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通过对文献的研究,大致可将我国排箫的历史发展脉络分为七个阶段,分别是远古至夏商时期、西周至战国时期、秦汉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隋唐宋时期、元明清时期以及近现代、当代时期。对排箫的形制演变、历史起源与发展、不同形制排箫的音色等方面作了梳理。
关键词:排箫;发展;演进
随着时代发展,箫这个乐器逐渐被人们所熟知,但排箫却依然不温不火的存在着。早在古时候,排箫的发展从成为兴盛的朝代主要演奏乐器到逐渐流入民间再到近现代几乎不为人所熟知,期间经历了七个时间段,都使排箫在各方面有了很大的改变。
在我国现在已经有一些对排箫在形制演变、历史起源与发展及其不同形制排箫的音色的研究。在此之前,古代文献中很少有对古代排箫的记载,相对应出土的文物也更是少见,所以一些研究都是在探索中摸索进行,没有特别明确的研究方向。国内的排箫演奏家也实属不多,自然而然排箫的发展也就不会特别理想,自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在赞菲尔等排箫家的推动下,排箫方可得到蓬勃发展。通过对文献的研究,大致可将我国排箫的历史发展脉络分为七个阶段,分别是远古至夏商时期、西周至战国时期、秦汉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隋唐宋时期、元明清时期以及近现代、当代时期。
一、远古至夏商时期
从现已有的资料来看,我国排箫最早出现在远古时期,但那时远古至夏商时期,人类的生活方式都及其简易,与之对应,那时的乐器制作的也是甚是简易,更谈不上复杂之说,由此发现排箫是从单支律管开始发展的乐器,虽然乐器制作简易,但在当时却是非常重要的乐器,舜时的乐舞《韶》,其主要伴奏乐器就是排箫,因此大多数人称《韶》为《箫韶》。由此可证明,排箫在远古至夏商时期虽然制作简易,但有一定的社会地位,而且相对于同时期的打击乐器而言,排箫有一定的旋律性。
二、西周至战国时期
在西周至战国时期中,从出土的文物中发现,排箫已经有明显的大小形制区别,管数数量也有变换,不同排箫之间配合使用,可以演奏的音乐音域更为宽广。从出土的骨质排箫、竹排箫和石排箫中可看出,排箫从远古时期的单支律管发展到多管排箫,已经是个质与量的变化发展。从出土文物来看,在那时排箫与笙、篪共同组成了乐队的管乐旋律部分,是主要的旋律乐器。《韶》是重要的先王之乐,在周代的礼乐制度中必定占有相当重要的社会地位,成为宫廷音乐、郊庙音乐的主要内容,而《韶》的主要伴奏乐器——排箫,自然而然就成为了郊庙音乐的主要伴奏乐器。除此之外,排箫的音色柔美悠然,与郊庙音乐所追求的音乐效果相吻合,这也是排箫成为主要伴奏乐器的另一个重要原因。那么排箫成为郊庙音乐的主要乐器之后,那代表的不仅仅是乐器本身所含的意义,更是上升到了一种“礼器”的层面存在于仪式之中。西周至战国这一时期对于排箫的发展而言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不论是从哪个层面来讲,都为排箫在汉代时期的发展鼎盛奠定了基础,准备了条件。
三、秦汉时期
秦汉时期的排箫在鼓吹乐和乐舞百戏中有很大影响,鼓吹乐在宫廷、军队中广泛应用,乐舞百戏在民间有很大的影响。作为汉代重要的宫廷一张是音乐和军队音乐的鼓吹乐,是由鼓和管乐器组成的,有很多种鼓吹乐,不过不论在哪种鼓吹乐中,排箫都是鼓吹乐中核心的旋律乐器。相对比排箫在西周至战国时期作为“礼器”的意义,在汉代的意义更为深刻和广泛。从出土的汉画像石中来看,排箫广泛的应用于各种乐队中,灵活的应用其中,根据乐队所需增减排箫的数量。所谓乐舞百戏中的“百戏”,实际上是对散乐、杂戏、舞蹈、武术、幻术、滑稽表演等多种民间技艺的总称,其中有各式各样的表演形式和丰富的节目,因此称之为“百戏”。总之此时的排箫是军乐队的核心乐器,其社会地位是不可撼动的。
