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抗战老兵的长寿经

来源 :老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43608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江西泰和县冠朝镇的雅方庭是一名参加过抗日战争的老兵。去年5月18日,镇老年体协为雅方庭庆祝了百岁寿诞。
  一个出身贫穷、命运多舛、生活颠沛的抗战老兵长命百岁,令人们啧啧称道,总想探索他长寿的秘诀。
  雅方庭,生于1912年5月18日,祖籍安徽省毫州市。他8岁那年,父母双亡,与姐姐相依为命,为人牧牛维持生计。18岁那年,雅方庭被抓去当壮丁,编入中国政府军124师。1938年3月,雅方庭随部队参加了著名的台儿庄抗日战役,并加入敢死队。在战斗中,弹片伤了他的左眼,腹部也中弹。几经抢救,命是保住了,但他左眼失明了。面对雅方庭的伤势,部队决定留他在江西万载伤兵医院养伤。后来部队开拔到兴国县,他又随部队医院转移到兴国。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部队根据雅方庭的伤残程度,确诊他不能返回战场,便留他在兵工厂当了工人。此时,33岁的雅方庭连做梦也没有想到,3年前在万载养伤时认识的一个童养媳出身的名叫唐水花的姑娘,不远数百里从万载一路乞讨来到兴国,找到了朝思暮想的雅方庭。不久,他们俩便喜结良缘。婚后,雅方庭经人介绍,来到泰和县冠朝镇冠朝村落户,从此过着清贫而安逸的农耕生活。,
  雅方庭与唐水花育有一男三女。如今,他家一脉相传共有67人,四世同堂,是个儿孙满堂温馨的大家庭。儿孙们都非常孝敬雅方庭和唐水花二老。特别是儿媳郭荷莲,把公婆当亲生父母侍奉,照顾得无微不至。雅老夫妇俩常在人前说:“郭荷莲是个好儿媳,我家没有她,哪有今天这么幸福。”儿孙们常回家看望他们,把好吃的、好穿的都送给他们。丽位老人感到温暖幸福,经常乐呵呵的。在这样子孝孙贤的家庭中,怎能不益寿延年?
  雅方庭的老伴已先他去世,之后雅方庭便与儿子儿媳一起生活。他饮食起居。没有特殊嗜好,也没有不良生活习惯。他不喝酒。不吸烟,也不额外吃“小灶”,全家人吃什么他就吃什么。他胃口好,食量大,每餐可吃兩碗米饭。从街上买回来的包子、馒头之类的面食,他都爱吃。饼干和糖果之类的甜食他也爱吃。所以孙辈、曾孙辈那些年轻人从外地打工回来。总要买些糕点回来孝敬老人。雅方庭爱喝清淡的茶水,但他白天喝茶水再多,晚上也不需起夜。他天天早睡早起,每晚要深睡八九个小时。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冠朝乡农会主席、乡长,现已93岁高龄的郭昭典回忆说:“雅方庭来到冠朝落户后。白手起家。当时他除了几件破衣服外,什么都没有。他为人诚实,勤奋劳作,没有土地。他就去垦荒,硬是一锄头一锄头地挖出了五六亩耕地。土改时,他分得了土地、耕牛、农具和房屋。1952年,他加入冠朝乡搬运队,千斤重的货物用板车拉,一天要拉一百多里路,直到70岁才没再干这活。”雅方庭进入晚年后,仍保持勤劳的习惯,农忙时节,他仍帮着做些晒稻谷、收拾晒场等力所能及的事。平时在家他也闲不住,整理环境,打扫卫生。洗刷餐具,看护小孩,很少有停歇的时候。不辍的劳动使他不停地活动筋骨,产生了锻炼身体的效果。所以雅老至今身无大疾,而且精神矍铄,手足灵活,生活能够自理:他即使偶患感冒,也是吃点药很快就康复了。
其他文献
2006年,我退休了,单位为我订了一份《老友》。开始看《老友》,我只是随便翻翻而已。随着翻阅次数的增多,我越看越觉得《老友》有看头,而且获得了许多深层的感悟。  感悟一:《老友》是思想的乐园。退休那阵,我觉得无所适从,时时感到失落、烦闷、无奈……《老友》的《感悟》栏目刊登了很多好文章。如《老年礼赞》《在逆境中微笑》《接纳自己》《璀璨的晚霞》等等,都给人一种奋发向上的启迪。《老友》一洗我原先那种失落
期刊
我家的客厅相架上,摆放着一张珍贵的老照片,那是原江西省省长吴官正同志与大家的合影。照片中,吴官正(右一)和时任抚州地委书记的毕必胜(右二)用手共同展开我(左一)递过去的《江西抚州金巢工业开发区规划图》。吴官正同志一边看图。一边听取毕书记的汇报和我的补充。他抬起头,用睿智的目光凝视着金巢广袤的土地,那政治家高瞻远瞩的姿态,学者型儒雅务实的风度,实干家坚强自信的容颜,令在场的人肃然起敬。这一极其宝贵的
