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人的学前期养成的习惯有时候会伴随着一个人整整的一生,然而这看似比较简单的习惯培养起来却并不容易。时代在发展,人类在进步,上一代自认为的良好行为习惯对于下一代早已不再适用,或许连父母本身都不知道怎样的习惯才是好习惯。因此,对于让幼儿行为习惯养成的相关教育策略,还需进一步的改进实施。
关键词:幼儿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有效策略;引导方式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对一个人来讲甚至比获取的知识更重要。幼儿的行为习惯养成已经受到了我国社会的广泛关注。不管是家长还是老师都应该重视幼儿行为习惯养成的方式,这将会对幼儿的一生都造成影响。只是在对如何养成幼儿行为习惯的问题上每个人各执一词,我们将对如何养成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策略进行深入探讨和分析。
一、注重点滴小事,引导行为习惯
很多时候,幼儿的行为习惯仅仅只是从小事中便足以被展现。比如有的幼儿一遇到问题就喜欢向老师求助。这个时候教师不要急着帮助幼儿去解决这些问题,而是告诉幼儿该自己思考怎么做,引导幼儿让幼儿自己解决这些问题。教师自己则可以在一旁指导、解说,让幼儿在自己解说下完成一次,然而自己再独立完成一次。这样便将幼儿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锻炼。同时,教师还可以从幼儿解决问题的行为习惯中找出缺点,及时纠正幼儿不好的习惯,鼓励幼儿采取正确的行为方式。让幼儿明白什么样的行为的好的,什么样的行为是不好的。让幼儿在生活中就学会要分享,而不是自私占有。要诚实做事,而不是处处撒谎。学习好的习惯,远离不好的习惯。比如班级上有有小朋友喜欢在上课期间随意走动,还喜欢乱枪小孩子的玩具,不听老师的招呼。这个时候教师批评的方式不如鼓励和表扬的方式來的效果更好。既不会打击幼儿的自信心,还会让幼儿不自觉的收敛原来的行为习惯。
二、教师以身作则,示范行为习惯
由于幼儿在学校里待得很久,因此教师对孩子的影响较大。幼儿有天然的模仿能力,又对教师有一种崇拜和惧怕心理。因此教师的行为习惯往往会给幼儿带来一定的示范作用,让幼儿下意识去模仿教师。正因如此,教师更应随时随地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不要让幼儿学去自己不好的行为习惯。比如随地吐痰、脏话连篇、破坏花草等,都会对幼儿带来不好的影响。幼儿看见大人的行为,也会不由的去模仿。教师更要懂得引导孩子往一个良好的方向去发展。幼儿的很多行为不是教出来的,而是模仿大人模仿出来的。给幼儿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让幼儿在这样的教育氛围里模仿出自己喜欢的样子。在现在这个社会环境中,儿童世界也会变得越来越丰富。教师也应该尽量利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影响孩子的生活并进入孩子的生活,与幼儿在一个平等和谐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三、营造适宜的环境,潜移默化行为习惯
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力是十分之大,尤其是对尚未形成正确认知和良好习惯的幼儿来说。要想让幼儿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首先要给幼儿创造一个相对适宜的环境,让幼儿在适宜的环境中潜移默化养成优良的习惯。比如,教师可以在教师的墙壁上贴一个勤洗手、勤扫地之类的好习惯图片,潜移默化、耳濡目染的影响着幼儿的习惯。教师还能布置对应的家庭作业,让家长和孩子搜集一些相关图片自己放在活动室中,让教师根据幼儿的爱好自己将卡通人物结合在一起。张贴在楼道、餐厅以及其他的不破坏公共环境的地方。比如将加菲猫贴在楼梯上,在草地上画一只小猴子,在楼道上贴一些名人名言,或者在垃圾桶上贴一只小猫等。用这些方式提醒幼儿养成不践踏草地、不乱扔垃圾的好习惯。
四、建立家、原、社区一体的教育机制
幼儿教育最好可以让家庭、学校和社区结合起来实施三位一体的教育,让幼儿所接触到的所有人都能给予幼儿爱与关怀。为此,可以尝试举办家长委员会,根据课题研究报道调查摸底调研,让家长可以参加“感恩母亲”、“父亲节”、“子女同乐”等多项联谊活动。从而有效的形成家园、社区协作教育等环境方式,从而让幼儿接受文明习惯的教育。除此之外,还可以联系镇关委员会领导等参加幼儿活动,让社区了解支持幼儿园的工作等。其次,家长要明白幼儿从小养成行为习惯的重要性,在家校社区三位一体育儿时要尽量配合。千万不能犯轻视幼儿个性行为发展、重视知识的错误,而是要学会正确引导孩子,巩固孩子的教育成果,帮助幼儿养成正确的习惯。
