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我国的教育政府部门对于艺术教育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也在不断创新和改革,发现在音乐这门艺术课教学过程中,将声势训练运用教学课堂中,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学生在课堂中的注意力会更加集中,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吸收音乐技法知识,通过声势训练的开展,使学生综合能力的实践得到进一步提高。
【关键词】小学音乐 运用方法 能力培养 声势训练
【中图分类号】G62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15-0224-01
现在,小学音乐的教学声势训练已经普及开来,为了使教师熟练掌握这种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使教学效果得到提升,笔者认为应当提倡声势训练与音乐基础知识教学巧妙结合起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綜合素质。既然小学音乐教学是艺术素质培养的重要课程,那么音乐的教育教学法则是重要的一部分,所以教师在授课时,运用哪种方式教学至关重要,课堂效果会在课堂上直接表现出来。现在应用这种科学的授课——声势训练,必然是一个质的提升,非常之重要的教学模式,更能直接表现出音乐的律动感,比如节拍间、和声间、旋律间、曲式结构间、乐音间等宏观或者微观的律动状态,可以结合舞蹈表现出来,这种声势训练会起到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一、研究背景及暴露出的问题及解决。
(一)教师资源的缺失严重影响当地艺术发展。
据报道,为解决教师资源缺失的重大问题,特别将一部分艺术老师补充到贫困、边远、乡村以及民族地区,教育部门借助自身优势,执行艺术教师们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实行交流制度,学校老师可以到乡下巡教,教育部支持教师们对口联接,以促进艺术教育的发展。
在小学美术教育里,教学内容艺术性比较强,是学生走上艺术之路的奠基之路。作为一名艺术教师,又是教学中的规划人和执行人,能否对于教育教学方法的精心研发对教学质量起到关键作用。所以既要保证教师的专业性,又需要教师的综合能力的提升,在此条件下,结合节奏、演绎、动作的声势训练成为音乐课程进步的产物。通过普及,不仅能达到非常精彩的教学效果,而且这种形式的丰富性更能凝聚学生的注意力,更加吸引学生,培养兴趣。例如,在《寻找生活中的声音》的课上,给学生播放各种各样的声音,有动物的声音,青蛙的呱呱叫、夏季的蝉鸣,还有击打物品的声音,有敲打桌子的声音,有敲铁桶的声音,给学生辨识,模仿这种声音,使学生逐步培养节奏感,加强对音乐的理解。
(二)课堂上本末倒置,学生地位未体现。
有些年轻教师受传统教学的思想的影响,学生本应该是课堂的中心,反而成为是教师为主导地位,再加上互动较少,学生对于音乐的不够重视,许多问题缺少交流,那么在小学音乐的学习中,教师的授课肯定是不理想的,学生的兴趣也不会太高涨,不过现在我国教育体系的不断健全和完善,学生越来越能感悟到音乐的魅力,所以更需要教师调整教学方法,使学生在课堂中居于主体地位,提高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小学音乐的声势训练完全可以根据每个学生的心理实行教育,抓住学生心理特点,将音乐融入更多趣味性的环节,结合游戏的方式,加强学生对于音乐的欣赏能力和辨识力。
(三)教师在教学上讲究传统方法,教学实效性无法实现
新课改的进行虽然使小学音乐的地位显著提升,但是在这个启蒙阶段有些理念没有得到落实,教师的教学还在固守根本,没有突破性进展,导致课堂上教师讲教师的理论,学生吸收得甚少,注意力下降,反而失去兴趣。所以,采用声势律动法尤为重要,通过调查教师广泛应用此法教学,课堂氛围活跃,互动频繁,提高学生的学习音乐的兴趣,可见声势训练的必要性。采用的游戏教学手段,应避免之前教唱和听唱的一些单一的方式,学生能够通过游戏更加幽默的去表现模仿音乐内容,用舞蹈,或是跳唱弹奏的方式来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多参加歌剧、戏剧来提升自己的音乐素养,例如看白毛女,看京剧,看桃花源记,看茶馆等等,结合经典班级内演绎自己的音乐剧。比如在《唐僧骑马咚个咚》这节课中,挑选四位学生站成一队扮演唐僧师徒四个人,演唱中请学生按照每个角色的形象及歌词做出相对应的动作,这种课堂不仅生动有趣,学生也能在体会其中的趣味时掌握节奏韵律。