四、魏晋南北朝时期
魏晋南北朝时期,实属是一个非常动乱的时代,出现了各领域横跨的大融合现象,由于动乱,使排箫在的继承汉代排箫的基础上与佛教有了一部分结合。在这时期中的佛教洞窟中有很多与音乐相关的壁画可证明,佛教所使用的乐器除了大量的本土乐器之外,还有很多外来的乐器,从而使得排箫与其他乐器组合起来形成新的乐队。这时候魏晋南北朝时期不仅没有排异的现象,而且选择了与其他外来乐器相结合发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从而使得排箫继承了汉代排箫的优势特点,又与佛教乐器相结合,排箫就不再是单一的发展,并且为隋唐时期排箫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五、隋唐宋时期
隋唐宋时期的排箫在分别在雅乐、燕乐、鼓吹乐和佛教音乐中进行历史发展。在隋唐时期中,雅乐和燕乐在宫廷中的分化很是明显。隋唐时期的雅乐只是在一些乐器的使用上做了一些改动,并没有像周代、汉代那样的重视,自然而然,雅乐在隋唐时期就失去了先前应有的重要社會地位。而隋唐时期的燕乐就不同于雅乐,这时期的燕乐非常发达,因为传入了很多外来音乐,随之也就传入了很多外来乐器,这不仅仅丰富了音乐的种类,还丰富了乐器之间的组合类型。因为唐朝时代,大家比较钟爱弹拨弦乐器,尤其是琵琶作为代表,促使弹拨弦乐器在燕乐中成为了主要旋律乐器,而此时在燕乐中存在的排箫,因为其柔美温和的音色特点,排箫在乐队中主要做声部之间的烘托及铺垫作用,偶尔也会被应用于主要旋律,作为主要旋律乐器。虽然说排箫已经不是乐队中的核心乐器,但也是必不可少的一种乐器,没有了排箫,乐队奏出的乐曲就会少那么些韵味,总不会完美。宋朝与隋唐时代不同,其统治者对于雅乐非常重视,所以就花很大精力在这方面,宋朝的统治者针对雅乐的各方面进行了严谨的修订,使其有了很大的发展,而作为雅乐主要乐器的排箫,自然而然随着雅乐的发展也有了很大的发展,因为宋代统治者的重视使得排箫在宋朝的雅乐中有了非常重要的社会地位。
鼓吹乐在汉代时期发展的十分发达,随着朝代变更,隋唐宋时期也继承了汉代的鼓吹乐,在这时期不论鼓吹乐应用于何种场合,排箫总是其中的主要乐器。从魏晋南北朝开始发展的佛教音乐,到了唐代便是达到了其高峰,从佛教洞窟中就可发现排箫与其他乐器相结合所形成的乐器组合,使得多者相互影响发展,使其发展壮大,在北魏时期的壁画中就已经发现了排箫的存在,但数量不多,直到唐代才有了大量的排箫存在,到宋朝又急剧减少,虽然数量有多少起伏变化,不过在敦煌壁画中,排箫这种乐器出现的频率很高,由此可见,排箫在唐代佛教音乐中使用非常普遍。排箫在唐代的发展十分显著,尤其是在燕乐和佛教音乐中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在雅乐和鼓吹乐中虽然还是有一定的地位,但是没有改进,一成不变的存在与雅乐和鼓吹乐中。兴盛的唐代有了大量的外来音乐及其外来乐器,促使排箫与其相结合组成新的形式,进而排箫也就有了各方面的发展。在唐朝时国力强盛,从日本来到中国的遣唐使经过学习,也将排箫带进日本,由此可发现,排箫在当时是非常受欢迎的。 六、元明清时期
