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研究急性肠梗阻的最佳手术时机。方法以2008年1月~2012年12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急性肠梗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66例。将48h以内实施手术的40例急性肠梗阻患者作为观察组,48h以后再行手术的26例为对照组。结果观察患者有效率是97.5%,其术后发生并发症概率是12.5%;对照组患者有效率是96.2%,其术后并发症概率是11.5%。所选两组患者的有效率以及其术后发生并发症概率均无明显差异。结论急性肠梗阻患者在实施手术治疗时,其手术时机应以患者实际状况作为依据。
关键词:急性肠梗阻;手术;时机
小肠梗阻起病急、变化快,是临床上常见的急腹症,而延误诊断、错失手术时机则是造成肠梗阻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因此,对于肠梗阻严重程度的判断及肠梗阻手术时机的选择,对肠梗阻患者的预后有着重要意义。对我院手术治疗的36例急性粘连性小肠梗阻的时机选择及治疗效果进行总结,以探讨本病的手术治疗时机及指征。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以2008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手术治疗的急性肠梗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66例。患者,均存在腹胀、呕吐以及排便障碍等现象。将48h以内实施手术的40例急性肠梗阻患者作为观察组,其中,有27例是男性,13例是女性,年龄19~78岁,平均为(44.7±24.3)岁;其起病与就诊相距4h到14d。病因分型:18例为粘连性肠梗阻,4例为乙状结肠扭转,5例为结肠肿瘤,4例为小肠肿瘤,3例为腹外疝嵌顿,2例为直肠癌,2例为肠套叠,2例为粪石性肠梗阻。48h以后再行手术的26例为对照组,其中,有14例为男性,12例为女性,年龄23~77岁,平均为(43.6±20.1)岁。其起病与就诊相距3h~15d。病因分型:14例为粘连性肠梗阻,3例为乙状结肠扭转,2例为结肠肿瘤,2例为小肠肿瘤,1例为腹外疝嵌顿,1例为直肠癌,2例为肠套叠,1例为粪石性肠梗阻。两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
2、方法
对于所选取的患者,在实施治疗时,应密切观察其病症及体征,之后利用恰当合理的辅助手段,对其病情进行检查判断。首先,都予以患者非手术的治疗方法,具体有禁食、使其胃肠得以最大程度地减压、灌肠、使用抗生素以及预防感染等。以此做好术前准备。如果患者为绞窄性肠梗阻,其24h之内进行保守治疗,病情没有缓解,以及肿瘤患者,均予以手术治疗。在术前,现予以全身麻醉,再依据患者具体病因,实施相应术式。粘连性肠梗阻患者,则实行肠粘连松解术,或是肠局部切除吻合术;若为肠扭转患者,则行肠扭转复位术;若为肠套叠血运的阻塞,则实施肠段的切除吻合术;若为嵌顿疝患者,就行疝修补术;若肠梗阻是由结肠肿瘤所致,则实施切除I期的吻合术;如果患者肠道状况极差,就需实施根治切除手术;如果肠梗阻患者的年龄过高,则应在局部范围之内实施清扫,从而使手术创伤得以最大限度的减少。观察组患者,是在48h以内就实施急诊手术,而对照组则是在48h以后再行手术。在术后,予以患者能够提升免疫力的药物。
3、统计学方法
研究所得的数据采用SPSS12.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处理,相关数据则采用x2进行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1、观察组与对照组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患者有效率是97.5%,对照组患者有效率是95.0%,所选两组患者的有效率没有明显区别(P>0.05,χ2=0.3117)。
2、术后发生并发症的概率比较
观察组的患者中,切口出现感染有3例,腹腔感染有1例,肠粘连有1例,其术后出现并发症的概率是12.5%;对照组患者中,切口出现感染有1例,腹腔感染有1例,肠粘连有1例,其术后出现并发症的概率是11.5%。两组比较没有差异(P>0.05,χ2=0.2635)。
组别 切口感染 腹腔感染 肠粘连
观察组 3 1 1
对照组 1 1 1
χ2值 0.05 0.05 0.05
P值 0.2635 0.2635 0.2635
三、討论
