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古希腊式“神话”

来源 :学术理论与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omeng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古希腊作为欧洲文明的源头,在艺术领域上有着极高的造诣。但是在那个时代为什么会有高的造诣却很少有人思考过。笔者在对丹纳《艺术哲学》之第四编(希腊的雕塑)研读后,分别以自然环境、历史渊源、宗教情结和社会氛围四个方面为切入点,展开对古希腊艺术高度发展缘由的思考,以求探询出古希腊音乐生存发展的根基所在。
  关键词:古希腊;丹纳;《艺术哲学》
  
  引言
  翻阅关于古希腊、古罗马时期的音乐论著,一个问题始终在脑中萦绕:为什么古希腊在那样一种初级的社会发展阶段,还能在文化艺术领域有着深厚的造诣,甚至后来有谚语称“希腊是西洋文化之母”。在最初学习时,凡提及古希腊音乐,第一印象就是它的单声部、诗乐舞三位一体、荷马史诗、抒情诗、音乐理论等诸多专有名词,直观但浅显,并未究其深层原因及其彼此间的微妙关系。当笔者潜心研读了由法国史学家兼批评家丹纳创作、傅雷翻译的《艺术哲学》一书,尤其是对其中专门论述古希腊艺术的第四编——希腊的雕塑一部分时,除了感叹丹纳对于古希腊艺术方面所得出的独到且深刻阐释,也对其中的几处论述引发出自己的一些思考。
  在《艺术哲学》一书中,丹纳提出,只有对古希腊整个民族的风俗习惯、生活环境进行切实研究,才能较为准确地解释出此时期艺术高度发展的缘由。他以种族、时代、制度三个章节较为形象细致地对古希腊时期进行了一个基本的还原再现,并逐一地在叙述过程中阐明自己的观点。笔者认为,通过自然环境、历史渊源、宗教情结以及社会氛围四个方面的阐述,可以找到本人始终思考的问题的答案,它们对于古希腊文明的发展起到了不同方面的作用。
  一、自然环境
  丹纳在本书中从希腊人和拉丁人的“亲属关系”<1>出发,阐释了乡土环境对一个民族风俗和性格的影响。
  首先,希腊地处北纬36度到北纬42度之间,具有典型的地中海式气候特征,气候宜人。当地居民既不用躲避夏日的炎热,也不用忍受冬季的严寒。这种宜人的气候为希腊人营造了非常舒适的生存环境,进而塑造了希腊人积极的精神状态。这也为他们探求真理和求索世界提供了必要的前提。其次,希腊位于巴尔干半岛南端,岛屿众多,境内的品都斯山脉群贯穿南北,地貌以丘陵为主,并呈现出一定的多样性。由于山地比例较大,导致了古希腊耕地面积较少且比较贫瘠。这种自然状况使得古希腊居民生活作息相对简单,粮食生产相对不足。少粮的现状使人们身形纤细且行动灵活,避免过分沉溺于美食享受之中。简单的生活方式为古希腊人的幻想和思考提供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再次,古希腊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征保护和促进了古希腊文明的发展。在冷兵器时代,天然屏障往往在战争中起到很大作用。希腊多山地的地貌特征虽然影响到了农业的生产与发展,但是却较好的抵挡了来自外域强敌的侵扰,这无疑为古希腊人提供了个相对安全稳定的环境。由于岛屿众多形成的绵长的海岸线,方便了古希腊居民与其他地区的贸易往来。不仅补给了相对匮乏的资源,还加强了不同地域间的文化交流,促进了古希腊文明乃至人类文明的发展。
  古希腊人与自然环境的相处模式鲜明地体现了自然环境对民族发展的极大影响。古希腊民族受客观自然条件影响的特质经过长期演变之后,演化为固有的民族特性的一个方面——热爱思辨、乐于探索的精神,并直接影响着古希腊艺术领域的高度发展。但是,这种民族特性的形成并非仅受自然环境的影响,还有很多因素促其生成。
  二、历史渊源
