,从而了解文章的隐含含义和深层含义,推断出作者没有直接表达的态度和观点。所谓“上层学生”,就是指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阅读能力是学习能力的基础。其他层次的学生则会在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及学习能力上稍弱一些。
从话题内容和文体来看,I卷的C篇是关于“语言的消失”(说明文),II卷的D篇是关于“专注于手机而缺乏闲聊带来的社会问题”(议论文),III卷的B篇是关于“ 道森市的兴衰”(说明文),III卷的C篇是关于“普利兹克建筑奖首位中国籍得主王澍的故事”(说明文)。学生在阅读这些语篇时也会遇到一点困难,要获取文化知识、理解文化内涵、比较文化异同,还需具备一定的跨文化溝通能力,这正好也是文化意识的目标。
就文体而言,说明文多见于人文、自然等科普读物,常通过下定义、作比较等写作手法对事物的性状、特征、演变、结果或其相互之间的关系进行解释或揭示。考生既要抓住文章的主题,弄清短文的段落组织方式与行文格式,同时还要把握各层次或自然段的要点及其与短文主题的内在关系。
议论文往往渗透着作者的个人观点和态度,观点和事实相互混杂,难以分辨。作者的观点、态度有时通过旗帜鲜明的论点来表述,有时则通过论证来暗示,层次交叠,思路错综。因此,考生要掌握正确的方法,在做题的过程中仔细分析、思考和总结,方可得到正确的答案。
除此以外,应用文看似简单,但从历年学生答题情况来看,失分情况也很普遍。I卷、II卷和III卷的阅读A篇都是应用文,主题内容涉及游览项目、暑假活动项目和旅游项目。应用文是一种使用范围比较广泛的文体,像广告、书信、列车或飞机的时刻表、产品说明书、宣传海报、简明新闻等都属于应用文,目的是为了向读者传达信息,因而应用文不同于其他文章,措辞简洁明了、直截了当。应用文设题多以细节题为主,兼有推断短文出处等。一般按照文章的段落顺序依次设置,题目精炼醒目,难度中等偏易。因此,建议考生在阅读这类文章时要特别注意细节信息,要根据所提问题,通过寻读、跳读等方法来完成答题。但稍有不慎就容易失分,这也是很多有丰富高三执教经验的老师在考前还要加强应用文阅读训练的主要原因。 我想谈谈上海卷的阅读C篇(阅读理解共3篇11道题,共22分)。C篇关于“ 预算项目的经济概念及如何做预算”,要求考生通过读文和看图的方式,在真实语境中运用经济学理论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该语篇的选择是一种前所未有的创新,适用领域范围是经济数学。考生既要理解什么是budget line(预算线),又要具有数学坐标纵轴(vertical axis)和横轴(horizontal axis)的知识。最后一道题是:“If you want to buy 10 books and 10 tickets, where should you make the dot? ”(见图1),这道题不只是考查语言能力的问题,还有用语言探索跨学科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英语语境中建立数模的过程有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对于实施素质教育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同时,这道题也提醒我们,语言学研究一定要具备跨学科视野。《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2017年版《课标》”)在教材编写建议中明确指出,英语教学不仅要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而且要使他们通过语言学习来获得跨学科知识和生活经验。
夏谷鸣:沈老师,我们再来看看全国卷三套试卷阅读部分的45道选择题。如上分析,阅读理解的能力指向主要有:阅读能力、判断能力和归纳能力(今年没考查语篇结构分析能力)。阅读理解(第一节)满分是30分。哪几道题一般考生不会失分?如果一个考生失4分,那么您估计他们最有可能错的是哪几道题?根据您的了解,这些错误会跟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和学生的平时学习有什么关联?
沈伟刚:今年全国I卷、II卷、III卷阅读部分共45道选择题,阅读试题以细节理解为主,兼顾对主旨要义、猜测词义和推理判断等的考查。其中细节题23题,占比51.1%;推理与归纳题22题,占比48.9%。从C篇和D篇的设题来看,I卷阅读C篇和D篇中有5道题考查学生概括、总结、推断等能力,占比62.5%;II卷阅读C篇和D篇中有4道题,占比50%;III卷阅读C篇和D篇中有5道题,占比62.5%。很明显,今年高考加大了对学生篇章概括、总结、推断等能力的考查,鼓励学生挖掘篇章的深层含义,读懂篇章背后的寓意,真正考查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和综合能力有机结合的能力。阅读理解篇章文体特征突出,题目及内容紧密相连。
高考结束后,我特意请了三个学生做了三套全国卷试卷。这三个学生都是实验性高中或示范性高中的高二学生,学习水平在年级中属于中游。三个学生试做情况较好,在理解文中具体信息方面正确率极高,但也反映出阅读能力方面的不足之处,尤其是阅读能力之推断和归纳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三位学生阅读测试情况如下:
A同学试做I卷,错了三道题,分别是第27、31和35题。其中,第27题和第31题都是考查归纳能力,第35题考查推断能力。B同学试做II卷,做错了两道题,分别是第26和第32题,这两道题都是考查考生的推断能力。C同学试做III卷,做错了两道题,分别是第24题和第32题,这两道题也都是考查考生的推断能力。
从测试结果来看,学生在平时做了大量的阅读题,善于积累新的词汇、短语和句型,但很多老师还缺乏基于学情的、个性化的、针对性强的、有效的解题策略指导,以至于学生在某些方面的语言能力得不到提高。这就是所谓的“做得越多,错得也就越多”。
但也有过很多成功的例子。比如2017年高三二模后,一个学生发现凡是考题中有英语单词infer、imply和conclude的问题,他基本都做错了。于是在老师的帮助下,他买了一本有关高考英语阅读的辅导书,用一周时间把所有有关推断和归纳的试题都做完了,这渐渐地提高了他的阅读能力。最后,这个学生在2017年高考中英语取得了141分的高分。
从学生学习的维度来讲,我建议考生多阅读,注重一定量的积累和阅读方法的训练,量变才能发生质变,而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也是很有必要的。高考阅读理解题内容多、时间紧,考生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语言知识,还需要较快的阅读速度。依据前文对高考英语阅读理解题的分析,学生需重视阅读方法和技巧的生成,如寻找主题句,養成辨认和记忆具体事实和重要细节的习惯,学会运用构词法和利用语境推测关键词义,利用过渡词和语气转折词把握文章脉络并进行逻辑推理和判断等。高考英语阅读试题看似简单的题目背后是恰当的难度和区分度,是为不同考生设置的种种干扰项。只要考生了解了命题特点,把握了命题规律,打下扎实的语言基础,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达到较快的阅读速度,那么他们在阅读理解方面一定能取得理想的成绩。
从教师教学的维度来讲,我建议教师鼓励学生在信息化环境下开展阅读活动。现在有很多的阅读APP,都可以作为有效提高阅读能力的辅助手段。教师要鼓励学生广泛阅读各类语篇,如对话、小说、传记、新闻报道等。命题者对所选语篇的内容进行精心设计并编制各种试题,试题也越来越具有创新意识。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阅读原著、英语报刊,收听或阅读VOA和BBC新闻,阅读《北京周报》(Beijing Review)上的文章等,扩大阅读主题的广度,提高对不同题材和体裁文章的熟悉度,以便获取更多的背景知识和英美等西方国家的文化知识。在选择语篇时,要尽量涵盖实际生活中的各种语篇类型。教师要让学生接触到真实、多样的语篇材料和语篇形式,体验不同情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基于六要素(主题语境、语篇类型、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整合的活动观展开教学,而且还要为学生发展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提供语言和文化素材,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提供平台。 3. 下一阶段教学建议
夏谷鸣:我们可以从高考试题的难易度,区分出学生的阅读能力的强弱,反之,我们也可以从学生的实际能力,大致判断其在高考中的表现。所以,我们可以通过对2018届高三英语教学与高考试题的关联性分析,寻找提高2019届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可能。郑老师,如果您下学期任教高三,鲁教授和沈老师的分析会对您有启发吗?您是否会依据文体、话题、语言等方面的因素选择语篇?如何制定整体上的语篇选择规划?
郑允贤:上文鲁教授对三套试卷共12个语篇,从文体、话题和所考查的阅读理解能力等角度进行的分析,沈老师对学生答题情况的预测以及把学生错题与平时英语教与学进行关联的分析给了我很大的启发,现总结如下:
(1)语篇选择的多方考量
我认为,英语阅读理解能力=阅读语篇资源+合理的教法与学法+循序渐进的训练。高三老师要花时间和精力为学生选择适合学习和训练的英语语篇,像夏老师所说的,选择时要从文体、话题、语言、篇幅和学生现有的英语阅读能力水平等几个角度考量。
① 文体要多样,涵盖应用文、说明文、记叙文和议论文,突出说明文;
② 话题可以按照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三个大话题进行选择,尽可能贴近学生生活和当代发展,重点突出科普和中外文化,文科生多选一些人与自然的话题(如科普阅读),理科生多选一些人与自我的话题(如文学作品);
③ 语言要地道、流畅,语篇结构典型且多样,可以从英美国家网站上下载和编辑合适的语篇;
④ 篇幅在200?350词左右,2018年三套全国卷的12个语篇中,最短为196词(III卷阅读A篇),最长为363词(I卷阅读D篇),但俗话说,“求其上而取其中,求其中而取其下”,因此,我们在平时给学生训练时,不妨选择稍长一点的语篇;
⑤ 学生层次是最重要的考量因素,我们要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多搭梯子,拾级而上。
(2)语篇选择的高三英语整体规划
关于高三英语备考整体上的语篇选择规划,我以图2进行说明。
夏谷鸣:在下一届高三教学中,我们应该如何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细节理解能力、对词义和语义的猜测能力、对作者意图和观点的推断能力、对中心思想的归纳能力,以及对语篇结构的分析能力?郑老师请谈谈您的建议。
郑允贤:好的。我们有非常好的、针对阅读考查的各项能力的阅读训练材料和阅读指导材料,它们是分类汇编的,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提升相关题型的解题能力和解题技巧。我認为,学生的细节理解能力、对词义和语义猜测能力、对作者意图和观点的推断能力、对中心思想的归纳能力和对语篇结构的分析能力等既是单项的,也是综合的;各项能力的发展,既是隐性和整体提升的,也是感性和有先后顺序的。有句话说,“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如果我们明白学生英语阅读能力发展的本末先后,就能摸到高三英语阅读备考之“道”了。在学生的阅读训练中,我们是否可以先主旨归纳,后细节理解,先整体把握,后推理判断呢?在高三语篇教学中,是否可以先分析语篇话题和内容,后分析语篇结构和句子逻辑呢?
另外,我们也要关注学生英语理解能力发展的动力和阻力。学生英语理解能力发展的动力主要来自学生自我成长的需要和英语学习给他们带来的美好感觉,而阻力来自英语学习方面的困难(如词汇、话题等),甚至是枯燥的体验,阻力还来自学生有限的学习时间以及体力脑力方面的疲劳等。我们要想方设法激发动力,消除阻力。
“以终为始”具体是以“高考英语阅读语篇的文体、话题、考查的阅读能力和英语学科素养”为目标指向,分语篇教学和语篇训练两条线和三个阶段来整体规划高三英语备考“学”与“练”。
夏谷鸣:谢谢郑老师的建议。阅读理解检测的各种能力从深处看,其实就是语言能力、文化意识和思维品质。学生如果能通过高中三年的学习真正提高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那么理解语篇也就不在话下了。但问题是,核心素养非一朝一夕就能够突然产生飞跃的,素养的提高是一个渐变的过程。所以除了郑老师对高三教学的建议外,我们可能还需要从高一,甚至从起始教学开始,就要关注学科核心素养的整合培养,即在阅读教学中,重视语言能力层面上的阅读能力,思维品质层面上的推断能力、归纳能力、分析能力,以及文化意识层面上的跨文化理解能力。
1. 能力指向
夏谷鸣:高考试卷中还有一个阅读理解题型,就是七选五填空。这个题型很早以前就有过,在最近几年又被重新启用。我想问鲁教授,这是基于什么样的考虑?这个题型的能力指向与阅读理解(第一节)有什么区别?
鲁子问:阅读理解七选五填空检测学生基于语句之间逻辑联系补全短文的能力,属于广义的完形填空,这是对语句之间逻辑关系理解能力、语篇结构能力的综合考查,其对判断能力的考查偏弱。
夏谷鸣:我明白了,这个题型的关注点在于语篇知识和语篇能力。2017年版《课标》对选择性必修课程的语篇知识内容要求的描述中,也提到语篇成分(如:句子、句群、段落)之间的语义逻辑关系。据此,我们分析一下今年的三篇文章和相关测试题,可以发现以下特点(见表3):
2. 典型试题分析与教学反思
夏谷鸣:向老师,根据试题的文体、话题以及语篇中句子与句子、段落与段落之间的逻辑关联要求,您觉得这类考题对于学生来说有难度吗?我们平时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这种语篇的能力?
向瑞方:难度还是比较大的。七选五这个题型对考生的阅读能力有较高的要求,体现在考生要能够:
(1)在缺失五个句子的情况下把握主旨要义和细节信息,需要考生具备整体阅读的能力,也考验他们的词汇量;
(2)从写作意图和写作结构(包括段落布局和句子衔接等方面)两个方面洞察行文逻辑;
(3)分清主要观点和支撑例证,不被干扰项迷惑;
(4)有一定的阅读速度和反复验证的时间。
这个题目放在阅读理解第二节,后边还有完形和语法、写作题,考验考生的阅读耐心和阅读技巧。尤其是这类“拼图”式阅读,需要考生投入非常高的专注力去理解和排除干扰。北京卷把七选五安排在阅读最后一篇,也就是写作题之前,考生的感觉好像是爬到山顶一般“精疲力竭”。
我们在平时的课堂训练中往往特别重视“语篇结构化”,即让学生在读或复习说明文、议论文时先概括主旨,再用思维导图或者概括段意的方式列出文本的逻辑结构。这样做的目的是训练学生的总结概括能力和语篇结构意识。学生反馈效果较好,所以我们把这一方法推广到所有阅读语篇的复习活动中了(如图3、图4所示)。
夏谷鸣:谢谢。在语篇中,句子之间的衔接主要有以下几种:与上句有关联、与下句有关联、段落之间的承上启下作用、段落的主题句、段落的总结句、说明主题的细节句等。向老师,请根据您所熟悉的学生情况,对今年这类考题的难易度排个序,您认为最难和最容易得分的分别是哪一题?其中最难的这一题反映了我们平时教学在这方面训练的哪些不足?
向瑞方:我认为今年全国卷三套试题的七选五难度级别如下(见下页表4)。
(1)全国I卷
全国I卷文本逻辑顺序比较清晰,按家居颜色的“小—中—大”顺序介绍了如何打造理想的家居氛围。选项干扰并不强,难度为“中”是因为学生可能对该话题感到比较陌生;语句中包含较难的词汇,如“They require a bigger commitment than smaller ones”,可能会给考生带来阅读障碍和心理压力。试题布局上,I卷的五个空分布均衡,如表5所示。其中,第39题题项句式比较复杂,语言很地道,准确理解非常关键。
全国I卷七选五选项干扰项为:
C. If you’re experimenting with a color
E. It’s not really a good idea to use too many small color pieces
通过分析文章主旨信息可知,这两个选项未能起到支撑“家居颜色如何使用”主旨的作用,故对语篇干扰性不强。
(2)全国II卷
全国II卷的七选五语篇列举了早晨锻炼的四个好处,主线比较清晰。但语句中包含较地道的词汇,如“Working out in the morning provides additional benefits beyond being physically fit”“Your metabolism gets a head start”。此外,A和C选项干扰比较突出,可能会给考生带来阅读障碍和心理压力。试题布局上,II卷的五个空分布均衡,如表6所示。
全國II卷选项干扰项为:
C. You prefer healthy food to fast food.
D. There is no reason you should exercise in the morning.
C选项使用了“healthy food / fast food”偷换概念,误导考生以为这句能够贴合下文的“healthy food choices / junk food”。但本段段首应填入的主旨句要看本段最后一句“you will want to continue to focus on positive choices”。
D选项和全文信息不符,干扰性不强。
(3)全国III卷
全国III卷通过两个舞者的话解释舞蹈给人们带来的益处,主线比较清晰,使用的语句比较简单,词汇比较基础。试题布局上,III卷的五个空分布均衡,如表7所示。和以往略有差异的是全篇大量使用了直接引语。
全国III卷选项干扰项为:
C. If you like dancing outdoors, come to America.
G. They stayed up all night long singing and dancing.
C选项可能会干扰36空,但是全文并没有涉及“outdoors”。
G选项可能会干扰第39空,因为下一段段首还有一个“So…”,可能导致考生放弃正确答案,即“F. Dancing seems to change their feelings completely.”。但是G选项在文中没有线索,也不能支撑舞蹈带来积极改变这个观点。这说明考生需要去模式化,不能仅仅依赖段首段尾的信号词判断,还需要理解文章的整体和局部。 所以可以看出,今年全国I卷和II卷七选五的难度主要体现在文本使用的语言很地道,要求学生对上下文的行文逻辑必须非常清楚,即具备较好的整体语篇把握能力。这对于原文阅读量较少和阅读习惯不好的考生来说都比较有挑战。
夏谷鸣:是的,谢谢向老师。
3. 下一阶段教学建议
夏谷鸣:说到语篇能力,我们会发现《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实验版《课标》”)中存在缺失,对语篇能力没有提出明确的要求。尽管2017年版《课标》已经颁布了,但下一届和下下届学生的英语学习往往还是基于实验版《课标》。那么我们应该如何给学生补上这方面的知识?又应该如何加强这方面的能力培训?就这两个问题,请赵老师谈谈她的想法。
赵静宜:谢谢夏老师。我目前在高二任教,我班有约45%的同学今年参加了高考(报考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另外55%的同学利用自习时间统一做了2018年全国II卷,从而了解到一些学生误选的情况。
2018全国II卷阅读七选五,学生做错最多的是第40题:
__40__. If you work out bright and early in the morning, you will be more likely to stick to healthy food choices throughout the day. Who would want to ruin their good workout by eating junk food? You will want to continue to focus on positive choices.
A. You will stick to your diet.
C. You prefer healthy food to fast food.
此题正确答案是A,很多学生错选了C。造成错误的原因是没有抓住语篇中的关键概念和关键细节(划横线的stick to和continue to focus on);没有理解语篇中主要动词短语之间的同义关系;没有识别语篇中的内容要点和相应的支撑论据。
对教学的启示是:我们要提高学生的语篇能力。
关于如何补上语篇能力方面的知识、如何加强这方面能力的培训,我有以下几点思考:
语篇是语言学习的主要载体。语言学习不应以孤立的单词或句子为单位,而应以真实且相对完整的语篇为单位进行。教师应该有意识地渗透有关语篇的基本知识,帮助学生形成语篇意识,把握语篇的结构特征,从而提高理解语篇意义的能力。
(1)在课本教学中,可以分别从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设计教学活动。
① 宏观层面
分析语篇的宏观组织结构:包括语篇类型、语篇格式以及语篇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即信息排列顺序等。
阅读教学中可以设计活动如下:根据文体特征确定文体;找出语篇中的立论句;分段;找出段落主题句;总结信息排列顺序;总结语篇各部分之间的关系;阅读前将文章某部分内容改成七选五阅读形式,让学生补全文章之后再阅读,分析段落展开思路即句间关系,等等。
例如人教版《英语》必修五Unit 5“First Aid”Heroic Teenager Receives Award 是新聞文体,可以总结出信息排列顺序是按照信息重要程度排序,形成倒三角形(如图5)。
还可以根据不同文体的篇章结构,总结出主旨所在的不同位置(如图6)。
② 微观层面
研究语篇的微观组织结构,包括句子内部的语法结构、词语搭配、指代关系、句子的信息展开方式等。语言教学应该围绕语篇来进行,其主要任务之一是帮助学习者认识到语音、词汇、语法等语言要素是如何相互联系、共同组织和建构语篇的。教师要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具体语篇的结构和语言特征,即关注语篇的各个组成部分以及语篇所用的语言是如何表达意义的。
例如,在吉林省教研员徐卓老师的指导下,我们从上学期开始尝试每堂阅读课之后,设计一节语篇赏析理解课。例如执教人教版《英语》(必修三)Unit 4“Astronomy: the science of the stars”How life began on the earth一课时,从三个角度进行赏析理解:
角度一:作为说明文,文章作者使用了哪些语言使信息陈述更加清晰、准确?
