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小剂量高渗液在稍稍休克复苏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01年8月~2013年8月共收治的70例烧伤休克患者,根据入院序号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参照组。治疗组采用高渗液溶液治疗,参照组给予平衡盐溶液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
结果:治疗组红细胞的渗透脆性及血乳酸含量检测值均显著低于参照组,血压及尿量等指标的检测值则远远高于参照组,两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小剂量高渗液应用于烧伤休克患者的复苏抢救过程中,能够取得良好的扩容效果,值得推广。
关键词:烧伤休克 复苏 高渗液 效果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10.267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10-0166-01
重度烧伤早起会对机体生理屏障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进而引起患者大量体液渗出或血流动力学改变,导致多发器官功能衰竭、急性呼吸衰竭综合征等不良后果,严重时可导致死亡[1]。对于烧伤休克的治疗,液体复苏是常用且有效的一种手段,但使用荷载体液进行复苏治疗,临床则具有较大的争议。本文对部分烧伤休克患者应用了高渗盐溶液治疗,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作如下具体报告。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选取2001年8月~2013年8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70例烧伤休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序号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参照组,每组各35例。70例患者中,男性38例,女性32例;年龄范围23~61岁,平均年龄42.3±2.1岁;烧伤至入院时间30min~8h;烧伤总面积45%~60%,Ⅲ度烧伤面积22%~35%。全部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脉搏增速、烦躁不安、口渴等临床症状。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烧伤面积等方面均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参照组给予平衡盐溶液治疗,操作如下:根据每1%烧伤面积2ml液体的标准,计算乳酸林格氏液的输入量,再加2000ml/d的生理需要液体量。治疗组给予高渗盐溶液治疗,具体为:入院24小时,根据1kg体重输入4ml液体量的标准,计算5%碳酸氢钠、10%低分子右旋糖酐及3%氯化钠的输入量,然后根据每1%烧伤面积1ml的标准,计算乳酸林格氏液的输入量,另外加2000ml/d的生理需要液体量。入院第2个24小时,根据高盐溶液的一半计量,再加2000ml生理需要液体量输入。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
1.3 观察项目。对两组患者治疗后1d、3d的红细胞渗透脆性及血液乳酸含量进行观察与记录,并比较两组治疗后1h、4h的血压及尿量,评价两组的疗效。
1.4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0.0软件包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2]。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后的红细胞渗透脆性及血乳酸含量比较。见表1。
3 讨论
烧伤休克的发病原因主要是大量液体转至组织间隙和细胞内部,减少了有效循环血量。
在以往的烧伤休克复苏治疗中,主要采用平衡盐溶液治疗,但常因输液量大而引起循环超负荷,从而加重中粒性细胞激活或渗出,并增加组织损伤与器官功能障碍的发生机率,故应用受到了一定局限。高渗盐液进入到血管后,先接触的是内皮细胞与红细胞,然后把内皮细胞与红细胞内的水分移到血管内,当两种细胞内的液体有效转移,细胞肿胀程度则会减轻,从而有利于维持机体微循环,有着重要的血液动力学意义。
在本次研究中,我院对治疗组给予了小剂量高渗盐溶液治疗,参照组给予了平衡盐溶液治疗。从表1中可得知,治疗组的红细胞渗透脆性及血乳酸含量检测值要比参照组低,说明高渗液能够取得良好的扩容效果,有利于缓解组织水肿的情况。从表2可看出,治疗组的血压及尿量要高于参照组,说明高渗液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尿量及血压,有利于降低心肺等器官功能衰竭的发生率,对患者的复苏具有重要意义。
总而言之,小剂量高渗液应用于烧伤休克患者的复苏治疗,扩容作用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血压及尿量,并减少了血液中的乳酸含量,使红细胞膜趋于稳定,降低了心肺功能等器官功能衰竭的发生率,效果确切,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杨伯明.小剂量高渗液在烧伤休克复苏中的临床价值[J].中国医药导报.2011,8(22):78-79
[2]孙宝迪,刘红梅.限制性液体复苏在创伤失血性休克中的进展[J].东南国防医药.2012,14(02):145-148
[3]周宁.严重烧伤休克期的补液治疗[J].医学综述.2009,15(22):3473-3475