五、立足课堂良好行为习惯的即时教育
教师对良好行为环境的形成会起到相对关键的作用,因此教师本身的行为就是在营造良好行为习惯。只有良好环境的养成,才能对孩子的习惯养成发挥不一样的作用。而教师与幼儿最大的交流点在课堂。教师可以根据一定的环境制定相对应的方案,比如教师可以在上课时着重培养幼儿礼貌、交往、原则、爱护环境以及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等方面,锻炼好幼儿的思维能力,带着幼儿尽快融入生活,让幼儿尽快掌握基本的交往习惯。再比如教师还可以举行一日游、参观敬老院、以及开展远外活动等方式,进行有计划的总结。只有这样才能让幼儿的习惯养成良好习惯上取得相对显著的效果。
六、坚持园本培训,注重行为研究
教师为了确保相关课题的正常开展,可以切实加强园本培训。比如要求每个教师至少每个学期阅读一两本幼教专著,然后将这些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当中。为了营造浓厚的书香氛围,可以鼓励青年教师踊跃参与。让幼教自己先把读书变成自己的一种习惯,让教师在坚持集体培训的同时还能做到全员参与。确立问题和课题之后,可以让每个教师都在教育实践活动中,安排设想和环节,这样才能不断提高课题研究的实效性,让自己的教育成果更为丰富。
七、结束语
总而言之,良好的习惯是一个人之所以独立于社会的基础。良好习惯的养成,离不开家庭的熏陶,离不开教师的优良指导,更离不开环境的影响。现代社会的竞争不断激烈,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为幼儿营造一个温馨的学习之地,才能让幼儿不输在起跑线上,让幼儿拥有更好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郭萌萌;浅谈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J];新课程(综合版);2018(07):34-36.
[2]和丽辉. 提高幼儿园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有效性策略[J]. 儿童大世界(下半月), 2019, 000(003):216.
关键词:幼儿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有效策略;引导方式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对一个人来讲甚至比获取的知识更重要。幼儿的行为习惯养成已经受到了我国社会的广泛关注。不管是家长还是老师都应该重视幼儿行为习惯养成的方式,这将会对幼儿的一生都造成影响。只是在对如何养成幼儿行为习惯的问题上每个人各执一词,我们将对如何养成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策略进行深入探讨和分析。
一、注重点滴小事,引导行为习惯
很多时候,幼儿的行为习惯仅仅只是从小事中便足以被展现。比如有的幼儿一遇到问题就喜欢向老师求助。这个时候教师不要急着帮助幼儿去解决这些问题,而是告诉幼儿该自己思考怎么做,引导幼儿让幼儿自己解决这些问题。教师自己则可以在一旁指导、解说,让幼儿在自己解说下完成一次,然而自己再独立完成一次。这样便将幼儿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锻炼。同时,教师还可以从幼儿解决问题的行为习惯中找出缺点,及时纠正幼儿不好的习惯,鼓励幼儿采取正确的行为方式。让幼儿明白什么样的行为的好的,什么样的行为是不好的。让幼儿在生活中就学会要分享,而不是自私占有。要诚实做事,而不是处处撒谎。学习好的习惯,远离不好的习惯。比如班级上有有小朋友喜欢在上课期间随意走动,还喜欢乱枪小孩子的玩具,不听老师的招呼。这个时候教师批评的方式不如鼓励和表扬的方式來的效果更好。既不会打击幼儿的自信心,还会让幼儿不自觉的收敛原来的行为习惯。
二、教师以身作则,示范行为习惯