元明清时期排箫几乎已失传,元时,排箫还少量应用于散乐中,明清时期排箫在民间就已经失传。在元朝,雅乐相对比前朝而言根本谈不上重视之说,最多也就是追求那种形式,基本上用于祭祀,更没有所谓的好的发展。明朝时,基本上都是“借鉴”前朝的雅乐,然后修改名称,其本质几乎没什么改变,其中还掺杂了一些俗乐,甚是混乱。在清朝,其统治者一改明朝时所流传的雅乐,尽力将雅乐系统恢复至好的状态,随之《中和韶乐》现世,其中所使用的排箫不同于传统的排箫,样式精美细致,每支吹管都有其独有的名称和吹孔,更像是一支支吹管连起来的乐器。在汉唐时期中,我们可看出排箫不但深受重视而且有很好的发展,可以说是排箫发展历程中的鼎盛时期,到了元朝,排箫的应用已经是零零散散的,偶尔在民间出现,不被重视使得排箫没有好的发展,这一景象已经证明排箫的发展已经在走下坡路,以至于到明清时期几乎没有任何“质”的发展,有的只是作为被附加在雅乐系统中的乐器而传承下来。
七、近现代及当代时期
在近现代到当代时期,排箫几乎已经没有任何发展前景可言,当时中国的社会制度开始动摇,原本的封建制度被革命运动取消,而与之相附和的雅乐系统也一并被取缔,然而仅以形式所存在于雅乐中的排箫也就被人们逐渐遗忘。新的社会制度和渗入我国的西方音乐体系逐渐改变了人们对音乐的认知,对社会音乐有很大的影响。原本在明清时期就不被重视的排箫这件乐器,随着雅乐系统的瓦解,排箫更是被无情的遗忘掉。在这之后出现过一些民间特色乐器的形式,但其中却都不曾给排箫留有一席之地,排箫不再有好的发展,自然而然,新的乐器组合发展就不会将排箫加进去,久而久之世间似乎就没有排箫这件乐器存在了。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各领域的发展都进行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仿佛排箫也有了曙光一般。那时的音乐工作者一边接受西方先进音乐系统的体制,一边也未曾忘本,記得本土的传统乐器,因此,排箫重新进入到人们的视线当中,而排箫在历朝历代中的发展也被人所了解,而且体现出排箫这件古乐器的传统文化意义。一些音乐工作者试图改进排箫这件乐器,使其可以在舞台上大量表演使用,但结果不如人意,排箫的改进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并没有被推广发展,因此排箫依然停留在原地。
从排箫的发展历程中可以看出排箫不仅有型制上的改变,同时在用途上也有很多变化。经历了如此起伏波折的一件乐器,最终没有被遗忘。中国古代音乐史在近几年开始不断被深入研究,对古代乐器的研究工作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排箫作为古代乐器之一,其相关介绍文章相继出现,特别是有关对汉唐时期排箫的仿制工作以及自远古时代至今的形制改进研究。排箫在历史长河中经历了跌宕起伏的辉煌时期和没落时期,它的音色对于当时人们生活的状态起到了一定的舒缓作用,体现了当时人们的审美特点,柔美而婉转。在我看来排箫是一件非常具有代表意义的古代乐器,它的发展历程穿梭于历朝历代中,它的历史影响让我们不容忽视,虽然现在社会发展迅速,与古代时候的社会有天壤之别,但是我们也要保留传统的乐器,研究其特色特点进行改进,使其成为适应现代社会的乐器,既保留其传统本质,也顺应时代潮流,让排箫这件传统乐器可以被更多的人所熟知,从而可以更好的发展我国传统音乐。
参考文献
[1]庄本立.中国古代之排箫[M].台湾:台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学院研究所.(1963)
[2]王子初.排箫[J].乐器.2003(09)
[3]林静.中国排箫的发展脉络及历史地位[J].齐鲁艺苑.2012(01)
[4]曹量.排箫的功能与历史地位演变 [J].民族音乐.2008(04)
[5]郭学智.汉画像石中的排箫研究[J].民族艺术.2013(06)
作者简介
李晓桐;性别:女;出生年月:1996.06;民族:汉;籍贯:山东省潍坊市;学历:本科;职称:学生;毕业院校:中国矿业大学;主要研究方向:竹笛演奏与教学;单位名称:中国矿业大学。