毕竟肠梗阻是一种病情危重、发展迅猛的常见急腹症,特别是单纯性发展为绞窄性肠梗阻后更为凶险,单纯性肠梗阻如在24h内手术,死亡率在1%左右;如发展为绞窄性肠梗阻,死亡率增高至30%左右。因此,绞窄性肠梗阻应及时行手术治疗,是手术的绝对适应证,但应当认识到,肠梗阻的病理生理过程是不断变化的,单纯性肠梗阻有可能转化为绞窄性肠梗阻,因此要动态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发现绞窄征象。一般绞窄性肠梗阻有以下征象:①发病急骤,病情进展快,腹痛剧烈,阵发性转变为持续性;②呕吐出现早而剧烈;③出现休克,或经抗休克治疗休克改善不显著;④有腹膜刺激征;⑤腹部不对称性隆起或触及孤立胀大肠襻;⑥全身出现中毒症状,如脉率加快、体温上升、白细胞增多等;⑦呕吐物、肛门排出物、胃肠减压抽出液为血性或短期内出现多量腹腔积液或腹腔穿刺液为血性液体;⑧腹部X线可见孤立胀大的肠襻且位置固定或有假肿瘤状阴影等其他绞窄征象者;⑨血清淀粉酶、无机磷、肌酸激酶增高者。
在临床工作中,区别绞窄与非绞窄有时非常困难,很多存在绞窄的病人其临床指标与单纯性肠梗阻病人差异无显著性。因此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显得尤为重要,也是降低肠梗阻死亡率的关键。我们认为以下情况具备手术指征,应及时手术:①以“持续腹痛”、“发热”、“心动过速”、“腹膜炎体征”、“白细胞增高”5个经典表现作观察,同时具有2种或2种以上的表现时,应高度怀疑绞窄性肠梗阻的存在;②经24~48h非手术治疗梗阻症状仍未解除(即使症状体征无进展);③当梗阻病因考虑为肠系膜血管阻塞时,应紧急手术治疗为宜,因为其预后较之一般的绞窄性肠梗阻更为严重,病死率也更高,本组资料中,手术后病情恶化出院的就属此类型肠梗阻;④当梗阻病因考虑为胆石、肠石、异物等因素引起的肠堵塞时,非手术治疗一般难以缓解;⑤当梗阻病因考虑为嵌顿疝时应尽早手术,因为嵌顿疝极易发生绞窄,特别是少见的嵌顿性闭孔疝和腹内疝更易发生绞窄。本组4例闭孔疝和2例腹内疝全部发生肠壁绞窄坏死,绞窄发生率为100%,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另外,对于高度怀疑为结直肠肿瘤性肠梗阻时,如一般情况允许,可以先给予非手术治疗,尽可能使之缓解,如1~3d不能缓解或病情恶化则应及时手术治疗。
参考文献
[1]李兆亭,阮长乐.实用普通外科[M].济南:山东科技出版社,2011.159.
[2]陈卫国,刘玉村.肠梗阻的手术适应证和剖腹探查[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2
[3]王元和,阮灿平.肠梗阻手术时机的选择[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3
关键词:急性肠梗阻;手术;时机
小肠梗阻起病急、变化快,是临床上常见的急腹症,而延误诊断、错失手术时机则是造成肠梗阻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因此,对于肠梗阻严重程度的判断及肠梗阻手术时机的选择,对肠梗阻患者的预后有着重要意义。对我院手术治疗的36例急性粘连性小肠梗阻的时机选择及治疗效果进行总结,以探讨本病的手术治疗时机及指征。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以2008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手术治疗的急性肠梗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66例。患者,均存在腹胀、呕吐以及排便障碍等现象。将48h以内实施手术的40例急性肠梗阻患者作为观察组,其中,有27例是男性,13例是女性,年龄19~78岁,平均为(44.7±24.3)岁;其起病与就诊相距4h到14d。病因分型:18例为粘连性肠梗阻,4例为乙状结肠扭转,5例为结肠肿瘤,4例为小肠肿瘤,3例为腹外疝嵌顿,2例为直肠癌,2例为肠套叠,2例为粪石性肠梗阻。48h以后再行手术的26例为对照组,其中,有14例为男性,12例为女性,年龄23~77岁,平均为(43.6±20.1)岁。其起病与就诊相距3h~15d。病因分型:14例为粘连性肠梗阻,3例为乙状结肠扭转,2例为结肠肿瘤,2例为小肠肿瘤,1例为腹外疝嵌顿,1例为直肠癌,2例为肠套叠,1例为粪石性肠梗阻。两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
2、方法
