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提高“五率”目标努力办人民满意教育

来源 :江西教育·管理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lo_pi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7年11月,江西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围绕十七大提出的建设人力资源强国这个长远目标,开展调查研究,立足江西教育实际,提出了坚持以质量为核心,进一步提高义务教育巩固率、高中阶段教育普及率、职业教育就业率、高等教育贡献率、人民群众满意率“五率”的具体目标。
  两年多来,围绕提高“五率”目标,全省教育系统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作为欠发达省份,江西率先“四个同步”免除了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教科书和学杂费,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连续多年保持在99.5%以上,初中阶段适龄人口入学率近年大幅度上升至97.8%,高中阶段教育普及率逐年提高,中等职业教育连续四年超过普通高中招生数,中等层次教育结构日趋合理,高等教育内涵建设已经初见成效,高等教育贡献率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率逐步提高,江西教育正朝着又好又快方向发展。
  事非经过不知难。为让广大读者详细了解两年来全省教育工作“五率”推进情况,本刊记者对江西省委教育工委书记、省教育厅厅长虞国庆进行了专访。
  
  记者:江西省提升教育工作“五率”工作目标是在什么形势下确定的?
  虞国庆:党的十七大提出“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对我国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进行了新的部署。教育部在有关教育工作会议上,把推进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的转变,作为全国教育战线的奋斗目标和伟大使命。当时,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学习领会十七大精神,深刻理解党中央对教育改革发展的新要求,认真思考了江西教育当前面临的形势和担负的任务,我们得出的基本判断是我省教育正处于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同时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
  依据当时的情况分析,我们认为,经过几十年的艰苦努力,江西的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进步。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率、高中阶段毛入学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大体和全国平均水平持平。从每万人口中接受教育的状况看,全省每万人口中的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大学生数量都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从办学规模和能力看,江西省拥有的各级各类学校数也达到了全国平均水平。
  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尽管江西教育事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是总体实力低于全国水平的地位尚未根本改变,这是我们继续推进改革、谋划发展的根本依据。在从新起点、新阶段向前迈进的重要时刻,我们不能忘记江西教育基础差、底子薄,教育经费投入在全国靠后,各级各类学校办学条件也明显落后于发达省份。我们的人力资源开发是低水平、不全面、不平衡的,教育发展的水平以及人才培养的质量、数量和学校的知识贡献,都不能满足江西崛起的需求,创新型人才特别是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严重不足,更制约着江西的发展。
  进入新世纪以来,伴随着江西省经济快速增长,教育事业的规模经历了一段快速扩张的历史时期,但同时面临新的矛盾和问题。从义务教育来看,全省已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但巩固提高和均衡发展的任务十分艰巨;从职业教育来看,规模快速扩张的阶段已经基本结束,提高技能型人才培养水平的要求日益迫切;从高等教育来看,学生数、学校数成倍增长的时期已经过去,提高教育质量尤其是提高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水平成为当务之急。
  总体而言,江西省“有学上”的问题已经基本解决,但“上好学”的问题成为新的需求;数量和规模的问题已经基本解决,但结构和质量的问题成为突出矛盾。毫无疑问,今后的江西教育仍然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但今后的发展已不再是数量型发展,而是质量型提高;不再是外延型扩张,而是内涵性增长。尽管仍然还有一定规模的发展问题,但这不是主攻方向,各级各类教育的发展重点都要放到提高质量上来。因此说,江西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科教兴赣、人才强省”蕴含着一系列高标准严要求,这就注定了我们在朝着这一目标奋力跃进中,要比别人付出更多的汗水、力气和心血。尽管我们面临的问题还很多,这些问题带来的挑战是严峻的,但辩证地看,我们又面临着千载难逢的新机遇,机遇大于挑战。
  我们的机遇来自指导教育改革发展的理论更加成熟,方向更加明确,思路更加清晰,信念更加坚定。我们深深懂得,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我们的事业就能取得长足发展。
  我们的机遇来自教育发展的宏观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由于现代化建设对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迫切需求,党中央、国务院以及省委、省政府对教育发展寄予了厚望,可以说教育工作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获得高度重视,教育经费从来没有像这几年这样大幅增长,支持教育发展的氛围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浓厚。
  我们的机遇来自江西教育已经拥有了比较雄厚的物质基础,无论是农村义务教育面貌的喜人变化,职业教育办学资源的快速扩张,还是高校新校区建设带来的深刻影响,都是我们朝着新的目标奋进的坚实基础。
  我们的机遇还来自我们拥有一支具有开拓创新精神和丰富实践经验,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队伍,这支队伍是我们夺取教育改革发展新胜利的可靠力量和坚强保证。
  
  记者: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省战略,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抓手有很多,为什么省教育厅确定要以提升“五率”作为主攻目标?