  自然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古希腊民族的特性,除此之外,考察历史的渊源更有助于加深对古希腊这种民族特性的理解。丹纳在书中提过一个名为“尤利斯”的人物,“在文明初启的时候,别的地方的人正在血气方刚,幼稚蛮横的阶段。他们两个英雄中的一个却是绝顶聪明的尤里斯,本领高强的水手,做人谨慎,有远见,性情狡猾,会随机应变,会层出不穷的扯谎,一心只想着自己的利益。”<2>他认为,古希腊人就是以“尤里斯”为榜样,极为重视才气。
  事实上,古希腊历史中是否存在“尤利斯”已经不重要,重要是古希腊崇尚智慧风气的形成与存在。仅仅从古希腊诞生的哲学家、批评家、诡辩家的数量,就可以窥探出当时思想氛围的醇厚。古希腊人的求知欲极强,他们向“腓尼基人学习了用数学算账,……向埃及人学习了用几何学来丈量田地”<3>之后,仍执着于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探询事物的本源。尤其在学术领域<4>,古希腊人探求真理、挖掘本质,对未知世界展开密网般的探询。正如丹纳所说:“他们的热诚胜过他们的成就。关心公共事务与研究哲学两件事是人与野兽的分别,希腊人与异族的分别。”<5>当时的科学巨匠们可以一一历数:“数学从毕达哥拉斯到阿基米德,天文学从泰勒斯到托勒密,自然科学从希波克拉底到亚里士多德,历史学从希罗多德到修昔底德……逻辑学,政治学,道德学,美学……”<6>他们的理论建树对后世的深远影响已无需多论,重要的是从他们涉猎广泛而又颇有建树的众多学术成就中,可以窥见一种态度——全民族对真理的渴望与认真。这些辉煌成就的取得不仅仅是由于科学家个人的努力,更得益于自初始流传下来的历史渊源,只有在崇尚求知的民族风气之中,学术事业才能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
  古希腊的先哲们如毕达哥拉斯、亚里士多德等人在古希腊音乐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数学家毕达哥拉斯经过精密的弦长计算后提出,八度、五度和四度是完美的协和音程,他也因此成为西方历史上第一个以理论方式阐释音乐现象的人。还有提出四音音列和完整音列体系的阿里斯多塞诺斯,论述不同调式会影响人类情感的亚里士多德以及提出“音乐训练心智”等观点的柏拉图等等。他们分别从数学、哲学以及艺术美学方面对音乐及乐音进行了推敲、论证。他们的理论构建起古希腊音乐理论体系,使此时期音乐不再停留于残存的乐谱和文献中。这些先哲们站在科学的高度为音乐领域建构起坚固的基石,大大推动了音乐的发展。
  三、宗教情结
  神崇拜作为古希腊人精神世界的核心,可以在点滴细节处看到神灵与他们的联系。从古老神秘的神话传说开始,古希腊人就将自己领域内的一切事物冠之以相对应的守护神,从山川河流到阳光草木,大自然中所有代表力量与气息的地方都有神的存在。古希腊多神论蕴藏着大自然的生生不息以及古希腊人亲近神灵的理念。
  古希腊人对于宗教的概念与别国略有不同,甚至和不久后产生的基督教大相径庭。他们崇拜神、敬仰神,但却不会畏惧神、疏远神。实际上,神的存在是以古希腊人本身的意识为转移的。在文明初始时,古希腊人创造了属于自己的神,将其作为解释周边事物的载体。他们将神定位的十分人性化、理想化,拥有七情六欲和悲欢离合,在生活中与人类‘朝夕相处’,甚至成为人类生活中的一份子。实际上,古希腊人以神来寄托自身的意愿,他们所遵从的宗教情绪就是一种“人神同性”的基调。在他们的概念中,神灵固然重要、崇高,但却不是制约自己思想灵魂的精神枷锁。在这里不会出现基督教徒的甘于听命和佛教信徒的出世静心,古希腊人只会让神灵按照人类的思想去行使他们被赋予的神权。正因为这样,他们的宗教没能成为正统教派,没有形成一种传统去规范民众的行为举止,也没有产生深远影响以及成群的信徒。但也正因此,人们才得以避免等级森严、戒备重重的宗教观念带来的思想束缚和精神压制,获得了可以自由思索联想的空间。他们的明智之处在于不但创造了神,并且还物尽所用,使其为人类事业的发展助力。正如丹纳所说:“在希腊,人叫制度隶属于人,而不是人隶属于制度。他把制度作为手段,不以制度为目的。”<7>
