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互联网+党建模式”已作为一种新的党建工作模式,应用于党建工作的多个方面。本文从“互联网+”对党建工作的重要意义开始阐述,分析了“互联网+党建”工作模式面临的问题,探究了互联网+党建”工作模式实施路径。
[关键词]互联网+;党建工作模式;农业科研院所
中图分类号:TV0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8)03-0121-01
加强对“互联网+”背景下农业科研院所党建工作模式研究,对于创新党建工作方法,提高党建工作实效,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互联网+”对党建工作的重要意义
1.1 使党的服务管理更加方便快捷。互联网具备方便快捷、经济高效,资源共享、宽松自由等特点。将互联网与党建工作深度融合,是提高农业科研院所党建工作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举措。通过现代网络技术,开发和应用党建信息管理系统、网上党校、网络课堂、远程教育等服务管理载体,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党员可以随时根据自身多元化需求获得针对性的信息和资源,为农业科研院所党建服务管理带来便捷,有效地提高农业科研院所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
1.2 使党同基层党员联系更紧密。科研党员长期需要深入基层一线从事科学研究和调查考察,其分散性、流动性的特殊属性,给党务工作者与基层党员及党员之间的联系沟通带来了一些障碍。而“互联网+党建”通过党建微博、微信公众号、QQ群、微信群等方式,开设党员论坛、博客、领导信箱等渠道,在党组织和党员之间、党员和党员之间建立起由网络技术支撑和新媒体传播方式连接的沟通桥梁,畅通了基层党组织与党员的交流渠道,使党员的联系沟通更加紧密。
1.3 使党建工作阵地进一步拓宽。“互联网+”具备获取信息快、即时、广覆盖等明显优势。科研党员可以通过网络定制自己需要的党建新闻网站、党建论坛、党建APP、党建微博和党建微信等,关注自己感兴趣的党建话题,享受专业化的信息服务。这种“互联网+党建”的工作模式,可以让他们随心所欲地获取图文并茂、声情融会、动态灵活的海量信息,特别是着眼科技人员的工作、学习、生活和阅读习惯,利用网络技术开辟“网络课堂”、“党员博客”、“支部微信群”、“网络党建论坛”等党员学习教育平台,进一步拓宽了科研院所的党建工作阵地。
1.4 使党务干部观念得到了更新。“互联网+”为当前党建工作提供了平等、透明、开放的网络思维和创新思路,打破了传统党建工作“封闭式”运转的模式,颠覆“自上而下”命令式的党建工作推进模式,实现党建思想、观念、模式的全方位创新,使党员教育、管理、活动由现实转向广阔的虚拟空间,工作技能要求更强,工作方式更加灵活多样,工作的广度和维度不断延伸,给党务干部的知识、能力和水平带来了挑战,使广大党务干部认识到传统的工作和思维方式已经很难满足形势需要,必须更新观念,不断增强业务能力、领导水平和综合素质,才能满足现实需要。
2.“互联网+党建”工作模式面临的问题
2.1党员干部的思想认识有待提升。在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农业科研院所的党员干部对“互联网+党建”的工作模式的认识没有得到相应的提升,多数还是停留在上网、聊天、传文件这样简单的基础功能上。尤其是一些领导干部在如何利用网络资源改进党建工作方式和效率上思考和重视不够,没有清晰地认识到互联网的巨大优势和发展前景,没有将互联网与传统党建工作深度融合,这使得当前农业科研院所的党建工作在“互联网+”的背景下显得非常被动。
2.2 存在党建信息的安全隐患。随着网络技术的日益发展,网络的“安全性”的风险也越来越大,我国一些机密信息被境外机构公开。例如,2010年,澳大利亚人阿桑奇在他创办的“维基解密”网站上“解密”了一批与中国党员干部和政府部门相关的文件,这些信息在新媒体上被广泛传播,威胁着我国的信息安全。另外,一些科研院所警惕性不高,安全措施不严,在进行民主决议和选举时,其信息在传输过程中也容易被黑客或不法分子获取,带来新的隐患,一定程度上给“互联网+党建”工作带来了束缚。
2.3 人才队伍及平台搭建基础薄弱。“互联网+党建”的人才队伍不够健全,平台搭建比较薄弱,一些既懂网络懂技术,又具备一定党务知识的管理人员匮乏。特别是网络党建阵地建设不够规范,也不太科学,一些网络党建平台后期维护和内容更新不及时,存在重复建设等情况。同时,农业科研院所之间没有实现网络平台下的党建信息和资源共享,大家各自为营,优质党建资源未得到有效整合和利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互联网+党建”工作模式的创新和发展。
