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剂量高渗液在烧伤休克复苏中的临床应用观察

来源 :健康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oge29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小剂量高渗液在稍稍休克复苏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01年8月~2013年8月共收治的70例烧伤休克患者,根据入院序号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参照组。治疗组采用高渗液溶液治疗,参照组给予平衡盐溶液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
  结果:治疗组红细胞的渗透脆性及血乳酸含量检测值均显著低于参照组,血压及尿量等指标的检测值则远远高于参照组,两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小剂量高渗液应用于烧伤休克患者的复苏抢救过程中,能够取得良好的扩容效果,值得推广。
  关键词:烧伤休克 复苏 高渗液 效果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10.267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10-0166-01
  重度烧伤早起会对机体生理屏障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进而引起患者大量体液渗出或血流动力学改变,导致多发器官功能衰竭、急性呼吸衰竭综合征等不良后果,严重时可导致死亡[1]。对于烧伤休克的治疗,液体复苏是常用且有效的一种手段,但使用荷载体液进行复苏治疗,临床则具有较大的争议。本文对部分烧伤休克患者应用了高渗盐溶液治疗,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作如下具体报告。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选取2001年8月~2013年8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70例烧伤休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序号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参照组,每组各35例。70例患者中,男性38例,女性32例;年龄范围23~61岁,平均年龄42.3±2.1岁;烧伤至入院时间30min~8h;烧伤总面积45%~60%,Ⅲ度烧伤面积22%~35%。全部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脉搏增速、烦躁不安、口渴等临床症状。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烧伤面积等方面均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参照组给予平衡盐溶液治疗,操作如下:根据每1%烧伤面积2ml液体的标准,计算乳酸林格氏液的输入量,再加2000ml/d的生理需要液体量。治疗组给予高渗盐溶液治疗,具体为:入院24小时,根据1kg体重输入4ml液体量的标准,计算5%碳酸氢钠、10%低分子右旋糖酐及3%氯化钠的输入量,然后根据每1%烧伤面积1ml的标准,计算乳酸林格氏液的输入量,另外加2000ml/d的生理需要液体量。入院第2个24小时,根据高盐溶液的一半计量,再加2000ml生理需要液体量输入。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
  1.3 观察项目。对两组患者治疗后1d、3d的红细胞渗透脆性及血液乳酸含量进行观察与记录,并比较两组治疗后1h、4h的血压及尿量,评价两组的疗效。
  1.4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0.0软件包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2]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后的红细胞渗透脆性及血乳酸含量比较。见表1。
  3 讨论
  烧伤休克的发病原因主要是大量液体转至组织间隙和细胞内部,减少了有效循环血量。
  在以往的烧伤休克复苏治疗中,主要采用平衡盐溶液治疗,但常因输液量大而引起循环超负荷,从而加重中粒性细胞激活或渗出,并增加组织损伤与器官功能障碍的发生机率,故应用受到了一定局限。高渗盐液进入到血管后,先接触的是内皮细胞与红细胞,然后把内皮细胞与红细胞内的水分移到血管内,当两种细胞内的液体有效转移,细胞肿胀程度则会减轻,从而有利于维持机体微循环,有着重要的血液动力学意义。
  在本次研究中,我院对治疗组给予了小剂量高渗盐溶液治疗,参照组给予了平衡盐溶液治疗。从表1中可得知,治疗组的红细胞渗透脆性及血乳酸含量检测值要比参照组低,说明高渗液能够取得良好的扩容效果,有利于缓解组织水肿的情况。从表2可看出,治疗组的血压及尿量要高于参照组,说明高渗液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尿量及血压,有利于降低心肺等器官功能衰竭的发生率,对患者的复苏具有重要意义。
  总而言之,小剂量高渗液应用于烧伤休克患者的复苏治疗,扩容作用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血压及尿量,并减少了血液中的乳酸含量,使红细胞膜趋于稳定,降低了心肺功能等器官功能衰竭的发生率,效果确切,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杨伯明.小剂量高渗液在烧伤休克复苏中的临床价值[J].中国医药导报.2011,8(22):78-79
  [2]孙宝迪,刘红梅.限制性液体复苏在创伤失血性休克中的进展[J].东南国防医药.2012,14(02):145-148
  [3]周宁.严重烧伤休克期的补液治疗[J].医学综述.2009,15(22):3473-3475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对应用盐酸氨溴索辅助治疗新生儿感染性肺炎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  方法:将我院收治的79例感染性肺炎新生患儿按照入院的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36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儿在此基础上辅助性应用盐酸氨溴索治疗,对两组患儿治疗后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  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93.0%,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7.8%,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甲状腺腺叶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结节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8月至2013年8月收治62例甲状腺结节患者,随机分为31例治疗组和31例参照组,给予参照组患者甲状腺次全切术治疗,治疗组患者采用甲状腺腺叶切除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效果。  结果:经过治疗后,治疗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方面均比参照组患者低,并发症发生率(3.23%)明显低于参照组(9.68%)
期刊
摘要:致使阴道不规则出血的病因主要有流产、异位妊娠、胎盘与胎膜异常、产后出血、生殖器肿瘤以及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诊断方法主要有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常用的辅助检查有B型超声、妊娠试验、腹腔镜以及脱落细胞检查等。治疗方法应根据病情而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包括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等。  关键词:妇产科;阴道出血 病因 诊断 治疗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10.
