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香墨韵二题

来源 :茶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dkfir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雨窗下的孤独
  农历三月的江南,梅雨天还没到,但雨水明显多了起来。每天湿漉漉的,空气里仿佛能够拧出水来。这样的日子既适合发呆,做白日梦,也容易让人陷入无边的孤独与寂寥当中。遥远的明朝,有一天,文彭就遇上了这样的天气,雨水拍打着窗外的芭蕉,文彭听着,忽然伤感起来,就给好友钱谷写信:
  雨窗无事,思石翁册叶一看,有兴过我试惠泉新茶何如。彭再拜,叔宝老弟。辛丑三月十四日。
  钱谷,何人也?
  简单地说,他就是被书法界公认为经常给文徵明代笔的书法家。他是五代吴越王钱镠的后人,年少失怙,家境贫寒,成年后拜师于文徵明门下,与王宠、陆治等画家形成了吴门画派的核心力量。他辑录的《吴都文粹续集》,计有56卷,是吴文化的重要文献。钱谷的画作,早年带有明显的文徵明的风格,后来兼取并长,加之吸取沈周诸师的风格,渐渐摆脱代笔的窠臼,自成一体,尤其是他的兰竹,堪称一绝。正是因了这层门生关系,他和文彭的关系也不错,常常一起习书论艺,品茗赏景,呼啸林泉。
  这帧手札里,文彭发出的喝茶邀请,就是他们日常生活的一个小小片断。
  从古至今,在一场雨中,有的人能够接通天地之灵气,感受到内心的巨大孤独,而更多的人只是被雨淋个落汤鸡罢了。大抵,深藏其间的敏感与通灵,就是艺术家与凡夫俗子的区别吧。
  朱耷来信
  我南迁杭州,吃不到一碗可口的面,是最让人头疼的事。好在杭州确实是一座宜居之城,且不说水波潋滟的西湖映衬出的湖光山色,就是那一场场琳琅满目的各种展览,颇让人乐不思蜀。2012年的春天,我去西泠印社看春拍,八大山人的《荷花翠鸟图》以600万元起拍,最终以950万元成交,在整场拍卖中成交价中位列第二。
  那幅画,我一看,就真心喜欢。
  三条细细的荷叶茎,托起形状各异的荷叶,只有一朵细圆的小荷花苞,从荷葉中探出头来。与其它荷叶比较,最左侧的那片荷叶尤为醒目——荷叶的墨色漆黑得甚至有些突兀,而细细的荷叶茎似乎快要承托不住它。荷叶的正下方,一只翠鸟,独立石上,侧身,仰头回望,神情有些迟疑,又有些惧怕,是惧怕画框之外的猎食者,还是怕头顶上那片似乎将倾的荷叶?荷塘的一角,隐约传递着一种不安的孤寂气息。
  ——幅如此清新的写意画,足已让人记他一辈子。
  我也一下子对八大山人有了浓厚的兴趣。
  晚上回来,从零乱的书里找他的轶事、册页,拼命地读。显然,我们不能沿着扬州八怪的思路想当然地以为这又是中国古代的一支文艺小分队,其实,朱耷是一个人,祖籍南昌,生于1626年,死于1705年——有点生得光荣死得伟大的意思。不过,他生得真是有些“光荣”,他是名门之后,大明朝宁献王朱权的九世孙,朱权是朱元璋的第十七子,在茶史上因一册《茶谱》而闻名。八大山人是大明朝的遗民,清初画坛的“四僧”之一。他在画作上署名时常常把“八大”和“山人”竖着连写,前两个字猛一看像“哭”字,再一看,又像“笑”字,让你分不清,有些哭笑不得。
  于是,有人以为八大山人喜怒无常。
  其实,朱耷的心底一直藏着脉脉的温情。这从《致方士琯尺牍》里可见一斑。《致方土琯尺牍》是八大山人写给方士琯的短信,计有十三通,现藏故宫博物院。其中一封这样写道:
  乳茶云可却暑,少佐茗碗,来日为敝寓试新之日也,至于八日,万不敢爽,西翁先生,八大山人顿首。稚老均此。
  这里的“西翁先生”即方土琯, “乳茶”者,新茶也。
  信不长,翻译过来,大意如下:邀请西翁先生来家里来品尝新茶。他还告诉西翁先生,原定八号的相约,他不会失约。
  八大山人的书法,早年师唐人之法兼收隋碑笔意,法度严谨,字形端方,挺劲束腰,其扎实的功底奠定了日后的大作为。后师董其昌,在书法艺术理论上深受董其昌的影响,且心慕手追,几近形神皆备之境,后又寻求宋人书意,法黄庭坚、米芾书风,几可乱真。
  《致方土琯尺牍》,从用笔特点及题款看来,当为八大山人的晚年之作。篇幅虽小,但行笔流畅,字形大小不一,行列长短不齐,构成了一个错落有致、高低参差的整体。他写得随意,漫不经心,这恰恰是嗜好品茗、以茶会友的古代文人闲适风雅的真实再现。
其他文献
开风门以折扇形,摹古人风门式,扇形构思妙极,象征风意。炉后面制抽屉炉灰,可随时抽出,不费力也干净利落。  上刻“松涛”二字。古人茶炉煮水发出松涛声,大约是令人“心远”的声音,曾有夜里在黄山松林之中静听松涛之声,确有此意。  熟铁板上刻字不易,将铁炉夹在台虎钳上,用凿子铁锤一边敲打一边意在写,不过不能出错,凿痕不可修正,要一步到位。  为了安全另又设计了炉盖,如有事外出,提出陶壶,盖上炉盖关上风门立
期刊
