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高语文素养就是运用语言进行听说读写的言语能力。最关键的是创设适宜学生的言语活动,感受、领悟、积累、运用,生长言语能力。如何激发阅读兴趣,让学生学得阅读方法、运用语言、个性表达;如何引导学生课后自主阅读,提升核心素养,是教师需关注与思考的问题。
现以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课文《坐井观天》为例,谈谈在运用教材内容,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方面的做法。
一、抓住问题主线,理解重点词语,培养理解能力
《坐井观天》课后练习2给出学习与思考的提示:“小鸟和青蛙在争论什么?他们的说法为什么不一样?”,这是读懂故事的索引,所以,笔者抓住这个问题,串联起故事的学习,帮助学生读懂故事内容,为理解寓意做准备。
1.利用板画,形象展示,帮助理解
在板书课题、揭示要学习的故事名称后,笔者在黑板上画了简笔画“井”。板画“井”是为了帮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贴青蛙与小鸟图片作准备、帮助他们理解“沿”,也能清晰地展现青蛙与小鸟所处的位置,为理解寓意提供帮助。接着,从字面让学生理解故事题目,学习“观”。从字形记字、解字,抓关键字理解题目,引出检查预习内容,引出下文学习。
教师通过题目,检查预习读故事所得:“谁坐井观天?他坐在井的哪里?”让学生回答,然后请学生出黑板在相应位置贴“青蛙”图,从板画上清晰显示青蛙坐在井底。再读课文时,让学生思考:青蛙和小鸟眼中的天有什么不同?学生带上新的任务,边读边思考,动笔画出内容,感知青蛙与小鸟眼中的天的不同,从对比中发现他们在争论“天的大小”。学生汇报青蛙和小鸟眼中的“天”分别怎样,找出关键词“井口大”“无边无际”,我把加上云形标注的关键词补上板画,至此,学生通过阅读、画词圈句、观看板画,已经比较清晰地知晓:小鸟和青蛙的说法不一样是因为青蛙一直坐在井底,只看到井口大的天,而小鸟在天上飞,这时只是“落在井沿”,它飞过很远的地方,知道天无边无际。通过板画,形象地标示了青蛙与小鸟所处的位置,对天的谈论的关键词,抓住了学习的主线问题,解决了学习的重点。
2.抓准词语,关联语句,加深理解
在教学中,笔者主要抓住“大话”“弄错”这两个词语,让学生找出语句,联系上下文理解,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加深对故事的理解。
笔者提示学生用括号括出“青蛙认为小鸟哪句话是‘大话’”,让他们联系上下文理解,再用PPT出示对话,引导学生知晓青蛙指小鸟“讲大话”主要是小鸟说自己“飞了一百多里”,理解“大话”的含义,并体会青蛙认为小鸟说大话时的心情。
“弄错”是本文要求记认的生字,这两个生字,尤其是“错”字,平时学生在作业本上见到老师“请改错”的盖印,已经很熟悉,记认难度不大。“弄错”一词,学生也都知道意思,但这词在文中出现了3次,小鸟两次说到青蛙“弄错”,青蛙坚持自己不可能“弄错”,“错”在哪里,就需要联系他们的对话去理解。笔者设计练习,让学生找出语句,然后我出示小鸟与青蛙对话的图片,标出对话内容,引导学生进行朗读,抓住词语“笑”,让学生在朗读中加强感悟与理解,体会青蛙的见识短浅,自以为是。
二、深入理解内容,领悟故事寓意,培养思维能力
教材围绕“故事中的道理”这个专题,选择了《坐井观天》《寒号鸟》《我要的是葫芦》这三篇课文,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初步体会课文讲述的道理”,“人文主题”是思维方法。本单元课文,意在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学到生字的同时,可以更好地感悟生活的哲理,懂得认识事物要谦虚谨慎、善于听取他人意见的道理。
1.朗读感悟,体会人物想法,感悟寓意
读好对话也是本课的教学重点。教学时,笔者引導学生找出文中青蛙和小鸟的几组对话,引导学生进行多次分角色朗读、戴头饰演读等,读好课后练习1的3个句子,指导朗读好反问句和感叹句,让学生先根据自己的理解朗读,在交流中教师加以指导、点拨,使学生在不断加深理解的过程中逐步读好对话,充分感受青蛙和小鸟对话时的语气和想法,重点体会青蛙的“自以为是”“目光短浅”,在理解语言、了解内容的基础上,揭示寓意。
2.以文解文,提出思考方向,领悟寓意