期刊
前些年我退休了,一下子从繁忙的工作岗位上退下来,刚开始我感到十分迷茫,整天觉得无所适从。为了排遣孤独、寂寞和空虚。我迷上了打麻将,每天在麻将桌上消磨时光。可打麻将毕竟带有博彩性质,输赢不仅影响心情,还使得精神高度紧张,而且久坐不动,一段时间下来。我的颈椎出了毛病。身体也每况愈下。切身体会使我认识到。这种生活方式无异于“自杀”,必须加以改变。  一天,我偶遇一位也已退休的同事,问及退休日子怎样打发时
期刊
餐桌上杯盘狼藉。满桌剩饭剩菜,很多人已经对中国式“舌尖上的浪费”司空见惯。不论是高校食堂还是各类餐馆、饭店,每天产生的餐厨垃圾中不乏好食物,餐饮浪费触目惊心、发人深省。专家指出,倡导文明、理性就餐的生活方式,消除“面子”隐忧,杜绝中国式“剩宴”,减少浪费,需要各方共同努力。  “剩宴”浪费 触目惊心  餐桌 每年浪费粮食价值高达2000亿元  中国文明网2013年1月29日的文章《哪些中国人一年倒
期刊
看到邻居们家家青枝绿叶,户户姹紫嫣红,我也忍不住在自家的阳台上辟出一个小角,买了好几个花盆种上海棠、文竹、绿萝之类的植物。花虽极普通,长得倒也茂盛,一年四季都郁郁葱葱,不仅给我家狭小简陋的居室平添了几分生气,也给我恬淡的生活带来了不少乐趣。  每当我写东西或看书累了的时候,就走到阳台上,为它们松松土、浇浇水,修剪一下枝叶,既能消除疲劳,又有助于陶冶情操。说来也怪,这样的休息非常奏效,只需十几分钟,
期刊
在皖南事变中,一些新四军女战士被俘。她们在国民党集中营里受到怎样的迫害、进行了怎样的斗争?请听一位当年经历者的自述……  (一)  1915年,我出生在浙江省海盐县澉浦镇,从小到上海随父就读,在上海长大成人。1939年11月初,我离沪赴皖,参加了新四军。到达云岭新四军军部后,首先被安排在战地服务团进行学习、训练。两个月后,我们6个女同志(顾励、许可、赵亚、焦恭贞、沈锐和我)组成五团的一个民运小组,
期刊
早在6年多以前,笔者因采访江西省前副省长、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原总经理孙希岳便结识了热情洋溢的何新华。在与他们夫妇俩成为朋友有了较多的接触了解后,我认识到这位出身于教育世家、一直热心教育事业的女士不论在何种岗位上,也不论在什么地方,她都与丈夫一道,对周围的人怀有爱心,乐于帮助别人,并以此为最大乐趣。  一  何新华于1942年农历十月十三日出生于江西上饶玉山县怀玉山下的一个村庄里,与孙希岳是同乡。何新
期刊
案情:苏某一生未婚,无子女,父母亲也已去世,仅有一个姐姐与其同住一村。1999年,他入住其所在乡敬老院。2012年8月,苏某等人乘坐小客车外出,途中与一辆轿车相撞,造成两辆车上包括苏某在内等8人死亡。交警认定,轿车司机承担事故的全部责任。经苏某姐姐、乡敬老院与责任方协商达成赔偿协议,责任方除赔偿丧葬费外,另赔偿死亡赔偿金9万元。苏某的姐姐与乡敬老院就该笔死亡赔偿金应归谁所有发生争议,诉至法院。  
期刊
从“湯文化”说起  早年有个传说:有一家子很穷,婆媳二人相依为命。媳妇让瞎子婆婆吃米饭,自己喝米湯。结果婆婆身子骨瘦如柴,媳婦脸上又红又白。于是动了公愤,乡邻把媳妇告到官府。说这女人不孝,克扣婆母饮食。好在那官是个“明白人”,也还“知识渊博”,问明缘由,说:“愚妇哪里知道,煮米为饭,精华尽在米湯中。”开脱了媳妇。  我想,当年编出这样的故事,也许是要印证我们由来已久的“湯文化”:一切营养尽在湯中。
期刊
《老友》专家门诊:  我今年85岁,两年前发现下肢水肿、血压为200/100mmHg、尿液蛋白(+++),经住院治疗有了好转。但是近来感到胸闷,经彩超检查为二尖瓣关闭不全(中度)、左心功能减损,心电图提示为左前分支传导阻滞。请问:我这些病应如何治疗?  鹰潭市·危××  危××同志:  你患有高血压、肾病,有过浮肿、尿蛋白,曾被诊断为肾病综合征。经住院治疗有好转,血压基本接近正常,尿蛋白也减少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