  虞国庆:这一目标任务的提出是我们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深思熟虑后作出的一项战略性教育决策。我们认识到,提升“五率”的具体目标,既与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长远目标方向一致,又体现了实施科教兴赣、人才强省战略对教育工作的要求。它以人民群众满意率为归宿,覆盖了各级各类教育,体现了战略导向性与实际可行性的统一。
  就义务教育阶段的巩固率而言,我们认识到,义务教育巩固率是衡量一个地区义务教育质量的重要标志,也是巩固提高义务教育成果与水平的具体体现,抓义务教育巩固率,就是抓住了义务教育的关键所在。以2007年我省通过国家“两基”验收为标志,全省“普九”人口已经达到100%,普及程度也已超过国家标准。从数量上看,我省的义务教育挨到了天花板,但从质量上看,我们的工作还有很大差距。
  据统计分析,2004年我省初中一年级学生为67.72万人,到2007年毕业时,这批学生只剩62.02万人,流失5.67万人,三年辍学率为8.36%,控辍保学的形势非常严峻。
  数以万计的青少年没有接受完义务阶段教育就流向了社会,将对实施科教兴赣、人才强省战略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国家实行的“两免一补”政策,消除了因贫困而辍学的重要根源,发生辍学现象的原因将相对集中地表现在教育质量上。通过提高义务教育质量来“控辍保学”,使每个中小学生进得来、学得好、留得住,不因学习成绩不好而厌学辍学,已经成为当前的重要任务。
  由此,我们提出,必须将小学辍学率控制在1%,初中辍学率控制在3%以内,通过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确保每一个孩子出发在同一条起跑线上。
  就高中阶段教育的普及率而言,我们注意到,十七大报告提出“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这是党中央对教育工作提出的新要求,赋予的新使命。2007年我省高中阶段教育的普及率为63.64%,离省政府最新确立的2012年达到80%的目标还差16个百分点。经过多年发展,高中阶段教育发展开始出现越往后越难的“登顶效应”。特别是2007年,在62万应届初中毕业生中,只有49万人报考各类高中阶段学校,生源不足成了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最大障碍,而职业学校报考率低又是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
  我们今天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的做法跟当初大学和普高的扩招一样,主要是靠行政的政策性拉动。但是我们明白,职校规模的大小最终还是取决于教育质量的高低。如果职业教育办学质量得不到保证,培养出来的人才得不到市场的认同,那么不要说还有十万多初中毕业生不愿报考中职,甚至今天的在校生也会辍学。规模一时上去了,最终也会掉下来。同时,普高作为面向大众的基础教育也要以质量为生命,一方面为高等教育输送人才,一方面为社会提供合格的劳动者。总之,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是党中央的重要决策。
  由此,我们提出,必须以每年3.2%的增速加快高中阶段普及步伐,同时牢固树立抓质量就是抓规模、抓规模首先抓质量的发展观,紧紧扭住质量不放。
  就职业教育的就业率而言,我们认识到,就业是民生之本。做好大中专毕业生特别是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是推动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重要举措,是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内容,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同时,毕业生就业状况也是衡量教育质量的试金石,关系到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全局。办好一所学校,关键是要“进口旺、出口畅、中间环节有保障”,而要做到“进口旺、出口畅”,最核心最根本的就是要“中间环节有保障”。
  这个中间环节是什么?就是学校的教育质量。我们要大力宣传这一观念: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是学校赖以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立身之本。近年来,我省大中专院校尤其是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状况从总体上讲是好的,但不等于没有问题。从现实情况看,新的毕业生不断增加,原来没就业的不断囤积,就业形势很严峻。
  由此,我们提出必须使毕业生就业率稳中有升,必须通过提高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确保每年的就业率不低于前一年水平。
  就高等教育的贡献率而言,我们认识到,一些发达国家的竞争力之所以强,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充满活力的教育体系,得益于拥有大批高素质创新人才。在那些国家里,大学已经成为经济增长的助推器和火车头。在省委十二届四次全会上,省委提出人才是软实力的核心要素,是事业兴旺发达的根本。人才的素质、眼光、胸怀、能力、实干精神是衡量一个地方的真正实力和优势所在。高校为经济社会作贡献,既有科技创新,更有人才支持,因为科技创新也靠人才。
  提高不了教育质量,培养不出人才,“作贡献”就是空话。高等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力在“贡献率”,必须“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高等教育只有投身于经济建设的主战场,服务于社会发展的大市场,才能自加压力、永葆动力、增添活力。而要提高对经济社会的贡献率,就必须兼顾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两个方面。一方面要创新机制推动科技创新,一方面要提高质量努力培养人才。
  由此,我们提出,必须以提高教育质量为主线,努力造就一批拔尖创新人才团队,产生一批重大的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成果,实现一批具有标志性重大意义的高科技产业化项目,建设一批具有持续创新能力、水平比较先进的科技创新平台。
  就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率而言,我们认识到教育涉及千家万户,惠及子孙后代,是体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重要方面。人民群众之所以对教育事业发展全面关心,全程注视,是因为他们懂得“知识改变命运、教育铸造人生”这个道理。我省实行城乡义务教育免学杂费和贫困家庭学生资助全覆盖的政策后,“读书难”的问题基本得到解决。但为什么人民群众在高兴之余还有不满意的地方呢?就是有了书读还想读好书,还嫌优质教育资源不足,一些学校的教育质量不高。
