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课题主要是对普通幼儿园中设置康复训练班(针对智力障碍幼儿),在其中开展水平分组教学,运用多种方法,采取措施的研究,以获取此教学形式对智力障碍幼儿发展起到的实际作用,并在此基础上为进一步研究幼儿园“一体化”与“中心式”教育模式对智障幼儿的早期干预所起的作用提供第一手资料。本文具体从训练目标、内容、采取的教学原则、实施要则、分组教学方法等几方面入手,最终得出在“促进智力障碍儿智能、行为习惯等发展上起到积极作用”的研究成果。
问题的提出
目前,智障幼儿的教育在社会中虽已引起高度重视,但尚处于开步阶段,因而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着许多不足。特别是普通幼儿园开设康复班进行康复训练时,存在的缺陷屡见不鲜。例如,采用统一的教学,使不同程度的智障幼儿在同一教学中不能较好的接受信息,从根本上掌握教学内容,显得笼统、平泛;采用单独的教学,使智障幼儿缺少了彼此的联系,不能提高幼儿的语言交往及基础知识的统一巩固,缺少统一性。为了避免两者教学对幼儿的不良影响,我们提出了运用水平分组教学。此教学既避免了统一教学的笼统、平泛,又涵盖了单独教学时单一等不足,使幼儿在各自的基础上,通过分组教学,能力等诸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都能朝着各自的“最近发展区”迈进。为进一步探讨普通幼儿园“一体化”与“中心式”教育模式对智障幼儿进行早期干预所起的作用,特提出本课题进行研究。本课题旨在康复班训练中,通过运用水平分组教学方法,有效促进幼儿个体在不同程度上获得发展,使其适应社会,将来有自食其力的能力。
实验的设计
课题界定 康复班是指对身心有缺陷的儿童进行恢复、提高的训练机构(班级)。水平分组教学是根据幼儿智力水平或能力制定适宜的教育目标、进度和方法,并将幼儿分成几个人数不多的小组,实施教育的组织形式。个体发展是指经过教学,促使每个幼儿在原有基础上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实验假设 通过在康复班中实施水平分组教学,在不同程度上有效促进幼儿德、智、体、美的发展,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初步学习习惯,同时促进幼儿各方面能力的提高。
研究对象 研究选取对象为幼儿园开设康复班中的5名智力障碍幼儿。根据这5名幼儿的实际状况,经园领导、教师和家长商量,决定开设康复班,在康复班中采用水平分组形式对其进行教学训练。
操作措施 第一,训练目标和内容。训练目标和内容是主要通过感知认知能力、音乐游戏、语言交往能力、社会适应、运动能力这几个方面的教育训练来实现目标,促使幼儿个体发展。又根据幼儿智力障碍度的不同和接受能力、兴趣的不同,制定相应的具体目标与要求,并在实施过程中进行适当调整。第二,分组教学原则。从学龄前期智力障碍幼儿的身心特点和自身发展水平出发,本着遵循智力障碍幼儿的教育规律制订了教学训练原则,即可接受性原则、实用性原则、针对性原则。第三,分组教学实施要则。面向全体幼儿作必要的统一讲授;加強分组指导训练;多作检查,及时进行补救教学;争取家长协助。
初步成效及分析
经过康复班一年的水平分组教学,不同水平组幼儿在认知、语言交往等方面都有了相应的变化,促进了智障幼儿智力的全面提高。首先,幼儿的运动能力得到了提高。5名智力障碍幼儿的动作都较实验前有不同程度的进步,特别是欧某(原来两脚不会交替走路,往往是用右脚先行,左脚很难跟上),如今已能有意识地交换双脚前进,并稳当了许多。其次,幼儿表达能力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在水平分组教学中,教师根据智力障碍幼儿的表达能力将其分成强、弱两组,进行有意识地引导。通过情感激发,运用游戏教学,增加幼儿兴趣,加强幼儿交往,多说、多练,促进了幼儿表达能力的提高。最后,幼儿的认知能力得到了较明显的进步。5名幼儿的表象都十分贫乏,通过从幼儿生活中提取信息,根据幼儿的智力水平分组,因人施教,活跃了大脑皮层细胞,使幼儿的接受能力大大改善了。
运用水平分组教学,真正从每个幼儿实际出发,从点到面,以面带点,发展和巩固了智力障碍幼儿的初步良好行为习惯,实现了教育目标。
研究结论与不足之处
经过一年的实验研究,得出了以下结论:第一,对智力障碍幼儿进行水平分组,进行系统的强化训练后,进步是明显、稳定的;第二,实验采取在康复班中实施水平分组教学,对“一体化”与“中心式”相结合的教育模式推广起到积极作用,不但弥补了单独编班教学中的难教缺陷,而且有利于智力障碍幼儿在随班就读中的提高,建立起良好的学习信心和生活信心。
当然,在实验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值得我们在今后的研究中进一步探讨和解决。一是在实验中,幼儿园虽然与家长进行了配合,但如何使家长主动配合教师的教育训练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二是由于与健全幼儿相比,智力障碍幼儿的行为表现、接受能力等明显不占优势,因而教师必须有十分的责任心、爱心和耐心。
