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现代高职教育教学的教学根本出发点是培养适应社会和企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传统的考试制度对能力本位重视不足,为充分发挥考试在高职教育中的指导性作用,本文以《食用菌生产与加工》理实一体课程考试改革为例,对考试考核方法的改革进行了探索与实践,通过评价、检测、引导、反馈、激励等手段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充分考核他们的应用能力与技能操作,实现期末单一考核向过程综合考核的转变。
关键词: 《食用菌生产与加工》课程 理实一体考试改革 实践探索
建立和完善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和企业所需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这其中考试考核方法的改革是需要我们探索和研究的重要课题。在新的形势下,如何加强考试工作管理,如何完善改革考试内容和方法,使考试更加科学化、合理化,充分发挥考试的积极功能,这是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食用菌生产与加工》为我院重点建设的优质核心课程之一,它率先实行了理实一体化教学,且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我结合对我院《食用菌生产与加工》课程理实一体考试改革的一些经验与认识进行探讨。
1.原《食用菌生产与加工》考试中存在的问题
1.1考试方式比较单一。
以往考试以期末终结性闭卷为主,考试类型单一。命题内容的抽样性,考生考试所处环境、心理状态等因素的影响使考试成绩带有偶然性。这种考试主要是对记忆力的考核,而忽视了分析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核,因此无法测出学生真实的内在素质和能力。
1.2考试内容僵化。
在大多数考试中,考试内容多强调的是课程理论,如填空、单选、多选、判断、简答、名词解释等客观题的比例大,而综合性思考题、分析论述题等主观性试题较少,不利于学生思辨能力、分析能力的提高;考试内容深度不够,范围局限于书本内容,导致学生思维定向、僵化,不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很多学生死记硬背,搞考前突击,希望老师考前划重点,影响了学习的范围和兴趣,造成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
1.3重结果性考试,轻过程性考试。
考试以结果性考试为主,每学期课程结束后主要以期末考试成绩评价和区分学生知识和技能的高低水平,在教学过程中缺少过程的考试。这种重结果轻过程性的考试,导致学生平时学习放松,考试时突击背书,甚至作弊。同时,考试成绩不仅直接关系到升级、毕业,而且是学生获得奖学金、评优甚至推荐就业的主要依据,这种功利性极强的考试,过于夸大了考试的评价功能。
1.4考试目的不清晰。
高职教育坚持“能力本位”的职教思想,不仅要考核学生理论知识水平,而且要考核学生的职业技能、职业能力与职业素质,以此评价是否达到课程教学目标。但以往教师和学生更多关注的是考试的评价功能,教师和学生都在片面追求高分数,而对考试中所暴露出来的问题不去分析、反思、弥补和改进,淡化了考试的教育教学功能,导致考试目的与教学目标相背离,客观上造成了为考而教、为考而学的错误倾向。这种考试目的的极端片面性,与高职人才观、质量观和教学观也是不相符的。
1.5考试质量不达标。
现行考试制度和考试方法存在种种弊端,重结果轻过程,压抑了学生个性和能力的发展,扭曲了学生的学习动机,考不出学生的职业能力、创新能力、开拓能力、理论结合实际的动手能力,而学习过程当中的情感教育、职业道德很难通过考试来衡量。有很多在校学习不好的学生在企业或公司却发展很好,这些情况不得不让我们反思现行考试中存在的缺陷。
1.6考试主体单一化。
现行考试制度和考试方法都是在学校内进行的,我们不仅需要校内认真负责的老师的自教自考自评,而且为了能培养优秀的应用型技术人才,考试应该有企业的介入来进行深入的改革与创新。
2.课程理实一体考试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2.1打破单一考试模式,设立不同的考试形式。
我们结合课程的性质和特点,打破传纯理论或纯实践的考试模式,实行理实一体考试,并根据考试目的与教学进程,主要采用了以下六种考试形式。
2.1.1闭卷考试。在常规的期中、期末考试中采用,重点考查生产技术环节中重要的理论和技能要领,以及理论实践综合分析应用能力,等等。
2.1.2开卷考试。在平时考核中应用,多出一些灵活度高、具有较强分析、理解和应用的题,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比较分析的能力,达到知识、技能的学以致用、举一反三。