  让人民满意是办教育的宗旨,我们只有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增加优质教育资源供给,努力提高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质量,才能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2007年,通过全省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率达到85.3%,这个成绩来之不易!面对广大人民群众的肯定和信任,我们认为,要更加戒骄戒躁,更加兢兢业业。
  由此,我们确定要切实维护教育事业的良好形象,认真研究解决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教育热点、难点问题,继续做好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就业、贫困家庭学生资助、治理教育乱收费、规范办学、阳光招生等项工作,积极推进教育政务公开、校务公开,使教育管理更加民主、公开、透明,使教育发展水平更加均衡、和谐,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于良好教育的需求。
  今天回头来看,当初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提出把提高教育质量作为教育工作的中心环节,把提升“五率”作为教育事业的具体目标,就是希望努力营造“聚精会神抓质量、一心一意谋发展”的良好氛围,使江西教育事业“质”中求“量”,“好”中求“快”,真正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为江西崛起新跨越作出应有的贡献。我们认为,这是全省教育工作者肩负的历史使命和光荣任务。
  
  记者:我们欣喜地看到,经过全省教育系统的不断努力,全省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连续多年保持在99.5%以上,初中阶段适龄人口入学率近年有较大幅度的上升,小学在校生年辍学率逐步下降,初中在校生年辍学率得到控制。请问,这两年教育系统是如何积极采取各项切实有效的措施,使学生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以提高义务教育巩固率为重点,进一步巩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呢?
  虞国庆:近年来,全省教育系统坚持把提高义务教育巩固率作为基础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加强宣传,依法治教。统计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全省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为99.93%,初中阶段适龄人口入学率为97.8%。全省初中辍学率已降至1.18%,小学辍学率降至0.55%。说实话,当看到这些数据时,我也非常欣慰。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第一,大力宣传《义务教育法》,加大义务教育执法力度。首先是特别加强《义务教育法》的宣传,其次是实行目标管理,第三是加大义务教育执法力度,这些保证了适龄儿童少年按时入学并受完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
  第二,继续做好深化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工作,确保学生不因家庭贫困而失学。2008年,按照教育部的部署,我省深化了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把义务教育经费保障纳入“民生工程”,对全省城乡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含民办和进城务工子女)免除学杂费,免费提供教科书。2009年,我省安排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预算资金30亿元。同时,我省建立健全了家庭生活贫困学生资助体系,提高了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补助费标准,将年人均补助标准由300元提高到小学生均500元、初中生均750元。深化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后,家长送子女上学的积极性明显提高。与此同时,省教育厅继续加大了治理中小学校乱收费工作,防止一边免费、一边乱收费,切实减轻学生的经济负担。
  第三,大力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使学生留得住、学得好。首先是实施好“五项”专项工程,大力改善中小学办学条件。其次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启动“中小学教师百千万计划”,创新农村教师补充机制,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待遇,提高师资水平。再次是继续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水平。此外,江西省教育厅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管理,规范办学行为,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和经济负担。
  第四,重视加强弱势群体的教育工作,进一步巩固普及成果。首先是切实保障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目前,全省在城市、县城义务教育学校就读的进城务工农民子女达到12.4万名。其次是重视发展特殊教育,保障残疾少年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特殊教育在校生数逐年增加,由2007年的19732人增加到2008年的20326人,增幅超过3%。
  第五,加强督导检查,使提高义务教育巩固率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江西省人民政府建立了对县级政府教育工作进行综合督导评估的制度,把义务教育普及率、巩固率作为检查的一项重要指标,占有一定分值。
  
  记者:高中阶段是一个人成长过程中带有转折性的阶段,是奠定一个人终生发展的重要阶段。江西省教育系统近年是如何努力加强普通高中管理,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逐年提高高中阶段教育普及率,使高中阶段教育步入协调发展轨道的?