基金项目:江苏省高等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项目编号:201710290160X
(作者单位:中国矿业大学)
关键词:排箫;发展;演进
随着时代发展,箫这个乐器逐渐被人们所熟知,但排箫却依然不温不火的存在着。早在古时候,排箫的发展从成为兴盛的朝代主要演奏乐器到逐渐流入民间再到近现代几乎不为人所熟知,期间经历了七个时间段,都使排箫在各方面有了很大的改变。
在我国现在已经有一些对排箫在形制演变、历史起源与发展及其不同形制排箫的音色的研究。在此之前,古代文献中很少有对古代排箫的记载,相对应出土的文物也更是少见,所以一些研究都是在探索中摸索进行,没有特别明确的研究方向。国内的排箫演奏家也实属不多,自然而然排箫的发展也就不会特别理想,自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在赞菲尔等排箫家的推动下,排箫方可得到蓬勃发展。通过对文献的研究,大致可将我国排箫的历史发展脉络分为七个阶段,分别是远古至夏商时期、西周至战国时期、秦汉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隋唐宋时期、元明清时期以及近现代、当代时期。
一、远古至夏商时期
从现已有的资料来看,我国排箫最早出现在远古时期,但那时远古至夏商时期,人类的生活方式都及其简易,与之对应,那时的乐器制作的也是甚是简易,更谈不上复杂之说,由此发现排箫是从单支律管开始发展的乐器,虽然乐器制作简易,但在当时却是非常重要的乐器,舜时的乐舞《韶》,其主要伴奏乐器就是排箫,因此大多数人称《韶》为《箫韶》。由此可证明,排箫在远古至夏商时期虽然制作简易,但有一定的社会地位,而且相对于同时期的打击乐器而言,排箫有一定的旋律性。
二、西周至战国时期
在西周至战国时期中,从出土的文物中发现,排箫已经有明显的大小形制区别,管数数量也有变换,不同排箫之间配合使用,可以演奏的音乐音域更为宽广。从出土的骨质排箫、竹排箫和石排箫中可看出,排箫从远古时期的单支律管发展到多管排箫,已经是个质与量的变化发展。从出土文物来看,在那时排箫与笙、篪共同组成了乐队的管乐旋律部分,是主要的旋律乐器。《韶》是重要的先王之乐,在周代的礼乐制度中必定占有相当重要的社会地位,成为宫廷音乐、郊庙音乐的主要内容,而《韶》的主要伴奏乐器——排箫,自然而然就成为了郊庙音乐的主要伴奏乐器。除此之外,排箫的音色柔美悠然,与郊庙音乐所追求的音乐效果相吻合,这也是排箫成为主要伴奏乐器的另一个重要原因。那么排箫成为郊庙音乐的主要乐器之后,那代表的不仅仅是乐器本身所含的意义,更是上升到了一种“礼器”的层面存在于仪式之中。西周至战国这一时期对于排箫的发展而言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不论是从哪个层面来讲,都为排箫在汉代时期的发展鼎盛奠定了基础,准备了条件。
三、秦汉时期
秦汉时期的排箫在鼓吹乐和乐舞百戏中有很大影响,鼓吹乐在宫廷、军队中广泛应用,乐舞百戏在民间有很大的影响。作为汉代重要的宫廷一张是音乐和军队音乐的鼓吹乐,是由鼓和管乐器组成的,有很多种鼓吹乐,不过不论在哪种鼓吹乐中,排箫都是鼓吹乐中核心的旋律乐器。相对比排箫在西周至战国时期作为“礼器”的意义,在汉代的意义更为深刻和广泛。从出土的汉画像石中来看,排箫广泛的应用于各种乐队中,灵活的应用其中,根据乐队所需增减排箫的数量。所谓乐舞百戏中的“百戏”,实际上是对散乐、杂戏、舞蹈、武术、幻术、滑稽表演等多种民间技艺的总称,其中有各式各样的表演形式和丰富的节目,因此称之为“百戏”。总之此时的排箫是军乐队的核心乐器,其社会地位是不可撼动的。
四、魏晋南北朝时期