由于幼儿在学校里待得很久,因此教师对孩子的影响较大。幼儿有天然的模仿能力,又对教师有一种崇拜和惧怕心理。因此教师的行为习惯往往会给幼儿带来一定的示范作用,让幼儿下意识去模仿教师。正因如此,教师更应随时随地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不要让幼儿学去自己不好的行为习惯。比如随地吐痰、脏话连篇、破坏花草等,都会对幼儿带来不好的影响。幼儿看见大人的行为,也会不由的去模仿。教师更要懂得引导孩子往一个良好的方向去发展。幼儿的很多行为不是教出来的,而是模仿大人模仿出来的。给幼儿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让幼儿在这样的教育氛围里模仿出自己喜欢的样子。在现在这个社会环境中,儿童世界也会变得越来越丰富。教师也应该尽量利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影响孩子的生活并进入孩子的生活,与幼儿在一个平等和谐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三、营造适宜的环境,潜移默化行为习惯
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力是十分之大,尤其是对尚未形成正确认知和良好习惯的幼儿来说。要想让幼儿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首先要给幼儿创造一个相对适宜的环境,让幼儿在适宜的环境中潜移默化养成优良的习惯。比如,教师可以在教师的墙壁上贴一个勤洗手、勤扫地之类的好习惯图片,潜移默化、耳濡目染的影响着幼儿的习惯。教师还能布置对应的家庭作业,让家长和孩子搜集一些相关图片自己放在活动室中,让教师根据幼儿的爱好自己将卡通人物结合在一起。张贴在楼道、餐厅以及其他的不破坏公共环境的地方。比如将加菲猫贴在楼梯上,在草地上画一只小猴子,在楼道上贴一些名人名言,或者在垃圾桶上贴一只小猫等。用这些方式提醒幼儿养成不践踏草地、不乱扔垃圾的好习惯。
四、建立家、原、社区一体的教育机制
幼儿教育最好可以让家庭、学校和社区结合起来实施三位一体的教育,让幼儿所接触到的所有人都能给予幼儿爱与关怀。为此,可以尝试举办家长委员会,根据课题研究报道调查摸底调研,让家长可以参加“感恩母亲”、“父亲节”、“子女同乐”等多项联谊活动。从而有效的形成家园、社区协作教育等环境方式,从而让幼儿接受文明习惯的教育。除此之外,还可以联系镇关委员会领导等参加幼儿活动,让社区了解支持幼儿园的工作等。其次,家长要明白幼儿从小养成行为习惯的重要性,在家校社区三位一体育儿时要尽量配合。千万不能犯轻视幼儿个性行为发展、重视知识的错误,而是要学会正确引导孩子,巩固孩子的教育成果,帮助幼儿养成正确的习惯。
五、立足课堂良好行为习惯的即时教育
教师对良好行为环境的形成会起到相对关键的作用,因此教师本身的行为就是在营造良好行为习惯。只有良好环境的养成,才能对孩子的习惯养成发挥不一样的作用。而教师与幼儿最大的交流点在课堂。教师可以根据一定的环境制定相对应的方案,比如教师可以在上课时着重培养幼儿礼貌、交往、原则、爱护环境以及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等方面,锻炼好幼儿的思维能力,带着幼儿尽快融入生活,让幼儿尽快掌握基本的交往习惯。再比如教师还可以举行一日游、参观敬老院、以及开展远外活动等方式,进行有计划的总结。只有这样才能让幼儿的习惯养成良好习惯上取得相对显著的效果。
六、坚持园本培训,注重行为研究
教师为了确保相关课题的正常开展,可以切实加强园本培训。比如要求每个教师至少每个学期阅读一两本幼教专著,然后将这些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当中。为了营造浓厚的书香氛围,可以鼓励青年教师踊跃参与。让幼教自己先把读书变成自己的一种习惯,让教师在坚持集体培训的同时还能做到全员参与。确立问题和课题之后,可以让每个教师都在教育实践活动中,安排设想和环节,这样才能不断提高课题研究的实效性,让自己的教育成果更为丰富。
七、结束语
总而言之,良好的习惯是一个人之所以独立于社会的基础。良好习惯的养成,离不开家庭的熏陶,离不开教师的优良指导,更离不开环境的影响。现代社会的竞争不断激烈,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为幼儿营造一个温馨的学习之地,才能让幼儿不输在起跑线上,让幼儿拥有更好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郭萌萌;浅谈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J];新课程(综合版);2018(07):34-36.
[2]和丽辉. 提高幼儿园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有效性策略[J]. 儿童大世界(下半月), 2019, 000(003):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