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校毕业生就业越来越困难,同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就业岗位多元化,这也影响着大学生的就业选择。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就业选择趋向于三个方面:功利化、个人化、多元化,为探究分析影响大学生就业选择主导原因,从职业兴趣这一大学生择业就业重要的内在驱动力角度出发,笔者以浙江师范大学为例了解当代大学生就业择业的价值观呈现现状。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动机;职业兴趣
影响大学生就业选择的因素是多元化的,包括家庭、个人、社会、教育等方面,它们交错着影响大学生的就业选择。目前我国多数学者将社会发展趋势与价值取向作为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的首要影响因素,综合考察高等教育扩招后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的变化趋势并进行分析,为实现大学生充分就业提出了若干对策和建议,欲使大学生的择业价值取向与社会主导的价值观相统一,从而提升大学生市场竞争能力。从职业兴趣这一大学生择业就业重要的内在驱动力角度出发,了解当代大学生就业择业的价值观呈现现状,共有本校230名学生参与该问卷调查。其中低年级学生占10.87%,高年级学生占90.13%。
一、当代大学生就业择业的价值观呈现现状
1.大学生就业择业的价值观呈现现状
在就业选择问题上,考虑实际,准备求职工作的学生占29.27%,准备考取公职的学生占26.83%,有出国留学想法的学生占21.95%,准备考研的学生占12.2%,还有9.76%的学生选择了“创业”。另外,若不考虑实际,选择“考取公职”与“求职”的学生降为9.76%与7.31%,而选择“自由职业”的学生则大幅增加,达41.46%。近年来,全国soho一族人数不断增加,特别是在北京、上海等经济发达城市自由职业者比例占到被调查总人数的34%,然而自由职业者看上去可以任意支配时间,平衡工作与生活。实际上由于收入不固定,精神压力极大,自由职业者并不自由。另外值得注意的是,2014年考研人数达172万,留学人数也预计达4、50万。然而在低年级学生中没有人选择“考研”与“留学”,可以看出选择两者的原因现实大于个人兴趣。在深入采访中,一位选择留学的同学也表示,出国与升学可以提高学历,提高竞争力,能帮助自己实现对未来的想法,目前国内就业形势对其选择影响较大。
2.大学生就业择业趋向理性和现实
在选择因素的问题上,影响大学生择业的主要因素依次为:发展空间(78.05%)、符合兴趣(73.17%)、薪金(70.73%)、专业对口(56.1%)、稳定(46.36%)、实现可能性(43.9%)。从总体上看,比起精神方面的追求,大学生更加注重工作的经济收入、工作环境、职务升迁及工作稳定度等现实的条件。而在深入采访当中,受访者也都非常直接地提出具体的物质条件,忽略了个人兴趣这一点。其原因在于个人兴趣可以很广泛,其已融入工作选择的大方向中,更具体的工作选择应由现实条件决定。
3.大学生择业就业的内在驱动力
梦想,是人类对于美好事物的一种憧憬和渴望,是我们人生前进的动力、追求的目标。因此,很多人认为具有梦想的大学生更有目标方向和内在动力,而当代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缺乏创造力、积极性是由于没有梦想造成的。但其实,大部分大学生都拥有各自的梦想。在本次调查中,拥有梦想或追求目标的大学生占80.43%,没有梦想或追求目标的大学生占19.57%。在大学生活中,最常做的事情和去图书馆学习是共同衡量大学生在生活上、学习上的积极性的重要指标,因此,我们将三者联系做对应分析。其中,在拥有梦想和追求目标的大学生中,每周去图书馆几次的占54.05%,进行非娱乐性个人爱好的占35.13%,进行专业学习的占29.72%,进行个人娱乐的占24.32%。在情况相反的大学生中,每周去图书馆几次的占22.22%,进行个人娱乐的占62.5%,进行非娱乐性个人爱好的占25%,进行专业学习的占12.5%。由此可见,不管是在学习上的追求还是在前行道路上的追求,梦想的确能催人上进。
随之,笔者做了更细致的调查。在对梦想的看法的问题上,认为梦想是终极目标可实现的大学生占34.78%,他们中拥有梦想且每周去图书馆几次的人数占76.92%。认为梦想是人生动力,与实现与否无多大关系的大学生占63.04%,他们中拥有梦想且每周去几次图书馆的人数占37.93%。而有的人还未具体化,但已形成的短期或长期计划也能给其前进动力。总之,给自己明确定位,选择适当的目标能够让大学生在就业择业时具有更强的目的性、更能确保就业成功性。而随意做与自身情况不相符的白日梦或只提梦想不提行动,只会让自己离梦想越来越远。
二、当代大学生就业动机现状对策
针对大学生就业选择上的诸多问题,笔者将一一对应,提出有效的大学生的就业选择价值观教育和引导对策。
1.专业选择
