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土木工程施工”是土木工程专业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传统的理论课堂教学模式无法满足本课程的教学大纲要求,也无法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结合三江学院“土木工程施工”的教学就此探讨了系列教学改革方法。
关键词:土木工程施工;实践性;教学改革
作者简介:李芸(1977-),女,广西玉林人,三江学院土木工程学院,讲师。(江苏 南京 210012)
中图分类号:G642.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1)20-0134-02
一、实践性教学的意义
实践性教学是社会发展的需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社会各行各业对人才的衡量标准和人才价值观念无疑地发生着变化。科学技术的进步及商品生产的现代化,对所用人才的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必然提出更高更新的要求,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选择将不再凭一张文凭,而要看他是否具有实际动手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长期以来,由于我国教育重理论,轻实践,导致企业内部技术性岗位人才缺乏,技术创新型人才更为匮乏。随着我国改革的日益深化和开放的不断扩大,社会急需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等一线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因此,培養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开展实践性教学意义重大。[1]
二、应用型民办本科院校的教学定位
1.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何谓工程应用型人才,即工程技术应用性人才,是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工作的高级应用性专门技术人才。人才培养模式决定着学校的办学类型,同一类型的人才可以有不同的培养模式,但具体到某一模式,必须有其独特的构架。
2.教学定位
民办院校的办学方式和生源情况均与公办院校有很大的不同,因此学校的办学类型应定位在注重培养理论应用型人才方面,实施应用型本科教育。在今后一段时间内,民办院校应坚持以教学为主的办学定位。这是根据民办高校的现有师资、生源、实验实习设备、教学状况以及管理经验等所决定的。
三、开展多层次、全方位的实践性教学活动
“土木工程施工”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它承上启下,与多门课程有紧密联系,是培养学生动手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必须以实践教学为主导,培养学生的实际工程能力。这就必须搭建一个平台,提供理论联系实际的场所。
1.不断优化课程教学大纲,强化实践教学模块,将实践教学与课堂教学融合为一个有机整体
实践教学包括认识实习、课程设计、生产实习和毕业设计,既是理论教学的前导,又是理论教学效果的检验和应用。在第三学期,通过利用校外教学实习基地资源开展认识实习,首先在学生的脑海中形成关于土木工程施工的直观印象。在课堂教学结束后的第七学期末,安排学生在到生产一线进行生产实习,通过学生自己的动手实践和亲身体验,加深对土木工程施工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增强实际工作能力。生产实习结束返校后,通过写实习报告和举行实习答辩,帮助学生对实习中的实践内容进行总结和提升。邀请生产单位相关技术人员开展专题讲座等形式,丰富教学方式与内容,使学生实践能力有较大提高。
2.以“模拟现场式”教学方法改革为龙头,多个教学环节有机结合
以课堂讲授为主,在教学过程通过图片、动画和施工现场视频等多种多媒体与电化教学手段,利用大量施工现场录像资料,使学生如同身临施工现场,加深对课堂内容的理解与掌握;将课堂上难以讲解的内容,编写和录制成电教教材或专题录像,以提高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如引进国内外大型工程施工录像和VCD等。
3.进一步加强实习基地的联系和建设
近年来由于经济效益、安全管理等原因,许多单位不愿接收学生实习,而实习经费又捉襟见肘,加之高校扩招,学生人数逐年递增,所以实习基地较为紧张。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应视为一种重要的教学资源,而且应纳入教学管理。实践教学基地分校内基地和校外基地,校内实践基地属校内资源,应充分发挥其作用。而校外实践基地随各院校间的竞争、占有量有不确定性,所以,要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对校外基地有足够的资源投入。[2]对此,应积极开辟校外可靠的实习基地。每年应联系五六个具有代表性的工地,学生定期轮换以确保对不同的工程、不同的施工阶段、不同施工企业的不同管理方法都有所了解。在生产实习过程中,学生将教师施加的压力转化为动力,将自己融入到实际的施工生产实践中,理论联系实际,达到生产实习的预期效果。