2.4 “互联网+党建”模式缺乏创新。对于党建工作的反馈以及交流和监督管理等内容,却非常罕見,基本上是换汤不换药的陈旧管理模式,导致广大科研党员参与的兴趣大大减少,且抵触情绪较大,使农业科研院所的党建工作缺乏核心凝聚力。
3.“互联网+党建”工作模式实施路径
3.1 切实提高党员领导干部思想认识。农业科研院所的党员领导干部要对“互联网+”背景下党建工作模式有一个清醒、科学的认识,才会给党建工作者带来良好的方向感。特别是,要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充分利用“互联网+”和传统党建相结合的工作方式,坚持我党在长期工作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作风和工作方法,切实把党建常规“动作”做实做细,把虚拟的网络空间与现实需求紧密关联,使农业科研院所党建工推陈出新、做出新成效。
3.2 提高党务干部人才队伍素质。“互联网+党建”的信息安全技术和思想政治教育平台的建立,需要高素质的人才,它要求党务工作者改变思想观念、工作模式,提高工作中的科技含量和安全防范意识,尽快适应新形势党建工作环境。农业科研院所只有聚集了政治思想过硬,并具备网络媒体知识、信息技术、文字编辑能力、图片处理技术等党务干部人才团队,才能保证“互联网+党建”的工作模式正常、良性开展。
3.3 应加强智能开发的可操作性。当前,迫切需要提高农业科研院所“互联网+党建”的智能开发应用水平,使网络系统开发、大数据技术运用、云计算数据处理等网络时代科技产物得到有效开发推广,现实“网络党建”向“智慧党建”提档升级。尤其是在新形势下“互联网+党建”的工作创新,应注意智能开发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并积极向智能化发展趋势延伸,利用智能化技术实现对党建工作中数据的采集、处理和分析,最终形成“互联网+智能党建”工作模式。
3.4 创新党员教育服务管理模式。农业科研院所要充分利用“互联网+”获取信息快、即时、广覆盖等明显优势。努力实现党建信息资源共享,畅通信息沟通渠道,充分发挥“互联网+党建”的咨询和指导作用。探索设置党员主题教育活动专栏,通过开设网上党校、网络课堂、远程教育等方式,及时发布最新党建理论研究成果,引导科研院所党员加强党的方针、政策、路线和决议的学习。
总之,“互联网+党建”新模式在各地应运而生,正是对农业科研院所党的建设产生积极而又深远影响,它将以“互联网+”的无限可能性,为我国农业科研院所加固党的基层战斗堡垒提供新的路径选择。
参考文献
[1] 陈甦,刘小妹.我国“互联网+党建”新模式成效斐然[N].人民日报,2017-01-28(10).
[关键词]互联网+;党建工作模式;农业科研院所
中图分类号:TV0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8)03-0121-01
加强对“互联网+”背景下农业科研院所党建工作模式研究,对于创新党建工作方法,提高党建工作实效,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互联网+”对党建工作的重要意义
1.1 使党的服务管理更加方便快捷。互联网具备方便快捷、经济高效,资源共享、宽松自由等特点。将互联网与党建工作深度融合,是提高农业科研院所党建工作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举措。通过现代网络技术,开发和应用党建信息管理系统、网上党校、网络课堂、远程教育等服务管理载体,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党员可以随时根据自身多元化需求获得针对性的信息和资源,为农业科研院所党建服务管理带来便捷,有效地提高农业科研院所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
1.2 使党同基层党员联系更紧密。科研党员长期需要深入基层一线从事科学研究和调查考察,其分散性、流动性的特殊属性,给党务工作者与基层党员及党员之间的联系沟通带来了一些障碍。而“互联网+党建”通过党建微博、微信公众号、QQ群、微信群等方式,开设党员论坛、博客、领导信箱等渠道,在党组织和党员之间、党员和党员之间建立起由网络技术支撑和新媒体传播方式连接的沟通桥梁,畅通了基层党组织与党员的交流渠道,使党员的联系沟通更加紧密。
1.3 使党建工作阵地进一步拓宽。“互联网+”具备获取信息快、即时、广覆盖等明显优势。科研党员可以通过网络定制自己需要的党建新闻网站、党建论坛、党建APP、党建微博和党建微信等,关注自己感兴趣的党建话题,享受专业化的信息服务。这种“互联网+党建”的工作模式,可以让他们随心所欲地获取图文并茂、声情融会、动态灵活的海量信息,特别是着眼科技人员的工作、学习、生活和阅读习惯,利用网络技术开辟“网络课堂”、“党员博客”、“支部微信群”、“网络党建论坛”等党员学习教育平台,进一步拓宽了科研院所的党建工作阵地。