2.1.3口试。在平时考核中应用,主要针对生产技术环节中重要的理论和技能要领,通过口试可以比较全面深入地考查学生对掌握知识的广度与深度、口头表达能力、思辨能力、反应能力、环境适应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以及心理素质、仪表风度和个性特征,等等。
2.1.4技能操作。于平时考核和期末考试中反复考核,重点考查生产技术环节中重要技能操作的技术要领、熟练程度、协作力等,以此强化能力培养。
2.1.5信息采集。于平时考核应用,考查学生通过图书馆、网络资源、社会调查等方式获取专业信息的能力,如学生调查报告、生产创业计划、论文等的撰写,可有效地考查学生查阅资料和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1.6项目实践记录。于平时考核应用,考查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参与基地项目生产的情况,将其参与表现、出勤情况纳入平时成绩,可有效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精神、责任心和职业习惯等职业素质。
2.2加大技能考核比重,注重过程性考试。
树立高职教育的教学观和质量观,并以此为指导,课程考试做到期末终结性考试与平时过程性考试并重,具体是将每学期课业成绩分为期末成绩和平时成绩两部分,二者权重之比为4∶6,其中期末成绩又分为理论综合运用成绩和技能操作成绩,二者权重之比也是4∶6;平时成绩则结合课程教学,进行多次、多样化的考试形式,而且加强技能考核,每次考试成绩按比例纳入平时总成绩。
加大技能考核比重,注重过程性考试,凸显了高职教育特色,有利于学生树立能力本位考试观,而且理实一体考试能够促使学生更加注重在培养娴熟的操作技能的同时,与所学到的相关理论知识相结合,这样更利于学生职业能力与素质的形成与发展。学生在这样的考试模式下,无疑将会将学习时间与精力用在平时,而不是考前突击,考试结果也会更加客观真实。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过程考核中,要认真、及时作好考核结果的反馈与沟通,以使考核的导学促教功能得到充分有效的发挥。
2.3明确考试目的。
课程理实一体考试,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理论应用能力、合作能力、素质教育等为出发点,以考促教,以考促学,使考核充分发挥检测、评价、激励、导向和反馈等重要作用,确保考试目的与教学目标的一致性。学校不能以一两次学生考试成绩的高低作为评价教学好坏的标准,任课老师在考试结束后,应结合期末和平时考核结果,从命题难度、区分度、信度和效度等方面综合分析考试质量,总结教学经验教训,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并有针对性地面向全班学生或个体进行反馈,不断完善反馈渠道和沟通机制,使考试的教育教学功能得到有效发挥。
2.4考试主体多元化,考试过程人性化、科学化。
现行课程考试改变过去任课老师单一主体的情况,吸收企业兼职老师、学生项目组组长参加,使考试主体多元化,并采取组内组间互评、任课老师和企业兼职老师共同评价的方式,使考试更加透明和公平。考试内容应更加贴合高职教育宗旨,突出职业性、开放性、实用性、融合性和科学性。根据课程教学目标与国家职业资格要求,教学内容设定考试内容与考试方案,由书本内容上升到操作层面、应用层面,面向职业岗位,重点考查学生的知识运用和技能熟练度、规范度,以及职业素质,以此考核并督促学生提升相应的职业能力与职业素质;考试常态化,并使考核成为一种特殊的训练形式和过程,并且在公平的原则下,通过团体协作、创业计划规划、现场发现、解决生产一线问题、职业人心理问答等方式来使原本枯燥、乏味的“纸上谈兵”逐步变得人性化、科学化,更加符合高职生的成长特点和规律。
2.5创造真实的考试环境。
近三年来,《食用菌生产与加工》理实一体考试尝试在食用菌企业进行了复合型考核的摸索。实习基地是实践性教学、考核的载体,是学校的“练兵场”,是学生的“实战场”。学生通过具体真实的实践,加深了对所学基础知识的理解,并经历了实践的全过程,系统地掌握了各个环节的基本技能。在进行校企复合型考核环节的设计时,我们应建立明确、具体的实践教学考核标准,考核方法应量化、可行,采取分层次步步过关的方式,使学生学有动力,做有目标。
我们通过在《食用菌生产与加工》课程上实行理实一体考试模式的改革,充分发挥了考试的评价、检测、引导、反馈、激励等功能,在实践中运行良好,在2届4个班200多名学生的学业成果得到明显提升,有力保证了课程教学质量,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的高度认可,部分毕业生2—3年就成为企业的中坚力量,课程考试改革成果值得借鉴和推广。
参考文献:
[1]周济.高职主要任务是培养高技能人才[N].教育文摘周报,2005-07-27,(1).