期刊
摘要:目的:比较标准大骨瓣开颅并去骨瓣与常规骨瓣开颅术在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上的疗效差异。  方法:选取2010年3月至2014年6月我院创伤外科收治的8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标准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进行治疗,对照组行常规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比较2组预后、颅内压改善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实验组治疗优良率为73.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0.0%(P<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健康教育对食道癌术后患者焦虑情绪的影响。  方法:搜集2012年9月—2013年9月我院接收的食道癌术后43例患者,随机分为甲组和乙组。对甲组22例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对乙组21例不进行健康教育。观察、对比甲组和乙组患者的临床效果。  结果:甲组和乙组治疗后焦虑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所降低,但甲组降低情况优于乙组。甲组治疗依从性的优良率高于乙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  1
期刊
摘要:目的:口服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放入阴道后穹隆在瘢痕子宫合并妊娠16周以内者终止妊娠的应用。  方法:对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因瘢痕子宫合并妊娠16周以内、自愿要求终止妊娠者,予以口服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放入阴道后穹窿,之后行人流或者钳夹终止妊娠。  结论:通过合理应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对瘢痕子宫合并妊娠16周以内者,行人流和钳夹术终止妊娠,药物不良反应轻,人流术中无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盐酸氨溴索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的临床价值。  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入住我院的呼吸窘迫综合症新生患儿16例,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儿8例,以常规治疗法进行治疗;实验组患儿8例,在此基础上加以盐酸氨溴索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对盐酸氨溴索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的价值进行探讨。  结果:实验组患而儿的治疗有效率为87.5%,对照组患儿
期刊
摘要:目的:探究首诊强迫症患者临床特点及心理防御机制,并为该病临床防治策略的制定积累经验。  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46例首诊强迫症患者,设为研究组;选取同期来我院门诊体检的40例正常人,设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接受防御方式问卷(DSQ)和艾森克人格问卷(EPQ)进行测评,记录数据并做好对比。  结果:研究组成熟型防御因子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中间型及不成熟型防御因子评分高于对照组(P<0.
期刊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不良的生活方式、不合理的饮食习惯和烹调方法等导致营养过剩及营养失衡,使得糖尿病患病率呈快速上升趋势。由于糖尿病病人营养知识缺乏,在饮食方面存在许多误区,成为血糖控制不理想、并发症较早出现的重要原因。然而,传统的饮食教育法告知患者如何控制总热量,要患者定时、定量进餐,根据标准体重、劳动强度和工作性质来确定每日所需总热量,这对于老年人来说,出院后根本无法做到。因此,我们针
期刊
摘要:目的:探究对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儿应用胸腺肽注射液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自本院2011年-2013年收治的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儿,随机抽取100例病例并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有患儿50例。对照组患儿接受常规中药颗粒治疗,观察组患儿则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胸腺肽注射液,对比2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  结果:观察组患儿临床医疗总有效率为96.0%,相对于对照组患儿临床医疗总有效率82.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