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过新一轮结构布局调整和优势教育资源的整合、重组后,农村办学规模较小的小学大多遵循因地制宜、就近入学的原则合并成了相对集中的寄宿制学校,寄宿制学校成了近几年来农村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新模式。在寄宿制小学里,学生的学习、生活和非寄宿制时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每周五天除了要在学校学习文化课外,还要学会如何在与家庭生活不同的集体宿舍中照顾自己的饮食起居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所以,宿舍管理与服务便成了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宿舍文化教育来实现学校管理是人性化服务的一个方面,怎样做好宿舍管理与服务使我们又面临了新的课题和挑战。作为生活教师,要对学生的饮食起居、个人及宿舍卫生、安全等方面进行精细的服务、负责与管理。如何通过宿舍文化教育来实现管理人性化服务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并与同仁共勉:
一、了解学生,及时把准学生生活动态的脉博
了解学生的生活习惯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基础和源泉。宿舍生活是学生学校生活的基本组成部分。在农村寄宿制小学,一个宿舍里多则二十几人,少也有十几人,是班级的缩影。寄宿生初入校时,由于他们的家庭经济条件、文化熏陶和生活习惯等家庭背景各异,集体宿舍生活这种形式对他们而言就像是一页白纸等待去书写,感觉到几乎所有的人就像新班级一样陌生。此时,他们对自己的亲人有无比的亲切感,当亲人们将生活、学习的用具安排妥当后准备告别离校时,他们恋亲的感情才表现得淋漓尽致。特别是那些留守儿童,情绪亢奋、失落,更有胜者是难以言表的愤怒和泪水。但有所不同的是他们清楚地认识到宿舍里都是年龄差不多的小伙伴,便于了解和沟通,也就有了和在家一样的亲近感。
在宿舍里,学生休息之余可以自由嬉戏、调侃,既缓解了课堂中的拘谨,又释放了平时学习的压力。用悄悄话将自己的心声流露,对老师的议论就是对教育效果的表白,用面红耳赤的雄辩来证明自己不可一世,高高举起的拳头宣示自己霸主的地位不容侵犯……宿舍是他们生活学习的第二课堂和乐园,在这里感觉到生活不再单调而是丰富多彩。最初几星期也将他们的胆大、调皮、谨慎怕事、自私与不合群等个性暴露无疑,作为一名不论是专职还是兼职的生活老师就要将学生的这些个性信息及时捕捉备案并与班主任和其他课任老师、家长取得沟通,研究对策,有的放矢,因材施教,真正把宿舍作为学生沟通与交流思想和情感的主要场合。
二、服务学生,做学生的知心朋友
农村寄宿制小学的学生小的才八、九岁,大的也就十一、二岁,恋家的情结非常浓厚。生活中他们大多都是过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本来就没有独立生活的能力,更不要说是集体生活的经验。有些孩子早晨起床后连自己的衣服都穿不整齐,不会打水洗脸、刷牙、叠被子,睡前不洗脚,晚上和衣而躺,饭后不会刷碗洗筷子,还有晚上睡觉打呼噜、小便失禁尿床、有生活怪癖等诸如此类的影响集体生活的不良行为与习惯。作为一名生活老师,其责任就是倾注爱心服务好这些学生,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待他们,把这些共性的、个性的问题了如指掌、成竹在胸(必要时做一些学生个性记录)。施教时不能简单说教甚至粗暴干预,而是要做到既保证学生的隐私不外传又要事必躬亲,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收到润物细无声之效应。晚上查夜时帮学生掖掖被子,提醒个别学生按时排便,学生有病时亲自倒一杯温开水帮他们吃好一顿药……特别是对那些心理有障碍的学生,更要知根知底、倍加关爱,及时梳理与化解心中的纠结,让其树立自信心。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感觉到,在这个集体里不但没有离开父母的孤独而失落,却有了同学的帮助和老师的精心呵护而心情愉悦,在心灵深处认同生活老师是有话可以诉说的第二父母,在愉悦的心情和轻松的环境中学习,使他们日渐成长。
三、服务教育,循序渐进,为学生终生发展铺实路基
与其“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和规范自己的良好行为习惯是“教是为了不教”的归宿。作为一名生活老师不仅要服务好学生的今天,还要为学生明天的生活、学习、工作打下坚实的良好行为习惯的基础,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与融会贯通集体生活的重要性。要养成学生良好的集体生活行为习惯必须靠丰富多彩的宿舍文化实践活动辅以温馨而人文化的制度来实现。我们要依照孩子们身心好动、好奇、好乐的特性有计划地开展诸如“认识我的家庭”、“我的好习惯”、“我的一天值日生”、宿舍之间的“手拉手”、“我们不拖班级的后腿”、师生之间的“拉家常”等系列活动,使学生在集体宿舍生活中养成饭前洗手、睡前洗脚、勤晒被褥、先后有序等习惯,懂得如何谦让与自理、如何服务与帮助、如何才能既展现自己的个性又不使他人受到干扰、生活既科学合理有趣又不失风雅。在集体宿舍里学生能感受到家的温馨自然也就使恋家的情结有所缓解。学生在遵守制度的过程中逐渐养成了良好的集体生活习惯,使他们刚入校时表现出的呆板与沉闷逐步消除了。