今年的三月十四日出发去了趟勐海茶山,虽然离好的普洱生产时间早了些,但还是可以喝往年的茶,顺便看看制茶工艺。  西双版纳分景洪、勐海、勐腊,版纳普洱主产区主要在勐海区域,但古六大茶山是在勐腊北部。坐飞机前往西双版纳,西双版纳的机场叫“景洪嘎洒机场”,从景洪机场到勐海县城开车大概五十分钟。  勐海县城海拔较高,一千两百多米,县城普洱茶城林立,各处皆是茶叶店。这个时候外来人不多,可能因为普洱旺季未到,主
期刊
饮茶可清神醒脑,从古至今一直都是共识。至于酒,人们寄予的情感就比较复杂了,或豪迈,或畅快,或闲适,或悲愤,或愁苦,喜怒哀乐都在一杯酒里了。酒一旦喝高,终难免一醉,而且酒后往往没好事。“借酒浇愁愁更愁”、“酒后失言”、“酒后无德”……昏沉乱神,失去理智。  在许多文人眼中,茶也是解酒的佳饮。有次,刘禹锡因饮酒过量酒生病,他便给正斋戒的白居易送去菊苗、姜蒜韭碎末、萝卜、腌鱼等下饭菜,换取两囊六班茶來醒
期刊
在我的印象里,砖茶是遥远且神秘的。  它,从温暖湿润的南方,从一枚枚莹亮鲜活的叶子开始,几经热与力的历练,变成一块有棱有角、有香有味的砖。然后,山水迢递,一程又一程,直到西北边疆,甚至越过边境。  砖茶“家族”中,湖北的青砖、四川的康砖以及湖南的黑砖、茯砖、花砖等,都属于黑茶,唯独米砖例外,属红茶。  可以说,欧洲人对中国最初的感性认识是源于一杯红茶。这种源于中国的琥珀色液体,香气滋味令人着迷,饮
期刊
春闺(新选308)是福建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从黄旦自然杂交后代中采用单株育种法育成的高香型茶树新品种,该品种于20 1 5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选育经过  1979年秋在福建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茶树品种资源圃,采收黄旦等321个品种自然杂交种籽并分别播种;1980—1982年对各品种自然杂交后代初选出的1 707个单株中,选出952个单株进行扦插繁育并分株系定植;1984—1988
期刊
现今的綠茶销售生命期太短了,三、四月生产,到了七、八月还没有卖完的便很难再出货,大家剩下一脸茫然,为什么呢?因为我们鼓吹消费者追求时新绿茶,越新鲜越好,第一锅炒出来的还特别贵,所以我们不惜一切手段提前采茶,过早采摘的新芽其有效物质累积不足、承受不了繁复制作工艺,故做得特别生冷,只剩下一股叶绿素的香味。成品茶需要收放入冷冻库,否则转眼即回潮、变黄、失味,如此叫人怎么买得下手。  许次纾《茶疏》说采茶
期刊
我们吃东西或喝饮料,味道与香气是分不开的。味道由口腔(包括口腔内壁、舌头与喉头)的味觉细胞来感知,香气由脸上的鼻子(称“前鼻腔”)与口腔上颚所衔接的“后鼻腔”上的嗅觉细胞来感知,然后一起传送资讯到大脑(另外还包括了牙齿咀嚼造成的触感)。由于口、鼻是相通的,所以吃东西时是味道与香气结合在一起的。食物与饮料的享用也是味道与气味同时进行,若隔离了气味,饮食的感受是不完整的,只剩下味的感知与咀嚼上触觉的感
期刊
今天春天,本来和楼老师夫妇约好了一道去恩施访茶的,因为发生了些情况,最后没能在恩施等到他们。四月底,《谷雨访茶到茶州》的文章刚刚完成,楼老师留言说:谷雨恩施之行,原在我今春访茶计划之中……好在觉人此文,让我如历其境。  没有在茶区如约相见,今年的第一次会面,竟然是在2018上海书展——楼老师新书《寻茶记》的首发式上。在新书签售仪式上,楼老师把武夷山的茶友团向大家一一介绍,我才得知,此行除了广大的文
期刊
9月3日至5日,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九次会晤在厦门成功举办。  从去年杭州G20峰会到厦门金砖会晤,茶作为中国文化的一翼,以最高规格被推向世界展示它的魅力。茶元素贯穿会晤各个环节,闽茶成功地接受了各国嘉宾的检阅,这无疑是闽茶整体形象最好的一次推广。  苏辙有诗曰:闽中茶品天下高。福建茶自古就是茶之原乡,历代名茶不胜枚举。今天福建茶产业不断创新、发展,呈现出旺盛的生机与活力。2016年福建茶叶产量占全国
期刊
2017年8月1日,天湖茶业董事长林有希签下了厦门金砖会晤赞助茶的合同,“绿雪芽”正式入选。这一天对他来说意义重大,这次的金砖会晤是个面向世界的窗口,自己的品牌能代表福鼎白茶出现是让他备感骄傲的事,他特意为此次的金砖茶做了“一壶白茶 茗传世界”的标语。  重重的审核之路  过去的七月,在林有希看来,算是公司“金砖筹备月”,四次与厦门办(2017年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厦门市筹备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