No one knows exactly how the earth began, as it happened so long ago.
According to a widely accepted theory, the universe began with a “Big Bang” that threw matter in all directions.
It was not immediately obvious that water was to be fundamental to the development of life.
Many millions of years later, the first extremely small plants began to appear. They produced young generally by laying eggs.
Why they suddenly disappeared still remains a mystery.
角度二:文章作者使用了哪些语言表述“次序关系”?
For several billion years after…
… was uncertain until… when…
They were in time to produce…, which…
角度三:文章作者使用了哪些语言表达“因果关系”?
话语标记语:as, because, thus, as a result
其他手段:attributive clauses, adverbial clauses (in time, later, when, so... that...), verbs leading to effects (encourage, allow, make possible, prevent)
(2)在综合题强化训练(包括阅读理解、七选五、完形填空、语法填空、短文改错等各题型)和课外泛读中,以及在听和看的语言实践中,都可以从宏观和微观的层面设计教学活动,如:
① 宏观层面:根据文体特征确定文体,找出语篇中的立论句、段落主题句;
② 微观层面:关注语篇的各个组成部分以及语篇所用的语言是如何表达意义的,一切细节为中心服务。
(3)在口头和书面表达过程中,教师可指导学生运用语篇知识,根据交流需要选择恰当的语篇类型,设计合理的语篇结构,规划语篇的组成部分,保持语篇的衔接和连贯,使逻辑更加清晰、內容更有条理、整个语篇更加连贯。
夏谷鸣:谢谢赵老师,我深受启发。
1. 能力指向
夏谷鸣:刚才鲁老师说阅读理解(第二节)是广义上的完形填空,那么传统题型的完形填空就是狭义上的。请问鲁老师,广义上的和狭义上的完形填空的能力指向有什么不同?高考试题为什么要设计两个类似的考题?而且完形填空不属于阅读理解题,而是归属于语言知识运用类。这又是为什么?
鲁子问:完形填空检测学生运用已有语言能力,基于已有语句之间逻辑联系的信息,将不完整的语篇补充完整的能力,是对语言能力与判断能力的综合考查。本质上,完形填空应主要考查学生运用语篇结构成分(衔接、连贯、指代等)补全缺失信息的能力。但现实中,因为考点覆盖的需要,往往不只考查学生运用语篇结构成分的能力,也考查学生运用其他语言项目的能力,如词义、时态、语态等。
夏谷鸣:阅读理解(第二节)的重点在于语篇能力,完形填空的重点在于语法和词语能力。您这里谈到两点:一是语篇,二是语法。前者说明了完形填空题与阅读理解(第二节)有共性;后者是把完形填空归属于语言知识运用题的根本原因。2017年版《课标》明确了语言知识包括语音、词汇、语法、语用和语篇知识。据此我们也能很清楚地解释完形填空的归属。但是对完形填空题中语法知识(包括词法和句法)的检测主要体现在理解层面,即考生首先需要理解语法知识,也就是读懂80个选择项的含义,然后再结合语篇知识,进行完形填空。
下面我们先梳理一下今年全国卷三套试卷的完形填空涉及哪些语法知识(如表8所示),其中II卷第45题中的两个选项是形容词,两个选项是过去分词。
2. 典型试题分析与教学反思
夏谷鸣:我们先来讨论选项中的语法知识和它们表达的词语意思。石老师,您觉得单是这些词语,对于学生来说会有难度吗?他们熟悉这些词语的意思吗?
石海:完形填空中的这些选项词汇都是考纲词汇,但学生可能不太熟悉以下选项中的词汇或词组含义,包括全国I卷中第41题的选项put forward, jumped at, tried out, turned down,第45题选项urged,第54题选项criterion,第59题选项evaluate;全国II卷第45题选项bathed,第52题选项occurred;全国III卷第53题选项bearing等。
夏谷鸣:除此以外的大多数词语,学生还是比较熟悉的吧?
石海:有些词语学生可能知道一种含义,但不一定明白其他含义,或由于对文章内容理解不到位,做题时也会有困难。完形填空是一道在语篇中测试考生基础知识、阅读能力、思维能力及判断能力的综合性试题,它集词语辨析、用法搭配、语法知识和语篇理解于一体,既考查语言知识水平,也考查分析判断能力和综合语言运用的实践能力。
夏谷鸣:跟阅读理解题的有些词语相比,完形填空选项词语的难度相对不难。但是知道了选项词语的意思,不等于就能选择准确的词语。石老师,您认为学生在做完形填空题时的难点在哪里?今年这三套卷子的完形填空中,考生最容易出错的是哪几道题?跟我们模拟考试中所反映的情况是否一样?
石海:(见表9)今年全国I卷中的完形填空难度中等,全国II卷、全国III卷中的完形填空较易。下面我们来看看2018年完形填空易错题解析:
(1)全国I卷
During my second year at the city college, I was told that the education department was offering a “free” course, called Thinking Chess, for three credits. I 41 (A. put forward;B. jumped at;C. tried out;D. turned down) the idea of taking the class because, after all, who doesn’t want to 42 (A. waste;B. earn;C. save;D. pay) a few dollars? More than that, I’d always wanted to learn chess. 41. B。根据上文“a‘free’course” 和下文“谁不想省下几美元”推断,作者迫不及待地接受了上课的念头。jumped at意为“迫不及待地接受”,符合语境,而put forward(提出)、tried out(实验)、turned down(拒绝,〈声音〉调小)都不符合。此题难度较大,易错原因主要是设空在文章开头,学生对文意理解不清楚,尤其对四个选项中的短语意思把握不准。
42. C。此处和上文“a ‘free’ course”呼应,表示能省钱。此题也有一定难度,因受41题选择难度大的影响而不易选出答案。
Maurice Ashley was kind and smart, a former graduate returning to teach, and this 48 (A. chance;B. qualification;C. honor;D. job)was no game for him; he meant business.
48. D。根据上文“returning to teach”可知,大师回到母校教学,这项工作……此题难度大,易错原因是学生对“was no game for him”理解不到位,其意思为“不是游戏,不是闹着玩的”,“he meant business”意译是“这是一件需要他严肃对待的事情”。
I managed to get an A in that 53 (A. game;B. presentation;C. course ;D. experiment)and learned life lessons that have served me well beyond the 54 (A. criterion;B. classroom;C. department;D. situation).
54. B。根據下文作者把课堂所学用于人生可知,作者学到的已经远远超越了课堂的范畴。此题由于句意理解出现偏差,学生容易根据上文中的“criterion”而误选A。
On every single move you have to 58(A. analyze;B. describe;C. rebuild;D. control) a situation, process what your opponent (对手)is doing and 59(A. announce;B. signal;C. block;D. evaluate) the best move from among all your options.” These words still ring true today in my 60 (A. role;B. desire;C. concern;D. behavior)as a journalist.
59. D。此处指通过分析局势,研究对手的下法,从而评估最好的走法。此题有难度,易错原因主要是学生对此空所在句及选项词义理解不清。
60. A。“as a journalist”点明作者的社会角色。此题也有一定难度,学生对“…my role as…”理解不透,其意思为“作为……角色,身为……”。
(2)全国II卷
The bay was 45 (A. bathed;B. clean;C. deep;D. formed) in sunshine, and there was a group of kayakers around 150m off the shore.
45. A。本题易错选B。be bathed in sunshine是一个固定搭配,表示“沐浴在阳光中”,说明天气晴好、阳光明媚,暗示作者激动兴奋的心情。而be clean in sunshine表示“在阳光下显得很干净”,只描述环境,不烘托气氛。
I saw there were two instructors on board and a man lying across the middle. He was 50 (A. arguing;B. fighting;C. shouting;D. shaking)violently. Linking arms with one of the instructors, I helped 51 (A. lead;B. persuade;C. carry;D. keep) the young man out of the water. He was unconscious…
50. D。根据下文“He was unconscious(他已不省人事)” 可排除选项A. arguing,选项B. fighting和选项C. shouting。只有shaking(颤抖、发抖)符合语境。此题易错的主要原因是学生不能根据下文线索作出判断。
He was unconscious and as I looked at his face, something 52 (A. happened;B. occurred;C. applied;D. appealed)to me.
52. B。作者看了看这个年轻人的面孔,接着问起他的名字,由此可推测此时作者可能是想起了什么。something occurred to sb. 表示“某人突然想起某事”;happen to表示“遭到,遇到”;apply to表示“申请,对……有效”;appeal to sb. 表示“对某人有吸引力,恳求某人”。学生由于对occur的词义理解不到位而无法作出正确选择。 (3)全国III卷
Much to the family’s surprise, Dennis stuck to his 52 (A. dream;B. promise;C. agenda;D. principle)! He turned up at the hospital 53 (A. bearing;B. collecting;C. opening;D. making) gifts for the new mother Lindsey and her baby boy.
53. A。根据下文“… but we 55 (A.
admit;B. need;C. appreciate;D. expect)it and the gifts…”可知,Dennis不仅来了医院还带来了礼物,因此选bearing(携带)。此题难度大,易错原因主要是学生对bear的第二种意思“携带”没有掌握。
通过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学生在做完形填空时感到难度大主要是由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造成:
① 不能深层次理解文章大意或句意;
② 对词汇的意思把握不准,尤其是对动词、名词、短语或一词多义的情况掌握不牢;
③ 对语境题不能根据上下文作出选择、判断。
教师在教学中可能存在以下问题:
① 没有让学生扎实地掌握英语语法知识和词汇知识;
② 对学生阅读理解的能力提升和技巧训练不足;
③ 对让学生识别和理解语篇连接手段、理解语篇信号词、识别语篇的组织结构、理解语篇的文体特征、找准主题、理顺文章脉络的重视不够;
④ 对学生能根据线索捕捉相关信息并进行推理判断和分析归纳的能力,如情景推理判断、常识推理判断、逆向推理判断及比较推理判断等方面的教学没到位。
夏谷鸣:是的,谢谢石老师。
3. 下一阶段教学建议
夏谷鸣:从考试容易出错的试题来看,说到底,学生对语篇中词语之间的逻辑关系问题掌握不够。长期以来的碎片化教学只关注语言的知识点,词汇教学往往脱离语篇和語境。要提高完形填空题的得分率,我们必须从源头抓起,所谓源头就是语篇内在词语之间的逻辑关系。赵老师,您在这方面的教学有什么计划或建议?
赵静宜:谢谢夏老师。我了解到的一些学生误选的情况如表10所示。
关于如何在教学中提高学生对语篇内在词语之间的逻辑关系的理解能力,我有以下几点思考:
从近年高考试题的命题趋势看,现在的完形填空对语篇层次、意义因素的考查要远远多于对句子层次、词组层次、单词层次的考查。因此,提高语篇能力,提高学生对语篇内在词语之间的逻辑关系的理解能力,至关重要。具体课堂教学反思如下:
(1)课本教学中的词汇教学可以坚持“词—句—文”语境化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利用构词法知识和大量的文本语境理解词语的意思,借助词典等资源,学习词语的丰富用法。
(2)词汇学习不是单纯的词语记忆或独立的词语操练,而是结合具体主题、在特定语境下开展的综合性语言实践活动。学生通过听、说、读、看、写等方式,感知、理解相关主题意义。教师在课文教学中可以训练学生在语境中理解具体词语的功能,词义的内涵和外延,以及使用者的意图和态度等。如在课文阅读理解中设置猜测词义和推理判断题等。
(3)教师在课文教学中,还可以训练学生探寻语篇中词汇形成的故事链和情感链(见图7?图10)。例如执教人教版《英语》必修三Unit 2 Come and Eat Here时,从课文中可以理出人物的动作链和情感链,这两条链相互制约又相互作用。这种思路对于厘清语篇内在词语之间的逻辑关系有很清晰的作用,也有利于为完形填空寻找信息源。
(4)可以将课文挖空,模拟无选项完形训练。
(5)在高三一轮复习中,教师可以以话题串联词汇、词块,利用思维导图等方式,形成词汇树。在这一系列教学活动中,学生根据词性、词语的习惯搭配和主题内容,构建不同词汇语义网,积累词块,扩大词汇量,并在大量的语言学习活动中应用。
(6)在综合题强化训练中,强化语感,迁移词语运用能力,积累一词多义,最终做到词语内化。高中阶段的词汇教学除了引导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更广泛地运用已学词汇外,重点是在语境中培养学生的词块意识,并通过广泛阅读,进一步扩大词汇量,提高准确运用词汇和表达意义的能力。
(7)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结合主题语境,不断地复现有关词语,其中包括教师自己的课堂教学用语和学生发言、对话、讨论的词语,譬如在小组活动前,教师提示相关词语运用的要求,有意识地促使学生在讨论中使用新学的词语。在学生学习词汇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主题,引导学生使用思维导图梳理词汇。在课堂上,教师要注意词块的呈现,帮助学生关注动词词组、介词词组、名词词组、形容词词组和副词词组的习惯搭配和表达。
(8)培训学生借助英语释义和例句语境,深度学习词语,在表达各种信息时提高词语使用的准确性和丰富性。在口语和写作中,鼓励学生大胆使用新学的词语表达自己的意思,使学生能够根据话题、语境、场合和人际关系等各种因素,选择适当的词语进行比较流利的交流或表达。 (9)培训学生在应试时对短语的灵活掌握,不要拘泥于某种搭配或所谓的固定短语,应结合语境具体理解。
(10)完形训练还要培养语境意识,训练学生多多关注前后文语境,尤其是后文语境限制。
(11)利用已做完的完形文章练习挖空,根据语境,设置新空,以增加难度,提高语篇能力。
(12)进行完形变式训练。如:① 变形完形填空(类似语法填空)
Yesterday while I (take) a walk in the park, I (meet) an old friend of mine. We(be) very glad (see) each other because we(not hear) from each other for more than ten years…
② 删字母完形填空(属于基础题型,侧重考查句子、短语和单词层次)
原文: …Yesterday while I was taking a walk in the park, I met an old friend of mine. We were very glad to see each other because we had not heard from each other for more than ten years…
试题:… Yesterday wh I w taking a walk i the pa , I m an old friend o mine. W were ve glad t see ea other bec we h not heard from ea other f more th ten ye ...③ 冗词完形试题(属于基础题型,侧重考查句子、短语、单词层次)
…Yesterday while as I was taking a walk in to the park, I met with an old friend of mine own. We were very much glad to see each with other because we had not been heard from each other for no more than ten years...
这篇试题在原文加插了共八个词:as, to, with, own, much, with, been, no。④ 缺词完形试题(属于基础题型,侧重考查句子、短语、单词层次)
…Yesterday I was taking walk in the park, I met an old friend mine. We were very glad see other because we had not from each other more than ten years…
這篇试题从原文删掉了七个词:while, a, of, to, each, heard, for。
向瑞方:赵老师说得很对,我尝试过请学生就适合做完形的语篇挖空练习,转变一下角色当出题人,能提高学生对上下文关键词汇的注意力,培养积累固定搭配和熟词新义等难点的意识。
夏谷鸣:非常感谢赵老师的建议。
1. 能力指向
夏谷鸣:如果说完形填空的重点在于基于语篇知识和语篇能力的语法和词语运用能力的话,那么同属于语言知识运用题的语法填空的重点就在于语法知识了。这一题型是用来取代原来的单项填空的,所考查的内容基本相同。那么请问鲁老师,这两种题型有什么区别?为什么要用语法填空取代单项填空?语法填空检测的是哪些语言能力?
鲁子问:语法填空检测学生运用已有基本语法与词汇能力,基于已有语句之内与语句之间逻辑联系的信息,将不完整语篇补全完整的能力,是对语法和词汇能力、认知能力的综合考查,本质上是一种完形填空。其对判断能力的考查偏弱。语法填空这种题型给词是为了降低难度,但为了难度平衡,往往又会选择非常用词。所以我们要注意非常用的构词法在语篇中的理解与运用。
夏谷鸣:我觉得原来单项填空由于文字量的限制,语境设置难度比较大。现在变成了短文语法填空,语境体现得更加完整。
从表面形式看,语法填空也是一种完形填空,但其检测的重点不同于前面的完形填空。语法填空题的能力指向应该是鲁教授提到的语法和词语能力,而这些能力的背后首先是相关的语法知识和词语知识。
我们对三套试卷的这一题型做了一个梳理(见下页表11)。
2. 典型试题分析与教学反思
夏谷鸣:周老师,根据您的教学与教研的经验,在上述这些语法知识中,学生感到最困难的会是哪些?造成困难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周建林:有提示词的题目中,比较困难的是谓语动词、非谓语动词、构词法(词类转换);无提示词的题目中,各类从句的连接词是难点,如定语从句的关系代词(或关系副词)。
造成困难的主要原因有:(1)语法、语用、篇章知识有漏洞;(2)句子结构、成分分析能力弱,导致某些长难句的理解偏差或根本不理解;(3)考生所掌握的词汇数量和质量离考试要求还有差距。
夏谷鸣: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他们在完成语法填空题时,最容易失分的会是哪几道题?请分析一下做这几道题需要什么样的语法知识?又该如何思考?