1.4 使党务干部观念得到了更新。“互联网+”为当前党建工作提供了平等、透明、开放的网络思维和创新思路,打破了传统党建工作“封闭式”运转的模式,颠覆“自上而下”命令式的党建工作推进模式,实现党建思想、观念、模式的全方位创新,使党员教育、管理、活动由现实转向广阔的虚拟空间,工作技能要求更强,工作方式更加灵活多样,工作的广度和维度不断延伸,给党务干部的知识、能力和水平带来了挑战,使广大党务干部认识到传统的工作和思维方式已经很难满足形势需要,必须更新观念,不断增强业务能力、领导水平和综合素质,才能满足现实需要。
2.“互联网+党建”工作模式面临的问题
2.1党员干部的思想认识有待提升。在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农业科研院所的党员干部对“互联网+党建”的工作模式的认识没有得到相应的提升,多数还是停留在上网、聊天、传文件这样简单的基础功能上。尤其是一些领导干部在如何利用网络资源改进党建工作方式和效率上思考和重视不够,没有清晰地认识到互联网的巨大优势和发展前景,没有将互联网与传统党建工作深度融合,这使得当前农业科研院所的党建工作在“互联网+”的背景下显得非常被动。
2.2 存在党建信息的安全隐患。随着网络技术的日益发展,网络的“安全性”的风险也越来越大,我国一些机密信息被境外机构公开。例如,2010年,澳大利亚人阿桑奇在他创办的“维基解密”网站上“解密”了一批与中国党员干部和政府部门相关的文件,这些信息在新媒体上被广泛传播,威胁着我国的信息安全。另外,一些科研院所警惕性不高,安全措施不严,在进行民主决议和选举时,其信息在传输过程中也容易被黑客或不法分子获取,带来新的隐患,一定程度上给“互联网+党建”工作带来了束缚。
2.3 人才队伍及平台搭建基础薄弱。“互联网+党建”的人才队伍不够健全,平台搭建比较薄弱,一些既懂网络懂技术,又具备一定党务知识的管理人员匮乏。特别是网络党建阵地建设不够规范,也不太科学,一些网络党建平台后期维护和内容更新不及时,存在重复建设等情况。同时,农业科研院所之间没有实现网络平台下的党建信息和资源共享,大家各自为营,优质党建资源未得到有效整合和利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互联网+党建”工作模式的创新和发展。
2.4 “互联网+党建”模式缺乏创新。对于党建工作的反馈以及交流和监督管理等内容,却非常罕見,基本上是换汤不换药的陈旧管理模式,导致广大科研党员参与的兴趣大大减少,且抵触情绪较大,使农业科研院所的党建工作缺乏核心凝聚力。
3.“互联网+党建”工作模式实施路径
3.1 切实提高党员领导干部思想认识。农业科研院所的党员领导干部要对“互联网+”背景下党建工作模式有一个清醒、科学的认识,才会给党建工作者带来良好的方向感。特别是,要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充分利用“互联网+”和传统党建相结合的工作方式,坚持我党在长期工作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作风和工作方法,切实把党建常规“动作”做实做细,把虚拟的网络空间与现实需求紧密关联,使农业科研院所党建工推陈出新、做出新成效。
3.2 提高党务干部人才队伍素质。“互联网+党建”的信息安全技术和思想政治教育平台的建立,需要高素质的人才,它要求党务工作者改变思想观念、工作模式,提高工作中的科技含量和安全防范意识,尽快适应新形势党建工作环境。农业科研院所只有聚集了政治思想过硬,并具备网络媒体知识、信息技术、文字编辑能力、图片处理技术等党务干部人才团队,才能保证“互联网+党建”的工作模式正常、良性开展。
3.3 应加强智能开发的可操作性。当前,迫切需要提高农业科研院所“互联网+党建”的智能开发应用水平,使网络系统开发、大数据技术运用、云计算数据处理等网络时代科技产物得到有效开发推广,现实“网络党建”向“智慧党建”提档升级。尤其是在新形势下“互联网+党建”的工作创新,应注意智能开发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并积极向智能化发展趋势延伸,利用智能化技术实现对党建工作中数据的采集、处理和分析,最终形成“互联网+智能党建”工作模式。
3.4 创新党员教育服务管理模式。农业科研院所要充分利用“互联网+”获取信息快、即时、广覆盖等明显优势。努力实现党建信息资源共享,畅通信息沟通渠道,充分发挥“互联网+党建”的咨询和指导作用。探索设置党员主题教育活动专栏,通过开设网上党校、网络课堂、远程教育等方式,及时发布最新党建理论研究成果,引导科研院所党员加强党的方针、政策、路线和决议的学习。
总之,“互联网+党建”新模式在各地应运而生,正是对农业科研院所党的建设产生积极而又深远影响,它将以“互联网+”的无限可能性,为我国农业科研院所加固党的基层战斗堡垒提供新的路径选择。
参考文献
[1] 陈甦,刘小妹.我国“互联网+党建”新模式成效斐然[N].人民日报,2017-01-2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