  不过古希腊人对于神的重视程度却是毋庸置疑的,其中很大一部分都表现在对于音乐的崇拜。在希腊神话中有许多擅长音乐的神,比如缪斯、阿波罗和奥菲欧;在众多敬神和祭神的宗教活动中,音乐也一直是贯穿仪式的主线,同舞蹈、诗歌相互映衬;发源于祭神表演中的古希腊悲剧和喜剧更是将此时期音乐的发展推向新的高潮,期间诞生的部分音乐形式和作品被后世借鉴、运用。由此可见,众多的宗教活动和神话题材为古希腊音乐提供了广阔平台。音乐在希腊人的生活中随处可寻,几乎人人都会诵唱一两句诗歌,大大促进了音乐的发展;与此相对应,音乐也成为宗教仪式中群众演出以及歌颂神灵的一种重要载体,成为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音乐与神崇拜的紧密联系,在重视神的古希腊社会中自然占据了重要地位。
  四、社会氛围
  丹纳在书中提到,“自公元前九世纪的荷马与史诗的时代告终以后,古希腊社会与风俗习惯有了极大的变化。……一切工业日趋完善;古诗里说的五十桨的小艇变成二百桨的大船。……多利安(也有译为多利亚)式的神庙盖起来了,荷马所不知道的钱币、数字、书法,都相继出现;战术也有变化,不在驾车混战而改用步兵,列成阵势。……史诗中说的伊萨基岛上,每个家庭都单独过活,许多家长各自为政,谈不到群众的权利,……如今却建成了许多城镇,既有守卫,又能关闭,既有长官,又有治安机关,成为共和邦,公民一律平等,领袖由选举产生。”<8>
  随着荷马史诗传统的衰落,古希腊社会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社会经济的进步、民主体制的完善,人民也更加自我、随性,此时期抒情诗的出现正好迎合了希腊人的脾性。这种新兴体裁一改荷马史诗中平铺直叙地描述英雄业绩,隐忍个人情感的风格,而往往是直抒胸臆,借此表达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诗歌的进行中会配有乐器伴奏和手势舞蹈,表演者高声吟唱,表现形式自由奔放。抒情诗中将舞蹈表演作为极为重要的一环,体现出当时古希腊的一种社会制度——重视舞蹈。舞蹈在很多仪式场合上都会出现,并且常与诗歌诵唱相伴。比如在公共场合:“宗教和政治,平时和战时,纪念死者和表扬胜利的英雄”<9>,在私人场合:贵族们的宴席酒会或是平民们的家中小聚。这些公共或私人的场合经常出现的歌舞形式表演,体现出社会对于音乐的功能需求。
  古希腊民众十分热衷于自身艺术素质的培养。“雅典的青年,到十六岁为止的全部教育就是舞蹈。……他们把形象优美,诗意盎然的节目自演自唱,供自己娱乐。”<10>古希腊人对于角色的判定并不追求专攻性和局域性,一人可胜任多种角色。抒情诗人们不仅会创作诗歌,并且还是演唱和舞蹈高手,如前文所提的亚里士多德、毕达哥拉斯、柏拉图等人,他们既是哲学家、数学家,又是艺术鉴赏家、音乐家,多重身份使他们能以开阔的视野来审视、理解和阐释音乐。
  所以,当时社会对于歌舞的巨大需求以及群众对于艺术的强烈追求为音乐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后来的古希腊悲剧和喜剧正是以抒情诗为基础产生并发展的,“最初的戏剧作家和演员都同时是抒情诗人。”<11>当然,较为大型且具有公共性质的戏剧表演也迎合了已成为城邦制国家的希腊,民众能从这种集体化的表演形式中得到比抒情诗里更为宽广的大众情怀。
  结语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对文章开头提出的问题作如下回答:一、舒适的地中海式气候和多丘陵、多岛屿的自然环境对古希腊爱思考、爱探索特性的形成产生了深刻影响,进而为音乐的形成发展做了思维方式上的准备;二、追求才情的历史传统为音乐的发展提供了优越的人文环境,古希腊人在学术方面的建树可以使他们站在理性高度看待音乐问题,为音乐的发展创造了深厚的理论基础;三、古希腊民众“人神同形同性”的宗教情绪以及音乐在宗教活动中的重要地位,为古希腊音乐的发展提供了平台;四、社会对于歌舞的需求和群众对于艺术的追求为音乐的发展创造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古希腊悲剧的出现成就了古希腊音乐的一个高峰,也成为后来歌剧创作的最初模本。
