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执政理念主要包括核心理念和外围理念,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的核心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在执政党建设中的作用主要表现为:执政理念是执政党建设的灵魂,执政理念是规范党的执政行为的基础,执政理念是提升党的执政能力的旗帜,执政理念是巩固党执政地位的有力支撑,执政理念是凝聚广大党员力量的精神动力。由此可见,执政理念在执政党建设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执政理念;执政党建设;中国共产党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3)03-0106-02
一、执政理念的内容
执政理念即政党在为谋求或实施掌理国家政事过程中所形成的关于执政的信念和观念。它具有引导和规范政党实践,特别是执政实践的价值导向功能,把本党与其他政党进行比较和区分的识别功能以及以此为基础吸引和团结公众的人心凝聚功能,是政党谋求执政和长期执政的合理性基础和精神支撑。
执政理念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核心理念,二是外围理念。核心理念也是党的最高理念,外围理念是党的各种具体理念的展开。核心理念解决的主要问题是“为谁执政、靠谁执政”的问题,外围理念是对核心理念的具体补充。
二、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的核心
从核心理念来看,学者们普遍认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中,就明确提出了“必须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党只有一心为公,立党才能立得牢;只有一心为民,执政才能执得好”、“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些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在执政理念上的新飞跃。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也对这一核心理念做了最好的阐述: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所以,从中国共产党自建党以来至今,党的一切行为准则始终是:为了人民,代表人民的利益。其核心执政理念在这一行为准则的基础上,不断与时俱进。
从外围理念来看,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还包括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执政理念,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执政理念,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的执政理念,不断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的执政理念等等。这些外围理念都紧紧围绕核心理念进行全面的展开,从而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体系。
三、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在执政党建设中的作用
(一)执政理念是执政党建设的灵魂
执政理念是指导政党执政实践最基本的理论观念,它主要要解决“靠谁执政,为谁执政”这一基本问题,从毛泽东提出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执政理念到邓小平的“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执政理念,到江泽民提出的“三个代表”,特别是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执政理念,再到胡锦涛提出的“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我们可以看出“为谁执政”这一根本问题始终没变。执政理念贯穿于执政党建设的始终,正确的执政理念,能巩固执政党执政地位,影响党的执政号召力,促进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同时,是一个政党产生执政纲领、主张,制定其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理论依据,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指导方针,是进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理论基础。一个不正确的执政理念,就无法巩固执政党的执政地位,无法正确把握社会主义建设的方向,不能有效全面的代表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更谈不上进行一系列的党的建设任务,会严重影响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所以,执政理念在执政党建设中起着灵魂的作用,它无时无刻的都在指导着和影响着党的建设。
(二)执政理念是规范党的执政行为的基础
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核心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所以,党的执政行为必须规范到“公”的高度上来,这就必须要求执政党在执政行为上进行三大规范。第一,加强党的纪律和廉政建设。第二,加强党内民主建设。第三,规范党的组织建设。
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中提出:一些党员不能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腐败现象在一些地方、部门和单位还比较严重。这些问题影响党的执政成效,必须引起全党高度重视,切实加以解决。所以,加强党的纪律和廉政建设问题迫在眉睫,“没有纪律,党决不能领导国家和人民战胜强大的敌人而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它是“党必须始终抓好的政治任务”。加强党的纪律和廉政建设的重要性在于:它是落实执政理念的重要体现,它是稳定党的执政基础的重要因素,是党保持先进性的重要内容,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和确保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
其次,要规范党内的民主建设。党内民主是增强党的创新活力、巩固党的团结统一的重要保证。规范党内民主建设就要有效解决民主集中制中存在的问题,加强党内监督,在展开党内民主全面建设的同时,要扩大基层民主,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完善基层政权。最后,要规范党的组织建设。必须坚持党内的团结统一,从严治党,规范、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加强党内监督,实施政治激励机制和人文关怀机制等等。
(三)执政理念是提升党的执政能力的旗帜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自党的建设以来,执政理念不是固步自封,一成不变的,我们始终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并在此基础上,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毛泽东思想把马列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深刻认识到人民群众的伟大的力量,强调了党执政的广大基础。邓小平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继承毛泽东“人民至上,以民为本的思想”,他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念,形成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执政理念,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在理论与体制上的创新。这也对我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我党要从人民的利益出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的问题,同时,也要求要进一步解决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的问题,要求党要与时俱进,就是使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这里充分表明了,执政理念在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内涵,不同时期的执政理念又对执政能力的要求有所不同,但不管怎样,“只有一心为公,立党才能立得牢;只有一心为民,执政才能执得好。”中国共产党要执政,要提高执政能力,一定要“为公…‘为民”。 (四)执政理念是巩固党执政地位的有力支撑