周建林:好的,下面我来分析几份高考卷中的一些中等难度以上的题目。 (1)全国I卷
① 第66题
[参考答案] that / which(难)
[考查能力] 分析长句(复合句)结构和句子成分的能力——定语从句的关系代词作主语。
[困难分析] 句子长,结构复杂,先行词不易确定。如果不理解句子意思和结构,可能误填it, they, when等。
[解题思路] 分析判断空格后的showed是过去式谓语动词,空格前有先行词a study(published in 2014),所以缺的是作從句主语的关系代词。
② 第68题
[参考答案] strengthen(中等偏难)
[考查能力] 构词法知识的运用。
[困难分析] 基础差的考生可能不认识这个单词,或误以为给出的strength就是动词。脑海里可能没有strong—strength—strengthen这个词汇网络。由此可见,孤立地死记硬背单词,不建立单词之间的有机联系是英语教学中的严重问题。
[解题思路] 根据词汇知识储备判断strength为名词(“力量”“强大”“牢固”等含义);分析句子结构发现这里需要使用一个及物动词(your leg muscles作它的宾语),故添加后缀“-en”转换成及物动词(“加强”“增强”的意思)。
③ 第69题
[参考答案] energetic(中等偏难)
[考查能力] 构词法知识的运用;单词的多个义项。
[困难分析] 很多学生对这个句子的理解是错误的,问题出在词义上。energetic在一般词汇书中的汉语释义是“充满活力的,精力充沛的”(having a lot of energy and enthusiasm),学生也只记住这个含义,但energetic还有“需要能量的,(运动)剧烈的”(needing a lot of energy and enthusiasm)的含义。例如:“The heart responds well to energetic exercise.”(心脏对剧烈运动反应良好。)“I’d prefer something a little less energetic.”(我更喜欢不太剧烈的活动。)在单词义项上,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是不少学生的漏洞。对策是要扩大阅读量、阅读面,读地道的、原汁原味的英语。
[解题思路] 根据句子结构分析判断这个空格中需要一个形容词,与前面的cheap,easy对应。
(2)全国II卷
① 第68题
[参考答案] started(中等偏难)
[考查能力] 谓语动词时态——一般过去时。
[困难分析] 整句较长导致句子成分判断困难。教学中有些老师只关注meaning,不关注form,或者虽然给学生讲解长难句,却很少给学生自己分析的机会。
[解题思路] 根据过去时间(2005)判断用一般过去时。
② 第69题
[参考答案] which / that(难)
[考查能力] 定语从句中关系代词作主语的用法。
[困难分析] 句子长度和复杂结构导致的判断困难。
[解题思路] 先找“主语+谓语(+宾语)”这个主干。
(3)全国III卷
第65题[参考答案] challenged(中等偏难)[考查能力] 过去分词作表语的用法。[困难分析] 这个考点涉及的问题在教学中是个难点。中下水平的学生经常搞不清“动词-ing”分词和“动词-ed”分词的区别。问题可能出在有些教师以“我已经讲清楚了”为教学目标,而没有关注学生是否真正内化了所学的语法规则。语法教学不能只让学生死记硬背规则,而应该在大量不同的鲜活语篇、语境中理解并内化这些规则,再模仿活用。
[解题思路] 根据“...avoid looking(look) directly into his eyes so he doesn’t feel ____ (challenge) ”的意思可知,这里的challenge要用“-ed”分词表示被动意义,即“受到挑战”。
(4)浙江卷
① 第59题
[参考答案] visiting(难)
[考查能力] “动词-ing”形式作remember的宾语。
[困难分析] 本题的难度在于,remember这个动词还可以跟动词不定式(to do)作宾语,因此需要考生能区别这两种结构的不同意义。
[解题思路] 原句:“...I still remember _59_ (visit) a friend who’d lived here for five years...”根据语境,这句的意思是“我还记得看望过一个朋友”,故remember后用“动词-ing”形式作宾语。
② 第61题
[参考答案] have become(难)
[考查能力] seem后接动词不定式完成体(to have done)的用法。
[困难分析] 本题难度在于seem后面的不定式有to do,to be doing,to have done三种可能性。
[解题思路] 原句“While regularly eating out seems to _61_ (become) common for many young people in recent years, it’s not without a cost.”根据句末时间状语“in recent years”可以判断,谓语动词seems后的不定式要使用“完成体”(汉语也有叫“完成式”和“完成时”的)。 ③ 第62题
[参考答案] affordable(难)
[考查能力] 构词法或词类转换。本题是动词转换为形容词。
[困难分析] 本题难度在于高考词汇表中只有afford,没有affordable。在阅读中出现可以理解,但这样考还是有点难度的。
[解题思路] 原句“The obvious one is money; eating out once or twice a week may be 62 (afford) but doing this most days adds up.”在系动词be后作表语需要用形容词。
3. 下一阶段教学建议
夏谷鸣:2018届学生存在的或出现的问题对于下一届高三学生或以后的学生会有什么样的启示?教师可以在自己教学中作什么样的调整来提高学生的语法和词语运用能力?向老师一直从事各个年级段的英语教学工作,这方面的经验十分丰富。下面请向老师给我们谈谈她会如何提高学生语法和词语运用能力。
向瑞方:谢谢夏老师。语篇意识是语言学科的学习规律,近几年也被特别强调。就我个人的教学经验而言,我一般会分几个阶段来开展语法教学。在起始阶段,以大量读写结合训练为主,学生在表达自己见解的时候会动用自己的语法资源,从好的阅读材料上附带习得,图11为我现在所教学生的阅读课笔记。
可以看出,学生还是有语法问题的。但是因为在使用中为表达意义所限,教师能把握他们经常出错的难点、重点(如非谓语等),可以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方案。经过一定时间的积累,再系统给学生讲解语法现象时就事半功倍了,尤其是在高三阶段,学生可能已经忘光前几年所学的语法规则了。
如果下学期教高三,我还是会把学生的注意力调整到“语篇”层面,通过语篇教学关注语法规则的合理使用。例如:在做阅读精读时,可以多做一些长难句分析、paraphrase、专项的语法填空等;同时也要给予学生系统的教学和练习,通过查缺补漏,有针对性地加强语法教学,确保学生语法基本功扎实。
2017年我们曾尝试利用完形的文本强化语法,可谓一举多得(如下页图12、图13所示)。
虽然北京卷里没有语法填空(目前还是单选题)这一题型,但是语法教学也不能忽视。全国卷的语法填空题对我的教學启示是:
(1)要特别关注整体语篇阅读能力的提升;
(2)要深刻理解语法的功能是为了帮助准确表达语义,不可脱离语篇。教学中切忌只为了语法而进行碎片化的语法知识教授;
(3)学生的语法基本功要扎实,如非谓语动词的一些固定搭配;
(4)要多多接触地道的原文,如可以通过原文阅读、读写结合和经常朗读来培养正确的语感,附带习得固定搭配、语法结构等。
夏谷鸣:非常感谢向老师。培养语法和词语运用能力,最重要的是转变学习和教学的方式。只掌握语法和词语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我们的问题也就出在这里,总以为学生懂了语法、记住了词语就万事大吉了。但要真正提高这方面的能力,必须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理解其意思,并通过大量的语言实践活动(不是简单的语言操练)。这也就是2017年版《课标》所提出的语言“形式、意义、运用”三结合要求。
另外,还有一点我们教师应该记住:学生在语言实践中一定会出各种错。这是学生在作语言假设和创新的尝试,是学习语言的积极表现。教师切忌有错必纠,总是纠缠于学生的错误。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使用语言,让他们在使用中自己去发现、改正语言错误。
1. 能力指向
夏谷鸣:多年来,高考试题中也都有短文改错题型。但近几年来对这一题型的质疑声越来越多。请教一下鲁教授,您对短文改错怎么看?这个题型主要可以检测学生哪些能力?
鲁子问:短文改错检测学生发现学生写作中常见错误并进行修改的能力,是一种发现错误、修改错误的自我编辑能力。
夏谷鸣:英语中有两个词error和mistake。您认为短文改错题中所涉及的是error还是mistake?
鲁子问:短文改错的选文一般相当于我国学生的作文,其错误也主要是我国学生常犯错误。所以短文改错理论上应该是error为主,不过一些中国学生特有的mistake,本质上也属于中国学生的error。
夏谷鸣:其实在汉语中,我们也有错误和失误之分。这里我们暂时不讨论这个话题了,我提出这个问题,主要想提醒大家不要由于高考有短文改错,就在平时教学中不分青红皂白,死盯学生的错误。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今年全国卷的三个短文改错题(见表12)。
2. 典型试题分析与教学反思
夏谷鸣:很多年前,高考刚开始采用短文改错题,原来以为这是一个难度系数不高的题,但考试结果刚好相反,学生失分很多。后来这种情况没有太大的改变,不知今年情况如何?郑老师,从您对今年考生的了解来看,这种矛盾的现象会有改变吗?
郑允贤:今年全国三套卷中短文改错貌似也不难,网友们给它们的难度定为2颗星(完形填空是4颗星)。它们考查的点主要是基本的、常见的词法和句法错误,个别涉及语篇逻辑错误: (1)全国I卷
During my last winter holiday, I went to (∧the) countryside with my father to visit my grandparents. I find (found) a big change there. The first time I went there, they were living in a small house with dogs, ducks, and another (other) animals. Last winter when I went here (there) again, they had a big separate house to raise dozens of chicken (chickens). They also had a small pond (∧in / where) which they raised fish. My grandpa said last summer they earned quite a lot by sell (selling) the fish. I felt happily (happy) that their life had improved. At the end of our trip, I told my father that I planned to return for (for) every two years, but (and) he agreed.
(2)全國II卷
When I was little, Friday’s (Friday) night was our family game night. After supper, we would play card games of all sort (sorts) in the sitting room. As the (a) kid, I loved to watch cartoons, but no matter how many times I asked to watching (watch) them, my parents would not to (to) let me. They would say to us (me) that playing card games would help my brain. Still I (∧was) unwilling to play the games for (with) them sometimes. I didn’t realize how right my parents are (were) until I entered high school. The games my parents taught me where (when) I was a child turned out to be very useful later in my life.
(3)全国III卷
It was Monday morning, and the writing class had just begin (begun). Everyone was silent, wait (waiting) to see who would be called upon to read his and (or) her paragraph aloud. Some of us were confident and eager (∧to) take part in the class activity; others were nervous and anxious. I had done myself (my / the) homework, but I was shy. I was afraid that (that) to speak in front of a larger(large) group of people. At that moment, I remembered that my father once said, “The classroom is a place for learning and that include (includes) learning from textbooks, and mistake (mistakes) as well.” Immediate(Immediately), I raised my hand.
全国卷三套试卷短文改错考点概览如表13所示。
夏谷鸣:结合今年的试题,请您具体分析一下考生的难点在哪几道题?造成考生失分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郑允贤:与近几年高考全国卷中的短文改错题相比较,今年考试的错误点设置方式和改错规律保持一致,甚至有些词法错误是往年的复现,如2015年I卷也考查了in the countryside;2013年I卷和2014年I卷分别是在词组中考查冠词,如in (a) fact, as (∧a) result;2015年I卷中也考查了found—find;2016年III卷中考查了by wear—by wearing等;
如按往年该题型的解题方法和解题策略,学生们应能一一改出短文中的10处错误,以下是我给学生在备考此题型时根据往年考题归纳出来的要点:
懂规律:10处,1+1+8 重规范:3种符号,“—”“\”“∧”
对考点:
● 词:冠、名、介、形、副、动
● 句:动词的主谓一致;从句的連词;虚词多或少(含be和助动词do / does / did)
● 篇:动词的时态一致;上下文指代一致;逻辑正确(并列—转折—递进—否定)
看分布:
● 必考:动词(2?3);介词(1);形与副(2?3);名词(1?2)
● 常考:冠词(a / an / the多或少或错);连词(多或少或错);代词(多或少或错)
背口诀:
● 动词形,名词数,注意形和副;介连冠代与搭配,习惯用法要记住。
但是,我认为“难度不大而得分不高”的矛盾现象今年仍会存在,对中下层次的学生来说,此题丢分可能还是比较严重的,甚至会有得0分的学生。
夏谷鸣:那么您认为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郑允贤:失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原因:
(1) 无法识别短文中词句的用法错误,为“无能而丢分”。
(2)“小词(介词、冠词)不小”,学生未能改出介词和冠词错误,为“缺能而丢分”,如I卷中的the countryside、for every two years;II卷中的for them —with them。
(3)“难点仍难”,很大一部分学生到了高考前还未真正掌握非谓语动词、定语从句和名词性从句,为“难能而丢分”,如I卷中的 which — where/in which,III卷中的wait — waiting。
(4)“干扰尤扰人”,在遇到一些词法和句法的简单干扰时,部分学生还是无法保持清醒,为“糊涂而丢分”,如I卷中,有学生不改chicken而改fish,II卷中有学生不改to let me,而把say to us 中的to去掉;III卷中把that my father once said 中的that改为what。
(5)单词拼写掌握不好而丢分,为“拼写而丢分”,如began (begun), Immediatly(Immediately), wating (waiting), finded(found)。
(6)因答题不规范或粗心而丢分,为“非智而丢分”,如插入符号用(∨),下方的词不写全(-ing),或未注意到大小写等。
种种丢分,未能概全;丢分严重,甚是遗憾。历年短文改错题的考查结果固然反映出学生学的问题,但作为一名高中英语老师,我也要反思我自己教的问题,以老师的教法来引导学生的学法,教法和学法共振,从而提升学生学的效果。我试着从写作教学、语法教学、语篇教学三个角度去进行自我教学反思(如图14所示)。
我在写作教学中是否对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关注不够?在语法教学中是否过于侧重语言结构,有时忽视语义、语用和语境?在语篇教学中是否过于侧重话题、内容和结构,对于特定语境中的语义和语法现象不够敏感?我想,通过这些自我反思,总结经验,再次计划与行动,就能引导学生理解语义、掌握结构,形成语用能力,发展语篇能力,提升学生英语学科素养。教学相长,老师更要学习。记得鲁教授有一句话说,“很难想象,一个学科素养骨感的老师能培养出学科素养丰满的学生!”我以此自勉。
3. 下一阶段教学建议
夏谷鸣:浙江的高考改革已经去掉了短文改错题,但这一题型在全国卷中起码还要沿用两三年。那么我们该如何站好“最后一班岗”?当然,更主要的是教师要在平时教学中重视学生的语言正确度和流利度。今天我们暂时不讨论流利度问题,只单就语言的正确度,请石老师谈谈他的经验。
石海:短文改错主要从词法、句法、行文逻辑及固定搭配等几个方面考查学生在语篇中综合运用语言知识的能力,其考点几乎涵盖了中学英语中主要的语法内容,是考查语言使用的准确性及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有效题型(阅读、语法、写作的综合能力考查),是写作过程中必要的组成部分。
下面我们先一起来看看2018年全国卷“短文改错”特点:
(1)全是第一人称记叙文,I卷讲述作者寒假去祖父母家感受到的变化,II卷讲述作者年少时父母让他玩纸牌游戏以及对以后人生的好处,III卷讲述作者克服胆怯心理在一次写作课中举手发言的故事。
(2)I、II、III卷词数分别为113、108、102。
(3)文章贴近学生生活,材料多来源于学生习作。
(4)文字浅显易懂,句子结构简单,没有生僻或超纲词。
(5)设题主要是学生常见的错误,注重对词法、句法、语篇考查。
(6)加大了对动词的考查。
(7)考查学生对于句子的根本理解,错误多出现在两方面——句子结构和句子含义。
(8)多词、缺词、错词比例为1:1:8。
接下来我来根据今年高考题谈谈教学建议。
建议一 通过阅读扩大语篇输入提升语感,增强对英语语言的敏感性。
建议二 既重视词汇、句法的教学,又特别重视语篇的教学。
对于词汇:学生不仅要背诵其意义和拼写,还要掌握基本的词形变换;重视构词法的学习;让学生将词汇、语法学习与语篇相结合,用词造句、累句成段、组段成文,循序渐进地体会词汇和语法在语篇中的运用。
对于句法:学生要掌握主谓语在数上的一致性,以及各类从句、强调句、倒装句等句子结构的连贯性、完整性、对等性和逻辑性。 对于语篇:要强化语篇意识和衔接手段,培养语篇分析能力,厘清文章的段落层次及主题句,把握主旨大意,明确句与句间的逻辑关系(列举、递进、总结、释义、原因、对比等),利用上下文和语篇语境,兼顾一致性。
建议三 教师要将语法作为技能来教。语法学习尤其要注意掌握每个语法知识的形式、意义和用法,变单纯语法教学为语境、语义、语用的三语教学。
语境:时间、场合、地点、表达、领会前言后语和上下文。
语义:话语中包含的意义和情感。
语用:在不同语境中话语意义的恰当表达和准确理解的基本原则和准则。
建议四 将短文改错与写作训练相结合,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
学生的习作就是一篇篇极具价值的短文改错素材,在学生完成习作后,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自改、互改、讨论、检查等不同方式提高学生善于发现错误、改正错误的能力,将学生修改习作能力的提高作为写作课的教学目标之一。
建议五 增强课时训练和高考题型的变式训练。
要想增强学生短文改错的解题能力,有针对性的专项训练是必不可少的。大量的專项训练可以帮助学生找到短文改错的出题规律,积累短文改错中常考的知识点。另外,语法填空、短文改错和书面表达三个题型既是相互独立的又是密不可分的,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短文改错的命题特征,将历年考题中的语法填空、作文范文改编为短文改错,这既能让学生更深入地体会出题者的意图,又能使其他两个题型的解题能力得到提高。
建议六 强化解题思路。
学生在做短文改错时一定要先看语篇——时态,再看句子——连词,最后看单词——“动词-ed” / “动词-ing”的互相转换;名词单复数转换;形容词和副词转换;代词是否准确等。
建议七 可给学生短文改错解题口诀。
动词形,名词数,还要注意形和副。
指代谁,细领悟,介词短语须关注。
冠词连词常光顾,习惯用法要记住。
从句多考关联词,语法逻辑都兼顾。
总之,由于高考中主要考查学生的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和核心价值,试题命制关注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所以教师在平时的语法教学中应将语法作为技能教学融合到听、说、读、写的技能教学中,并让学生在听、说、读、写的学习中去领悟、内化、准确应用所学知识,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为良好的写作能力奠定基础。
向瑞方:石老师的语法技能教学和“语境+语义+语用”特别好,这也是老师们在语法教学中需要认真思考的,我们传统上往往只关注形式。
周建林:短文改错比语法填空难,主要原因就是“identifying the mistakes is more difficult.”语法填空题在某种意义上比较容易,是因为问题已经聚焦了。
石海:要全部改对的确不易。
夏谷鸣:谢谢石老师的建议。是的,说到语言的正确度,我们可能既要关注error和mistake的问题,又要重视语篇类型、文体结构,以及语言的正式程度。总之,在教学中,教师要正确处理好error与mistake、书面语言与口头语言、正式文体与非正式文体等的关系,更重要的是要把握好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毅力的平衡。过度强调学生的语言错误,会影响他们学习运用语言的积极性;但为了维持他们的学习兴趣而一味放任错误,也会降低他们对困难的承受能力。
鲁子问:这个题型还要让学生明白什么是错,什么是不好。短文改错的一个认知盲点在于,发现自己错误的难度远远大于发现他人的错误。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把发现他人错误的能力迁移为发现自己错误的能力。这需要认知工具。所以,建议教师教给学生一些发现错误的认知工具。这类工具网上很多,建议了解。
1. 能力指向
夏谷鸣:不知不觉,我们讨论到最后一题——书面表达。之前说到的语言的正确度,在书面表达中能够很好地得到检测。但书面表达不只是或甚至不是主要为了检测语言的正确度。因为大家都知道,这是一个综合性的题型。鲁教授,所谓综合性考题,到底综合在哪里?其背后涉及哪些能力?
鲁子问:书面表达检测学生根据所给材料、根据语境进行适当补充,写作日常应用文(主要是书信)的能力,是一种用英文翻译所给材料、根据语境认知补充材料,然后用英文进行写作的能力。
夏谷鸣:书面表达背后反映的能力非常多与广,这也就是为什么这一题型是综合性的原因。但从高考设计这题的意图来看,我们可能主要关注三方面,即语言知识、信息传递和逻辑连贯。这些在书面表达的评分标准中写得很清楚。
下面我们先梳理一下全国卷三套试卷的三篇书面表达(如表14)。
2. 典型试题分析与教学反思
夏谷鸣:周老师,您能否以这三篇书面表达为例,分析一下考生在信息内容、文体连贯和语言表达三个方面的能力表现,他们的主要弱点是什么?平时课堂上,写作教学还存在哪些问题?