  在对四个方面的思考后,笔者认为自然环境和历史渊源分别是客观和主观因素,二者同为影响古希腊文明发展的先决条件。宗教情结伴随着古希腊文明的发展而产生,是其精神文化的核心所在。社会氛围的重要作用集中体现在古希腊社会建立城邦制之后,是影响古希腊文明发展的后备力量。上述各方面虽未在同一时间产生,但在同一空间内先后作用,相互影响,共同作用于古希腊文化,促进了古希腊艺术的高度发展。
  
  参考文献:
  [1][法]丹纳著,《艺术哲学》,傅雷译,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4年5月第1版.
  [2]沈旋、梁晴、王丹丹著,《西方音乐史导学》,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7年7月第2版.
  [3]吴晓群著,《希腊思想与文化》,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9年8月第1版.
  [4][美]保罗·亨利·朗著,顾连理等译,《西方文明中的音乐》,贵州人民出版社,2009年1月第2版.
  [5][意]鲁道夫·阿玛迪奥·兰切亚尼著,陈超、赵伟佳译,《古罗马新传》,黄山书社,2009年10月第1版.
  
  注 释:
  <1><2><3><5><6><7><8><9><10>[法]丹纳著,《艺术哲学》,傅雷译,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4.1.第339页,第347页,第348页,第350页,第349页,第361页,第406页,第410页,第409页.
  <4>这里所指的学术领域,即为科学领域.
  <11>沈旋、梁晴、王丹丹著,《西方音乐史导学》,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7.2.第11页.
其他文献
一、探戈音乐的起源与发展  (一)探戈的诞生  1.探戈音乐的起源  发端于十九世纪下半叶的探戈音乐是阿根廷对世界音乐文化的伟大贡献。这种出身卑微的音乐,从它诞生的第一天起就成为当时人们思想感情抒发的重要载体,它凭借着强大的生命力和艺术感染力,狂潮般涤荡着整个阿根廷,甚至全世界。以阿斯托尔·潘塔利昂·皮亚佐拉(Astor Pantaleón Piazzolla ,以下简称为皮亚佐拉)为代表的探戈音
期刊
摘 要:公园分为城市公园和自然公园两大类,我们一般所说的公园仅指城市公园,也就是主要在城区经营的公园,而不包括像美国国家公园和中国的自然风景名胜这一类的自然公园。城市公园在城市空间中占据了相当重要的地位,位于繁华城市中的公园为人们提供了一片安静的休息地。为市民提供了一处可以在闲暇时游览、娱乐的地方。城市公园是园林的一种,由地形、水体等多种元素共同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形成城市公园空间。在这些公园空间的
期刊
色彩作为电影中一个极其重要的视觉元素,一直以来为刻画角色的情感,为营造场景环境的氛围,为增进剧情、丰富画面、加强真实感,提高电影本身的欣赏价值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一、运用色彩创造某种氛围,反应人物情绪,产生情感传达的人性化互动  众所周知,色彩只是眼睛玩弄的魔术,物体是没有色彩的,当日光照射到一个物体的表面上时,这个物体按照其分子结构吸收某些波长而反射出另一些波长,这些被反射出来的波长在人的眼睛
期刊
摘 要:80多年前,以毛泽东、朱德为代表中国共产党人以坚定的党性、优良的作风和铁的纪律,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具体革命实践相结合,创造性地开辟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闯出了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井冈山由此成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开篇,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光辉起点。在两年零四个月的井冈山斗争中,在艰苦卓绝的岁月里,井冈山人民用生命与鲜血投了中国共产党最忠实的一票。纵观历史,我