二、学术探究及熟练运用声势训练。
(一)声势训练是音乐素养基础训练之一。
声势训练不需要音乐器材,也能够培养学生的听辨能力;不需要用抽象的理论和概念,也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不需要教具,还能够培养学生的节奏感;这种能培养记忆力和反应力的训练成为音乐素养的一大基础。声势训练让学生模仿旋律来体会音乐里要表达的情感,从而提高对音乐的辨识能力,何为辨识能力?就是用有限的时间以最快的速度,听出其中的音乐要素,音乐要素包含着音符音节和时值,每个作品都存在它的主旋律,学生不光要对主旋律的记忆,还要有能够通过这个旋律来提升自己的节奏记忆。
(二)体态律动是声势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种声势训练强调培养听觉,主张用身体诠释对音乐的认知,伴随着对和声和试唱以及乐理的渗透,形成一种正节奏体态的律动,这是一种新颖的教育体系,由瑞士的音乐家达尔克洛兹独创,他的教学观点是:建立一个舒心的环境,借用人的本能,先听音乐,接下来用身体的动作表演的方式表现音乐,不仅培养学生的节奏感,还能激发学生潜能,激发他们的想象力,给课堂上增添了活力,关键是音乐的节奏感能通过此方式更容易掌握,因此,在声势训练应用研究过程中发现,体态律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结束语
声势训练授课法能够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在音乐课上的积极性,越来越多的教师喜欢用这种趣味性较强,比较直观学生的学习状态,在实践中互动教知识,有效性较强的教学法。想要更加深入实践声势训练,还是需要教师积极的引导,学生认真投入,提升个人的音乐素养。
参考文献:
[1]谭乐宁.声势训练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5(13):153.
[2]付珊珊.声势训练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8,v.4(09):70.
[3]何可人.小学音乐教学中声势训练的应用.基础教育研究,2018(10):68-69.
【关键词】小学音乐 运用方法 能力培养 声势训练
【中图分类号】G62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15-0224-01
现在,小学音乐的教学声势训练已经普及开来,为了使教师熟练掌握这种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使教学效果得到提升,笔者认为应当提倡声势训练与音乐基础知识教学巧妙结合起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綜合素质。既然小学音乐教学是艺术素质培养的重要课程,那么音乐的教育教学法则是重要的一部分,所以教师在授课时,运用哪种方式教学至关重要,课堂效果会在课堂上直接表现出来。现在应用这种科学的授课——声势训练,必然是一个质的提升,非常之重要的教学模式,更能直接表现出音乐的律动感,比如节拍间、和声间、旋律间、曲式结构间、乐音间等宏观或者微观的律动状态,可以结合舞蹈表现出来,这种声势训练会起到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一、研究背景及暴露出的问题及解决。
(一)教师资源的缺失严重影响当地艺术发展。
据报道,为解决教师资源缺失的重大问题,特别将一部分艺术老师补充到贫困、边远、乡村以及民族地区,教育部门借助自身优势,执行艺术教师们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实行交流制度,学校老师可以到乡下巡教,教育部支持教师们对口联接,以促进艺术教育的发展。