专业选择是影响大学生学习以及未来就业的一个重要因素。在本次调查问卷中,有28.86%的大学生认为自己不适合所在专业,其选择所在专业的主要原因有:学校调剂(30.76%)、专业热门(30.76%)、个人兴趣(15.38%)、父母要求(7.69%)等。有71.14%的学生认为自己适合所在专业,其选择专业的主要原因有:个人兴趣(51.51%),学校调剂(18.18%)、专业热门(18.18%)。可以看出,大学生在既强调个人兴趣,又考虑就业前景、自身条件等现实条件,达到内外因素平衡的情况下更容易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在大学教育是否有帮助的问题中,认为专业适合自己的大学生认为大学教育有帮助的占82.75%,其中帮助体现在专业学习上的占58.33%,体现在社会实践上的占25%,经济人脉上的占16.66%。相反的大学生认为大学教育有帮助的占75%,其中主要体现在学习上的占66.66%,其他影响占11.11%。可以看出,认为自己不适合就读专业的人,对专业学习之外的相关活动参与探索度较低。因此,首先,应加强对高中毕业生未来规划和思考的指导工作。其次,扩大大学生选择专业的自由度,特别是在他们进入大学掌握信息较充分后,适当提供转换专业的机会。
2.就业规划
根据调查结果的分析,大学生在理性地结合现实条件和个人兴趣的基础上,更容易明确自身定位,确立合适目标,在未来就业择业时具有更强的目的性、更能确保就业成功性。根据这一关系,学校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加强对大学生进行这些方面的指导工作,如加强大学生自我认知,健全就业信息,加强学校、用人单位、个人间的了解。
3.自身完善
在关于哪个因素对实现梦想的阻力最大的问题中,选择个人能力与心理素质的大学生占47.81%,选择现实的社会形势的大学生占21.74%。由此可见,虽然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是方方面面的,但最直接的解决办法仍然是提高自身素质,注重自身能力的培养。在是否规划过自己的就业目标问题中,68.29%的大学生有但不明确,17.07%的大学生没有,14.63%的大学生有,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就业目标的规划能力。在一份明确的规划指导下,学习充实自我。
参考文献:
[1]崔智涛.大学就业指导的理论选择与模式构建[D].华东师范大学,2002.
[2]张光辉.大学就业指导模式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7.
[3]李洋.我国大学生就业动机性因素研究的计量学分析[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04:86-89.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动机;职业兴趣
影响大学生就业选择的因素是多元化的,包括家庭、个人、社会、教育等方面,它们交错着影响大学生的就业选择。目前我国多数学者将社会发展趋势与价值取向作为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的首要影响因素,综合考察高等教育扩招后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的变化趋势并进行分析,为实现大学生充分就业提出了若干对策和建议,欲使大学生的择业价值取向与社会主导的价值观相统一,从而提升大学生市场竞争能力。从职业兴趣这一大学生择业就业重要的内在驱动力角度出发,了解当代大学生就业择业的价值观呈现现状,共有本校230名学生参与该问卷调查。其中低年级学生占10.87%,高年级学生占90.13%。
一、当代大学生就业择业的价值观呈现现状
1.大学生就业择业的价值观呈现现状
在就业选择问题上,考虑实际,准备求职工作的学生占29.27%,准备考取公职的学生占26.83%,有出国留学想法的学生占21.95%,准备考研的学生占12.2%,还有9.76%的学生选择了“创业”。另外,若不考虑实际,选择“考取公职”与“求职”的学生降为9.76%与7.31%,而选择“自由职业”的学生则大幅增加,达41.46%。近年来,全国soho一族人数不断增加,特别是在北京、上海等经济发达城市自由职业者比例占到被调查总人数的34%,然而自由职业者看上去可以任意支配时间,平衡工作与生活。实际上由于收入不固定,精神压力极大,自由职业者并不自由。另外值得注意的是,2014年考研人数达172万,留学人数也预计达4、50万。然而在低年级学生中没有人选择“考研”与“留学”,可以看出选择两者的原因现实大于个人兴趣。在深入采访中,一位选择留学的同学也表示,出国与升学可以提高学历,提高竞争力,能帮助自己实现对未来的想法,目前国内就业形势对其选择影响较大。
2.大学生就业择业趋向理性和现实