笔者用PPT出示,引入韩愈《原道》中的话:“坐井而观天,曰天小者,非天小也。”学生读句后,结合看板画板书,我引导孩子理解寓意:不是天小,那是什么“小”?引导学生说感悟,再拓展“井底之蛙”比喻见识短浅的人,“井蛙之见”喻狭小短浅的见识。以文解文,领悟寓意,进行拓展积累,激发学生热爱传统文化的自觉性与积极性。
笔者根据故事内容及寓意,兼顾本课的生字,编写儿歌,让学生朗读。儿歌“小小青蛙,坐在井底,抬头看天,小如井口。小鸟口渴,想找水喝,落在井沿,与蛙谈话。一说天小,一说天大,说天小者,非天小也。井底之蛙,见识短浅,翱翔之鸟,方得真知”,前四行内含生字,既巩固了生字的记认,又简要概括了最主要的情节。后四行逐步引出寓意,虽然有难度,但学生通过朗读,进一步理解了寓意。
三、创编演读故事,个性想象续编,培养表达能力
1.创编演读故事,创造性地发展语言
在学生熟读、分角色读的基础上,笔者 让学生演读故事。学生们表现十分踊跃,积极创编,个性表达,尤其是把青蛙和小鸟的对话编得更具体、生动,争论更激烈,创造性地发展语言,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2.个性想象续编,鼓励个性化阅读感受
笔者还让学生想象续编:小青蛙接下来会怎样?我设计成开放性的题目,学生可以想象青蛙听从小鸟的建议,跳出井口看看,看到怎样广阔的天地;也可以想象青蛙不相信小鸟的话,继续固守在井底,继续自以为是、过着怎样的生活。除了内容上让学生根据原文进行想象外,表达方法也让学生二选一,可以谈看法和理由,也可以用编故事的形式表达,充分给学生选择的自由,也更好地激励学生自由表达,只要言之有理、有理有据即可。通过这个训练,拓宽了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大胆发言,自由表达,鼓励个性化阅读感受,进行语言训练,学生积极参与,培养了语言表达能力。
阅读是积累,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明确阅读教学的目的,合理地选用教学内容,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课堂上既掌握知识和技能,又习得方法和策略,增进他们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帮助他们享受阅读的乐趣,也为学生的课外阅读提供更广阔的空间,把学生引入语言精品的海洋,长期熏陶,逐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现以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课文《坐井观天》为例,谈谈在运用教材内容,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方面的做法。
一、抓住问题主线,理解重点词语,培养理解能力
《坐井观天》课后练习2给出学习与思考的提示:“小鸟和青蛙在争论什么?他们的说法为什么不一样?”,这是读懂故事的索引,所以,笔者抓住这个问题,串联起故事的学习,帮助学生读懂故事内容,为理解寓意做准备。
1.利用板画,形象展示,帮助理解
在板书课题、揭示要学习的故事名称后,笔者在黑板上画了简笔画“井”。板画“井”是为了帮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贴青蛙与小鸟图片作准备、帮助他们理解“沿”,也能清晰地展现青蛙与小鸟所处的位置,为理解寓意提供帮助。接着,从字面让学生理解故事题目,学习“观”。从字形记字、解字,抓关键字理解题目,引出检查预习内容,引出下文学习。
教师通过题目,检查预习读故事所得:“谁坐井观天?他坐在井的哪里?”让学生回答,然后请学生出黑板在相应位置贴“青蛙”图,从板画上清晰显示青蛙坐在井底。再读课文时,让学生思考:青蛙和小鸟眼中的天有什么不同?学生带上新的任务,边读边思考,动笔画出内容,感知青蛙与小鸟眼中的天的不同,从对比中发现他们在争论“天的大小”。学生汇报青蛙和小鸟眼中的“天”分别怎样,找出关键词“井口大”“无边无际”,我把加上云形标注的关键词补上板画,至此,学生通过阅读、画词圈句、观看板画,已经比较清晰地知晓:小鸟和青蛙的说法不一样是因为青蛙一直坐在井底,只看到井口大的天,而小鸟在天上飞,这时只是“落在井沿”,它飞过很远的地方,知道天无边无际。通过板画,形象地标示了青蛙与小鸟所处的位置,对天的谈论的关键词,抓住了学习的主线问题,解决了学习的重点。
2.抓准词语,关联语句,加深理解
在教学中,笔者主要抓住“大话”“弄错”这两个词语,让学生找出语句,联系上下文理解,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加深对故事的理解。