4.强化认识实习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地位
在入学后的第三学期,组织学生到施工一线,由认识实习负责教师进行实地讲解,并聘工地技术员或项目总工给学生讲解具体施工技术和流程,使学生对相关内容有了感性认识,提高学生对之后课程的学习兴趣。
5.加强测量实习和土木工程材料试验实践教学环节
第四学期的测量实习和土木工程材料试验是土木工程施工中必不可少的环节,通过测量实习,让学生知道工程定位的重要性,为土木工程施工课程中施工工艺的讲述埋下伏笔;土木工程材料更是组成工程建筑实体的原件。土木工程材料试验中,学生近距离接触材料,通过试验了解材料的特性,通过试验,设计混合料的组成配合比,为土木工程施工课程特别是混凝土工程这一章节的讲述提供了依据,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混凝土工程施工知识点的掌握。
6.加强对课程设计的指导
课程设计可以检验学生对操作性较强课程的掌握程度,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3]“土木工程施工”的课程设计安排在第六学期期末,通过课程设计,指导学生将刚刚学到的理论知识综合并应用于一个具体的工程实例,既巩固了理论知识,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又为之后的毕业设计做了准备。
(1)改革课程设计的选题,使选题既能体现施工技术的发展又切合教学要求,且大大加强由学生独立思考、自选方案的设计内容,给学生提供自我发挥的空间。好的选题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关键。(2)改革课程设计的内容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基础。彻底改变过去由教师指定内容,学生按一定的要求形式进行设计的模式,而是由教师提出本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应解决的几个问题,具体设计方案由学生自己选择,根据设计方案进行计算、分析、比较,最后形成设计文件及设计图纸。该成果不再是千篇一律,而是丰富多彩的。(3)课程设计中加入相关施工管理、施工组织的软件应用,让学生既能掌握现代施工技术,又能了解现代化技术在施工管理和组织中的应用。
7.充分发挥生产实习对于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作用
第七学期末的生产实习为学生提供了很好的接触和参与一线施工的机会,四周的时间可以帮助学生很好地提高动手的能力和自我提高的能力。
8.严格控制,保证毕业设计质量
毕业设计与课程设计一脉相承,但又不是简单的量的增加。面对真实的复杂项目,不仅要求学生更加熟练应用课堂上学习到的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督促学生走进图书馆、登录相关专业网站,去查找相关专业资料,在设计中学习,在设计中进步。
四、推行考核方式的创新
1.理论教学
多开展随堂测试和平时练习,根据平时表现、平时作业、随堂测试以及课程期末闭卷/开卷考试或论文或大作业,来综合评定成绩,改变期末考试一考定乾坤的做法。
2.实践环节的考核
(1)认识实习,按实习期间学生是否认真参加实习,是否迟到、早退和缺席,是否对实习内容总结归纳系统性强,认识问题、分析问题是否全面深入,或有自己的见解,是否全面地完成了实习大纲的要求等各方面评为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五个等级制。(2)生产实习结束后,学生要完成一定质量和字数要求的实习报告,主要介绍实践教学内容,学习收获和体会等内容,同时,实习单位对每个学生进行实习鉴定,并提供鉴定意见或报告。指导老师根据学生表现,实习报告完成情况,实习单位鉴定意见,依照考核标准对学生进行按优、良、中、及格和不及格五个等级制的综合考评。(3)课程设计的考核,依据学生在课程设计期间的表现、图纸质量、成果的正确性和齐全性,以及最后的答辩来进行优、良、中、及格和不及格五个等级制的综合考评。
五、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
工科学生和文科学生相比一般不大活泼,很大原因是工科学生的课程理论性较强,因此就形成了工科学生的理性较强而感性较弱。为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培养学生的爱好,可根据本课程的特点开展融知识性、技能性、娱乐性于一体的第二课堂活动。如知识讲座、施工技术技能大赛、土木工程材料试验技能大赛等活动。
六、教学改革取得的成效
“土木工程施工”课程经过一系列的教学改革,已经初步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历届学生在期末的评教中反映,教学效果优良,学到了有用的知识。尤其是2005届、2006屆本科毕业生在生产实习返校后,更加体会到课堂上老师讲授内容的实用性和效果。三江学院的毕业生大都到一线生产单位,毕业生跟踪调查结果显示,到施工企业的毕业生1至2年后,很快胜任本职工作,成为企业优秀的项目管理人员,在组织施工中大显身手,成长为单位的技术骨干。社会上的用人单位也对我校的学生给予了一定的好评。并一致认为我校学生的专业知识较为扎实,工程识图能力和施工技术原理掌握情况较好,对于工程施工现场的测量、钢筋绑扎、模板制作以及混凝土浇筑等实践性很强的工序,我校学生都能与施工企业的施工员一起参与施工与管理,并能指出工人操作不当的地方,作为学生,实属不易。