对于所选取的患者,在实施治疗时,应密切观察其病症及体征,之后利用恰当合理的辅助手段,对其病情进行检查判断。首先,都予以患者非手术的治疗方法,具体有禁食、使其胃肠得以最大程度地减压、灌肠、使用抗生素以及预防感染等。以此做好术前准备。如果患者为绞窄性肠梗阻,其24h之内进行保守治疗,病情没有缓解,以及肿瘤患者,均予以手术治疗。在术前,现予以全身麻醉,再依据患者具体病因,实施相应术式。粘连性肠梗阻患者,则实行肠粘连松解术,或是肠局部切除吻合术;若为肠扭转患者,则行肠扭转复位术;若为肠套叠血运的阻塞,则实施肠段的切除吻合术;若为嵌顿疝患者,就行疝修补术;若肠梗阻是由结肠肿瘤所致,则实施切除I期的吻合术;如果患者肠道状况极差,就需实施根治切除手术;如果肠梗阻患者的年龄过高,则应在局部范围之内实施清扫,从而使手术创伤得以最大限度的减少。观察组患者,是在48h以内就实施急诊手术,而对照组则是在48h以后再行手术。在术后,予以患者能够提升免疫力的药物。
3、统计学方法
研究所得的数据采用SPSS12.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处理,相关数据则采用x2进行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1、观察组与对照组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患者有效率是97.5%,对照组患者有效率是95.0%,所选两组患者的有效率没有明显区别(P>0.05,χ2=0.3117)。
2、术后发生并发症的概率比较
观察组的患者中,切口出现感染有3例,腹腔感染有1例,肠粘连有1例,其术后出现并发症的概率是12.5%;对照组患者中,切口出现感染有1例,腹腔感染有1例,肠粘连有1例,其术后出现并发症的概率是11.5%。两组比较没有差异(P>0.05,χ2=0.2635)。
组别 切口感染 腹腔感染 肠粘连
观察组 3 1 1
对照组 1 1 1
χ2值 0.05 0.05 0.05
P值 0.2635 0.2635 0.2635
三、討论
毕竟肠梗阻是一种病情危重、发展迅猛的常见急腹症,特别是单纯性发展为绞窄性肠梗阻后更为凶险,单纯性肠梗阻如在24h内手术,死亡率在1%左右;如发展为绞窄性肠梗阻,死亡率增高至30%左右。因此,绞窄性肠梗阻应及时行手术治疗,是手术的绝对适应证,但应当认识到,肠梗阻的病理生理过程是不断变化的,单纯性肠梗阻有可能转化为绞窄性肠梗阻,因此要动态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发现绞窄征象。一般绞窄性肠梗阻有以下征象:①发病急骤,病情进展快,腹痛剧烈,阵发性转变为持续性;②呕吐出现早而剧烈;③出现休克,或经抗休克治疗休克改善不显著;④有腹膜刺激征;⑤腹部不对称性隆起或触及孤立胀大肠襻;⑥全身出现中毒症状,如脉率加快、体温上升、白细胞增多等;⑦呕吐物、肛门排出物、胃肠减压抽出液为血性或短期内出现多量腹腔积液或腹腔穿刺液为血性液体;⑧腹部X线可见孤立胀大的肠襻且位置固定或有假肿瘤状阴影等其他绞窄征象者;⑨血清淀粉酶、无机磷、肌酸激酶增高者。
在临床工作中,区别绞窄与非绞窄有时非常困难,很多存在绞窄的病人其临床指标与单纯性肠梗阻病人差异无显著性。因此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显得尤为重要,也是降低肠梗阻死亡率的关键。我们认为以下情况具备手术指征,应及时手术:①以“持续腹痛”、“发热”、“心动过速”、“腹膜炎体征”、“白细胞增高”5个经典表现作观察,同时具有2种或2种以上的表现时,应高度怀疑绞窄性肠梗阻的存在;②经24~48h非手术治疗梗阻症状仍未解除(即使症状体征无进展);③当梗阻病因考虑为肠系膜血管阻塞时,应紧急手术治疗为宜,因为其预后较之一般的绞窄性肠梗阻更为严重,病死率也更高,本组资料中,手术后病情恶化出院的就属此类型肠梗阻;④当梗阻病因考虑为胆石、肠石、异物等因素引起的肠堵塞时,非手术治疗一般难以缓解;⑤当梗阻病因考虑为嵌顿疝时应尽早手术,因为嵌顿疝极易发生绞窄,特别是少见的嵌顿性闭孔疝和腹内疝更易发生绞窄。本组4例闭孔疝和2例腹内疝全部发生肠壁绞窄坏死,绞窄发生率为100%,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另外,对于高度怀疑为结直肠肿瘤性肠梗阻时,如一般情况允许,可以先给予非手术治疗,尽可能使之缓解,如1~3d不能缓解或病情恶化则应及时手术治疗。
参考文献
[1]李兆亭,阮长乐.实用普通外科[M].济南:山东科技出版社,2011.159.
[2]陈卫国,刘玉村.肠梗阻的手术适应证和剖腹探查[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2
[3]王元和,阮灿平.肠梗阻手术时机的选择[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