在小学美术教育里,教学内容艺术性比较强,是学生走上艺术之路的奠基之路。作为一名艺术教师,又是教学中的规划人和执行人,能否对于教育教学方法的精心研发对教学质量起到关键作用。所以既要保证教师的专业性,又需要教师的综合能力的提升,在此条件下,结合节奏、演绎、动作的声势训练成为音乐课程进步的产物。通过普及,不仅能达到非常精彩的教学效果,而且这种形式的丰富性更能凝聚学生的注意力,更加吸引学生,培养兴趣。例如,在《寻找生活中的声音》的课上,给学生播放各种各样的声音,有动物的声音,青蛙的呱呱叫、夏季的蝉鸣,还有击打物品的声音,有敲打桌子的声音,有敲铁桶的声音,给学生辨识,模仿这种声音,使学生逐步培养节奏感,加强对音乐的理解。
(二)课堂上本末倒置,学生地位未体现。
有些年轻教师受传统教学的思想的影响,学生本应该是课堂的中心,反而成为是教师为主导地位,再加上互动较少,学生对于音乐的不够重视,许多问题缺少交流,那么在小学音乐的学习中,教师的授课肯定是不理想的,学生的兴趣也不会太高涨,不过现在我国教育体系的不断健全和完善,学生越来越能感悟到音乐的魅力,所以更需要教师调整教学方法,使学生在课堂中居于主体地位,提高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小学音乐的声势训练完全可以根据每个学生的心理实行教育,抓住学生心理特点,将音乐融入更多趣味性的环节,结合游戏的方式,加强学生对于音乐的欣赏能力和辨识力。
(三)教师在教学上讲究传统方法,教学实效性无法实现
新课改的进行虽然使小学音乐的地位显著提升,但是在这个启蒙阶段有些理念没有得到落实,教师的教学还在固守根本,没有突破性进展,导致课堂上教师讲教师的理论,学生吸收得甚少,注意力下降,反而失去兴趣。所以,采用声势律动法尤为重要,通过调查教师广泛应用此法教学,课堂氛围活跃,互动频繁,提高学生的学习音乐的兴趣,可见声势训练的必要性。采用的游戏教学手段,应避免之前教唱和听唱的一些单一的方式,学生能够通过游戏更加幽默的去表现模仿音乐内容,用舞蹈,或是跳唱弹奏的方式来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多参加歌剧、戏剧来提升自己的音乐素养,例如看白毛女,看京剧,看桃花源记,看茶馆等等,结合经典班级内演绎自己的音乐剧。比如在《唐僧骑马咚个咚》这节课中,挑选四位学生站成一队扮演唐僧师徒四个人,演唱中请学生按照每个角色的形象及歌词做出相对应的动作,这种课堂不仅生动有趣,学生也能在体会其中的趣味时掌握节奏韵律。
二、学术探究及熟练运用声势训练。
(一)声势训练是音乐素养基础训练之一。
声势训练不需要音乐器材,也能够培养学生的听辨能力;不需要用抽象的理论和概念,也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不需要教具,还能够培养学生的节奏感;这种能培养记忆力和反应力的训练成为音乐素养的一大基础。声势训练让学生模仿旋律来体会音乐里要表达的情感,从而提高对音乐的辨识能力,何为辨识能力?就是用有限的时间以最快的速度,听出其中的音乐要素,音乐要素包含着音符音节和时值,每个作品都存在它的主旋律,学生不光要对主旋律的记忆,还要有能够通过这个旋律来提升自己的节奏记忆。
(二)体态律动是声势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种声势训练强调培养听觉,主张用身体诠释对音乐的认知,伴随着对和声和试唱以及乐理的渗透,形成一种正节奏体态的律动,这是一种新颖的教育体系,由瑞士的音乐家达尔克洛兹独创,他的教学观点是:建立一个舒心的环境,借用人的本能,先听音乐,接下来用身体的动作表演的方式表现音乐,不仅培养学生的节奏感,还能激发学生潜能,激发他们的想象力,给课堂上增添了活力,关键是音乐的节奏感能通过此方式更容易掌握,因此,在声势训练应用研究过程中发现,体态律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结束语
声势训练授课法能够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在音乐课上的积极性,越来越多的教师喜欢用这种趣味性较强,比较直观学生的学习状态,在实践中互动教知识,有效性较强的教学法。想要更加深入实践声势训练,还是需要教师积极的引导,学生认真投入,提升个人的音乐素养。
参考文献:
[1]谭乐宁.声势训练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5(13):153.
[2]付珊珊.声势训练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8,v.4(09):70.
[3]何可人.小学音乐教学中声势训练的应用.基础教育研究,2018(10):6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