这些都充分说明“土木工程施工”课程教学改革取得了成功,我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教学方法方式的改革是正确的。
七、存在不足和需要改善之处
虽然,“土木工程施工”课程的教学改革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还存在很多的不足之处,还有待我们在以后的教学管理中进一步的改正和完善。
1.师资结构不太合理
目前青年教师比重相对较大,虽然教学队伍富有活力和激情,但青年教师自身生产实践环节和科技研究方面的经历较少,导致对于教学过程和教学研究的把握不足。在随后的课程建设中,将会鼓励青年教师多去省内外相关重点院校参观学习,与教学和实践经验丰富老师交流学习,吸收先进的教学方法和经验;积极参与重大工程建设,接触最新的土木工程施工技术,以工程实践促进青年教师自身知识水平提高;依托土木工程研究所的平台,在院长的带领下,开展房屋建筑、桥梁隧道和市政工程施工方面的科研,提高自身的工程施工水平和积累工程施工经验,为施工教学和实习指导打好基础;积极引进具有丰富科研、教学或实践经验的高级人才,参与到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的过程中。
2.教学方法和手段有待继续丰富
修订出更为合理的教学计划,把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联系成为一个整体。教学课件内容充实合理,但是表现形式稍显平面化,对于重点工序、关键工序,还有待丰富施工图片进一步形象化,使教学过程立体化。
3.网络课程建设相对滞后
组建网络课程建设小组,计划在2年内建成资源丰富、可以实现师生互动的土木工程施工专业网站。网站不仅包含教学大纲、教学课件、学习指导等教育资源,还有及时更新的重大土木工程建设的信息、最新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等和重点施工工序视频录像、照片等相关内容,成为学生了解土木工程施工行业的窗口。
参考文献:
[1]陈欣,郑海涛.论高职专业的实践性教学[J].职教论坛,2003,(16).
[2]祝彦知.“土木工程施工”课堂教学及实践教学的改革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0,(21).
[3]许长青,李善波.浅析财经院校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性教学[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36).
(责任编辑:麻剑飞)
关键词:土木工程施工;实践性;教学改革
作者简介:李芸(1977-),女,广西玉林人,三江学院土木工程学院,讲师。(江苏 南京 210012)
中图分类号:G642.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1)20-0134-02
一、实践性教学的意义
实践性教学是社会发展的需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社会各行各业对人才的衡量标准和人才价值观念无疑地发生着变化。科学技术的进步及商品生产的现代化,对所用人才的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必然提出更高更新的要求,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选择将不再凭一张文凭,而要看他是否具有实际动手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长期以来,由于我国教育重理论,轻实践,导致企业内部技术性岗位人才缺乏,技术创新型人才更为匮乏。随着我国改革的日益深化和开放的不断扩大,社会急需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等一线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因此,培養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开展实践性教学意义重大。[1]
二、应用型民办本科院校的教学定位
1.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何谓工程应用型人才,即工程技术应用性人才,是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工作的高级应用性专门技术人才。人才培养模式决定着学校的办学类型,同一类型的人才可以有不同的培养模式,但具体到某一模式,必须有其独特的构架。
2.教学定位
民办院校的办学方式和生源情况均与公办院校有很大的不同,因此学校的办学类型应定位在注重培养理论应用型人才方面,实施应用型本科教育。在今后一段时间内,民办院校应坚持以教学为主的办学定位。这是根据民办高校的现有师资、生源、实验实习设备、教学状况以及管理经验等所决定的。
三、开展多层次、全方位的实践性教学活动