  虞国庆: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江西省2007年高中阶段教育普及率为63.64%,2008年达到67.3%,2009年提高到70.1%,预计到2012年,将超过省政府确定的80%的目标。高中阶段教育的快速发展,既巩固了基础教育,为高等教育输送了优秀人才,又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大量合格人才。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第一,大力提高普通高中的教育质量。首先是开展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从2008年秋季起,我省普通高中全面进入新课程实验,在教育模式、教育方法、课程管理、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重大调整和深刻变革,为普通高中的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供了新的机遇。其次是着力提高普通高中的整体水平。2009年,经过评估全省新增南昌市豫章中学等59所中学为省重点中学,新增南昌市第八中学等55所中学为省重点建设中学,进一步扩充了优质高中资源。再次,加大普通高中招生改革力度,全省有14个县、市、区进行了中招改革实验,改变了以升学考试科目分数简单相加作为普通高中招生唯一录取标准的做法,以初中毕业生的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与综合素质评价作为录取依据。实施普通高中均衡招生,招生比例达招生总计划的25%~45%,对实施素质教育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第二,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首先是做好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工作,保持招生稳定,努力扩大中等职业学校办学规模。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拓宽招生渠道,将中职生源由过去的初中应届、高中历届毕业生拓展到初中应、历届毕业生,普通高中二、三年级转录生以及返乡及进城务工农民、在乡农民、园区企业职工、退役现役军人等。经过各级各有关部门的努力,我省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规模连年稳定增长,2009年达到30.86万人。其次是加强基础能力建设,改善中等职业学校的办学条件。实施了加强中等职业学校基础能力建设的“四项计划”,进一步改善了中等职业学校特别是农村职业学校的办学条件。同时,加大师资培养培训力度,中等职业学校师资水平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记者: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记者了解到,我省职业教育近三年来就业率连续保持在96.2%以上,学生就业稳定率一直在96%以上,就业对口率96.8%以上,就业满意度达99.3%,红火的就业市场使全省职教领域出现了“毕业即就业”的喜人局面。这一成绩的取得实属不易。请问,省教育厅是如何开展此项工作的?
  虞国庆:正如你所说,就业关系到毕业生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学校录取生源的质量和数量,就业率更是社会评价职业学校办学水平、学生择校的重要指标。在我看来,做好职业教育的就业指导工作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经济社会发展对全面提高中职学校学生素质的客观要求,中职学校要实现“进口旺”,就必须解决“出口畅”的问题。
  第一,抓建设,全面提高中职学校教育教学水平。我们从四个方面开展工作:一是确保财政对职业教育的投入逐年增长,二是提高中职学校校长的管理水平和教师的教育教学质量,三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调整专业建设,四是积极推动中职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我省38所学校先后被评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
  第二,抓对接,促进职业教育和园区企业共同发展。近年来,我们在促进职业学校与工业园区企业对接上下大功夫,形成了四项机制:建立和完善职业教育联席会议制度,形成了政府统筹协调机制;推动组建职业教育集团,形成了工作运行机制;建立职教人才培养与园区企业用工需求调研制度,形成了职教与企业对接信息的定期发布机制;建立职业学校工学结合、半工半读制度,形成了学校与企业对接的育人与用工机制。促进职业学校与园区企业全方位实行产业对接专业、企业对接育人、岗位对接课程、车间对接基地、师傅对接师资、用人单位对接评估、生产对接科研、工种对接培训、厂长对接班子,加大了校企合作力度。通过加强对接,我们基本上解决了职业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园区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之间的矛盾,有效地把园区产业结构的信息及时传达到学校招生、专业设置、课程开设等各个环节,实现二者互相促进。
  第三,抓指导,建立完善的中职学生就业服务体系。一是加强对学生的就业政策教育,二是拓展就业信息服务。我们专门设立了江西高校大学毕业生就业服务指导中心,加强就业指导和就业信息发布,为广大毕业生就业架桥铺路。
  此外,我们还建立了畅通的中职学生就业信息反馈体系,了解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建立了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率公示制度,加强中职学生就业督导考评激励,实践证明此举是推进毕业生就业工作改革、扩大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规模、提高学校办学质量的有效措施,也是增加毕业生就业工作“透明度”的重要举措。
  
  记者:近年,江西省高等教育以内涵建设为核心,深化教学改革,优化专业结构,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为我省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保证、智力贡献和科技支撑。请问,高等教育贡献率是如何提高的?