在选择因素的问题上,影响大学生择业的主要因素依次为:发展空间(78.05%)、符合兴趣(73.17%)、薪金(70.73%)、专业对口(56.1%)、稳定(46.36%)、实现可能性(43.9%)。从总体上看,比起精神方面的追求,大学生更加注重工作的经济收入、工作环境、职务升迁及工作稳定度等现实的条件。而在深入采访当中,受访者也都非常直接地提出具体的物质条件,忽略了个人兴趣这一点。其原因在于个人兴趣可以很广泛,其已融入工作选择的大方向中,更具体的工作选择应由现实条件决定。
3.大学生择业就业的内在驱动力
梦想,是人类对于美好事物的一种憧憬和渴望,是我们人生前进的动力、追求的目标。因此,很多人认为具有梦想的大学生更有目标方向和内在动力,而当代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缺乏创造力、积极性是由于没有梦想造成的。但其实,大部分大学生都拥有各自的梦想。在本次调查中,拥有梦想或追求目标的大学生占80.43%,没有梦想或追求目标的大学生占19.57%。在大学生活中,最常做的事情和去图书馆学习是共同衡量大学生在生活上、学习上的积极性的重要指标,因此,我们将三者联系做对应分析。其中,在拥有梦想和追求目标的大学生中,每周去图书馆几次的占54.05%,进行非娱乐性个人爱好的占35.13%,进行专业学习的占29.72%,进行个人娱乐的占24.32%。在情况相反的大学生中,每周去图书馆几次的占22.22%,进行个人娱乐的占62.5%,进行非娱乐性个人爱好的占25%,进行专业学习的占12.5%。由此可见,不管是在学习上的追求还是在前行道路上的追求,梦想的确能催人上进。
随之,笔者做了更细致的调查。在对梦想的看法的问题上,认为梦想是终极目标可实现的大学生占34.78%,他们中拥有梦想且每周去图书馆几次的人数占76.92%。认为梦想是人生动力,与实现与否无多大关系的大学生占63.04%,他们中拥有梦想且每周去几次图书馆的人数占37.93%。而有的人还未具体化,但已形成的短期或长期计划也能给其前进动力。总之,给自己明确定位,选择适当的目标能够让大学生在就业择业时具有更强的目的性、更能确保就业成功性。而随意做与自身情况不相符的白日梦或只提梦想不提行动,只会让自己离梦想越来越远。
二、当代大学生就业动机现状对策
针对大学生就业选择上的诸多问题,笔者将一一对应,提出有效的大学生的就业选择价值观教育和引导对策。
1.专业选择
专业选择是影响大学生学习以及未来就业的一个重要因素。在本次调查问卷中,有28.86%的大学生认为自己不适合所在专业,其选择所在专业的主要原因有:学校调剂(30.76%)、专业热门(30.76%)、个人兴趣(15.38%)、父母要求(7.69%)等。有71.14%的学生认为自己适合所在专业,其选择专业的主要原因有:个人兴趣(51.51%),学校调剂(18.18%)、专业热门(18.18%)。可以看出,大学生在既强调个人兴趣,又考虑就业前景、自身条件等现实条件,达到内外因素平衡的情况下更容易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在大学教育是否有帮助的问题中,认为专业适合自己的大学生认为大学教育有帮助的占82.75%,其中帮助体现在专业学习上的占58.33%,体现在社会实践上的占25%,经济人脉上的占16.66%。相反的大学生认为大学教育有帮助的占75%,其中主要体现在学习上的占66.66%,其他影响占11.11%。可以看出,认为自己不适合就读专业的人,对专业学习之外的相关活动参与探索度较低。因此,首先,应加强对高中毕业生未来规划和思考的指导工作。其次,扩大大学生选择专业的自由度,特别是在他们进入大学掌握信息较充分后,适当提供转换专业的机会。
2.就业规划
根据调查结果的分析,大学生在理性地结合现实条件和个人兴趣的基础上,更容易明确自身定位,确立合适目标,在未来就业择业时具有更强的目的性、更能确保就业成功性。根据这一关系,学校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加强对大学生进行这些方面的指导工作,如加强大学生自我认知,健全就业信息,加强学校、用人单位、个人间的了解。
3.自身完善
在关于哪个因素对实现梦想的阻力最大的问题中,选择个人能力与心理素质的大学生占47.81%,选择现实的社会形势的大学生占21.74%。由此可见,虽然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是方方面面的,但最直接的解决办法仍然是提高自身素质,注重自身能力的培养。在是否规划过自己的就业目标问题中,68.29%的大学生有但不明确,17.07%的大学生没有,14.63%的大学生有,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就业目标的规划能力。在一份明确的规划指导下,学习充实自我。
参考文献:
[1]崔智涛.大学就业指导的理论选择与模式构建[D].华东师范大学,2002.
[2]张光辉.大学就业指导模式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7.
[3]李洋.我国大学生就业动机性因素研究的计量学分析[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04:86-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