“土木工程施工”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它承上启下,与多门课程有紧密联系,是培养学生动手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必须以实践教学为主导,培养学生的实际工程能力。这就必须搭建一个平台,提供理论联系实际的场所。
1.不断优化课程教学大纲,强化实践教学模块,将实践教学与课堂教学融合为一个有机整体
实践教学包括认识实习、课程设计、生产实习和毕业设计,既是理论教学的前导,又是理论教学效果的检验和应用。在第三学期,通过利用校外教学实习基地资源开展认识实习,首先在学生的脑海中形成关于土木工程施工的直观印象。在课堂教学结束后的第七学期末,安排学生在到生产一线进行生产实习,通过学生自己的动手实践和亲身体验,加深对土木工程施工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增强实际工作能力。生产实习结束返校后,通过写实习报告和举行实习答辩,帮助学生对实习中的实践内容进行总结和提升。邀请生产单位相关技术人员开展专题讲座等形式,丰富教学方式与内容,使学生实践能力有较大提高。
2.以“模拟现场式”教学方法改革为龙头,多个教学环节有机结合
以课堂讲授为主,在教学过程通过图片、动画和施工现场视频等多种多媒体与电化教学手段,利用大量施工现场录像资料,使学生如同身临施工现场,加深对课堂内容的理解与掌握;将课堂上难以讲解的内容,编写和录制成电教教材或专题录像,以提高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如引进国内外大型工程施工录像和VCD等。
3.进一步加强实习基地的联系和建设
近年来由于经济效益、安全管理等原因,许多单位不愿接收学生实习,而实习经费又捉襟见肘,加之高校扩招,学生人数逐年递增,所以实习基地较为紧张。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应视为一种重要的教学资源,而且应纳入教学管理。实践教学基地分校内基地和校外基地,校内实践基地属校内资源,应充分发挥其作用。而校外实践基地随各院校间的竞争、占有量有不确定性,所以,要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对校外基地有足够的资源投入。[2]对此,应积极开辟校外可靠的实习基地。每年应联系五六个具有代表性的工地,学生定期轮换以确保对不同的工程、不同的施工阶段、不同施工企业的不同管理方法都有所了解。在生产实习过程中,学生将教师施加的压力转化为动力,将自己融入到实际的施工生产实践中,理论联系实际,达到生产实习的预期效果。
4.强化认识实习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地位
在入学后的第三学期,组织学生到施工一线,由认识实习负责教师进行实地讲解,并聘工地技术员或项目总工给学生讲解具体施工技术和流程,使学生对相关内容有了感性认识,提高学生对之后课程的学习兴趣。
5.加强测量实习和土木工程材料试验实践教学环节
第四学期的测量实习和土木工程材料试验是土木工程施工中必不可少的环节,通过测量实习,让学生知道工程定位的重要性,为土木工程施工课程中施工工艺的讲述埋下伏笔;土木工程材料更是组成工程建筑实体的原件。土木工程材料试验中,学生近距离接触材料,通过试验了解材料的特性,通过试验,设计混合料的组成配合比,为土木工程施工课程特别是混凝土工程这一章节的讲述提供了依据,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混凝土工程施工知识点的掌握。
6.加强对课程设计的指导
课程设计可以检验学生对操作性较强课程的掌握程度,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3]“土木工程施工”的课程设计安排在第六学期期末,通过课程设计,指导学生将刚刚学到的理论知识综合并应用于一个具体的工程实例,既巩固了理论知识,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又为之后的毕业设计做了准备。
(1)改革课程设计的选题,使选题既能体现施工技术的发展又切合教学要求,且大大加强由学生独立思考、自选方案的设计内容,给学生提供自我发挥的空间。好的选题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关键。(2)改革课程设计的内容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基础。彻底改变过去由教师指定内容,学生按一定的要求形式进行设计的模式,而是由教师提出本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应解决的几个问题,具体设计方案由学生自己选择,根据设计方案进行计算、分析、比较,最后形成设计文件及设计图纸。该成果不再是千篇一律,而是丰富多彩的。(3)课程设计中加入相关施工管理、施工组织的软件应用,让学生既能掌握现代施工技术,又能了解现代化技术在施工管理和组织中的应用。
7.充分发挥生产实习对于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作用
第七学期末的生产实习为学生提供了很好的接触和参与一线施工的机会,四周的时间可以帮助学生很好地提高动手的能力和自我提高的能力。
8.严格控制,保证毕业设计质量
