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幼儿在美术领域学习中需要营造有利的机会和条件,在社会文化生活过程中,帮助幼儿激发对美的体验和感受。所谓的制造机会和条件,需要在幼儿阶段充分利用幼儿园现有的教学资源对幼儿进行教育,通过将资源合理的投放和布置,充分利用教学资源,激发幼儿主动去创造美、感受美。投放的材料资源既要具有艺术性,又要保持科学性,在投放过程中要合理地准备材料、熟悉材料,采取正确的投放策略和投放程序,这对教师的教学活动有重要的意义。
一、材料投放要实现美术教育目标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对活动材料投放时要做到因材施教。
在绘画教学的初期,教师可先教授幼儿认识绘画材料和绘画工具,让幼儿懂得分辨基础的颜色,并且能快速说出颜色的名称。在绘画过程中知道如何使用彩笔、蜡笔等绘画工具。因此,在投放材料中,教师需要注意尽可能地投放颜色较为简单的绘画工具,让幼儿更容易进行绘画。
随着绘画教学的深入,教师可进一步确定美术教学目标,指导幼儿不仅要说出颜色的具体名称,还要懂得如何调色,这时,可以投放颜色较为丰富的蜡笔和彩笔,并且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模型和图片以供幼儿绘画参考。
进入美术学习后期,教师要改变美术教学目标,并且需要强调让幼儿学会使用多种绘画材料和工具进行绘画创作,并且在不同情况下能通过不同的材料表现不同主题的作品。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投放颜色种类较多的水彩,并且提供一些通俗易懂的美术作品让幼儿学着进行赏析,以此培养幼儿的艺术感,教师在教学中始终需要围绕教学目标,注重美术材料投放的时间。
在中班美术手工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注重彩纸、橡皮泥等材料的投放,让幼儿熟悉纸张、橡皮泥等材料工具,在玩耍的过程中体验美术学习的乐趣。在教学中期,教师可改变教学目标,让幼儿学会纸张和橡皮泥的用法,通过自己制作玩具进行手工创作,以此培养幼儿的兴趣。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适当地投放树叶、小石子等材料,让幼儿利用这些材料和颜料制作成丰富的剪贴画。在最后教学阶段,教师可指导幼儿在生活中收集废旧物品,并通过投放水彩等材料让幼儿对这些废旧物品进行装饰和改装,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二、材料投放要有动态性、层次性
幼儿的进步和发展是一个相对持续的过程,同时也具有一定的阶段性,因此,教师要充分尊重和理解幼儿的个体差异,引导和支持幼儿进行更高水平的发展。教师在教学投入材料时,要充分结合幼儿的实际情况和层次特点,为不同水平发展的幼儿提供有效的材料。
例如,在中班教学《美丽的盘子》时,教师需要向幼儿提供黑笔、圆盘等材料,并配合不同的线条图片进行参考。针对能力较强的幼儿可以选择粗细不同的黑笔自主创作,将稍微复杂的线条进行组合。针对能力较弱的幼儿,教师可为其选择较粗的黑笔进行创作,在创作中只将较简单的线条作为参考,并将线条进行重组,完成作品。在教学中投入不同的材料能让幼儿逐渐提升自身的能力,也能给幼儿带来不同的体验。投入材料的动态性主要是随着幼儿的发展进行变化,教师也可根据幼儿发展的动态性来调整教学目标,投入的材料也应根据幼儿的变化而调整,这样才能保持幼儿学习的积极性。
又如,在开展中班主题活动《愉快的夏天》的过程中,教师可在美术活动区域开设材料商店。商店中有许多材料,包含不同动物的图片、不同颜色的手工纸张等,在活动开展过程中,幼儿对每一种材料都充满了好奇心,许多幼儿都围着材料商店不肯离开。有的幼儿绘画夏天的植物,有的幼儿用贴纸制作不同的遮阳伞,有的幼儿用不同的颜料制作雪糕……随着主题活动的不断深入,许多幼儿逐渐失去了创作的兴趣,因为现有的材料无法满足幼儿的需求,这时教师就需要在材料上进行调整,增加材料的投放,增添活动的趣味性,鼓励幼儿继续创作。
通过阶段性的尝试和观察,幼儿在美术区域活动中能根据自己的爱好和能力选择材料进行创作,从而获得情感体验,让他们感受到无穷的乐趣。
三、材料投放要考虑幼儿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每位幼儿能力的不同投放材料,同时投放材料前也需要综合考虑幼儿自身的能力水平,在幼儿原有的能力基础之上,有效提高创作兴趣,让投放材料具有一定的暗示性,以此促进幼儿的进步和发展。
例如,在教授中班幼儿学习“10以内的数字”时,教师可根据教学情况投放“给水果先生找伙伴”和“分类盒”等活动材料,其中前者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可让已经掌握部分知识的幼儿进行学习,对还未完全掌握知识的幼儿,教师可引导他们使用“分类盒”进行学习和巩固,让每一位幼儿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