周建林:好的。我首先谈信息内容方面。写作的第一步是“审题”,提取出必需的几个“信息点”。这些“信息点”不仅仅是指题目中“内容包括:1. 2. 3.”这几个点,还包括写信(或电子邮件)的目的,对来信的确认,以及结尾处的希望或祝愿。
再来谈谈连贯方面。要做到语篇连贯,关键是要做到各信息要点之间的衔接和自然过渡,这些在平时教学中老师们也是很重视的。但问题可能是过度使用关联词语,占了很多字数。
最后来谈谈语言表达方面。这里分三个小点来谈。 第一,语言的规范性,或者说语法正确性。这是句子层面的。语篇层面上,要注意的是语篇内在逻辑,即先讲什么,后讲什么。还有格式也很重要,很多考生结尾用“Sincerely yours”,但有时这是错误的。以“Dear or Hi + the friend’s first name + comma(,)”开头的书信或电子邮件,结尾通常用“Many thanks, All the best, Best wishes”等。如果是很好的朋友或家人,则常用“With love或Love(from)”再写上写信人的名(不带姓)。
第二,写给谁看(读者对象)?——语用知识。
例如,读者是Leslie,你跟他的关系是朋友,试题中只给出了他的first name,没有给出family / last name。这说明你们的关系较为亲近,可能不是第一次通信,所以不需要使用过于正式的(formal)语言,而要选用较随意的(informal)语言,也就是不宜使用过于复杂的书面语句子结构。同时,也不需要过于客套,但一般的礼貌还是需要的,要特别注意称呼与结尾方式。非正式書信范文见图15所示。
第三,怎么写(表达方式)?——语篇知识格式,开头、主体、结尾。
语篇组织模式(discourse pattern),如general—specific pattern, list of parallel items, problem—request, thanks—reasons, apology—explanation。
(1)全国I卷
[难点]
总体而言,I卷应用文写作的难度不大,大部分省市的中考英语也是写传统书信或电子邮件(traditional letter or e-mail)。但从考生写作的实际情况看,问题也不少。主要问题有以下几方面:
① 句子层面上有各种语法错误;
② 表达方式的单一性,即同一功能考生不会用多种表达方式。如表示“建议”时只会用“You should do sth. ”这个句型;
③ 增加的细节中有不相关的(unrelated, irrelevant)信息,字数过多,违背了应用文简洁的特点;
④ 语篇层面上的问题是要点之间的衔接没有做好。本题中就是“到达时间”“合适的礼物”“餐桌礼仪”之间合理衔接。这三点不是时间顺序关系,而是并列关系,所以表达时可以使用and, also, besides等衔接词。如有必要,甚至可以改变三者的次序。
⑤ 语用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朋友之间使用的语言过分礼貌会让对方感到关系疏远;另一方面,也要避免过于生硬的语气,如“you must... ”。
[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些教师自己没有认真研究过英语书信的规范,尤其是最新的电子邮件格式;或者是混淆了“正式”(formal)与“非正式”(informal)两种格式。其实,这两者之间还有“半正式”(semi-formal)。此外,现在市面上的复习资料质量参差不齐,建议教师参考最新的牛津、朗文、剑桥、柯林斯等权威词典附录,或最新的英语写作手册及国外ESL教科书。
(2)全国II卷
[分析]
这是一个供张贴的书面通知(notice / announcement),即海报(poster)。由于考试的限制,考生不能通过图片、色彩、字体等特色来表现,所以语言上一定要吸引眼球。如以“Good news! Growing Together, a new movie about... will be on show...”开头,或用“Are you interested in the development of our school?”
除了放映时间和地点需要用将来时表示,其他句子用一般时态。细节可以是观看电影时的注意事项,如保持安静、不打电话等,还可以增加看过后如何发表意见(如在学校网站的某个网页上)的细节。最后要有落款“Student Union / Association”和日期“June 8, 2018”。 本题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想象力。
[难点与问题]
开头难,对短片内容的描述过多。[教学中的问题]
比较关注句子层面的问题,如单词拼写、选词、语法等;忽视语篇结构(开头、主体、结尾)和语篇组织模式(信息 + 要求)的指导。
(3)全国III卷
[难点与问题]
① 语气(tone):朋友间的(personal),礼貌的(polite),不很正式、较随意的(less formal);
② 段落的展开:介绍体育场馆时只有名称,没有方位(locations)、功能(functions)、容纳人数(capability)等细节信息;
④ 语篇模式:回应来信+介绍学校情况+你的感受(评价)+结束语;
④ 称呼语(salutation)与落款(signature)不相称,如:
Dear Peter,
...
Yours,
Li Hua 图16是《朗文高阶英语词典》中关于“yours”用法的说明。
[教学中的问题]
不关心格式,以为所有书信就一个格式。其实,写信要根据收信人(即读者)的社会地位和你跟他 / 她的关系来确定信的正式程度(degree of formality)。这种正式程度体现在书信格式和句式用词两个方面。
夏谷鸣:谢谢周老师。
3. 下一阶段教学建议
夏谷鸣:书面表达能力需要长时间训练,而且要从词、句、段落、篇章逐步渐进。相对来说,上海学生这方面能力比较强,我们请沈老师介绍一下上海教师一般是如何训练写的能力的。
沈伟刚:这次上海卷作文题目是“My Teachers”,要求学生为英语报投稿,将遇到过的老师分类并具体描述每一类老师的特征,字数120—150字。请看题:
VI. Guided Writing
Write an English composition in 120—150 words according to the instructions given below in Chinese.
假设你是明启中学高三学生卢平,校英文报向高三学生征文,题目是“My Teachers”,你想要投稿,内容必须包括:
① 把你遇到过的老师分类;
② 具体描述每一类老师的特征。
学生一致认为,今年的作文“My Teachers”,题目看似简单,实则不然。对于上层学生来讲,这篇作文的难度不在语言,而在于内容,也就是该如何将老师分类,又如何进一步阐述的问题。对于其他学生而言,不仅是内容,语言也会存在较大的问题。分类就是通过比较事物之间的相似性,把具有某些共同点或相似特征的事物归属于一个不确定集合的逻辑方法,被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今年的作文着实对学生的思辨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此外,社会呼唤正能量,要杜绝利用作文发牢骚或抱怨老师的情况。作文要体现的不只是作者与读者的交际功能,更要体现作文的育人价值和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上海卷的作文题目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学生有话可写。中文提示采用要点或句子形式,而不是段落,以减少翻译的痕迹,并逐步向命题作文和看图等多种体裁的写作形式发展。事实上,写作题型与语言的实践形式极为相似,是真实交际活动中常会遇到的,也能较好地观察考生水平和正确的世界观,不仅考查学生的语用能力,同时也能体现语言学习的育人价值。作文的命题指向核心素养之语言能力和思维品质的考查。常言道,语言是思维的外壳。作文题是在考查语言建构和运用,也是在考查思维发展与提升。
根据考试说明和评分要求,考生应该做到:切中题意、情节信息完整、语言基本无误并体现高中所学。写作评分有三个维度:内容,语言和结构,分别为10分、10分和5分,总分25分。那么教师在教学中就要注意对这三个维度的训练,要求学生能够根据所学英语知识,用合乎英语习惯的表达方式传递信息,进行思想交流。同时要具有连词组句和谋篇布局的能力,以及对图表类比、分析的能力和对图画的观察、信息转换的能力。还需要运用衔接词、衔接句、关键词重复、强调等方式使得篇章的段间和段内结构紧密,逻辑清晰。语言方面,需要注意表达的长短句交错,并运用非谓语、从句、双重否定、插入语、抽象名词作主语等方式使得语言的表达多元化,也就是体现高中学生应有的语言水平。
目前一线教师比较注重读写结合的教学模式,效果也比较好。就指导性写作(Guided Writing)而言,老师们一般都要求考生做到如下三点:
(1)写作前,建议考生仔细审题、激活思维、选择内容、列出提纲。高考英语写作是guided writing,在题目中对写作的内容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仔细审题则可以帮助考生明确作文的主题、内容、问题和语言要求。审题和列提纲可以避免偏题、布局不当,是确保作文质量的一个不可或缺的步骤。要注意的是,列提纲(make an outline)不必繁琐,只需要用简单的语言(如单词和短语)表示。
(2)写作中,建议考生围绕内容、选择语言、注意连贯、恰当表达。要写出一篇好文章,除了谋篇布局之外,语言是关键。所用的语言要贴切,才能准确表达你的观点、看法与情感。好的语言不在于所谓的“高大上”,而在于使用恰当得体。有些学生在平时只是死记硬背单个词汇,只满足于能背能默,却忽略了运用,到考试时往往词汇匮乏、语言单调。所以,要重视词汇的积累,更要重视核心词汇的运用,要在日常学习的积累和运用中丰富自身的语料库。语言丰富了,句子正确率高了,文章自然也就更流畅、更有文采了。
(3)写作后,建议考生复读检查、自我修正、纠正错误、润色提升。要提高写作水平,学生必须重视平时写作练习的过程。如果只是敷衍、应付,那再多的练习也没有收效。常言说,好作文是改出来的。考生要善于在每次写作过程中通过不断的自我修正去发现问题并加以改进。但只改正拼写错误、语法错误和大小写问题还远远不够,建议学生利用核对表(checklist)作为自我修正的参照。如表15所示。
根据checklist,考生可以对作文做出主动的自我修正、自我改进与评价;在作文批改之后,还可以根据老师的要求再一次修改。這样,在不断的自我修正中,考生的写作水平和语言能力必定会得到不断提高。
4. 上海卷概要写作题型分析与教学建议
夏谷鸣:谢谢沈老师分享上海卷作文考题以及他们的做法。大家知道高考改革最早是在上海市和浙江省开始试行的,至今已有四年,而英语试卷的变化主要在于作文。上海卷使用了概要写作,浙江卷使用了读后续写。我们请沈老师和周老师分别介绍一下今年试题的情况,以及对教学的反拨作用。
沈伟刚:今年上海卷概要写作主题是“Becoming an attractive employee”。本考题要求学生在充分理解语篇的基础上,整合并归纳出学生从校园走向社会应具备的品质和关键能力,如责任感、团队协作精神以及正确的价值观,体现了对学生终身发展的关注。正如2017年版《课标》所提倡的那样,课程要为所有高中学生搭建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共同基础,使其形成必要的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为他们升学、就业和终身学习构筑发展平台。
概要写作(Summary Writing)是从2017年1月春季高考开始的,到这次已经是第四次考试了。该题型要求考生在阅读一篇300词左右的文章后写一篇不多于60词的梗概。这一题型主要考查学生对文章主旨大意的概括和准确获取关键词的能力,同时也考查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重要信息的能力以及对文章整体结构的把握能力。概要写作分值为10分,其中语言5分,内容5分。评分一般参考对原文要点的理解和呈现情况、应用语法结构和词汇的准确性、上下文的连贯性,以及对各要点表达的独立性。
概要写作,换言之就是对所读文章进行简要概括,写出文章的中心大意。写概要时,读者是要把文章的具体信息用一些具有概括功能的词和句表述出来,而不是照抄文章原句,更不是把细节性信息作为中心,而是要通过对文章中的单词、词组和句子进行合理转换,对文章的具体信息进行概括,再用合适的语言表述出来。
这一题型要求考生在充分理解阅读语篇的基础上对语篇进行高度归纳概括,有效体现了阅读与写作之间的相互促进关系,同时也有助于实现多角度、全方位、立体式检测考生写作能力的目标,更好地反映考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一线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做了大量的工作来训练学生概要写作的技能。就前几次考试的平均分来看,学生在概要写作方面基本能有较好的表现。新题型出现这一年多来,一线老师已经总结出了很好的应对模式,也就是遇到各种主题和体裁时,考生该怎么写,如表16所示。
在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中,概要写作所选材料文体没有限制,一般以记叙文、议论文和说明文为主。概要写作首先要求学生掌握各种文体的写作特点和框架。如,记叙文:what / who / when / where / why/ how;议论文:opinion / idea + argument(supporting ideas / reasons);说明文:phenomenon / problem + reason + solution(cause and effect), introduction of an object(how it is made, how it is used, how it may change, what makes it new or significant)。
目前一线教师主要训练的模式为:(1)课上给予学生足够的阅读时间,要求学生细读原文,掌握文章主旨和结构,明确各段的大意。(2)要求学生列出原文要点,分析原文的内容和结构,将内容要点逐一扼要表述,并注意要点顺序,在主题引领下筛选出与文章主题密切相关的要点或内容。(3)学生撰写初稿(draft),小组从语言和内容两个维度开展评价与讨论,然后学生运用一定的语言策略(CNPC)修改并成文(final version)。这里刚提到的语言策略,是一线教师在教学中与学生共同形成的。CNPC是指从句(clause)、非谓语(non-predicate)、短语(phrase)和连词(conjunction)。实践证明,这一策略在概要写作修改与成文的过程中有很好的作用。
5. 浙江卷读后续写题型分析与教学建议
夏谷鸣:请周老师也介绍一下浙江卷读后续写题。
周建林:好的。读后续写首先要分析故事或小说的要素:人物、背景、情节和主题;然后要运用故事模式中最重要的一个模式:complication—resolution,或problem—solution;接下来要注意故事事件的时间顺序和各个事件的因果关系, 即time sequence and causality。
好的故事的标准是什么呢?
好看是第一标准,也就是plot要精彩。其次,故事语言要有literary,要有描写、对话等。我建议学生从doing, saying, thinking, feeling四个方面去写。
第一段给出的句子是“Suddenly a little rabbit jumped out in front of my horse.”这会导致什么可能的结果,跟第二段给出的句子“We had no idea where we were and it was getting dark”有什么关系,这都是要思考的。
第二段应该体现complication—resolution这个模式,即迷路之后又是如何找到farmhouse的。这个题目对考生的 imaginative和creative thinking要求很高。但是,有些考生一味追求语言的华丽是不可取的,续写的语言风格要跟原文一致。
[读后续写分析]
在今年浙江卷的读后续写题中,故事给出部分讲的是一对父子在暑期去美国新墨西哥州Pecos的一个牧场度假。有一天下午父子俩骑马出去观赏牧场美景,正当他们陶醉其中时,发生了一件意外的事——主人公所骑的马前面突然蹿出一只野兔。
故事的第一段是一个abstract(點题),呈现了时间(the summer)、人物(my dad and me)环境(ranch, farmhouse)和事件(a trip to the wild, wild west)。第二、三、四段是按时间顺序记叙主人公如何来到牧场安顿下来,这只是故事的“前奏”。要考生续写的第五、六两段才是故事最精彩的部分complication和resolution。
根据续写第一段(全文第五段)给出的首句“Suddenly a little rabbit jumped out in front of my horse.”我们可以做一些合乎常理的推测:(1)野兔的突然出现可能使马受惊;(2)“我”应该没有骑马的经验,可能控制不住受惊的马;(3)可能出现一些其他问题;(4)因为有爸爸在,有些问题应该可以得到解决。所以,续写第一段出现的问题最好是“有惊无险”。如果把出现的问题写得过于严重(如骨折、失血),则故事跟下一段很难连贯。 续写第二段(全文第六段)首句“We had no idea where we were and it was getting dark.”也已经暗示读者,父子俩的迷路是上一段马受惊奔跑后的结果。因此,续写第一段最后应该写出他们偏离了原来的路径(track)。
续写第二段必须呈现complication—resolution模式,先让读者紧张、期待,最后满足读者希望获得结局的心理。这里的问题比较明显——天色渐暗,要找到回路愈发困难。如何找到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是这一段的关键,是被动等待Uncle Paul来找,还是自己主动想办法找到牧场?这是对考生想象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检验。
[教学建议]
(1)培养阅读故事或短篇小说的兴趣,积累故事类语篇的感性知识。教师多推荐、提供故事,可以参考Penguin Book of English Short Stories、Second Penguin Book of English Short Stories。
(2)分析故事要素和结构。在学生有了一定感性认识后,教师挑选典型故事,分析故事要素(setting, character, plot, theme等)和文本 / 语篇结构(textual construction),教给学生一两种故事或短篇小说的分析工具,如Labov的个人经历口头叙事结构。鼓励学生从写作的角度去观察、思考。最终目的是让学生知道story (what is told) 和discourse (how it is told) 的关系。
(3)分析故事语言的特点。故事的语言特点不同于阐述类(说明文、议论文)。故事语言的主要特点有:过去时态,事件讲述的时间顺序,人物对话的直接引语或间接引语,人物、环境等的描写,词汇和语法结构的丰富性等。
(4)进行读后续写专项训练。教师挑选合适的完整故事,去掉结尾部分(通常是complication—resolution这部分),设计好两个段落首句和划线关键词,让学生续写。每次续写练习后可以给出评分标准,然后让学生小组内互评,教师再挑几篇学生习作来点评。
(5)教研组自己编制读后续写题。主要目的是帮助教师对本题型进行深入研究,把握规律,更好地指导学生。教研组首先要做的就是研究《考试说明》上的样卷以及最近三次高考真题所用的材料,找出内在的规律,然后按照高考标准去选材,最后在编制题目时要将给出部分的词数控制在350词以内。此外,还要根据故事情节的发展确定让学生从哪里开始續写,并设计好两个段落的开头语和10个划线的关键词。
夏谷鸣:非常感谢两位,也谢谢各位嘉宾和在线的老师。时间有限,我们的讨论环节就到这里。请大家记住:主题、语篇、语言、文化、技能、策略,六大要素整合,这是2017年版《课标》提出的课程内容结构,高考命题也在朝这方面变化。接下来是问答时间。
夏初:各位专家老师可以多推荐我们一些适用的国外网站吗?
郑允贤:您可以看这个网站了解高考命题老师是从哪些网站上找材料进行命题的:https://mp.weixin.qq.com/s/ U0TPoRofKCO0QIKoslNUKQ
旭原 Conquering difficulty:China Daily App值得使用吗?
向瑞方:China Daily很不错,对开阔视野、了解时事还有积累语言真的很有用。网络可以直接下载。我每周给学生一份报纸,让他们选择一篇文章剪贴在笔记本上,并写阅读笔记(见图17、图18)。
另外我会让高三的学生试着从报纸上找能用于考试C篇、D篇的阅读文本,还让学生尝试出题和给答案选项。
别处的风景:老师们能推荐几本适合高中英语教师提升的书吗?
石海:强烈推荐胡曙中主编的《语篇语言学导论》,它对2017年版《课标》所倡导的基于语篇的英语教学很有参考价值,还有葛炳芳老师主编的《中学英语教师阅读教学研究丛书》。
Half million:“Sincerely yours”后面一定要加逗号吗?
周建林:规范的写法要有逗号。
Little Fish:请问写信落款是靠右还是靠左?
周建林:现在新式的写法都是靠左对齐,各种新版的权威词典上的例子都是这样。
寒莲烟雨:请问,全国III卷第61题,为什么填which呢?指代人,不是用who 更好吗?
夏谷鸣:单从语法上讲,用who也没错。但从语篇和语用上,这儿显然有两者选择一个的意思,所以用which更妥当。语言知识分:语音、词汇、语法、语篇和语用。传统教学只关注前三种,忽视了后两种。结果学生只知道语音、词汇和语法,但不会正确使用。具体可以关注2017年版《课标》。新的标准已经强调了语用和语篇知识的重要性,而且把语篇突出到比语法、词汇更重要的位置。另外,你可以网上搜一下陈述性和程序性知识。语音、词汇和语法属于陈述性知识,语篇和语用属于程序性知识。
今天我们讨论的主要是使用比较广的三套试题,即全国I卷、II卷和III卷。这三套试卷在题型结构上基本是一样的,它们之间的区别主要表现在难度上,以供不同地区使用。讨论形式按照题型展开,具体分阅读理解(第一节)、阅读理解(第二节)、完形填空、语法填空、短文改错和书面表达。听力部分需要与音频材料结合,不便在此讨论。每个题型由一个嘉宾主讲、一个嘉宾辅讲,其他嘉宾共同参与。
阅读理解(第一节)
1. 能力指向
夏谷鸣:现在我们先讨论第一个题型:阅读理解(第一节)。高考卷中,阅读理解题占据很大的比重,一般会有四篇文章。鲁老师,从您多年的研究来看,这类语篇选择会有什么样的标准?譬如说,主题、文体等有什么特点?这类语篇的来源一般会是哪里?此外,阅读理解题分为阅读和理解两部分,先是阅读一个语篇,然后设计三至五个问题,通过选择正确的答案选项检测理解能力。鲁老师,这里要检测的一般是哪些方面的能力呢?
鲁子问:阅读理解(第一节)检测学生阅读课程标准所规定话题和类型的语篇并判断相关信息的准确性的能力,是对阅读能力、推断能力等的综合考查。
夏谷鸣:按照话题和文体,今年全国卷三套试卷的阅读理解(第一节)12篇语篇可以梳理如下(见下页表1)。
鲁老师这里所说的阅读能力就是指对文章细节内容的观察能力,判断能力指的是对词义和语义的推断能力、对作者态度和观点的推断能力,有时也考查考生对语篇主题的归纳能力和对语篇结构的分析能力。据此,我们把今年的全国卷三套试卷作以下的整理(见下页表2)。
2. 典型试题分析与教学反思
夏谷鸣:沈老师,如果我们把考生的英语能力分上、中、下三个层次,那么根据您对考生的了解,对于上层考生,12篇文章中,哪几篇会比较难?原因是什么?是语言方面,还是话题内容或文体结构方面?对中等和下等层次考生而言,还有哪些较难的语篇?