毕业设计与课程设计一脉相承,但又不是简单的量的增加。面对真实的复杂项目,不仅要求学生更加熟练应用课堂上学习到的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督促学生走进图书馆、登录相关专业网站,去查找相关专业资料,在设计中学习,在设计中进步。
四、推行考核方式的创新
1.理论教学
多开展随堂测试和平时练习,根据平时表现、平时作业、随堂测试以及课程期末闭卷/开卷考试或论文或大作业,来综合评定成绩,改变期末考试一考定乾坤的做法。
2.实践环节的考核
(1)认识实习,按实习期间学生是否认真参加实习,是否迟到、早退和缺席,是否对实习内容总结归纳系统性强,认识问题、分析问题是否全面深入,或有自己的见解,是否全面地完成了实习大纲的要求等各方面评为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五个等级制。(2)生产实习结束后,学生要完成一定质量和字数要求的实习报告,主要介绍实践教学内容,学习收获和体会等内容,同时,实习单位对每个学生进行实习鉴定,并提供鉴定意见或报告。指导老师根据学生表现,实习报告完成情况,实习单位鉴定意见,依照考核标准对学生进行按优、良、中、及格和不及格五个等级制的综合考评。(3)课程设计的考核,依据学生在课程设计期间的表现、图纸质量、成果的正确性和齐全性,以及最后的答辩来进行优、良、中、及格和不及格五个等级制的综合考评。
五、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
工科学生和文科学生相比一般不大活泼,很大原因是工科学生的课程理论性较强,因此就形成了工科学生的理性较强而感性较弱。为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培养学生的爱好,可根据本课程的特点开展融知识性、技能性、娱乐性于一体的第二课堂活动。如知识讲座、施工技术技能大赛、土木工程材料试验技能大赛等活动。
六、教学改革取得的成效
“土木工程施工”课程经过一系列的教学改革,已经初步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历届学生在期末的评教中反映,教学效果优良,学到了有用的知识。尤其是2005届、2006屆本科毕业生在生产实习返校后,更加体会到课堂上老师讲授内容的实用性和效果。三江学院的毕业生大都到一线生产单位,毕业生跟踪调查结果显示,到施工企业的毕业生1至2年后,很快胜任本职工作,成为企业优秀的项目管理人员,在组织施工中大显身手,成长为单位的技术骨干。社会上的用人单位也对我校的学生给予了一定的好评。并一致认为我校学生的专业知识较为扎实,工程识图能力和施工技术原理掌握情况较好,对于工程施工现场的测量、钢筋绑扎、模板制作以及混凝土浇筑等实践性很强的工序,我校学生都能与施工企业的施工员一起参与施工与管理,并能指出工人操作不当的地方,作为学生,实属不易。
这些都充分说明“土木工程施工”课程教学改革取得了成功,我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教学方法方式的改革是正确的。
七、存在不足和需要改善之处
虽然,“土木工程施工”课程的教学改革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还存在很多的不足之处,还有待我们在以后的教学管理中进一步的改正和完善。
1.师资结构不太合理
目前青年教师比重相对较大,虽然教学队伍富有活力和激情,但青年教师自身生产实践环节和科技研究方面的经历较少,导致对于教学过程和教学研究的把握不足。在随后的课程建设中,将会鼓励青年教师多去省内外相关重点院校参观学习,与教学和实践经验丰富老师交流学习,吸收先进的教学方法和经验;积极参与重大工程建设,接触最新的土木工程施工技术,以工程实践促进青年教师自身知识水平提高;依托土木工程研究所的平台,在院长的带领下,开展房屋建筑、桥梁隧道和市政工程施工方面的科研,提高自身的工程施工水平和积累工程施工经验,为施工教学和实习指导打好基础;积极引进具有丰富科研、教学或实践经验的高级人才,参与到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的过程中。
2.教学方法和手段有待继续丰富
修订出更为合理的教学计划,把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联系成为一个整体。教学课件内容充实合理,但是表现形式稍显平面化,对于重点工序、关键工序,还有待丰富施工图片进一步形象化,使教学过程立体化。
3.网络课程建设相对滞后
组建网络课程建设小组,计划在2年内建成资源丰富、可以实现师生互动的土木工程施工专业网站。网站不仅包含教学大纲、教学课件、学习指导等教育资源,还有及时更新的重大土木工程建设的信息、最新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等和重点施工工序视频录像、照片等相关内容,成为学生了解土木工程施工行业的窗口。
参考文献:
[1]陈欣,郑海涛.论高职专业的实践性教学[J].职教论坛,2003,(16).
[2]祝彦知.“土木工程施工”课堂教学及实践教学的改革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0,(21).
[3]许长青,李善波.浅析财经院校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性教学[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36).
(责任编辑:麻剑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