人民利益大于天,人民利益永远是中国共产党的不懈追求。只有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关心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真心拥护,而只有得到人民群众的真心拥护,才能巩固好党的执政地位。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核心价值取向就是“为了人民的利益”,这是巩固党执政地位的重要保证。在2010年,中共中央颁布了中央一号文件“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这一文件体现了党对人民利益,尤其是农民利益的高度关怀,是党执政理念“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具体体现,而这一具体体现,对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也起了重大影响作用。首先,我们来看看2009年国际国内社会背景,国际上金融危机严重冲击,我国国内华北、东北罕见的暴风雪,严重的夏旱,西北大范围春旱,南部泥石流山体滑坡,可谓是自然灾害重重,国内外农产品波动异常。在面对如此困难复杂的国际国内局势的时候,一方面,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是,另一方面,农业农村也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在一号文件中指出这些问题是:农民收入较快增长的难度越来越大,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要求越来越高,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的任务越来越重。为解决这些问题,同时还指出了必须不断深化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的基本认识,稳定和完善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突出强化农业农村的基础设施,建立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基层体系,大力加强农村以党组织为核心的基层组织,夯实打牢农业农村发展基础,协调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努力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我们在以上的一号文件中,看到了我国的“三农”问题是整个经济持续平稳发展的基础,同样也看到了我国农业农村发展有今天的这个局面来之不易,农业受自然因素、市场因素影响大,农业基础仍然脆弱,它的发展仍然是我国的一个重大问题。在一号文件中,我们还可以看出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三农”工作,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
(五)执政理念是凝聚广大党员力量的精神动力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从党的性质上,我们可以看出执政理念中突出的“执政为民”的内容。江泽民同志在“五三一”重要讲话中指出,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善于组织群众、宣传群众、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共产党执政,体现和代表了最大多数人的意志和利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同一切剥削阶级政党的根本区别。所以说我党的最大政治优势也体现在“执政为民”上。“党的存在就是为了人民”,要坚定广大党员的信仰,就要坚定不移地把党的执政理念付诸于实践当中,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关键词:执政理念;执政党建设;中国共产党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3)03-0106-02
一、执政理念的内容
执政理念即政党在为谋求或实施掌理国家政事过程中所形成的关于执政的信念和观念。它具有引导和规范政党实践,特别是执政实践的价值导向功能,把本党与其他政党进行比较和区分的识别功能以及以此为基础吸引和团结公众的人心凝聚功能,是政党谋求执政和长期执政的合理性基础和精神支撑。
执政理念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核心理念,二是外围理念。核心理念也是党的最高理念,外围理念是党的各种具体理念的展开。核心理念解决的主要问题是“为谁执政、靠谁执政”的问题,外围理念是对核心理念的具体补充。
二、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的核心
从核心理念来看,学者们普遍认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中,就明确提出了“必须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党只有一心为公,立党才能立得牢;只有一心为民,执政才能执得好”、“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些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在执政理念上的新飞跃。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也对这一核心理念做了最好的阐述: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所以,从中国共产党自建党以来至今,党的一切行为准则始终是:为了人民,代表人民的利益。其核心执政理念在这一行为准则的基础上,不断与时俱进。
从外围理念来看,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还包括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执政理念,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执政理念,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的执政理念,不断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的执政理念等等。这些外围理念都紧紧围绕核心理念进行全面的展开,从而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体系。
三、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在执政党建设中的作用
(一)执政理念是执政党建设的灵魂
执政理念是指导政党执政实践最基本的理论观念,它主要要解决“靠谁执政,为谁执政”这一基本问题,从毛泽东提出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执政理念到邓小平的“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执政理念,到江泽民提出的“三个代表”,特别是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执政理念,再到胡锦涛提出的“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我们可以看出“为谁执政”这一根本问题始终没变。执政理念贯穿于执政党建设的始终,正确的执政理念,能巩固执政党执政地位,影响党的执政号召力,促进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同时,是一个政党产生执政纲领、主张,制定其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理论依据,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指导方针,是进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理论基础。一个不正确的执政理念,就无法巩固执政党的执政地位,无法正确把握社会主义建设的方向,不能有效全面的代表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更谈不上进行一系列的党的建设任务,会严重影响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所以,执政理念在执政党建设中起着灵魂的作用,它无时无刻的都在指导着和影响着党的建设。