[2]王勇,刘畅.高职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与考核评价方法的探讨[J].辽宁高职学报,2006,(3).
[3]中共中央、國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发[1999]9号.
关键词: 《食用菌生产与加工》课程 理实一体考试改革 实践探索
建立和完善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和企业所需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这其中考试考核方法的改革是需要我们探索和研究的重要课题。在新的形势下,如何加强考试工作管理,如何完善改革考试内容和方法,使考试更加科学化、合理化,充分发挥考试的积极功能,这是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食用菌生产与加工》为我院重点建设的优质核心课程之一,它率先实行了理实一体化教学,且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我结合对我院《食用菌生产与加工》课程理实一体考试改革的一些经验与认识进行探讨。
1.原《食用菌生产与加工》考试中存在的问题
1.1考试方式比较单一。
以往考试以期末终结性闭卷为主,考试类型单一。命题内容的抽样性,考生考试所处环境、心理状态等因素的影响使考试成绩带有偶然性。这种考试主要是对记忆力的考核,而忽视了分析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核,因此无法测出学生真实的内在素质和能力。
1.2考试内容僵化。
在大多数考试中,考试内容多强调的是课程理论,如填空、单选、多选、判断、简答、名词解释等客观题的比例大,而综合性思考题、分析论述题等主观性试题较少,不利于学生思辨能力、分析能力的提高;考试内容深度不够,范围局限于书本内容,导致学生思维定向、僵化,不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很多学生死记硬背,搞考前突击,希望老师考前划重点,影响了学习的范围和兴趣,造成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
1.3重结果性考试,轻过程性考试。
考试以结果性考试为主,每学期课程结束后主要以期末考试成绩评价和区分学生知识和技能的高低水平,在教学过程中缺少过程的考试。这种重结果轻过程性的考试,导致学生平时学习放松,考试时突击背书,甚至作弊。同时,考试成绩不仅直接关系到升级、毕业,而且是学生获得奖学金、评优甚至推荐就业的主要依据,这种功利性极强的考试,过于夸大了考试的评价功能。
1.4考试目的不清晰。
高职教育坚持“能力本位”的职教思想,不仅要考核学生理论知识水平,而且要考核学生的职业技能、职业能力与职业素质,以此评价是否达到课程教学目标。但以往教师和学生更多关注的是考试的评价功能,教师和学生都在片面追求高分数,而对考试中所暴露出来的问题不去分析、反思、弥补和改进,淡化了考试的教育教学功能,导致考试目的与教学目标相背离,客观上造成了为考而教、为考而学的错误倾向。这种考试目的的极端片面性,与高职人才观、质量观和教学观也是不相符的。
1.5考试质量不达标。
现行考试制度和考试方法存在种种弊端,重结果轻过程,压抑了学生个性和能力的发展,扭曲了学生的学习动机,考不出学生的职业能力、创新能力、开拓能力、理论结合实际的动手能力,而学习过程当中的情感教育、职业道德很难通过考试来衡量。有很多在校学习不好的学生在企业或公司却发展很好,这些情况不得不让我们反思现行考试中存在的缺陷。
1.6考试主体单一化。
现行考试制度和考试方法都是在学校内进行的,我们不仅需要校内认真负责的老师的自教自考自评,而且为了能培养优秀的应用型技术人才,考试应该有企业的介入来进行深入的改革与创新。
2.课程理实一体考试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2.1打破单一考试模式,设立不同的考试形式。
我们结合课程的性质和特点,打破传纯理论或纯实践的考试模式,实行理实一体考试,并根据考试目的与教学进程,主要采用了以下六种考试形式。
2.1.1闭卷考试。在常规的期中、期末考试中采用,重点考查生产技术环节中重要的理论和技能要领,以及理论实践综合分析应用能力,等等。
2.1.2开卷考试。在平时考核中应用,多出一些灵活度高、具有较强分析、理解和应用的题,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比较分析的能力,达到知识、技能的学以致用、举一反三。
2.1.3口试。在平时考核中应用,主要针对生产技术环节中重要的理论和技能要领,通过口试可以比较全面深入地考查学生对掌握知识的广度与深度、口头表达能力、思辨能力、反应能力、环境适应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以及心理素质、仪表风度和个性特征,等等。