期刊
摘 要:音色是小提琴演奏表现力的核心要素,好的音色会让人陶醉其中;反之,则会大大降低欣赏者的兴趣。那么,小提琴音色的训练就会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对小提琴基本音色、音色变化及其相关训练等方面进行阐述,并对音色等级分类及其与情感表现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从而说明系统化音色训练的重要性及对情感表达所起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音色;变化音色;音色训练;情感表现      长久以来,小提琴一直因其优雅迷人的声音
期刊
摘 要:钟嵘的“直寻“说提倡“自然”、“比兴”的语言修辞技巧和情感抒发原则,形成了关于诗歌与美学的有积极性和创造性的理论。这一脉理论在经过严羽、王夫之等从不同侧面的阐发与补充后,最终定型于王国维的“不隔”说。本文讨论“直寻”说的影响与意义,从历史的追溯方面展开探讨,主要涉及严羽、王夫之、王国维等人对“直寻”说的继承与阐发,通过追溯和对比可以发现,在“直寻”说的影响下形成了中国古典美学中的一条独特脉
期刊
摘 要:标志是以单纯、显著、易识别的物象、图形或文字符号为直观语言来代表企业、组织、团体或个人形象,还可以传达丰富的信息。中国的标志设计伴随着改革开放大潮,从最初接受欧美、日本、港台式的设计风格和手段发展到今天,经过中国当代设计师的吸收、消化,从图形语言到表现手法,已经走出了一条自己的设计之路,形成了与众不同的设计风格。特别是中国传统图案在现代标志设计中的融合,蕴涵深厚的文化底蕴并体现出鲜明的时代
期刊
摘 要:弗吉尼亚·伍尔夫(Virginia Woolf)首次把“双性同体”作为艺术家审美理想引入文学创作领域。对于促成其“双性同体”思想的形成以及这一思想在文学创造中的表现都值得我们去研究。本文主要在探讨弗吉尼亚·伍尔夫“双性同体”思想形成原因的基础上着重剖析这一思想在其作品《奥兰多》中的体现。  关键词:奥兰多;伍尔夫;双性同体    弗吉尼亚·伍尔夫(Virginia Woolf),是一位意识
期刊
摘 要:本文通过对郁达夫的《沉沦》和白先勇的《芝加哥之死》中隐喻手法的集中论述,分析季节、女性身体与死亡意象在小说中的象征内涵,试图探究隐喻的审美功能,体会作者深沉的现实关怀。  关键词:《沉沦》;《芝加哥之死》;隐喻    隐喻最初是作为修辞学范畴存在的,当代隐喻理论把隐喻从单纯的语言现象提高到了认知手段和思维方式的高度。作为比喻性语言,隐喻具有观察世界、创造新意义、表达新思想的认知功能,对隐喻
期刊
摘 要:随着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近年来,“创业”和“就业”、“考研”、“考托”一样,在大学校园里流行起来。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发展为在其区域内创业的大学生提供了更好的平台,本文运用SWOT工具,分析了在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域内创业的高职院校毕业生创业的优势与劣势,机会与威胁。通过SWOT图形分析法得出在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域内创业的高职院校毕业生创业的四大策略,有利于高职生更好的发挥优势,利用机会,克服劣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