又如,教师可利用多种材料制作成多种颜色、多种形态的图形,让幼儿自行选择,让每位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进行拼图创作,教师要引导幼儿在创作过程中体验成功的乐趣。同时,根据幼儿的学习能力,教师不为幼儿设定具体的教学目标,让投放的材料不断诱导幼儿探索和操作,这种过程对幼儿有极大的挑战和乐趣。教师可选择10个塑料瓶作为材料,在瓶子上贴上从短到长的十个黄色标签,让幼儿根据给出的条件在瓶中装上沙子,幼儿在完成装沙操作后,他们最先想象到的是从数字1到数字10的排序,教师也可引导幼儿按照黄色标签的长短进行排序分类,在多次操作后,幼儿逐渐明白了这种创意性的玩法,在教学过程中,对投放材料进行多次利用,能让幼儿与投入材料之间进行互动,能不断引导幼儿、教育幼儿。
四、材料投放要保证幼儿的兴趣
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兴趣投放美术活动材料,并且在投放中注意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教师在教学时要格外注意,当幼儿在活动过程中表现出对某一种材料感兴趣时,教师就应尽量满足幼儿的需求,将幼儿感兴趣的材料投放在教学活动中。
在材料收集过程中,教师可引导幼儿形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良好意识,进一步提升幼儿的探索能力、动手能力,激发他们在美术学习中的探索热情。
例如,为了对幼儿进行国防教育,让幼儿能随时观察了解自己的祖国,教师就可创设富有时代特色的、幼儿喜闻乐见的、易于接受的新时代内容,如“神舟十一號”的成功发射、奥运健儿荣获奖牌的喜讯等。
又如,有些幼儿喜欢粘贴、涂画,教师就可在美术教学中投放彩纸、蜡笔以及油画棒等材料,引导幼儿在学习过程中使用色彩丰富的工具自行创作。有些幼儿喜欢捏泥、绘画以及手工制作,教师就可开放限定的美术主体、手工工具和绘画工具让幼儿自行创作,并且适当地投放剪刀、彩纸以及橡皮泥等材料。还有些幼儿喜欢使用多种材料和工具表达自己的想象和感受,教师就可教授幼儿用不同的水彩调色,让幼儿学会使用不同的色彩表达自己的心情。在教学中,教师根据幼儿的兴趣投放相应的材料也是因材施教的重要表现。
如今美术区域活动成为幼儿特定的活动学习场所,并且这一方式逐渐被各个幼儿园所接受。在学习过程中,活动材料作为有效载体,通过丰富的活动形式让幼儿认识到自主学习的重要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树立正确的美术活动学习观念,让投放材料作为一个动态的过程促进幼儿学习,并且给予幼儿更多的学习空间,让活动材料作为他们进步的引导、合作以及支持者,也让幼儿在美术区域活动中自行探索、活动和发展。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熟市练塘幼儿园)
(责任编辑 岳 舒)
一、材料投放要实现美术教育目标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对活动材料投放时要做到因材施教。
在绘画教学的初期,教师可先教授幼儿认识绘画材料和绘画工具,让幼儿懂得分辨基础的颜色,并且能快速说出颜色的名称。在绘画过程中知道如何使用彩笔、蜡笔等绘画工具。因此,在投放材料中,教师需要注意尽可能地投放颜色较为简单的绘画工具,让幼儿更容易进行绘画。
随着绘画教学的深入,教师可进一步确定美术教学目标,指导幼儿不仅要说出颜色的具体名称,还要懂得如何调色,这时,可以投放颜色较为丰富的蜡笔和彩笔,并且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模型和图片以供幼儿绘画参考。
进入美术学习后期,教师要改变美术教学目标,并且需要强调让幼儿学会使用多种绘画材料和工具进行绘画创作,并且在不同情况下能通过不同的材料表现不同主题的作品。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投放颜色种类较多的水彩,并且提供一些通俗易懂的美术作品让幼儿学着进行赏析,以此培养幼儿的艺术感,教师在教学中始终需要围绕教学目标,注重美术材料投放的时间。
在中班美术手工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注重彩纸、橡皮泥等材料的投放,让幼儿熟悉纸张、橡皮泥等材料工具,在玩耍的过程中体验美术学习的乐趣。在教学中期,教师可改变教学目标,让幼儿学会纸张和橡皮泥的用法,通过自己制作玩具进行手工创作,以此培养幼儿的兴趣。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适当地投放树叶、小石子等材料,让幼儿利用这些材料和颜料制作成丰富的剪贴画。在最后教学阶段,教师可指导幼儿在生活中收集废旧物品,并通过投放水彩等材料让幼儿对这些废旧物品进行装饰和改装,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二、材料投放要有动态性、层次性
幼儿的进步和发展是一个相对持续的过程,同时也具有一定的阶段性,因此,教师要充分尊重和理解幼儿的个体差异,引导和支持幼儿进行更高水平的发展。教师在教学投入材料时,要充分结合幼儿的实际情况和层次特点,为不同水平发展的幼儿提供有效的材料。