2.1.4技能操作。于平时考核和期末考试中反复考核,重点考查生产技术环节中重要技能操作的技术要领、熟练程度、协作力等,以此强化能力培养。
2.1.5信息采集。于平时考核应用,考查学生通过图书馆、网络资源、社会调查等方式获取专业信息的能力,如学生调查报告、生产创业计划、论文等的撰写,可有效地考查学生查阅资料和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1.6项目实践记录。于平时考核应用,考查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参与基地项目生产的情况,将其参与表现、出勤情况纳入平时成绩,可有效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精神、责任心和职业习惯等职业素质。
2.2加大技能考核比重,注重过程性考试。
树立高职教育的教学观和质量观,并以此为指导,课程考试做到期末终结性考试与平时过程性考试并重,具体是将每学期课业成绩分为期末成绩和平时成绩两部分,二者权重之比为4∶6,其中期末成绩又分为理论综合运用成绩和技能操作成绩,二者权重之比也是4∶6;平时成绩则结合课程教学,进行多次、多样化的考试形式,而且加强技能考核,每次考试成绩按比例纳入平时总成绩。
加大技能考核比重,注重过程性考试,凸显了高职教育特色,有利于学生树立能力本位考试观,而且理实一体考试能够促使学生更加注重在培养娴熟的操作技能的同时,与所学到的相关理论知识相结合,这样更利于学生职业能力与素质的形成与发展。学生在这样的考试模式下,无疑将会将学习时间与精力用在平时,而不是考前突击,考试结果也会更加客观真实。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过程考核中,要认真、及时作好考核结果的反馈与沟通,以使考核的导学促教功能得到充分有效的发挥。
2.3明确考试目的。
课程理实一体考试,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理论应用能力、合作能力、素质教育等为出发点,以考促教,以考促学,使考核充分发挥检测、评价、激励、导向和反馈等重要作用,确保考试目的与教学目标的一致性。学校不能以一两次学生考试成绩的高低作为评价教学好坏的标准,任课老师在考试结束后,应结合期末和平时考核结果,从命题难度、区分度、信度和效度等方面综合分析考试质量,总结教学经验教训,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并有针对性地面向全班学生或个体进行反馈,不断完善反馈渠道和沟通机制,使考试的教育教学功能得到有效发挥。
2.4考试主体多元化,考试过程人性化、科学化。
现行课程考试改变过去任课老师单一主体的情况,吸收企业兼职老师、学生项目组组长参加,使考试主体多元化,并采取组内组间互评、任课老师和企业兼职老师共同评价的方式,使考试更加透明和公平。考试内容应更加贴合高职教育宗旨,突出职业性、开放性、实用性、融合性和科学性。根据课程教学目标与国家职业资格要求,教学内容设定考试内容与考试方案,由书本内容上升到操作层面、应用层面,面向职业岗位,重点考查学生的知识运用和技能熟练度、规范度,以及职业素质,以此考核并督促学生提升相应的职业能力与职业素质;考试常态化,并使考核成为一种特殊的训练形式和过程,并且在公平的原则下,通过团体协作、创业计划规划、现场发现、解决生产一线问题、职业人心理问答等方式来使原本枯燥、乏味的“纸上谈兵”逐步变得人性化、科学化,更加符合高职生的成长特点和规律。
2.5创造真实的考试环境。
近三年来,《食用菌生产与加工》理实一体考试尝试在食用菌企业进行了复合型考核的摸索。实习基地是实践性教学、考核的载体,是学校的“练兵场”,是学生的“实战场”。学生通过具体真实的实践,加深了对所学基础知识的理解,并经历了实践的全过程,系统地掌握了各个环节的基本技能。在进行校企复合型考核环节的设计时,我们应建立明确、具体的实践教学考核标准,考核方法应量化、可行,采取分层次步步过关的方式,使学生学有动力,做有目标。
我们通过在《食用菌生产与加工》课程上实行理实一体考试模式的改革,充分发挥了考试的评价、检测、引导、反馈、激励等功能,在实践中运行良好,在2届4个班200多名学生的学业成果得到明显提升,有力保证了课程教学质量,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的高度认可,部分毕业生2—3年就成为企业的中坚力量,课程考试改革成果值得借鉴和推广。
参考文献:
[1]周济.高职主要任务是培养高技能人才[N].教育文摘周报,2005-07-27,(1).
[2]王勇,刘畅.高职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与考核评价方法的探讨[J].辽宁高职学报,2006,(3).
[3]中共中央、國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发[199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