沈伟刚:今年的阅读试题加大了对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四个维度(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的考查。就思维品质目标而言,要求考生能辨析语言和文化中的具体现象,梳理、概括信息,建构新概念,分析、推断信息之间的逻辑关系,正确评判各种思想观点,创造性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具备初步运用英语进行独立思考、创新思维的能力。总体来看,试题内容丰富,语言地道、规范,体裁多样,时代性强,充分体现了高考的思想性和育人功能。
这12篇文章中,I卷的B篇是连续三个推断题加一个归纳题,D篇也有三个推断题;II卷中的B篇、C篇各有两个推断题,D篇中有一个推断题和一个归纳题;III卷中的C篇有三个推断题。对于上层学生而言,这些题目都会造成一些“麻烦”。所谓的“麻烦”,并非是指语言层面的,而是指思维层面的,考生需要花费较多时间去思考、斟酌,最终形成合乎逻辑的判断。
推断题和归纳题都属于主观题,是层次较高的题目,要求学生在理解表面文字的基础上作出判断和推论,从而了解文章的隐含含义和深层含义,推断出作者没有直接表达的态度和观点。所谓“上层学生”,就是指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阅读能力是学习能力的基础。其他层次的学生则会在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及学习能力上稍弱一些。
从话题内容和文体来看,I卷的C篇是关于“语言的消失”(说明文),II卷的D篇是关于“专注于手机而缺乏闲聊带来的社会问题”(议论文),III卷的B篇是关于“ 道森市的兴衰”(说明文),III卷的C篇是关于“普利兹克建筑奖首位中国籍得主王澍的故事”(说明文)。学生在阅读这些语篇时也会遇到一点困难,要获取文化知识、理解文化内涵、比较文化异同,还需具备一定的跨文化溝通能力,这正好也是文化意识的目标。
就文体而言,说明文多见于人文、自然等科普读物,常通过下定义、作比较等写作手法对事物的性状、特征、演变、结果或其相互之间的关系进行解释或揭示。考生既要抓住文章的主题,弄清短文的段落组织方式与行文格式,同时还要把握各层次或自然段的要点及其与短文主题的内在关系。
议论文往往渗透着作者的个人观点和态度,观点和事实相互混杂,难以分辨。作者的观点、态度有时通过旗帜鲜明的论点来表述,有时则通过论证来暗示,层次交叠,思路错综。因此,考生要掌握正确的方法,在做题的过程中仔细分析、思考和总结,方可得到正确的答案。
除此以外,应用文看似简单,但从历年学生答题情况来看,失分情况也很普遍。I卷、II卷和III卷的阅读A篇都是应用文,主题内容涉及游览项目、暑假活动项目和旅游项目。应用文是一种使用范围比较广泛的文体,像广告、书信、列车或飞机的时刻表、产品说明书、宣传海报、简明新闻等都属于应用文,目的是为了向读者传达信息,因而应用文不同于其他文章,措辞简洁明了、直截了当。应用文设题多以细节题为主,兼有推断短文出处等。一般按照文章的段落顺序依次设置,题目精炼醒目,难度中等偏易。因此,建议考生在阅读这类文章时要特别注意细节信息,要根据所提问题,通过寻读、跳读等方法来完成答题。但稍有不慎就容易失分,这也是很多有丰富高三执教经验的老师在考前还要加强应用文阅读训练的主要原因。 我想谈谈上海卷的阅读C篇(阅读理解共3篇11道题,共22分)。C篇关于“ 预算项目的经济概念及如何做预算”,要求考生通过读文和看图的方式,在真实语境中运用经济学理论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该语篇的选择是一种前所未有的创新,适用领域范围是经济数学。考生既要理解什么是budget line(预算线),又要具有数学坐标纵轴(vertical axis)和横轴(horizontal axis)的知识。最后一道题是:“If you want to buy 10 books and 10 tickets, where should you make the dot? ”(见图1),这道题不只是考查语言能力的问题,还有用语言探索跨学科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英语语境中建立数模的过程有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对于实施素质教育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同时,这道题也提醒我们,语言学研究一定要具备跨学科视野。《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2017年版《课标》”)在教材编写建议中明确指出,英语教学不仅要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而且要使他们通过语言学习来获得跨学科知识和生活经验。
夏谷鸣:沈老师,我们再来看看全国卷三套试卷阅读部分的45道选择题。如上分析,阅读理解的能力指向主要有:阅读能力、判断能力和归纳能力(今年没考查语篇结构分析能力)。阅读理解(第一节)满分是30分。哪几道题一般考生不会失分?如果一个考生失4分,那么您估计他们最有可能错的是哪几道题?根据您的了解,这些错误会跟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和学生的平时学习有什么关联?
沈伟刚:今年全国I卷、II卷、III卷阅读部分共45道选择题,阅读试题以细节理解为主,兼顾对主旨要义、猜测词义和推理判断等的考查。其中细节题23题,占比51.1%;推理与归纳题22题,占比48.9%。从C篇和D篇的设题来看,I卷阅读C篇和D篇中有5道题考查学生概括、总结、推断等能力,占比62.5%;II卷阅读C篇和D篇中有4道题,占比50%;III卷阅读C篇和D篇中有5道题,占比62.5%。很明显,今年高考加大了对学生篇章概括、总结、推断等能力的考查,鼓励学生挖掘篇章的深层含义,读懂篇章背后的寓意,真正考查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和综合能力有机结合的能力。阅读理解篇章文体特征突出,题目及内容紧密相连。
高考结束后,我特意请了三个学生做了三套全国卷试卷。这三个学生都是实验性高中或示范性高中的高二学生,学习水平在年级中属于中游。三个学生试做情况较好,在理解文中具体信息方面正确率极高,但也反映出阅读能力方面的不足之处,尤其是阅读能力之推断和归纳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三位学生阅读测试情况如下:
A同学试做I卷,错了三道题,分别是第27、31和35题。其中,第27题和第31题都是考查归纳能力,第35题考查推断能力。B同学试做II卷,做错了两道题,分别是第26和第32题,这两道题都是考查考生的推断能力。C同学试做III卷,做错了两道题,分别是第24题和第32题,这两道题也都是考查考生的推断能力。
从测试结果来看,学生在平时做了大量的阅读题,善于积累新的词汇、短语和句型,但很多老师还缺乏基于学情的、个性化的、针对性强的、有效的解题策略指导,以至于学生在某些方面的语言能力得不到提高。这就是所谓的“做得越多,错得也就越多”。
但也有过很多成功的例子。比如2017年高三二模后,一个学生发现凡是考题中有英语单词infer、imply和conclude的问题,他基本都做错了。于是在老师的帮助下,他买了一本有关高考英语阅读的辅导书,用一周时间把所有有关推断和归纳的试题都做完了,这渐渐地提高了他的阅读能力。最后,这个学生在2017年高考中英语取得了141分的高分。
从学生学习的维度来讲,我建议考生多阅读,注重一定量的积累和阅读方法的训练,量变才能发生质变,而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也是很有必要的。高考阅读理解题内容多、时间紧,考生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语言知识,还需要较快的阅读速度。依据前文对高考英语阅读理解题的分析,学生需重视阅读方法和技巧的生成,如寻找主题句,養成辨认和记忆具体事实和重要细节的习惯,学会运用构词法和利用语境推测关键词义,利用过渡词和语气转折词把握文章脉络并进行逻辑推理和判断等。高考英语阅读试题看似简单的题目背后是恰当的难度和区分度,是为不同考生设置的种种干扰项。只要考生了解了命题特点,把握了命题规律,打下扎实的语言基础,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达到较快的阅读速度,那么他们在阅读理解方面一定能取得理想的成绩。
从教师教学的维度来讲,我建议教师鼓励学生在信息化环境下开展阅读活动。现在有很多的阅读APP,都可以作为有效提高阅读能力的辅助手段。教师要鼓励学生广泛阅读各类语篇,如对话、小说、传记、新闻报道等。命题者对所选语篇的内容进行精心设计并编制各种试题,试题也越来越具有创新意识。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阅读原著、英语报刊,收听或阅读VOA和BBC新闻,阅读《北京周报》(Beijing Review)上的文章等,扩大阅读主题的广度,提高对不同题材和体裁文章的熟悉度,以便获取更多的背景知识和英美等西方国家的文化知识。在选择语篇时,要尽量涵盖实际生活中的各种语篇类型。教师要让学生接触到真实、多样的语篇材料和语篇形式,体验不同情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基于六要素(主题语境、语篇类型、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整合的活动观展开教学,而且还要为学生发展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提供语言和文化素材,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提供平台。 3. 下一阶段教学建议
夏谷鸣:我们可以从高考试题的难易度,区分出学生的阅读能力的强弱,反之,我们也可以从学生的实际能力,大致判断其在高考中的表现。所以,我们可以通过对2018届高三英语教学与高考试题的关联性分析,寻找提高2019届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可能。郑老师,如果您下学期任教高三,鲁教授和沈老师的分析会对您有启发吗?您是否会依据文体、话题、语言等方面的因素选择语篇?如何制定整体上的语篇选择规划?
郑允贤:上文鲁教授对三套试卷共12个语篇,从文体、话题和所考查的阅读理解能力等角度进行的分析,沈老师对学生答题情况的预测以及把学生错题与平时英语教与学进行关联的分析给了我很大的启发,现总结如下:
(1)语篇选择的多方考量
我认为,英语阅读理解能力=阅读语篇资源+合理的教法与学法+循序渐进的训练。高三老师要花时间和精力为学生选择适合学习和训练的英语语篇,像夏老师所说的,选择时要从文体、话题、语言、篇幅和学生现有的英语阅读能力水平等几个角度考量。
① 文体要多样,涵盖应用文、说明文、记叙文和议论文,突出说明文;
② 话题可以按照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三个大话题进行选择,尽可能贴近学生生活和当代发展,重点突出科普和中外文化,文科生多选一些人与自然的话题(如科普阅读),理科生多选一些人与自我的话题(如文学作品);
③ 语言要地道、流畅,语篇结构典型且多样,可以从英美国家网站上下载和编辑合适的语篇;
④ 篇幅在200?350词左右,2018年三套全国卷的12个语篇中,最短为196词(III卷阅读A篇),最长为363词(I卷阅读D篇),但俗话说,“求其上而取其中,求其中而取其下”,因此,我们在平时给学生训练时,不妨选择稍长一点的语篇;
⑤ 学生层次是最重要的考量因素,我们要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多搭梯子,拾级而上。
(2)语篇选择的高三英语整体规划
关于高三英语备考整体上的语篇选择规划,我以图2进行说明。
夏谷鸣:在下一届高三教学中,我们应该如何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细节理解能力、对词义和语义的猜测能力、对作者意图和观点的推断能力、对中心思想的归纳能力,以及对语篇结构的分析能力?郑老师请谈谈您的建议。
郑允贤:好的。我们有非常好的、针对阅读考查的各项能力的阅读训练材料和阅读指导材料,它们是分类汇编的,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提升相关题型的解题能力和解题技巧。我認为,学生的细节理解能力、对词义和语义猜测能力、对作者意图和观点的推断能力、对中心思想的归纳能力和对语篇结构的分析能力等既是单项的,也是综合的;各项能力的发展,既是隐性和整体提升的,也是感性和有先后顺序的。有句话说,“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如果我们明白学生英语阅读能力发展的本末先后,就能摸到高三英语阅读备考之“道”了。在学生的阅读训练中,我们是否可以先主旨归纳,后细节理解,先整体把握,后推理判断呢?在高三语篇教学中,是否可以先分析语篇话题和内容,后分析语篇结构和句子逻辑呢?
另外,我们也要关注学生英语理解能力发展的动力和阻力。学生英语理解能力发展的动力主要来自学生自我成长的需要和英语学习给他们带来的美好感觉,而阻力来自英语学习方面的困难(如词汇、话题等),甚至是枯燥的体验,阻力还来自学生有限的学习时间以及体力脑力方面的疲劳等。我们要想方设法激发动力,消除阻力。
“以终为始”具体是以“高考英语阅读语篇的文体、话题、考查的阅读能力和英语学科素养”为目标指向,分语篇教学和语篇训练两条线和三个阶段来整体规划高三英语备考“学”与“练”。
夏谷鸣:谢谢郑老师的建议。阅读理解检测的各种能力从深处看,其实就是语言能力、文化意识和思维品质。学生如果能通过高中三年的学习真正提高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那么理解语篇也就不在话下了。但问题是,核心素养非一朝一夕就能够突然产生飞跃的,素养的提高是一个渐变的过程。所以除了郑老师对高三教学的建议外,我们可能还需要从高一,甚至从起始教学开始,就要关注学科核心素养的整合培养,即在阅读教学中,重视语言能力层面上的阅读能力,思维品质层面上的推断能力、归纳能力、分析能力,以及文化意识层面上的跨文化理解能力。
阅读理解(第二节)
1. 能力指向
夏谷鸣:高考试卷中还有一个阅读理解题型,就是七选五填空。这个题型很早以前就有过,在最近几年又被重新启用。我想问鲁教授,这是基于什么样的考虑?这个题型的能力指向与阅读理解(第一节)有什么区别?
鲁子问:阅读理解七选五填空检测学生基于语句之间逻辑联系补全短文的能力,属于广义的完形填空,这是对语句之间逻辑关系理解能力、语篇结构能力的综合考查,其对判断能力的考查偏弱。
夏谷鸣:我明白了,这个题型的关注点在于语篇知识和语篇能力。2017年版《课标》对选择性必修课程的语篇知识内容要求的描述中,也提到语篇成分(如:句子、句群、段落)之间的语义逻辑关系。据此,我们分析一下今年的三篇文章和相关测试题,可以发现以下特点(见表3):
2. 典型试题分析与教学反思
夏谷鸣:向老师,根据试题的文体、话题以及语篇中句子与句子、段落与段落之间的逻辑关联要求,您觉得这类考题对于学生来说有难度吗?我们平时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这种语篇的能力?
向瑞方:难度还是比较大的。七选五这个题型对考生的阅读能力有较高的要求,体现在考生要能够:
(1)在缺失五个句子的情况下把握主旨要义和细节信息,需要考生具备整体阅读的能力,也考验他们的词汇量;
(2)从写作意图和写作结构(包括段落布局和句子衔接等方面)两个方面洞察行文逻辑;
(3)分清主要观点和支撑例证,不被干扰项迷惑;
(4)有一定的阅读速度和反复验证的时间。
这个题目放在阅读理解第二节,后边还有完形和语法、写作题,考验考生的阅读耐心和阅读技巧。尤其是这类“拼图”式阅读,需要考生投入非常高的专注力去理解和排除干扰。北京卷把七选五安排在阅读最后一篇,也就是写作题之前,考生的感觉好像是爬到山顶一般“精疲力竭”。
我们在平时的课堂训练中往往特别重视“语篇结构化”,即让学生在读或复习说明文、议论文时先概括主旨,再用思维导图或者概括段意的方式列出文本的逻辑结构。这样做的目的是训练学生的总结概括能力和语篇结构意识。学生反馈效果较好,所以我们把这一方法推广到所有阅读语篇的复习活动中了(如图3、图4所示)。
夏谷鸣:谢谢。在语篇中,句子之间的衔接主要有以下几种:与上句有关联、与下句有关联、段落之间的承上启下作用、段落的主题句、段落的总结句、说明主题的细节句等。向老师,请根据您所熟悉的学生情况,对今年这类考题的难易度排个序,您认为最难和最容易得分的分别是哪一题?其中最难的这一题反映了我们平时教学在这方面训练的哪些不足?
向瑞方:我认为今年全国卷三套试题的七选五难度级别如下(见下页表4)。
(1)全国I卷
全国I卷文本逻辑顺序比较清晰,按家居颜色的“小—中—大”顺序介绍了如何打造理想的家居氛围。选项干扰并不强,难度为“中”是因为学生可能对该话题感到比较陌生;语句中包含较难的词汇,如“They require a bigger commitment than smaller ones”,可能会给考生带来阅读障碍和心理压力。试题布局上,I卷的五个空分布均衡,如表5所示。其中,第39题题项句式比较复杂,语言很地道,准确理解非常关键。
全国I卷七选五选项干扰项为:
C. If you’re experimenting with a color
E. It’s not really a good idea to use too many small color pieces
通过分析文章主旨信息可知,这两个选项未能起到支撑“家居颜色如何使用”主旨的作用,故对语篇干扰性不强。
(2)全国II卷
全国II卷的七选五语篇列举了早晨锻炼的四个好处,主线比较清晰。但语句中包含较地道的词汇,如“Working out in the morning provides additional benefits beyond being physically fit”“Your metabolism gets a head start”。此外,A和C选项干扰比较突出,可能会给考生带来阅读障碍和心理压力。试题布局上,II卷的五个空分布均衡,如表6所示。
全國II卷选项干扰项为:
C. You prefer healthy food to fast food.
D. There is no reason you should exercise in the morning.
C选项使用了“healthy food / fast food”偷换概念,误导考生以为这句能够贴合下文的“healthy food choices / junk food”。但本段段首应填入的主旨句要看本段最后一句“you will want to continue to focus on positive choices”。
D选项和全文信息不符,干扰性不强。
(3)全国III卷
全国III卷通过两个舞者的话解释舞蹈给人们带来的益处,主线比较清晰,使用的语句比较简单,词汇比较基础。试题布局上,III卷的五个空分布均衡,如表7所示。和以往略有差异的是全篇大量使用了直接引语。
全国III卷选项干扰项为:
C. If you like dancing outdoors, come to America.
G. They stayed up all night long singing and dancing.
C选项可能会干扰36空,但是全文并没有涉及“outdoors”。
G选项可能会干扰第39空,因为下一段段首还有一个“So…”,可能导致考生放弃正确答案,即“F. Dancing seems to change their feelings completely.”。但是G选项在文中没有线索,也不能支撑舞蹈带来积极改变这个观点。这说明考生需要去模式化,不能仅仅依赖段首段尾的信号词判断,还需要理解文章的整体和局部。 所以可以看出,今年全国I卷和II卷七选五的难度主要体现在文本使用的语言很地道,要求学生对上下文的行文逻辑必须非常清楚,即具备较好的整体语篇把握能力。这对于原文阅读量较少和阅读习惯不好的考生来说都比较有挑战。
夏谷鸣:是的,谢谢向老师。
3. 下一阶段教学建议
夏谷鸣:说到语篇能力,我们会发现《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实验版《课标》”)中存在缺失,对语篇能力没有提出明确的要求。尽管2017年版《课标》已经颁布了,但下一届和下下届学生的英语学习往往还是基于实验版《课标》。那么我们应该如何给学生补上这方面的知识?又应该如何加强这方面的能力培训?就这两个问题,请赵老师谈谈她的想法。
赵静宜:谢谢夏老师。我目前在高二任教,我班有约45%的同学今年参加了高考(报考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另外55%的同学利用自习时间统一做了2018年全国II卷,从而了解到一些学生误选的情况。
2018全国II卷阅读七选五,学生做错最多的是第40题:
__40__. If you work out bright and early in the morning, you will be more likely to stick to healthy food choices throughout the day. Who would want to ruin their good workout by eating junk food? You will want to continue to focus on positive choices.