例如,在中班教学《美丽的盘子》时,教师需要向幼儿提供黑笔、圆盘等材料,并配合不同的线条图片进行参考。针对能力较强的幼儿可以选择粗细不同的黑笔自主创作,将稍微复杂的线条进行组合。针对能力较弱的幼儿,教师可为其选择较粗的黑笔进行创作,在创作中只将较简单的线条作为参考,并将线条进行重组,完成作品。在教学中投入不同的材料能让幼儿逐渐提升自身的能力,也能给幼儿带来不同的体验。投入材料的动态性主要是随着幼儿的发展进行变化,教师也可根据幼儿发展的动态性来调整教学目标,投入的材料也应根据幼儿的变化而调整,这样才能保持幼儿学习的积极性。
又如,在开展中班主题活动《愉快的夏天》的过程中,教师可在美术活动区域开设材料商店。商店中有许多材料,包含不同动物的图片、不同颜色的手工纸张等,在活动开展过程中,幼儿对每一种材料都充满了好奇心,许多幼儿都围着材料商店不肯离开。有的幼儿绘画夏天的植物,有的幼儿用贴纸制作不同的遮阳伞,有的幼儿用不同的颜料制作雪糕……随着主题活动的不断深入,许多幼儿逐渐失去了创作的兴趣,因为现有的材料无法满足幼儿的需求,这时教师就需要在材料上进行调整,增加材料的投放,增添活动的趣味性,鼓励幼儿继续创作。
通过阶段性的尝试和观察,幼儿在美术区域活动中能根据自己的爱好和能力选择材料进行创作,从而获得情感体验,让他们感受到无穷的乐趣。
三、材料投放要考虑幼儿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每位幼儿能力的不同投放材料,同时投放材料前也需要综合考虑幼儿自身的能力水平,在幼儿原有的能力基础之上,有效提高创作兴趣,让投放材料具有一定的暗示性,以此促进幼儿的进步和发展。
例如,在教授中班幼儿学习“10以内的数字”时,教师可根据教学情况投放“给水果先生找伙伴”和“分类盒”等活动材料,其中前者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可让已经掌握部分知识的幼儿进行学习,对还未完全掌握知识的幼儿,教师可引导他们使用“分类盒”进行学习和巩固,让每一位幼儿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
又如,教师可利用多种材料制作成多种颜色、多种形态的图形,让幼儿自行选择,让每位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进行拼图创作,教师要引导幼儿在创作过程中体验成功的乐趣。同时,根据幼儿的学习能力,教师不为幼儿设定具体的教学目标,让投放的材料不断诱导幼儿探索和操作,这种过程对幼儿有极大的挑战和乐趣。教师可选择10个塑料瓶作为材料,在瓶子上贴上从短到长的十个黄色标签,让幼儿根据给出的条件在瓶中装上沙子,幼儿在完成装沙操作后,他们最先想象到的是从数字1到数字10的排序,教师也可引导幼儿按照黄色标签的长短进行排序分类,在多次操作后,幼儿逐渐明白了这种创意性的玩法,在教学过程中,对投放材料进行多次利用,能让幼儿与投入材料之间进行互动,能不断引导幼儿、教育幼儿。
四、材料投放要保证幼儿的兴趣
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兴趣投放美术活动材料,并且在投放中注意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教师在教学时要格外注意,当幼儿在活动过程中表现出对某一种材料感兴趣时,教师就应尽量满足幼儿的需求,将幼儿感兴趣的材料投放在教学活动中。
在材料收集过程中,教师可引导幼儿形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良好意识,进一步提升幼儿的探索能力、动手能力,激发他们在美术学习中的探索热情。
例如,为了对幼儿进行国防教育,让幼儿能随时观察了解自己的祖国,教师就可创设富有时代特色的、幼儿喜闻乐见的、易于接受的新时代内容,如“神舟十一號”的成功发射、奥运健儿荣获奖牌的喜讯等。
又如,有些幼儿喜欢粘贴、涂画,教师就可在美术教学中投放彩纸、蜡笔以及油画棒等材料,引导幼儿在学习过程中使用色彩丰富的工具自行创作。有些幼儿喜欢捏泥、绘画以及手工制作,教师就可开放限定的美术主体、手工工具和绘画工具让幼儿自行创作,并且适当地投放剪刀、彩纸以及橡皮泥等材料。还有些幼儿喜欢使用多种材料和工具表达自己的想象和感受,教师就可教授幼儿用不同的水彩调色,让幼儿学会使用不同的色彩表达自己的心情。在教学中,教师根据幼儿的兴趣投放相应的材料也是因材施教的重要表现。
如今美术区域活动成为幼儿特定的活动学习场所,并且这一方式逐渐被各个幼儿园所接受。在学习过程中,活动材料作为有效载体,通过丰富的活动形式让幼儿认识到自主学习的重要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树立正确的美术活动学习观念,让投放材料作为一个动态的过程促进幼儿学习,并且给予幼儿更多的学习空间,让活动材料作为他们进步的引导、合作以及支持者,也让幼儿在美术区域活动中自行探索、活动和发展。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熟市练塘幼儿园)
(责任编辑 岳 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