(二)执政理念是规范党的执政行为的基础
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核心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所以,党的执政行为必须规范到“公”的高度上来,这就必须要求执政党在执政行为上进行三大规范。第一,加强党的纪律和廉政建设。第二,加强党内民主建设。第三,规范党的组织建设。
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中提出:一些党员不能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腐败现象在一些地方、部门和单位还比较严重。这些问题影响党的执政成效,必须引起全党高度重视,切实加以解决。所以,加强党的纪律和廉政建设问题迫在眉睫,“没有纪律,党决不能领导国家和人民战胜强大的敌人而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它是“党必须始终抓好的政治任务”。加强党的纪律和廉政建设的重要性在于:它是落实执政理念的重要体现,它是稳定党的执政基础的重要因素,是党保持先进性的重要内容,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和确保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
其次,要规范党内的民主建设。党内民主是增强党的创新活力、巩固党的团结统一的重要保证。规范党内民主建设就要有效解决民主集中制中存在的问题,加强党内监督,在展开党内民主全面建设的同时,要扩大基层民主,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完善基层政权。最后,要规范党的组织建设。必须坚持党内的团结统一,从严治党,规范、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加强党内监督,实施政治激励机制和人文关怀机制等等。
(三)执政理念是提升党的执政能力的旗帜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自党的建设以来,执政理念不是固步自封,一成不变的,我们始终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并在此基础上,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毛泽东思想把马列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深刻认识到人民群众的伟大的力量,强调了党执政的广大基础。邓小平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继承毛泽东“人民至上,以民为本的思想”,他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念,形成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执政理念,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在理论与体制上的创新。这也对我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我党要从人民的利益出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的问题,同时,也要求要进一步解决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的问题,要求党要与时俱进,就是使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这里充分表明了,执政理念在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内涵,不同时期的执政理念又对执政能力的要求有所不同,但不管怎样,“只有一心为公,立党才能立得牢;只有一心为民,执政才能执得好。”中国共产党要执政,要提高执政能力,一定要“为公…‘为民”。 (四)执政理念是巩固党执政地位的有力支撑
人民利益大于天,人民利益永远是中国共产党的不懈追求。只有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关心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真心拥护,而只有得到人民群众的真心拥护,才能巩固好党的执政地位。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核心价值取向就是“为了人民的利益”,这是巩固党执政地位的重要保证。在2010年,中共中央颁布了中央一号文件“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这一文件体现了党对人民利益,尤其是农民利益的高度关怀,是党执政理念“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具体体现,而这一具体体现,对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也起了重大影响作用。首先,我们来看看2009年国际国内社会背景,国际上金融危机严重冲击,我国国内华北、东北罕见的暴风雪,严重的夏旱,西北大范围春旱,南部泥石流山体滑坡,可谓是自然灾害重重,国内外农产品波动异常。在面对如此困难复杂的国际国内局势的时候,一方面,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是,另一方面,农业农村也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在一号文件中指出这些问题是:农民收入较快增长的难度越来越大,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要求越来越高,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的任务越来越重。为解决这些问题,同时还指出了必须不断深化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的基本认识,稳定和完善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突出强化农业农村的基础设施,建立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基层体系,大力加强农村以党组织为核心的基层组织,夯实打牢农业农村发展基础,协调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努力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我们在以上的一号文件中,看到了我国的“三农”问题是整个经济持续平稳发展的基础,同样也看到了我国农业农村发展有今天的这个局面来之不易,农业受自然因素、市场因素影响大,农业基础仍然脆弱,它的发展仍然是我国的一个重大问题。在一号文件中,我们还可以看出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三农”工作,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
(五)执政理念是凝聚广大党员力量的精神动力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从党的性质上,我们可以看出执政理念中突出的“执政为民”的内容。江泽民同志在“五三一”重要讲话中指出,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善于组织群众、宣传群众、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共产党执政,体现和代表了最大多数人的意志和利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同一切剥削阶级政党的根本区别。所以说我党的最大政治优势也体现在“执政为民”上。“党的存在就是为了人民”,要坚定广大党员的信仰,就要坚定不移地把党的执政理念付诸于实践当中,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