A. You will stick to your diet.
C. You prefer healthy food to fast food.
此题正确答案是A,很多学生错选了C。造成错误的原因是没有抓住语篇中的关键概念和关键细节(划横线的stick to和continue to focus on);没有理解语篇中主要动词短语之间的同义关系;没有识别语篇中的内容要点和相应的支撑论据。
对教学的启示是:我们要提高学生的语篇能力。
关于如何补上语篇能力方面的知识、如何加强这方面能力的培训,我有以下几点思考:
语篇是语言学习的主要载体。语言学习不应以孤立的单词或句子为单位,而应以真实且相对完整的语篇为单位进行。教师应该有意识地渗透有关语篇的基本知识,帮助学生形成语篇意识,把握语篇的结构特征,从而提高理解语篇意义的能力。
(1)在课本教学中,可以分别从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设计教学活动。
① 宏观层面
分析语篇的宏观组织结构:包括语篇类型、语篇格式以及语篇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即信息排列顺序等。
阅读教学中可以设计活动如下:根据文体特征确定文体;找出语篇中的立论句;分段;找出段落主题句;总结信息排列顺序;总结语篇各部分之间的关系;阅读前将文章某部分内容改成七选五阅读形式,让学生补全文章之后再阅读,分析段落展开思路即句间关系,等等。
例如人教版《英语》必修五Unit 5“First Aid”Heroic Teenager Receives Award 是新聞文体,可以总结出信息排列顺序是按照信息重要程度排序,形成倒三角形(如图5)。
还可以根据不同文体的篇章结构,总结出主旨所在的不同位置(如图6)。
② 微观层面
研究语篇的微观组织结构,包括句子内部的语法结构、词语搭配、指代关系、句子的信息展开方式等。语言教学应该围绕语篇来进行,其主要任务之一是帮助学习者认识到语音、词汇、语法等语言要素是如何相互联系、共同组织和建构语篇的。教师要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具体语篇的结构和语言特征,即关注语篇的各个组成部分以及语篇所用的语言是如何表达意义的。
例如,在吉林省教研员徐卓老师的指导下,我们从上学期开始尝试每堂阅读课之后,设计一节语篇赏析理解课。例如执教人教版《英语》(必修三)Unit 4“Astronomy: the science of the stars”How life began on the earth一课时,从三个角度进行赏析理解:
角度一:作为说明文,文章作者使用了哪些语言使信息陈述更加清晰、准确?
No one knows exactly how the earth began, as it happened so long ago.
According to a widely accepted theory, the universe began with a “Big Bang” that threw matter in all directions.
It was not immediately obvious that water was to be fundamental to the development of life.
Many millions of years later, the first extremely small plants began to appear. They produced young generally by laying eggs.
Why they suddenly disappeared still remains a mystery.
角度二:文章作者使用了哪些语言表述“次序关系”?
For several billion years after…
… was uncertain until… when…
They were in time to produce…, which…
角度三:文章作者使用了哪些语言表达“因果关系”?
话语标记语:as, because, thus, as a result
其他手段:attributive clauses, adverbial clauses (in time, later, when, so... that...), verbs leading to effects (encourage, allow, make possible, prevent)
(2)在综合题强化训练(包括阅读理解、七选五、完形填空、语法填空、短文改错等各题型)和课外泛读中,以及在听和看的语言实践中,都可以从宏观和微观的层面设计教学活动,如:
① 宏观层面:根据文体特征确定文体,找出语篇中的立论句、段落主题句;
② 微观层面:关注语篇的各个组成部分以及语篇所用的语言是如何表达意义的,一切细节为中心服务。
(3)在口头和书面表达过程中,教师可指导学生运用语篇知识,根据交流需要选择恰当的语篇类型,设计合理的语篇结构,规划语篇的组成部分,保持语篇的衔接和连贯,使逻辑更加清晰、內容更有条理、整个语篇更加连贯。
夏谷鸣:谢谢赵老师,我深受启发。
完形填空
1. 能力指向
夏谷鸣:刚才鲁老师说阅读理解(第二节)是广义上的完形填空,那么传统题型的完形填空就是狭义上的。请问鲁老师,广义上的和狭义上的完形填空的能力指向有什么不同?高考试题为什么要设计两个类似的考题?而且完形填空不属于阅读理解题,而是归属于语言知识运用类。这又是为什么?
鲁子问:完形填空检测学生运用已有语言能力,基于已有语句之间逻辑联系的信息,将不完整的语篇补充完整的能力,是对语言能力与判断能力的综合考查。本质上,完形填空应主要考查学生运用语篇结构成分(衔接、连贯、指代等)补全缺失信息的能力。但现实中,因为考点覆盖的需要,往往不只考查学生运用语篇结构成分的能力,也考查学生运用其他语言项目的能力,如词义、时态、语态等。
夏谷鸣:阅读理解(第二节)的重点在于语篇能力,完形填空的重点在于语法和词语能力。您这里谈到两点:一是语篇,二是语法。前者说明了完形填空题与阅读理解(第二节)有共性;后者是把完形填空归属于语言知识运用题的根本原因。2017年版《课标》明确了语言知识包括语音、词汇、语法、语用和语篇知识。据此我们也能很清楚地解释完形填空的归属。但是对完形填空题中语法知识(包括词法和句法)的检测主要体现在理解层面,即考生首先需要理解语法知识,也就是读懂80个选择项的含义,然后再结合语篇知识,进行完形填空。
下面我们先梳理一下今年全国卷三套试卷的完形填空涉及哪些语法知识(如表8所示),其中II卷第45题中的两个选项是形容词,两个选项是过去分词。
2. 典型试题分析与教学反思
夏谷鸣:我们先来讨论选项中的语法知识和它们表达的词语意思。石老师,您觉得单是这些词语,对于学生来说会有难度吗?他们熟悉这些词语的意思吗?
石海:完形填空中的这些选项词汇都是考纲词汇,但学生可能不太熟悉以下选项中的词汇或词组含义,包括全国I卷中第41题的选项put forward, jumped at, tried out, turned down,第45题选项urged,第54题选项criterion,第59题选项evaluate;全国II卷第45题选项bathed,第52题选项occurred;全国III卷第53题选项bearing等。
夏谷鸣:除此以外的大多数词语,学生还是比较熟悉的吧?
石海:有些词语学生可能知道一种含义,但不一定明白其他含义,或由于对文章内容理解不到位,做题时也会有困难。完形填空是一道在语篇中测试考生基础知识、阅读能力、思维能力及判断能力的综合性试题,它集词语辨析、用法搭配、语法知识和语篇理解于一体,既考查语言知识水平,也考查分析判断能力和综合语言运用的实践能力。
夏谷鸣:跟阅读理解题的有些词语相比,完形填空选项词语的难度相对不难。但是知道了选项词语的意思,不等于就能选择准确的词语。石老师,您认为学生在做完形填空题时的难点在哪里?今年这三套卷子的完形填空中,考生最容易出错的是哪几道题?跟我们模拟考试中所反映的情况是否一样?
石海:(见表9)今年全国I卷中的完形填空难度中等,全国II卷、全国III卷中的完形填空较易。下面我们来看看2018年完形填空易错题解析:
(1)全国I卷
During my second year at the city college, I was told that the education department was offering a “free” course, called Thinking Chess, for three credits. I 41 (A. put forward;B. jumped at;C. tried out;D. turned down) the idea of taking the class because, after all, who doesn’t want to 42 (A. waste;B. earn;C. save;D. pay) a few dollars? More than that, I’d always wanted to learn chess. 41. B。根据上文“a‘free’course” 和下文“谁不想省下几美元”推断,作者迫不及待地接受了上课的念头。jumped at意为“迫不及待地接受”,符合语境,而put forward(提出)、tried out(实验)、turned down(拒绝,〈声音〉调小)都不符合。此题难度较大,易错原因主要是设空在文章开头,学生对文意理解不清楚,尤其对四个选项中的短语意思把握不准。
42. C。此处和上文“a ‘free’ course”呼应,表示能省钱。此题也有一定难度,因受41题选择难度大的影响而不易选出答案。
Maurice Ashley was kind and smart, a former graduate returning to teach, and this 48 (A. chance;B. qualification;C. honor;D. job)was no game for him; he meant business.
48. D。根据上文“returning to teach”可知,大师回到母校教学,这项工作……此题难度大,易错原因是学生对“was no game for him”理解不到位,其意思为“不是游戏,不是闹着玩的”,“he meant business”意译是“这是一件需要他严肃对待的事情”。
I managed to get an A in that 53 (A. game;B. presentation;C. course ;D. experiment)and learned life lessons that have served me well beyond the 54 (A. criterion;B. classroom;C. department;D. situation).
54. B。根據下文作者把课堂所学用于人生可知,作者学到的已经远远超越了课堂的范畴。此题由于句意理解出现偏差,学生容易根据上文中的“criterion”而误选A。
On every single move you have to 58(A. analyze;B. describe;C. rebuild;D. control) a situation, process what your opponent (对手)is doing and 59(A. announce;B. signal;C. block;D. evaluate) the best move from among all your options.” These words still ring true today in my 60 (A. role;B. desire;C. concern;D. behavior)as a journalist.
59. D。此处指通过分析局势,研究对手的下法,从而评估最好的走法。此题有难度,易错原因主要是学生对此空所在句及选项词义理解不清。
60. A。“as a journalist”点明作者的社会角色。此题也有一定难度,学生对“…my role as…”理解不透,其意思为“作为……角色,身为……”。
(2)全国II卷
The bay was 45 (A. bathed;B. clean;C. deep;D. formed) in sunshine, and there was a group of kayakers around 150m off the shore.
45. A。本题易错选B。be bathed in sunshine是一个固定搭配,表示“沐浴在阳光中”,说明天气晴好、阳光明媚,暗示作者激动兴奋的心情。而be clean in sunshine表示“在阳光下显得很干净”,只描述环境,不烘托气氛。
I saw there were two instructors on board and a man lying across the middle. He was 50 (A. arguing;B. fighting;C. shouting;D. shaking)violently. Linking arms with one of the instructors, I helped 51 (A. lead;B. persuade;C. carry;D. keep) the young man out of the water. He was unconscious…
50. D。根据下文“He was unconscious(他已不省人事)” 可排除选项A. arguing,选项B. fighting和选项C. shouting。只有shaking(颤抖、发抖)符合语境。此题易错的主要原因是学生不能根据下文线索作出判断。
He was unconscious and as I looked at his face, something 52 (A. happened;B. occurred;C. applied;D. appealed)to me.
52. B。作者看了看这个年轻人的面孔,接着问起他的名字,由此可推测此时作者可能是想起了什么。something occurred to sb. 表示“某人突然想起某事”;happen to表示“遭到,遇到”;apply to表示“申请,对……有效”;appeal to sb. 表示“对某人有吸引力,恳求某人”。学生由于对occur的词义理解不到位而无法作出正确选择。 (3)全国III卷
Much to the family’s surprise, Dennis stuck to his 52 (A. dream;B. promise;C. agenda;D. principle)! He turned up at the hospital 53 (A. bearing;B. collecting;C. opening;D. making) gifts for the new mother Lindsey and her baby boy.
53. A。根据下文“… but we 55 (A.
admit;B. need;C. appreciate;D. expect)it and the gifts…”可知,Dennis不仅来了医院还带来了礼物,因此选bearing(携带)。此题难度大,易错原因主要是学生对bear的第二种意思“携带”没有掌握。
通过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学生在做完形填空时感到难度大主要是由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造成:
① 不能深层次理解文章大意或句意;
② 对词汇的意思把握不准,尤其是对动词、名词、短语或一词多义的情况掌握不牢;
③ 对语境题不能根据上下文作出选择、判断。
教师在教学中可能存在以下问题:
① 没有让学生扎实地掌握英语语法知识和词汇知识;
② 对学生阅读理解的能力提升和技巧训练不足;
③ 对让学生识别和理解语篇连接手段、理解语篇信号词、识别语篇的组织结构、理解语篇的文体特征、找准主题、理顺文章脉络的重视不够;
④ 对学生能根据线索捕捉相关信息并进行推理判断和分析归纳的能力,如情景推理判断、常识推理判断、逆向推理判断及比较推理判断等方面的教学没到位。
夏谷鸣:是的,谢谢石老师。
3. 下一阶段教学建议
夏谷鸣:从考试容易出错的试题来看,说到底,学生对语篇中词语之间的逻辑关系问题掌握不够。长期以来的碎片化教学只关注语言的知识点,词汇教学往往脱离语篇和語境。要提高完形填空题的得分率,我们必须从源头抓起,所谓源头就是语篇内在词语之间的逻辑关系。赵老师,您在这方面的教学有什么计划或建议?
赵静宜:谢谢夏老师。我了解到的一些学生误选的情况如表10所示。
关于如何在教学中提高学生对语篇内在词语之间的逻辑关系的理解能力,我有以下几点思考:
从近年高考试题的命题趋势看,现在的完形填空对语篇层次、意义因素的考查要远远多于对句子层次、词组层次、单词层次的考查。因此,提高语篇能力,提高学生对语篇内在词语之间的逻辑关系的理解能力,至关重要。具体课堂教学反思如下:
(1)课本教学中的词汇教学可以坚持“词—句—文”语境化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利用构词法知识和大量的文本语境理解词语的意思,借助词典等资源,学习词语的丰富用法。
(2)词汇学习不是单纯的词语记忆或独立的词语操练,而是结合具体主题、在特定语境下开展的综合性语言实践活动。学生通过听、说、读、看、写等方式,感知、理解相关主题意义。教师在课文教学中可以训练学生在语境中理解具体词语的功能,词义的内涵和外延,以及使用者的意图和态度等。如在课文阅读理解中设置猜测词义和推理判断题等。
(3)教师在课文教学中,还可以训练学生探寻语篇中词汇形成的故事链和情感链(见图7?图10)。例如执教人教版《英语》必修三Unit 2 Come and Eat Here时,从课文中可以理出人物的动作链和情感链,这两条链相互制约又相互作用。这种思路对于厘清语篇内在词语之间的逻辑关系有很清晰的作用,也有利于为完形填空寻找信息源。
(4)可以将课文挖空,模拟无选项完形训练。
(5)在高三一轮复习中,教师可以以话题串联词汇、词块,利用思维导图等方式,形成词汇树。在这一系列教学活动中,学生根据词性、词语的习惯搭配和主题内容,构建不同词汇语义网,积累词块,扩大词汇量,并在大量的语言学习活动中应用。
(6)在综合题强化训练中,强化语感,迁移词语运用能力,积累一词多义,最终做到词语内化。高中阶段的词汇教学除了引导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更广泛地运用已学词汇外,重点是在语境中培养学生的词块意识,并通过广泛阅读,进一步扩大词汇量,提高准确运用词汇和表达意义的能力。
(7)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结合主题语境,不断地复现有关词语,其中包括教师自己的课堂教学用语和学生发言、对话、讨论的词语,譬如在小组活动前,教师提示相关词语运用的要求,有意识地促使学生在讨论中使用新学的词语。在学生学习词汇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主题,引导学生使用思维导图梳理词汇。在课堂上,教师要注意词块的呈现,帮助学生关注动词词组、介词词组、名词词组、形容词词组和副词词组的习惯搭配和表达。
(8)培训学生借助英语释义和例句语境,深度学习词语,在表达各种信息时提高词语使用的准确性和丰富性。在口语和写作中,鼓励学生大胆使用新学的词语表达自己的意思,使学生能够根据话题、语境、场合和人际关系等各种因素,选择适当的词语进行比较流利的交流或表达。 (9)培训学生在应试时对短语的灵活掌握,不要拘泥于某种搭配或所谓的固定短语,应结合语境具体理解。
(10)完形训练还要培养语境意识,训练学生多多关注前后文语境,尤其是后文语境限制。
(11)利用已做完的完形文章练习挖空,根据语境,设置新空,以增加难度,提高语篇能力。
(12)进行完形变式训练。如:① 变形完形填空(类似语法填空)
Yesterday while I (take) a walk in the park, I (meet) an old friend of mine. We(be) very glad (see) each other because we(not hear) from each other for more than ten years…
② 删字母完形填空(属于基础题型,侧重考查句子、短语和单词层次)
原文: …Yesterday while I was taking a walk in the park, I met an old friend of mine. We were very glad to see each other because we had not heard from each other for more than ten years…
试题:… Yesterday wh I w taking a walk i the pa , I m an old friend o mine. W were ve glad t see ea other bec we h not heard from ea other f more th ten ye ...③ 冗词完形试题(属于基础题型,侧重考查句子、短语、单词层次)
…Yesterday while as I was taking a walk in to the park, I met with an old friend of mine own. We were very much glad to see each with other because we had not been heard from each other for no more than ten years...
这篇试题在原文加插了共八个词:as, to, with, own, much, with, been, no。④ 缺词完形试题(属于基础题型,侧重考查句子、短语、单词层次)
…Yesterday I was taking walk in the park, I met an old friend mine. We were very glad see other because we had not from each other more than ten years…
這篇试题从原文删掉了七个词:while, a, of, to, each, heard, for。
向瑞方:赵老师说得很对,我尝试过请学生就适合做完形的语篇挖空练习,转变一下角色当出题人,能提高学生对上下文关键词汇的注意力,培养积累固定搭配和熟词新义等难点的意识。
夏谷鸣:非常感谢赵老师的建议。
语法填空
1. 能力指向
夏谷鸣:如果说完形填空的重点在于基于语篇知识和语篇能力的语法和词语运用能力的话,那么同属于语言知识运用题的语法填空的重点就在于语法知识了。这一题型是用来取代原来的单项填空的,所考查的内容基本相同。那么请问鲁老师,这两种题型有什么区别?为什么要用语法填空取代单项填空?语法填空检测的是哪些语言能力?
鲁子问:语法填空检测学生运用已有基本语法与词汇能力,基于已有语句之内与语句之间逻辑联系的信息,将不完整语篇补全完整的能力,是对语法和词汇能力、认知能力的综合考查,本质上是一种完形填空。其对判断能力的考查偏弱。语法填空这种题型给词是为了降低难度,但为了难度平衡,往往又会选择非常用词。所以我们要注意非常用的构词法在语篇中的理解与运用。
夏谷鸣:我觉得原来单项填空由于文字量的限制,语境设置难度比较大。现在变成了短文语法填空,语境体现得更加完整。
从表面形式看,语法填空也是一种完形填空,但其检测的重点不同于前面的完形填空。语法填空题的能力指向应该是鲁教授提到的语法和词语能力,而这些能力的背后首先是相关的语法知识和词语知识。
我们对三套试卷的这一题型做了一个梳理(见下页表11)。
2. 典型试题分析与教学反思
夏谷鸣:周老师,根据您的教学与教研的经验,在上述这些语法知识中,学生感到最困难的会是哪些?造成困难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周建林:有提示词的题目中,比较困难的是谓语动词、非谓语动词、构词法(词类转换);无提示词的题目中,各类从句的连接词是难点,如定语从句的关系代词(或关系副词)。
造成困难的主要原因有:(1)语法、语用、篇章知识有漏洞;(2)句子结构、成分分析能力弱,导致某些长难句的理解偏差或根本不理解;(3)考生所掌握的词汇数量和质量离考试要求还有差距。
夏谷鸣: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他们在完成语法填空题时,最容易失分的会是哪几道题?请分析一下做这几道题需要什么样的语法知识?又该如何思考?