魏晋南北朝时期,实属是一个非常动乱的时代,出现了各领域横跨的大融合现象,由于动乱,使排箫在的继承汉代排箫的基础上与佛教有了一部分结合。在这时期中的佛教洞窟中有很多与音乐相关的壁画可证明,佛教所使用的乐器除了大量的本土乐器之外,还有很多外来的乐器,从而使得排箫与其他乐器组合起来形成新的乐队。这时候魏晋南北朝时期不仅没有排异的现象,而且选择了与其他外来乐器相结合发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从而使得排箫继承了汉代排箫的优势特点,又与佛教乐器相结合,排箫就不再是单一的发展,并且为隋唐时期排箫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五、隋唐宋时期
隋唐宋时期的排箫在分别在雅乐、燕乐、鼓吹乐和佛教音乐中进行历史发展。在隋唐时期中,雅乐和燕乐在宫廷中的分化很是明显。隋唐时期的雅乐只是在一些乐器的使用上做了一些改动,并没有像周代、汉代那样的重视,自然而然,雅乐在隋唐时期就失去了先前应有的重要社會地位。而隋唐时期的燕乐就不同于雅乐,这时期的燕乐非常发达,因为传入了很多外来音乐,随之也就传入了很多外来乐器,这不仅仅丰富了音乐的种类,还丰富了乐器之间的组合类型。因为唐朝时代,大家比较钟爱弹拨弦乐器,尤其是琵琶作为代表,促使弹拨弦乐器在燕乐中成为了主要旋律乐器,而此时在燕乐中存在的排箫,因为其柔美温和的音色特点,排箫在乐队中主要做声部之间的烘托及铺垫作用,偶尔也会被应用于主要旋律,作为主要旋律乐器。虽然说排箫已经不是乐队中的核心乐器,但也是必不可少的一种乐器,没有了排箫,乐队奏出的乐曲就会少那么些韵味,总不会完美。宋朝与隋唐时代不同,其统治者对于雅乐非常重视,所以就花很大精力在这方面,宋朝的统治者针对雅乐的各方面进行了严谨的修订,使其有了很大的发展,而作为雅乐主要乐器的排箫,自然而然随着雅乐的发展也有了很大的发展,因为宋代统治者的重视使得排箫在宋朝的雅乐中有了非常重要的社会地位。
鼓吹乐在汉代时期发展的十分发达,随着朝代变更,隋唐宋时期也继承了汉代的鼓吹乐,在这时期不论鼓吹乐应用于何种场合,排箫总是其中的主要乐器。从魏晋南北朝开始发展的佛教音乐,到了唐代便是达到了其高峰,从佛教洞窟中就可发现排箫与其他乐器相结合所形成的乐器组合,使得多者相互影响发展,使其发展壮大,在北魏时期的壁画中就已经发现了排箫的存在,但数量不多,直到唐代才有了大量的排箫存在,到宋朝又急剧减少,虽然数量有多少起伏变化,不过在敦煌壁画中,排箫这种乐器出现的频率很高,由此可见,排箫在唐代佛教音乐中使用非常普遍。排箫在唐代的发展十分显著,尤其是在燕乐和佛教音乐中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在雅乐和鼓吹乐中虽然还是有一定的地位,但是没有改进,一成不变的存在与雅乐和鼓吹乐中。兴盛的唐代有了大量的外来音乐及其外来乐器,促使排箫与其相结合组成新的形式,进而排箫也就有了各方面的发展。在唐朝时国力强盛,从日本来到中国的遣唐使经过学习,也将排箫带进日本,由此可发现,排箫在当时是非常受欢迎的。 六、元明清时期
元明清时期排箫几乎已失传,元时,排箫还少量应用于散乐中,明清时期排箫在民间就已经失传。在元朝,雅乐相对比前朝而言根本谈不上重视之说,最多也就是追求那种形式,基本上用于祭祀,更没有所谓的好的发展。明朝时,基本上都是“借鉴”前朝的雅乐,然后修改名称,其本质几乎没什么改变,其中还掺杂了一些俗乐,甚是混乱。在清朝,其统治者一改明朝时所流传的雅乐,尽力将雅乐系统恢复至好的状态,随之《中和韶乐》现世,其中所使用的排箫不同于传统的排箫,样式精美细致,每支吹管都有其独有的名称和吹孔,更像是一支支吹管连起来的乐器。在汉唐时期中,我们可看出排箫不但深受重视而且有很好的发展,可以说是排箫发展历程中的鼎盛时期,到了元朝,排箫的应用已经是零零散散的,偶尔在民间出现,不被重视使得排箫没有好的发展,这一景象已经证明排箫的发展已经在走下坡路,以至于到明清时期几乎没有任何“质”的发展,有的只是作为被附加在雅乐系统中的乐器而传承下来。