(作者单位: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瓜沥镇第三幼儿园)
问题的提出
目前,智障幼儿的教育在社会中虽已引起高度重视,但尚处于开步阶段,因而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着许多不足。特别是普通幼儿园开设康复班进行康复训练时,存在的缺陷屡见不鲜。例如,采用统一的教学,使不同程度的智障幼儿在同一教学中不能较好的接受信息,从根本上掌握教学内容,显得笼统、平泛;采用单独的教学,使智障幼儿缺少了彼此的联系,不能提高幼儿的语言交往及基础知识的统一巩固,缺少统一性。为了避免两者教学对幼儿的不良影响,我们提出了运用水平分组教学。此教学既避免了统一教学的笼统、平泛,又涵盖了单独教学时单一等不足,使幼儿在各自的基础上,通过分组教学,能力等诸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都能朝着各自的“最近发展区”迈进。为进一步探讨普通幼儿园“一体化”与“中心式”教育模式对智障幼儿进行早期干预所起的作用,特提出本课题进行研究。本课题旨在康复班训练中,通过运用水平分组教学方法,有效促进幼儿个体在不同程度上获得发展,使其适应社会,将来有自食其力的能力。
实验的设计
课题界定 康复班是指对身心有缺陷的儿童进行恢复、提高的训练机构(班级)。水平分组教学是根据幼儿智力水平或能力制定适宜的教育目标、进度和方法,并将幼儿分成几个人数不多的小组,实施教育的组织形式。个体发展是指经过教学,促使每个幼儿在原有基础上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实验假设 通过在康复班中实施水平分组教学,在不同程度上有效促进幼儿德、智、体、美的发展,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初步学习习惯,同时促进幼儿各方面能力的提高。
研究对象 研究选取对象为幼儿园开设康复班中的5名智力障碍幼儿。根据这5名幼儿的实际状况,经园领导、教师和家长商量,决定开设康复班,在康复班中采用水平分组形式对其进行教学训练。
操作措施 第一,训练目标和内容。训练目标和内容是主要通过感知认知能力、音乐游戏、语言交往能力、社会适应、运动能力这几个方面的教育训练来实现目标,促使幼儿个体发展。又根据幼儿智力障碍度的不同和接受能力、兴趣的不同,制定相应的具体目标与要求,并在实施过程中进行适当调整。第二,分组教学原则。从学龄前期智力障碍幼儿的身心特点和自身发展水平出发,本着遵循智力障碍幼儿的教育规律制订了教学训练原则,即可接受性原则、实用性原则、针对性原则。第三,分组教学实施要则。面向全体幼儿作必要的统一讲授;加強分组指导训练;多作检查,及时进行补救教学;争取家长协助。
初步成效及分析
经过康复班一年的水平分组教学,不同水平组幼儿在认知、语言交往等方面都有了相应的变化,促进了智障幼儿智力的全面提高。首先,幼儿的运动能力得到了提高。5名智力障碍幼儿的动作都较实验前有不同程度的进步,特别是欧某(原来两脚不会交替走路,往往是用右脚先行,左脚很难跟上),如今已能有意识地交换双脚前进,并稳当了许多。其次,幼儿表达能力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在水平分组教学中,教师根据智力障碍幼儿的表达能力将其分成强、弱两组,进行有意识地引导。通过情感激发,运用游戏教学,增加幼儿兴趣,加强幼儿交往,多说、多练,促进了幼儿表达能力的提高。最后,幼儿的认知能力得到了较明显的进步。5名幼儿的表象都十分贫乏,通过从幼儿生活中提取信息,根据幼儿的智力水平分组,因人施教,活跃了大脑皮层细胞,使幼儿的接受能力大大改善了。
运用水平分组教学,真正从每个幼儿实际出发,从点到面,以面带点,发展和巩固了智力障碍幼儿的初步良好行为习惯,实现了教育目标。
研究结论与不足之处
经过一年的实验研究,得出了以下结论:第一,对智力障碍幼儿进行水平分组,进行系统的强化训练后,进步是明显、稳定的;第二,实验采取在康复班中实施水平分组教学,对“一体化”与“中心式”相结合的教育模式推广起到积极作用,不但弥补了单独编班教学中的难教缺陷,而且有利于智力障碍幼儿在随班就读中的提高,建立起良好的学习信心和生活信心。
当然,在实验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值得我们在今后的研究中进一步探讨和解决。一是在实验中,幼儿园虽然与家长进行了配合,但如何使家长主动配合教师的教育训练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二是由于与健全幼儿相比,智力障碍幼儿的行为表现、接受能力等明显不占优势,因而教师必须有十分的责任心、爱心和耐心。
(作者单位: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瓜沥镇第三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