周建林:好的,下面我来分析几份高考卷中的一些中等难度以上的题目。 (1)全国I卷
① 第66题
[参考答案] that / which(难)
[考查能力] 分析长句(复合句)结构和句子成分的能力——定语从句的关系代词作主语。
[困难分析] 句子长,结构复杂,先行词不易确定。如果不理解句子意思和结构,可能误填it, they, when等。
[解题思路] 分析判断空格后的showed是过去式谓语动词,空格前有先行词a study(published in 2014),所以缺的是作從句主语的关系代词。
② 第68题
[参考答案] strengthen(中等偏难)
[考查能力] 构词法知识的运用。
[困难分析] 基础差的考生可能不认识这个单词,或误以为给出的strength就是动词。脑海里可能没有strong—strength—strengthen这个词汇网络。由此可见,孤立地死记硬背单词,不建立单词之间的有机联系是英语教学中的严重问题。
[解题思路] 根据词汇知识储备判断strength为名词(“力量”“强大”“牢固”等含义);分析句子结构发现这里需要使用一个及物动词(your leg muscles作它的宾语),故添加后缀“-en”转换成及物动词(“加强”“增强”的意思)。
③ 第69题
[参考答案] energetic(中等偏难)
[考查能力] 构词法知识的运用;单词的多个义项。
[困难分析] 很多学生对这个句子的理解是错误的,问题出在词义上。energetic在一般词汇书中的汉语释义是“充满活力的,精力充沛的”(having a lot of energy and enthusiasm),学生也只记住这个含义,但energetic还有“需要能量的,(运动)剧烈的”(needing a lot of energy and enthusiasm)的含义。例如:“The heart responds well to energetic exercise.”(心脏对剧烈运动反应良好。)“I’d prefer something a little less energetic.”(我更喜欢不太剧烈的活动。)在单词义项上,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是不少学生的漏洞。对策是要扩大阅读量、阅读面,读地道的、原汁原味的英语。
[解题思路] 根据句子结构分析判断这个空格中需要一个形容词,与前面的cheap,easy对应。
(2)全国II卷
① 第68题
[参考答案] started(中等偏难)
[考查能力] 谓语动词时态——一般过去时。
[困难分析] 整句较长导致句子成分判断困难。教学中有些老师只关注meaning,不关注form,或者虽然给学生讲解长难句,却很少给学生自己分析的机会。
[解题思路] 根据过去时间(2005)判断用一般过去时。
② 第69题
[参考答案] which / that(难)
[考查能力] 定语从句中关系代词作主语的用法。
[困难分析] 句子长度和复杂结构导致的判断困难。
[解题思路] 先找“主语+谓语(+宾语)”这个主干。
(3)全国III卷
第65题[参考答案] challenged(中等偏难)[考查能力] 过去分词作表语的用法。[困难分析] 这个考点涉及的问题在教学中是个难点。中下水平的学生经常搞不清“动词-ing”分词和“动词-ed”分词的区别。问题可能出在有些教师以“我已经讲清楚了”为教学目标,而没有关注学生是否真正内化了所学的语法规则。语法教学不能只让学生死记硬背规则,而应该在大量不同的鲜活语篇、语境中理解并内化这些规则,再模仿活用。
[解题思路] 根据“...avoid looking(look) directly into his eyes so he doesn’t feel ____ (challenge) ”的意思可知,这里的challenge要用“-ed”分词表示被动意义,即“受到挑战”。
(4)浙江卷
① 第59题
[参考答案] visiting(难)
[考查能力] “动词-ing”形式作remember的宾语。
[困难分析] 本题的难度在于,remember这个动词还可以跟动词不定式(to do)作宾语,因此需要考生能区别这两种结构的不同意义。
[解题思路] 原句:“...I still remember _59_ (visit) a friend who’d lived here for five years...”根据语境,这句的意思是“我还记得看望过一个朋友”,故remember后用“动词-ing”形式作宾语。
② 第61题
[参考答案] have become(难)
[考查能力] seem后接动词不定式完成体(to have done)的用法。
[困难分析] 本题难度在于seem后面的不定式有to do,to be doing,to have done三种可能性。
[解题思路] 原句“While regularly eating out seems to _61_ (become) common for many young people in recent years, it’s not without a cost.”根据句末时间状语“in recent years”可以判断,谓语动词seems后的不定式要使用“完成体”(汉语也有叫“完成式”和“完成时”的)。 ③ 第62题
[参考答案] affordable(难)
[考查能力] 构词法或词类转换。本题是动词转换为形容词。
[困难分析] 本题难度在于高考词汇表中只有afford,没有affordable。在阅读中出现可以理解,但这样考还是有点难度的。
[解题思路] 原句“The obvious one is money; eating out once or twice a week may be 62 (afford) but doing this most days adds up.”在系动词be后作表语需要用形容词。
3. 下一阶段教学建议
夏谷鸣:2018届学生存在的或出现的问题对于下一届高三学生或以后的学生会有什么样的启示?教师可以在自己教学中作什么样的调整来提高学生的语法和词语运用能力?向老师一直从事各个年级段的英语教学工作,这方面的经验十分丰富。下面请向老师给我们谈谈她会如何提高学生语法和词语运用能力。
向瑞方:谢谢夏老师。语篇意识是语言学科的学习规律,近几年也被特别强调。就我个人的教学经验而言,我一般会分几个阶段来开展语法教学。在起始阶段,以大量读写结合训练为主,学生在表达自己见解的时候会动用自己的语法资源,从好的阅读材料上附带习得,图11为我现在所教学生的阅读课笔记。
可以看出,学生还是有语法问题的。但是因为在使用中为表达意义所限,教师能把握他们经常出错的难点、重点(如非谓语等),可以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方案。经过一定时间的积累,再系统给学生讲解语法现象时就事半功倍了,尤其是在高三阶段,学生可能已经忘光前几年所学的语法规则了。
如果下学期教高三,我还是会把学生的注意力调整到“语篇”层面,通过语篇教学关注语法规则的合理使用。例如:在做阅读精读时,可以多做一些长难句分析、paraphrase、专项的语法填空等;同时也要给予学生系统的教学和练习,通过查缺补漏,有针对性地加强语法教学,确保学生语法基本功扎实。
2017年我们曾尝试利用完形的文本强化语法,可谓一举多得(如下页图12、图13所示)。
虽然北京卷里没有语法填空(目前还是单选题)这一题型,但是语法教学也不能忽视。全国卷的语法填空题对我的教學启示是:
(1)要特别关注整体语篇阅读能力的提升;
(2)要深刻理解语法的功能是为了帮助准确表达语义,不可脱离语篇。教学中切忌只为了语法而进行碎片化的语法知识教授;
(3)学生的语法基本功要扎实,如非谓语动词的一些固定搭配;
(4)要多多接触地道的原文,如可以通过原文阅读、读写结合和经常朗读来培养正确的语感,附带习得固定搭配、语法结构等。
夏谷鸣:非常感谢向老师。培养语法和词语运用能力,最重要的是转变学习和教学的方式。只掌握语法和词语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我们的问题也就出在这里,总以为学生懂了语法、记住了词语就万事大吉了。但要真正提高这方面的能力,必须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理解其意思,并通过大量的语言实践活动(不是简单的语言操练)。这也就是2017年版《课标》所提出的语言“形式、意义、运用”三结合要求。
另外,还有一点我们教师应该记住:学生在语言实践中一定会出各种错。这是学生在作语言假设和创新的尝试,是学习语言的积极表现。教师切忌有错必纠,总是纠缠于学生的错误。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使用语言,让他们在使用中自己去发现、改正语言错误。
短文改错
1. 能力指向
夏谷鸣:多年来,高考试题中也都有短文改错题型。但近几年来对这一题型的质疑声越来越多。请教一下鲁教授,您对短文改错怎么看?这个题型主要可以检测学生哪些能力?
鲁子问:短文改错检测学生发现学生写作中常见错误并进行修改的能力,是一种发现错误、修改错误的自我编辑能力。
夏谷鸣:英语中有两个词error和mistake。您认为短文改错题中所涉及的是error还是mistake?
鲁子问:短文改错的选文一般相当于我国学生的作文,其错误也主要是我国学生常犯错误。所以短文改错理论上应该是error为主,不过一些中国学生特有的mistake,本质上也属于中国学生的error。
夏谷鸣:其实在汉语中,我们也有错误和失误之分。这里我们暂时不讨论这个话题了,我提出这个问题,主要想提醒大家不要由于高考有短文改错,就在平时教学中不分青红皂白,死盯学生的错误。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今年全国卷的三个短文改错题(见表12)。
2. 典型试题分析与教学反思
夏谷鸣:很多年前,高考刚开始采用短文改错题,原来以为这是一个难度系数不高的题,但考试结果刚好相反,学生失分很多。后来这种情况没有太大的改变,不知今年情况如何?郑老师,从您对今年考生的了解来看,这种矛盾的现象会有改变吗?
郑允贤:今年全国三套卷中短文改错貌似也不难,网友们给它们的难度定为2颗星(完形填空是4颗星)。它们考查的点主要是基本的、常见的词法和句法错误,个别涉及语篇逻辑错误: (1)全国I卷
During my last winter holiday, I went to (∧the) countryside with my father to visit my grandparents. I find (found) a big change there. The first time I went there, they were living in a small house with dogs, ducks, and another (other) animals. Last winter when I went here (there) again, they had a big separate house to raise dozens of chicken (chickens). They also had a small pond (∧in / where) which they raised fish. My grandpa said last summer they earned quite a lot by sell (selling) the fish. I felt happily (happy) that their life had improved. At the end of our trip, I told my father that I planned to return for (for) every two years, but (and) he agreed.
(2)全國II卷
When I was little, Friday’s (Friday) night was our family game night. After supper, we would play card games of all sort (sorts) in the sitting room. As the (a) kid, I loved to watch cartoons, but no matter how many times I asked to watching (watch) them, my parents would not to (to) let me. They would say to us (me) that playing card games would help my brain. Still I (∧was) unwilling to play the games for (with) them sometimes. I didn’t realize how right my parents are (were) until I entered high school. The games my parents taught me where (when) I was a child turned out to be very useful later in my life.
(3)全国III卷
It was Monday morning, and the writing class had just begin (begun). Everyone was silent, wait (waiting) to see who would be called upon to read his and (or) her paragraph aloud. Some of us were confident and eager (∧to) take part in the class activity; others were nervous and anxious. I had done myself (my / the) homework, but I was shy. I was afraid that (that) to speak in front of a larger(large) group of people. At that moment, I remembered that my father once said, “The classroom is a place for learning and that include (includes) learning from textbooks, and mistake (mistakes) as well.” Immediate(Immediately), I raised my hand.
全国卷三套试卷短文改错考点概览如表13所示。
夏谷鸣:结合今年的试题,请您具体分析一下考生的难点在哪几道题?造成考生失分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郑允贤:与近几年高考全国卷中的短文改错题相比较,今年考试的错误点设置方式和改错规律保持一致,甚至有些词法错误是往年的复现,如2015年I卷也考查了in the countryside;2013年I卷和2014年I卷分别是在词组中考查冠词,如in (a) fact, as (∧a) result;2015年I卷中也考查了found—find;2016年III卷中考查了by wear—by wearing等;
如按往年该题型的解题方法和解题策略,学生们应能一一改出短文中的10处错误,以下是我给学生在备考此题型时根据往年考题归纳出来的要点:
懂规律:10处,1+1+8 重规范:3种符号,“—”“\”“∧”
对考点:
● 词:冠、名、介、形、副、动
● 句:动词的主谓一致;从句的連词;虚词多或少(含be和助动词do / does / did)
● 篇:动词的时态一致;上下文指代一致;逻辑正确(并列—转折—递进—否定)
看分布:
● 必考:动词(2?3);介词(1);形与副(2?3);名词(1?2)
● 常考:冠词(a / an / the多或少或错);连词(多或少或错);代词(多或少或错)
背口诀:
● 动词形,名词数,注意形和副;介连冠代与搭配,习惯用法要记住。
但是,我认为“难度不大而得分不高”的矛盾现象今年仍会存在,对中下层次的学生来说,此题丢分可能还是比较严重的,甚至会有得0分的学生。
夏谷鸣:那么您认为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郑允贤:失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原因:
(1) 无法识别短文中词句的用法错误,为“无能而丢分”。
(2)“小词(介词、冠词)不小”,学生未能改出介词和冠词错误,为“缺能而丢分”,如I卷中的the countryside、for every two years;II卷中的for them —with them。
(3)“难点仍难”,很大一部分学生到了高考前还未真正掌握非谓语动词、定语从句和名词性从句,为“难能而丢分”,如I卷中的 which — where/in which,III卷中的wait — waiting。
(4)“干扰尤扰人”,在遇到一些词法和句法的简单干扰时,部分学生还是无法保持清醒,为“糊涂而丢分”,如I卷中,有学生不改chicken而改fish,II卷中有学生不改to let me,而把say to us 中的to去掉;III卷中把that my father once said 中的that改为what。
(5)单词拼写掌握不好而丢分,为“拼写而丢分”,如began (begun), Immediatly(Immediately), wating (waiting), finded(found)。
(6)因答题不规范或粗心而丢分,为“非智而丢分”,如插入符号用(∨),下方的词不写全(-ing),或未注意到大小写等。
种种丢分,未能概全;丢分严重,甚是遗憾。历年短文改错题的考查结果固然反映出学生学的问题,但作为一名高中英语老师,我也要反思我自己教的问题,以老师的教法来引导学生的学法,教法和学法共振,从而提升学生学的效果。我试着从写作教学、语法教学、语篇教学三个角度去进行自我教学反思(如图14所示)。
我在写作教学中是否对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关注不够?在语法教学中是否过于侧重语言结构,有时忽视语义、语用和语境?在语篇教学中是否过于侧重话题、内容和结构,对于特定语境中的语义和语法现象不够敏感?我想,通过这些自我反思,总结经验,再次计划与行动,就能引导学生理解语义、掌握结构,形成语用能力,发展语篇能力,提升学生英语学科素养。教学相长,老师更要学习。记得鲁教授有一句话说,“很难想象,一个学科素养骨感的老师能培养出学科素养丰满的学生!”我以此自勉。
3. 下一阶段教学建议
夏谷鸣:浙江的高考改革已经去掉了短文改错题,但这一题型在全国卷中起码还要沿用两三年。那么我们该如何站好“最后一班岗”?当然,更主要的是教师要在平时教学中重视学生的语言正确度和流利度。今天我们暂时不讨论流利度问题,只单就语言的正确度,请石老师谈谈他的经验。
石海:短文改错主要从词法、句法、行文逻辑及固定搭配等几个方面考查学生在语篇中综合运用语言知识的能力,其考点几乎涵盖了中学英语中主要的语法内容,是考查语言使用的准确性及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有效题型(阅读、语法、写作的综合能力考查),是写作过程中必要的组成部分。
下面我们先一起来看看2018年全国卷“短文改错”特点:
(1)全是第一人称记叙文,I卷讲述作者寒假去祖父母家感受到的变化,II卷讲述作者年少时父母让他玩纸牌游戏以及对以后人生的好处,III卷讲述作者克服胆怯心理在一次写作课中举手发言的故事。
(2)I、II、III卷词数分别为113、108、102。
(3)文章贴近学生生活,材料多来源于学生习作。
(4)文字浅显易懂,句子结构简单,没有生僻或超纲词。
(5)设题主要是学生常见的错误,注重对词法、句法、语篇考查。
(6)加大了对动词的考查。
(7)考查学生对于句子的根本理解,错误多出现在两方面——句子结构和句子含义。
(8)多词、缺词、错词比例为1:1:8。
接下来我来根据今年高考题谈谈教学建议。
建议一 通过阅读扩大语篇输入提升语感,增强对英语语言的敏感性。
建议二 既重视词汇、句法的教学,又特别重视语篇的教学。
对于词汇:学生不仅要背诵其意义和拼写,还要掌握基本的词形变换;重视构词法的学习;让学生将词汇、语法学习与语篇相结合,用词造句、累句成段、组段成文,循序渐进地体会词汇和语法在语篇中的运用。
对于句法:学生要掌握主谓语在数上的一致性,以及各类从句、强调句、倒装句等句子结构的连贯性、完整性、对等性和逻辑性。 对于语篇:要强化语篇意识和衔接手段,培养语篇分析能力,厘清文章的段落层次及主题句,把握主旨大意,明确句与句间的逻辑关系(列举、递进、总结、释义、原因、对比等),利用上下文和语篇语境,兼顾一致性。
建议三 教师要将语法作为技能来教。语法学习尤其要注意掌握每个语法知识的形式、意义和用法,变单纯语法教学为语境、语义、语用的三语教学。
语境:时间、场合、地点、表达、领会前言后语和上下文。
语义:话语中包含的意义和情感。
语用:在不同语境中话语意义的恰当表达和准确理解的基本原则和准则。
建议四 将短文改错与写作训练相结合,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
学生的习作就是一篇篇极具价值的短文改错素材,在学生完成习作后,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自改、互改、讨论、检查等不同方式提高学生善于发现错误、改正错误的能力,将学生修改习作能力的提高作为写作课的教学目标之一。
建议五 增强课时训练和高考题型的变式训练。
要想增强学生短文改错的解题能力,有针对性的专项训练是必不可少的。大量的專项训练可以帮助学生找到短文改错的出题规律,积累短文改错中常考的知识点。另外,语法填空、短文改错和书面表达三个题型既是相互独立的又是密不可分的,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短文改错的命题特征,将历年考题中的语法填空、作文范文改编为短文改错,这既能让学生更深入地体会出题者的意图,又能使其他两个题型的解题能力得到提高。
建议六 强化解题思路。
学生在做短文改错时一定要先看语篇——时态,再看句子——连词,最后看单词——“动词-ed” / “动词-ing”的互相转换;名词单复数转换;形容词和副词转换;代词是否准确等。
建议七 可给学生短文改错解题口诀。
动词形,名词数,还要注意形和副。
指代谁,细领悟,介词短语须关注。
冠词连词常光顾,习惯用法要记住。
从句多考关联词,语法逻辑都兼顾。
总之,由于高考中主要考查学生的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和核心价值,试题命制关注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所以教师在平时的语法教学中应将语法作为技能教学融合到听、说、读、写的技能教学中,并让学生在听、说、读、写的学习中去领悟、内化、准确应用所学知识,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为良好的写作能力奠定基础。
向瑞方:石老师的语法技能教学和“语境+语义+语用”特别好,这也是老师们在语法教学中需要认真思考的,我们传统上往往只关注形式。
周建林:短文改错比语法填空难,主要原因就是“identifying the mistakes is more difficult.”语法填空题在某种意义上比较容易,是因为问题已经聚焦了。
石海:要全部改对的确不易。
夏谷鸣:谢谢石老师的建议。是的,说到语言的正确度,我们可能既要关注error和mistake的问题,又要重视语篇类型、文体结构,以及语言的正式程度。总之,在教学中,教师要正确处理好error与mistake、书面语言与口头语言、正式文体与非正式文体等的关系,更重要的是要把握好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毅力的平衡。过度强调学生的语言错误,会影响他们学习运用语言的积极性;但为了维持他们的学习兴趣而一味放任错误,也会降低他们对困难的承受能力。
鲁子问:这个题型还要让学生明白什么是错,什么是不好。短文改错的一个认知盲点在于,发现自己错误的难度远远大于发现他人的错误。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把发现他人错误的能力迁移为发现自己错误的能力。这需要认知工具。所以,建议教师教给学生一些发现错误的认知工具。这类工具网上很多,建议了解。
书面表达
1. 能力指向
夏谷鸣:不知不觉,我们讨论到最后一题——书面表达。之前说到的语言的正确度,在书面表达中能够很好地得到检测。但书面表达不只是或甚至不是主要为了检测语言的正确度。因为大家都知道,这是一个综合性的题型。鲁教授,所谓综合性考题,到底综合在哪里?其背后涉及哪些能力?
鲁子问:书面表达检测学生根据所给材料、根据语境进行适当补充,写作日常应用文(主要是书信)的能力,是一种用英文翻译所给材料、根据语境认知补充材料,然后用英文进行写作的能力。
夏谷鸣:书面表达背后反映的能力非常多与广,这也就是为什么这一题型是综合性的原因。但从高考设计这题的意图来看,我们可能主要关注三方面,即语言知识、信息传递和逻辑连贯。这些在书面表达的评分标准中写得很清楚。
下面我们先梳理一下全国卷三套试卷的三篇书面表达(如表14)。
2. 典型试题分析与教学反思
夏谷鸣:周老师,您能否以这三篇书面表达为例,分析一下考生在信息内容、文体连贯和语言表达三个方面的能力表现,他们的主要弱点是什么?平时课堂上,写作教学还存在哪些问题?