七、近现代及当代时期
在近现代到当代时期,排箫几乎已经没有任何发展前景可言,当时中国的社会制度开始动摇,原本的封建制度被革命运动取消,而与之相附和的雅乐系统也一并被取缔,然而仅以形式所存在于雅乐中的排箫也就被人们逐渐遗忘。新的社会制度和渗入我国的西方音乐体系逐渐改变了人们对音乐的认知,对社会音乐有很大的影响。原本在明清时期就不被重视的排箫这件乐器,随着雅乐系统的瓦解,排箫更是被无情的遗忘掉。在这之后出现过一些民间特色乐器的形式,但其中却都不曾给排箫留有一席之地,排箫不再有好的发展,自然而然,新的乐器组合发展就不会将排箫加进去,久而久之世间似乎就没有排箫这件乐器存在了。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各领域的发展都进行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仿佛排箫也有了曙光一般。那时的音乐工作者一边接受西方先进音乐系统的体制,一边也未曾忘本,記得本土的传统乐器,因此,排箫重新进入到人们的视线当中,而排箫在历朝历代中的发展也被人所了解,而且体现出排箫这件古乐器的传统文化意义。一些音乐工作者试图改进排箫这件乐器,使其可以在舞台上大量表演使用,但结果不如人意,排箫的改进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并没有被推广发展,因此排箫依然停留在原地。
从排箫的发展历程中可以看出排箫不仅有型制上的改变,同时在用途上也有很多变化。经历了如此起伏波折的一件乐器,最终没有被遗忘。中国古代音乐史在近几年开始不断被深入研究,对古代乐器的研究工作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排箫作为古代乐器之一,其相关介绍文章相继出现,特别是有关对汉唐时期排箫的仿制工作以及自远古时代至今的形制改进研究。排箫在历史长河中经历了跌宕起伏的辉煌时期和没落时期,它的音色对于当时人们生活的状态起到了一定的舒缓作用,体现了当时人们的审美特点,柔美而婉转。在我看来排箫是一件非常具有代表意义的古代乐器,它的发展历程穿梭于历朝历代中,它的历史影响让我们不容忽视,虽然现在社会发展迅速,与古代时候的社会有天壤之别,但是我们也要保留传统的乐器,研究其特色特点进行改进,使其成为适应现代社会的乐器,既保留其传统本质,也顺应时代潮流,让排箫这件传统乐器可以被更多的人所熟知,从而可以更好的发展我国传统音乐。
参考文献
[1]庄本立.中国古代之排箫[M].台湾:台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学院研究所.(1963)
[2]王子初.排箫[J].乐器.2003(09)
[3]林静.中国排箫的发展脉络及历史地位[J].齐鲁艺苑.2012(01)
[4]曹量.排箫的功能与历史地位演变 [J].民族音乐.2008(04)
[5]郭学智.汉画像石中的排箫研究[J].民族艺术.2013(06)
作者简介
李晓桐;性别:女;出生年月:1996.06;民族:汉;籍贯:山东省潍坊市;学历:本科;职称:学生;毕业院校:中国矿业大学;主要研究方向:竹笛演奏与教学;单位名称:中国矿业大学。
基金项目:江苏省高等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项目编号:201710290160X
(作者单位:中国矿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