总之,只有把宿舍文化教育融入学校工作的各个环节,并使其为教学服务、为学生的成长及终身服务,才能真正形成有效的教学合力,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素质。事半功倍的宿舍文化教育要求我们生活老师不光有爱心还要有耐心,只有不断学习,创新思路,探索新途径,善于捕捉教育的切入点对学生进行温化与疏导,才能使宿舍文化教育为教学服务。农村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寄宿制小学宿舍文化教育任重而道远。
一、了解学生,及时把准学生生活动态的脉博
了解学生的生活习惯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基础和源泉。宿舍生活是学生学校生活的基本组成部分。在农村寄宿制小学,一个宿舍里多则二十几人,少也有十几人,是班级的缩影。寄宿生初入校时,由于他们的家庭经济条件、文化熏陶和生活习惯等家庭背景各异,集体宿舍生活这种形式对他们而言就像是一页白纸等待去书写,感觉到几乎所有的人就像新班级一样陌生。此时,他们对自己的亲人有无比的亲切感,当亲人们将生活、学习的用具安排妥当后准备告别离校时,他们恋亲的感情才表现得淋漓尽致。特别是那些留守儿童,情绪亢奋、失落,更有胜者是难以言表的愤怒和泪水。但有所不同的是他们清楚地认识到宿舍里都是年龄差不多的小伙伴,便于了解和沟通,也就有了和在家一样的亲近感。
在宿舍里,学生休息之余可以自由嬉戏、调侃,既缓解了课堂中的拘谨,又释放了平时学习的压力。用悄悄话将自己的心声流露,对老师的议论就是对教育效果的表白,用面红耳赤的雄辩来证明自己不可一世,高高举起的拳头宣示自己霸主的地位不容侵犯……宿舍是他们生活学习的第二课堂和乐园,在这里感觉到生活不再单调而是丰富多彩。最初几星期也将他们的胆大、调皮、谨慎怕事、自私与不合群等个性暴露无疑,作为一名不论是专职还是兼职的生活老师就要将学生的这些个性信息及时捕捉备案并与班主任和其他课任老师、家长取得沟通,研究对策,有的放矢,因材施教,真正把宿舍作为学生沟通与交流思想和情感的主要场合。
二、服务学生,做学生的知心朋友
农村寄宿制小学的学生小的才八、九岁,大的也就十一、二岁,恋家的情结非常浓厚。生活中他们大多都是过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本来就没有独立生活的能力,更不要说是集体生活的经验。有些孩子早晨起床后连自己的衣服都穿不整齐,不会打水洗脸、刷牙、叠被子,睡前不洗脚,晚上和衣而躺,饭后不会刷碗洗筷子,还有晚上睡觉打呼噜、小便失禁尿床、有生活怪癖等诸如此类的影响集体生活的不良行为与习惯。作为一名生活老师,其责任就是倾注爱心服务好这些学生,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待他们,把这些共性的、个性的问题了如指掌、成竹在胸(必要时做一些学生个性记录)。施教时不能简单说教甚至粗暴干预,而是要做到既保证学生的隐私不外传又要事必躬亲,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收到润物细无声之效应。晚上查夜时帮学生掖掖被子,提醒个别学生按时排便,学生有病时亲自倒一杯温开水帮他们吃好一顿药……特别是对那些心理有障碍的学生,更要知根知底、倍加关爱,及时梳理与化解心中的纠结,让其树立自信心。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感觉到,在这个集体里不但没有离开父母的孤独而失落,却有了同学的帮助和老师的精心呵护而心情愉悦,在心灵深处认同生活老师是有话可以诉说的第二父母,在愉悦的心情和轻松的环境中学习,使他们日渐成长。
三、服务教育,循序渐进,为学生终生发展铺实路基
与其“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和规范自己的良好行为习惯是“教是为了不教”的归宿。作为一名生活老师不仅要服务好学生的今天,还要为学生明天的生活、学习、工作打下坚实的良好行为习惯的基础,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与融会贯通集体生活的重要性。要养成学生良好的集体生活行为习惯必须靠丰富多彩的宿舍文化实践活动辅以温馨而人文化的制度来实现。我们要依照孩子们身心好动、好奇、好乐的特性有计划地开展诸如“认识我的家庭”、“我的好习惯”、“我的一天值日生”、宿舍之间的“手拉手”、“我们不拖班级的后腿”、师生之间的“拉家常”等系列活动,使学生在集体宿舍生活中养成饭前洗手、睡前洗脚、勤晒被褥、先后有序等习惯,懂得如何谦让与自理、如何服务与帮助、如何才能既展现自己的个性又不使他人受到干扰、生活既科学合理有趣又不失风雅。在集体宿舍里学生能感受到家的温馨自然也就使恋家的情结有所缓解。学生在遵守制度的过程中逐渐养成了良好的集体生活习惯,使他们刚入校时表现出的呆板与沉闷逐步消除了。
总之,只有把宿舍文化教育融入学校工作的各个环节,并使其为教学服务、为学生的成长及终身服务,才能真正形成有效的教学合力,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素质。事半功倍的宿舍文化教育要求我们生活老师不光有爱心还要有耐心,只有不断学习,创新思路,探索新途径,善于捕捉教育的切入点对学生进行温化与疏导,才能使宿舍文化教育为教学服务。农村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寄宿制小学宿舍文化教育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