笔者提示学生用括号括出“青蛙认为小鸟哪句话是‘大话’”,让他们联系上下文理解,再用PPT出示对话,引导学生知晓青蛙指小鸟“讲大话”主要是小鸟说自己“飞了一百多里”,理解“大话”的含义,并体会青蛙认为小鸟说大话时的心情。
“弄错”是本文要求记认的生字,这两个生字,尤其是“错”字,平时学生在作业本上见到老师“请改错”的盖印,已经很熟悉,记认难度不大。“弄错”一词,学生也都知道意思,但这词在文中出现了3次,小鸟两次说到青蛙“弄错”,青蛙坚持自己不可能“弄错”,“错”在哪里,就需要联系他们的对话去理解。笔者设计练习,让学生找出语句,然后我出示小鸟与青蛙对话的图片,标出对话内容,引导学生进行朗读,抓住词语“笑”,让学生在朗读中加强感悟与理解,体会青蛙的见识短浅,自以为是。
二、深入理解内容,领悟故事寓意,培养思维能力
教材围绕“故事中的道理”这个专题,选择了《坐井观天》《寒号鸟》《我要的是葫芦》这三篇课文,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初步体会课文讲述的道理”,“人文主题”是思维方法。本单元课文,意在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学到生字的同时,可以更好地感悟生活的哲理,懂得认识事物要谦虚谨慎、善于听取他人意见的道理。
1.朗读感悟,体会人物想法,感悟寓意
读好对话也是本课的教学重点。教学时,笔者引導学生找出文中青蛙和小鸟的几组对话,引导学生进行多次分角色朗读、戴头饰演读等,读好课后练习1的3个句子,指导朗读好反问句和感叹句,让学生先根据自己的理解朗读,在交流中教师加以指导、点拨,使学生在不断加深理解的过程中逐步读好对话,充分感受青蛙和小鸟对话时的语气和想法,重点体会青蛙的“自以为是”“目光短浅”,在理解语言、了解内容的基础上,揭示寓意。
2.以文解文,提出思考方向,领悟寓意
笔者用PPT出示,引入韩愈《原道》中的话:“坐井而观天,曰天小者,非天小也。”学生读句后,结合看板画板书,我引导孩子理解寓意:不是天小,那是什么“小”?引导学生说感悟,再拓展“井底之蛙”比喻见识短浅的人,“井蛙之见”喻狭小短浅的见识。以文解文,领悟寓意,进行拓展积累,激发学生热爱传统文化的自觉性与积极性。
笔者根据故事内容及寓意,兼顾本课的生字,编写儿歌,让学生朗读。儿歌“小小青蛙,坐在井底,抬头看天,小如井口。小鸟口渴,想找水喝,落在井沿,与蛙谈话。一说天小,一说天大,说天小者,非天小也。井底之蛙,见识短浅,翱翔之鸟,方得真知”,前四行内含生字,既巩固了生字的记认,又简要概括了最主要的情节。后四行逐步引出寓意,虽然有难度,但学生通过朗读,进一步理解了寓意。
三、创编演读故事,个性想象续编,培养表达能力
1.创编演读故事,创造性地发展语言
在学生熟读、分角色读的基础上,笔者 让学生演读故事。学生们表现十分踊跃,积极创编,个性表达,尤其是把青蛙和小鸟的对话编得更具体、生动,争论更激烈,创造性地发展语言,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2.个性想象续编,鼓励个性化阅读感受
笔者还让学生想象续编:小青蛙接下来会怎样?我设计成开放性的题目,学生可以想象青蛙听从小鸟的建议,跳出井口看看,看到怎样广阔的天地;也可以想象青蛙不相信小鸟的话,继续固守在井底,继续自以为是、过着怎样的生活。除了内容上让学生根据原文进行想象外,表达方法也让学生二选一,可以谈看法和理由,也可以用编故事的形式表达,充分给学生选择的自由,也更好地激励学生自由表达,只要言之有理、有理有据即可。通过这个训练,拓宽了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大胆发言,自由表达,鼓励个性化阅读感受,进行语言训练,学生积极参与,培养了语言表达能力。
阅读是积累,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明确阅读教学的目的,合理地选用教学内容,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课堂上既掌握知识和技能,又习得方法和策略,增进他们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帮助他们享受阅读的乐趣,也为学生的课外阅读提供更广阔的空间,把学生引入语言精品的海洋,长期熏陶,逐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