周建林:好的。我首先谈信息内容方面。写作的第一步是“审题”,提取出必需的几个“信息点”。这些“信息点”不仅仅是指题目中“内容包括:1. 2. 3.”这几个点,还包括写信(或电子邮件)的目的,对来信的确认,以及结尾处的希望或祝愿。
再来谈谈连贯方面。要做到语篇连贯,关键是要做到各信息要点之间的衔接和自然过渡,这些在平时教学中老师们也是很重视的。但问题可能是过度使用关联词语,占了很多字数。
最后来谈谈语言表达方面。这里分三个小点来谈。 第一,语言的规范性,或者说语法正确性。这是句子层面的。语篇层面上,要注意的是语篇内在逻辑,即先讲什么,后讲什么。还有格式也很重要,很多考生结尾用“Sincerely yours”,但有时这是错误的。以“Dear or Hi + the friend’s first name + comma(,)”开头的书信或电子邮件,结尾通常用“Many thanks, All the best, Best wishes”等。如果是很好的朋友或家人,则常用“With love或Love(from)”再写上写信人的名(不带姓)。
第二,写给谁看(读者对象)?——语用知识。
例如,读者是Leslie,你跟他的关系是朋友,试题中只给出了他的first name,没有给出family / last name。这说明你们的关系较为亲近,可能不是第一次通信,所以不需要使用过于正式的(formal)语言,而要选用较随意的(informal)语言,也就是不宜使用过于复杂的书面语句子结构。同时,也不需要过于客套,但一般的礼貌还是需要的,要特别注意称呼与结尾方式。非正式書信范文见图15所示。
第三,怎么写(表达方式)?——语篇知识格式,开头、主体、结尾。
语篇组织模式(discourse pattern),如general—specific pattern, list of parallel items, problem—request, thanks—reasons, apology—explanation。
(1)全国I卷
[难点]
总体而言,I卷应用文写作的难度不大,大部分省市的中考英语也是写传统书信或电子邮件(traditional letter or e-mail)。但从考生写作的实际情况看,问题也不少。主要问题有以下几方面:
① 句子层面上有各种语法错误;
② 表达方式的单一性,即同一功能考生不会用多种表达方式。如表示“建议”时只会用“You should do sth. ”这个句型;
③ 增加的细节中有不相关的(unrelated, irrelevant)信息,字数过多,违背了应用文简洁的特点;
④ 语篇层面上的问题是要点之间的衔接没有做好。本题中就是“到达时间”“合适的礼物”“餐桌礼仪”之间合理衔接。这三点不是时间顺序关系,而是并列关系,所以表达时可以使用and, also, besides等衔接词。如有必要,甚至可以改变三者的次序。
⑤ 语用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朋友之间使用的语言过分礼貌会让对方感到关系疏远;另一方面,也要避免过于生硬的语气,如“you must... ”。
[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些教师自己没有认真研究过英语书信的规范,尤其是最新的电子邮件格式;或者是混淆了“正式”(formal)与“非正式”(informal)两种格式。其实,这两者之间还有“半正式”(semi-formal)。此外,现在市面上的复习资料质量参差不齐,建议教师参考最新的牛津、朗文、剑桥、柯林斯等权威词典附录,或最新的英语写作手册及国外ESL教科书。
(2)全国II卷
[分析]
这是一个供张贴的书面通知(notice / announcement),即海报(poster)。由于考试的限制,考生不能通过图片、色彩、字体等特色来表现,所以语言上一定要吸引眼球。如以“Good news! Growing Together, a new movie about... will be on show...”开头,或用“Are you interested in the development of our school?”
除了放映时间和地点需要用将来时表示,其他句子用一般时态。细节可以是观看电影时的注意事项,如保持安静、不打电话等,还可以增加看过后如何发表意见(如在学校网站的某个网页上)的细节。最后要有落款“Student Union / Association”和日期“June 8, 2018”。 本题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想象力。
[难点与问题]
开头难,对短片内容的描述过多。[教学中的问题]
比较关注句子层面的问题,如单词拼写、选词、语法等;忽视语篇结构(开头、主体、结尾)和语篇组织模式(信息 + 要求)的指导。
(3)全国III卷
[难点与问题]
① 语气(tone):朋友间的(personal),礼貌的(polite),不很正式、较随意的(less formal);
② 段落的展开:介绍体育场馆时只有名称,没有方位(locations)、功能(functions)、容纳人数(capability)等细节信息;
④ 语篇模式:回应来信+介绍学校情况+你的感受(评价)+结束语;
④ 称呼语(salutation)与落款(signature)不相称,如:
Dear Peter,
...
Yours,
Li Hua 图16是《朗文高阶英语词典》中关于“yours”用法的说明。
[教学中的问题]
不关心格式,以为所有书信就一个格式。其实,写信要根据收信人(即读者)的社会地位和你跟他 / 她的关系来确定信的正式程度(degree of formality)。这种正式程度体现在书信格式和句式用词两个方面。
夏谷鸣:谢谢周老师。
3. 下一阶段教学建议
夏谷鸣:书面表达能力需要长时间训练,而且要从词、句、段落、篇章逐步渐进。相对来说,上海学生这方面能力比较强,我们请沈老师介绍一下上海教师一般是如何训练写的能力的。
沈伟刚:这次上海卷作文题目是“My Teachers”,要求学生为英语报投稿,将遇到过的老师分类并具体描述每一类老师的特征,字数120—150字。请看题:
VI. Guided Writing
Write an English composition in 120—150 words according to the instructions given below in Chinese.
假设你是明启中学高三学生卢平,校英文报向高三学生征文,题目是“My Teachers”,你想要投稿,内容必须包括:
① 把你遇到过的老师分类;
② 具体描述每一类老师的特征。
学生一致认为,今年的作文“My Teachers”,题目看似简单,实则不然。对于上层学生来讲,这篇作文的难度不在语言,而在于内容,也就是该如何将老师分类,又如何进一步阐述的问题。对于其他学生而言,不仅是内容,语言也会存在较大的问题。分类就是通过比较事物之间的相似性,把具有某些共同点或相似特征的事物归属于一个不确定集合的逻辑方法,被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今年的作文着实对学生的思辨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此外,社会呼唤正能量,要杜绝利用作文发牢骚或抱怨老师的情况。作文要体现的不只是作者与读者的交际功能,更要体现作文的育人价值和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上海卷的作文题目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学生有话可写。中文提示采用要点或句子形式,而不是段落,以减少翻译的痕迹,并逐步向命题作文和看图等多种体裁的写作形式发展。事实上,写作题型与语言的实践形式极为相似,是真实交际活动中常会遇到的,也能较好地观察考生水平和正确的世界观,不仅考查学生的语用能力,同时也能体现语言学习的育人价值。作文的命题指向核心素养之语言能力和思维品质的考查。常言道,语言是思维的外壳。作文题是在考查语言建构和运用,也是在考查思维发展与提升。
根据考试说明和评分要求,考生应该做到:切中题意、情节信息完整、语言基本无误并体现高中所学。写作评分有三个维度:内容,语言和结构,分别为10分、10分和5分,总分25分。那么教师在教学中就要注意对这三个维度的训练,要求学生能够根据所学英语知识,用合乎英语习惯的表达方式传递信息,进行思想交流。同时要具有连词组句和谋篇布局的能力,以及对图表类比、分析的能力和对图画的观察、信息转换的能力。还需要运用衔接词、衔接句、关键词重复、强调等方式使得篇章的段间和段内结构紧密,逻辑清晰。语言方面,需要注意表达的长短句交错,并运用非谓语、从句、双重否定、插入语、抽象名词作主语等方式使得语言的表达多元化,也就是体现高中学生应有的语言水平。
目前一线教师比较注重读写结合的教学模式,效果也比较好。就指导性写作(Guided Writing)而言,老师们一般都要求考生做到如下三点:
(1)写作前,建议考生仔细审题、激活思维、选择内容、列出提纲。高考英语写作是guided writing,在题目中对写作的内容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仔细审题则可以帮助考生明确作文的主题、内容、问题和语言要求。审题和列提纲可以避免偏题、布局不当,是确保作文质量的一个不可或缺的步骤。要注意的是,列提纲(make an outline)不必繁琐,只需要用简单的语言(如单词和短语)表示。
(2)写作中,建议考生围绕内容、选择语言、注意连贯、恰当表达。要写出一篇好文章,除了谋篇布局之外,语言是关键。所用的语言要贴切,才能准确表达你的观点、看法与情感。好的语言不在于所谓的“高大上”,而在于使用恰当得体。有些学生在平时只是死记硬背单个词汇,只满足于能背能默,却忽略了运用,到考试时往往词汇匮乏、语言单调。所以,要重视词汇的积累,更要重视核心词汇的运用,要在日常学习的积累和运用中丰富自身的语料库。语言丰富了,句子正确率高了,文章自然也就更流畅、更有文采了。
(3)写作后,建议考生复读检查、自我修正、纠正错误、润色提升。要提高写作水平,学生必须重视平时写作练习的过程。如果只是敷衍、应付,那再多的练习也没有收效。常言说,好作文是改出来的。考生要善于在每次写作过程中通过不断的自我修正去发现问题并加以改进。但只改正拼写错误、语法错误和大小写问题还远远不够,建议学生利用核对表(checklist)作为自我修正的参照。如表15所示。
根据checklist,考生可以对作文做出主动的自我修正、自我改进与评价;在作文批改之后,还可以根据老师的要求再一次修改。這样,在不断的自我修正中,考生的写作水平和语言能力必定会得到不断提高。
4. 上海卷概要写作题型分析与教学建议
夏谷鸣:谢谢沈老师分享上海卷作文考题以及他们的做法。大家知道高考改革最早是在上海市和浙江省开始试行的,至今已有四年,而英语试卷的变化主要在于作文。上海卷使用了概要写作,浙江卷使用了读后续写。我们请沈老师和周老师分别介绍一下今年试题的情况,以及对教学的反拨作用。
沈伟刚:今年上海卷概要写作主题是“Becoming an attractive employee”。本考题要求学生在充分理解语篇的基础上,整合并归纳出学生从校园走向社会应具备的品质和关键能力,如责任感、团队协作精神以及正确的价值观,体现了对学生终身发展的关注。正如2017年版《课标》所提倡的那样,课程要为所有高中学生搭建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共同基础,使其形成必要的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为他们升学、就业和终身学习构筑发展平台。
概要写作(Summary Writing)是从2017年1月春季高考开始的,到这次已经是第四次考试了。该题型要求考生在阅读一篇300词左右的文章后写一篇不多于60词的梗概。这一题型主要考查学生对文章主旨大意的概括和准确获取关键词的能力,同时也考查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重要信息的能力以及对文章整体结构的把握能力。概要写作分值为10分,其中语言5分,内容5分。评分一般参考对原文要点的理解和呈现情况、应用语法结构和词汇的准确性、上下文的连贯性,以及对各要点表达的独立性。
概要写作,换言之就是对所读文章进行简要概括,写出文章的中心大意。写概要时,读者是要把文章的具体信息用一些具有概括功能的词和句表述出来,而不是照抄文章原句,更不是把细节性信息作为中心,而是要通过对文章中的单词、词组和句子进行合理转换,对文章的具体信息进行概括,再用合适的语言表述出来。
这一题型要求考生在充分理解阅读语篇的基础上对语篇进行高度归纳概括,有效体现了阅读与写作之间的相互促进关系,同时也有助于实现多角度、全方位、立体式检测考生写作能力的目标,更好地反映考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一线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做了大量的工作来训练学生概要写作的技能。就前几次考试的平均分来看,学生在概要写作方面基本能有较好的表现。新题型出现这一年多来,一线老师已经总结出了很好的应对模式,也就是遇到各种主题和体裁时,考生该怎么写,如表16所示。
在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中,概要写作所选材料文体没有限制,一般以记叙文、议论文和说明文为主。概要写作首先要求学生掌握各种文体的写作特点和框架。如,记叙文:what / who / when / where / why/ how;议论文:opinion / idea + argument(supporting ideas / reasons);说明文:phenomenon / problem + reason + solution(cause and effect), introduction of an object(how it is made, how it is used, how it may change, what makes it new or significant)。
目前一线教师主要训练的模式为:(1)课上给予学生足够的阅读时间,要求学生细读原文,掌握文章主旨和结构,明确各段的大意。(2)要求学生列出原文要点,分析原文的内容和结构,将内容要点逐一扼要表述,并注意要点顺序,在主题引领下筛选出与文章主题密切相关的要点或内容。(3)学生撰写初稿(draft),小组从语言和内容两个维度开展评价与讨论,然后学生运用一定的语言策略(CNPC)修改并成文(final version)。这里刚提到的语言策略,是一线教师在教学中与学生共同形成的。CNPC是指从句(clause)、非谓语(non-predicate)、短语(phrase)和连词(conjunction)。实践证明,这一策略在概要写作修改与成文的过程中有很好的作用。
5. 浙江卷读后续写题型分析与教学建议
夏谷鸣:请周老师也介绍一下浙江卷读后续写题。
周建林:好的。读后续写首先要分析故事或小说的要素:人物、背景、情节和主题;然后要运用故事模式中最重要的一个模式:complication—resolution,或problem—solution;接下来要注意故事事件的时间顺序和各个事件的因果关系, 即time sequence and causality。
好的故事的标准是什么呢?
好看是第一标准,也就是plot要精彩。其次,故事语言要有literary,要有描写、对话等。我建议学生从doing, saying, thinking, feeling四个方面去写。
第一段给出的句子是“Suddenly a little rabbit jumped out in front of my horse.”这会导致什么可能的结果,跟第二段给出的句子“We had no idea where we were and it was getting dark”有什么关系,这都是要思考的。
第二段应该体现complication—resolution这个模式,即迷路之后又是如何找到farmhouse的。这个题目对考生的 imaginative和creative thinking要求很高。但是,有些考生一味追求语言的华丽是不可取的,续写的语言风格要跟原文一致。
[读后续写分析]
在今年浙江卷的读后续写题中,故事给出部分讲的是一对父子在暑期去美国新墨西哥州Pecos的一个牧场度假。有一天下午父子俩骑马出去观赏牧场美景,正当他们陶醉其中时,发生了一件意外的事——主人公所骑的马前面突然蹿出一只野兔。
故事的第一段是一个abstract(點题),呈现了时间(the summer)、人物(my dad and me)环境(ranch, farmhouse)和事件(a trip to the wild, wild west)。第二、三、四段是按时间顺序记叙主人公如何来到牧场安顿下来,这只是故事的“前奏”。要考生续写的第五、六两段才是故事最精彩的部分complication和resolution。
根据续写第一段(全文第五段)给出的首句“Suddenly a little rabbit jumped out in front of my horse.”我们可以做一些合乎常理的推测:(1)野兔的突然出现可能使马受惊;(2)“我”应该没有骑马的经验,可能控制不住受惊的马;(3)可能出现一些其他问题;(4)因为有爸爸在,有些问题应该可以得到解决。所以,续写第一段出现的问题最好是“有惊无险”。如果把出现的问题写得过于严重(如骨折、失血),则故事跟下一段很难连贯。 续写第二段(全文第六段)首句“We had no idea where we were and it was getting dark.”也已经暗示读者,父子俩的迷路是上一段马受惊奔跑后的结果。因此,续写第一段最后应该写出他们偏离了原来的路径(track)。
续写第二段必须呈现complication—resolution模式,先让读者紧张、期待,最后满足读者希望获得结局的心理。这里的问题比较明显——天色渐暗,要找到回路愈发困难。如何找到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是这一段的关键,是被动等待Uncle Paul来找,还是自己主动想办法找到牧场?这是对考生想象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检验。
[教学建议]
(1)培养阅读故事或短篇小说的兴趣,积累故事类语篇的感性知识。教师多推荐、提供故事,可以参考Penguin Book of English Short Stories、Second Penguin Book of English Short Stories。
(2)分析故事要素和结构。在学生有了一定感性认识后,教师挑选典型故事,分析故事要素(setting, character, plot, theme等)和文本 / 语篇结构(textual construction),教给学生一两种故事或短篇小说的分析工具,如Labov的个人经历口头叙事结构。鼓励学生从写作的角度去观察、思考。最终目的是让学生知道story (what is told) 和discourse (how it is told) 的关系。
(3)分析故事语言的特点。故事的语言特点不同于阐述类(说明文、议论文)。故事语言的主要特点有:过去时态,事件讲述的时间顺序,人物对话的直接引语或间接引语,人物、环境等的描写,词汇和语法结构的丰富性等。
(4)进行读后续写专项训练。教师挑选合适的完整故事,去掉结尾部分(通常是complication—resolution这部分),设计好两个段落首句和划线关键词,让学生续写。每次续写练习后可以给出评分标准,然后让学生小组内互评,教师再挑几篇学生习作来点评。
(5)教研组自己编制读后续写题。主要目的是帮助教师对本题型进行深入研究,把握规律,更好地指导学生。教研组首先要做的就是研究《考试说明》上的样卷以及最近三次高考真题所用的材料,找出内在的规律,然后按照高考标准去选材,最后在编制题目时要将给出部分的词数控制在350词以内。此外,还要根据故事情节的发展确定让学生从哪里开始續写,并设计好两个段落的开头语和10个划线的关键词。
夏谷鸣:非常感谢两位,也谢谢各位嘉宾和在线的老师。时间有限,我们的讨论环节就到这里。请大家记住:主题、语篇、语言、文化、技能、策略,六大要素整合,这是2017年版《课标》提出的课程内容结构,高考命题也在朝这方面变化。接下来是问答时间。
问答环节
夏初:各位专家老师可以多推荐我们一些适用的国外网站吗?
郑允贤:您可以看这个网站了解高考命题老师是从哪些网站上找材料进行命题的:https://mp.weixin.qq.com/s/ U0TPoRofKCO0QIKoslNUKQ
旭原 Conquering difficulty:China Daily App值得使用吗?
向瑞方:China Daily很不错,对开阔视野、了解时事还有积累语言真的很有用。网络可以直接下载。我每周给学生一份报纸,让他们选择一篇文章剪贴在笔记本上,并写阅读笔记(见图17、图18)。
另外我会让高三的学生试着从报纸上找能用于考试C篇、D篇的阅读文本,还让学生尝试出题和给答案选项。
别处的风景:老师们能推荐几本适合高中英语教师提升的书吗?
石海:强烈推荐胡曙中主编的《语篇语言学导论》,它对2017年版《课标》所倡导的基于语篇的英语教学很有参考价值,还有葛炳芳老师主编的《中学英语教师阅读教学研究丛书》。
Half million:“Sincerely yours”后面一定要加逗号吗?
周建林:规范的写法要有逗号。
Little Fish:请问写信落款是靠右还是靠左?
周建林:现在新式的写法都是靠左对齐,各种新版的权威词典上的例子都是这样。
寒莲烟雨:请问,全国III卷第61题,为什么填which呢?指代人,不是用who 更好吗?
夏谷鸣:单从语法上讲,用who也没错。但从语篇和语用上,这儿显然有两者选择一个的意思,所以用which更妥当。语言知识分:语音、词汇、语法、语篇和语用。传统教学只关注前三种,忽视了后两种。结果学生只知道语音、词汇和语法,但不会正确使用。具体可以关注2017年版《课标》。新的标准已经强调了语用和语篇知识的重要性,而且把语篇突出到比语法、词汇更重要的位置。另外,你可以网上搜一下陈述性和程序性知识。语音、词汇和语法属于陈述性知识,语篇和语用属于程序性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