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01年8月~2013年8月共收治的70例烧伤休克患者,根据入院序号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参照组。治疗组采用高渗液溶液治疗,参照组给予平衡盐溶液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
结果:治疗组红细胞的渗透脆性及血乳酸含量检测值均显著低于参照组,血压及尿量等指标的检测值则远远高于参照组,两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小剂量高渗液应用于烧伤休克患者的复苏抢救过程中,能够取得良好的扩容效果,值得推广。
关键词:烧伤休克 复苏 高渗液 效果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10.267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10-0166-01
重度烧伤早起会对机体生理屏障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进而引起患者大量体液渗出或血流动力学改变,导致多发器官功能衰竭、急性呼吸衰竭综合征等不良后果,严重时可导致死亡[1]。对于烧伤休克的治疗,液体复苏是常用且有效的一种手段,但使用荷载体液进行复苏治疗,临床则具有较大的争议。本文对部分烧伤休克患者应用了高渗盐溶液治疗,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作如下具体报告。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选取2001年8月~2013年8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70例烧伤休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序号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参照组,每组各35例。70例患者中,男性38例,女性32例;年龄范围23~61岁,平均年龄42.3±2.1岁;烧伤至入院时间30min~8h;烧伤总面积45%~60%,Ⅲ度烧伤面积22%~35%。全部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脉搏增速、烦躁不安、口渴等临床症状。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烧伤面积等方面均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参照组给予平衡盐溶液治疗,操作如下:根据每1%烧伤面积2ml液体的标准,计算乳酸林格氏液的输入量,再加2000ml/d的生理需要液体量。治疗组给予高渗盐溶液治疗,具体为:入院24小时,根据1kg体重输入4ml液体量的标准,计算5%碳酸氢钠、10%低分子右旋糖酐及3%氯化钠的输入量,然后根据每1%烧伤面积1ml的标准,计算乳酸林格氏液的输入量,另外加2000ml/d的生理需要液体量。入院第2个24小时,根据高盐溶液的一半计量,再加2000ml生理需要液体量输入。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
1.3 观察项目。对两组患者治疗后1d、3d的红细胞渗透脆性及血液乳酸含量进行观察与记录,并比较两组治疗后1h、4h的血压及尿量,评价两组的疗效。
1.4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0.0软件包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2]。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后的红细胞渗透脆性及血乳酸含量比较。见表1。
3 讨论
烧伤休克的发病原因主要是大量液体转至组织间隙和细胞内部,减少了有效循环血量。
在以往的烧伤休克复苏治疗中,主要采用平衡盐溶液治疗,但常因输液量大而引起循环超负荷,从而加重中粒性细胞激活或渗出,并增加组织损伤与器官功能障碍的发生机率,故应用受到了一定局限。高渗盐液进入到血管后,先接触的是内皮细胞与红细胞,然后把内皮细胞与红细胞内的水分移到血管内,当两种细胞内的液体有效转移,细胞肿胀程度则会减轻,从而有利于维持机体微循环,有着重要的血液动力学意义。
在本次研究中,我院对治疗组给予了小剂量高渗盐溶液治疗,参照组给予了平衡盐溶液治疗。从表1中可得知,治疗组的红细胞渗透脆性及血乳酸含量检测值要比参照组低,说明高渗液能够取得良好的扩容效果,有利于缓解组织水肿的情况。从表2可看出,治疗组的血压及尿量要高于参照组,说明高渗液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尿量及血压,有利于降低心肺等器官功能衰竭的发生率,对患者的复苏具有重要意义。
总而言之,小剂量高渗液应用于烧伤休克患者的复苏治疗,扩容作用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血压及尿量,并减少了血液中的乳酸含量,使红细胞膜趋于稳定,降低了心肺功能等器官功能衰竭的发生率,效果确切,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杨伯明.小剂量高渗液在烧伤休克复苏中的临床价值[J].中国医药导报.2011,8(22):78-79
[2]孙宝迪,刘红梅.限制性液体复苏在创伤失血性休克中的进展[J].东南国防医药.2012,14(02):145-148
[3]周宁.严重烧伤休克期的补液治疗[J].医学综述.2009,15(22):3473-3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