  虞国庆:现代高等教育作为社会物质领域的“创造源”、社会精神领域的“思想库”,已成为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助推器。提高高等教育的贡献率,关键要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为此我们主要抓了“质量工程”和“科技创新工程”的实施。
  就“质量工程”而言,2008年我省启动了“江西高等教育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投入经费1.1亿元,计划用3年时间遴选并建设一批特色专业、精品课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点、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双语教学示范课程、教学团队,大幅度提升高校的教学质量。2009年我省在国家“质量工程”项目的申报中取得了良好的成绩:江西财经大学张蕊等2名教师获得国家级教学名师奖,6门课程入选国家级精品课程,5支团队入选国家级教学团队,2门课程入选国家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南昌大学的汉语言文学等14个专业成为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新增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新增3个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6项成果获得第六届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就“科技创新工程”而言,省教育厅逐年加大对高校科技的投入,2009年科技项目经费增加到1000万元,比2008年增加200万元,增长25%。各校也加大投入,2009年全省高校科技经费预计突破8亿元。高校承担国家重大项目的能力持续增强,如江西农业大学任军教授领衔主持的国家转基因生物新品种重大专项“高繁殖力转基因猪新品种培育”,项目总经费4000万元。
  2009年我们还实施了江西高校科技创新“311工程”,在高校打造一批高水平的创新平台,使“311工程”与我省科技创新“六个一”工程紧密衔接。我们计划到2012年,在全省高校建设30个高水平重点学科、10个高水平重点实验室和10个高水平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09年,全省高校新增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2个、江西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和江西省高校重点实验室1个,我省高校科技创新体系进一步完善。
  同时,我们通过精心培育,加强高层次人才和创新团队的建设,适时启动示范性高职建设。经省政府批准,2009年至2012年,省财政投入1亿元实施“江西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重点建设10所左右示范性高职院校。
  
  记者:我们了解到,为提高人民满意率这一目标,江西省教育系统全面开展了规范管理年、创新发展年活动,认真解决社会关注度高和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率进一步提高。其中,中招和高考是社会关注度非常高的两项工作,请问是如何推进的?
  虞国庆:我先以中招和高考这两项工作为例,谈谈江西省教育系统提高人民对教育满意率的做法。
  公开、公正、公平是我们一直倡导并着力推行的。我们一直要求,中招会考工作要以“办人民满意教育”为宗旨,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实施素质教育为目标,以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和心理压力、培养学生身心全面发展为出发点,积极构建和谐的中招会考教育环境,以人民群众的“满意率”为衡量和检验工作成效的标准。
  就中招工作而言,我们的主要做法首先是加大中招政策宣传力度,强化宣传实效,力求政策公开透明。
  其次是进一步扩大普通高中均衡招生的比例,推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我省从2007年开始实施将优质高中招生指标均衡分配到各初级中学的招生改革制度,均衡招生指标由最初的从统招计划中划出20%比例调高到25%~45%。这项政策的出台,抑制了盲目的择校热,调动了薄弱学校和偏远地区学校的办学积极性,为缩小学校之间、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的办学差距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促进了初中学校的均衡发展。
  第三是切实加强招生考试管理和手段的创新,积极构建公平、公正的考试环境。加大对师范定向招生工作的管理,对报考此类的考生采取单独编排考场,设区市中招办统一组织阅卷、登分并进行资格联审,将生源名单和录取结果向社会公示;进一步扩大中考网上阅卷覆盖面,使阅卷的过程更为保密、客观,大幅度提高阅卷质量和效率;在中考体育中,逐步推行机器设备的测试,减少人为因素,力求测试结果客观、公正。
  第四是加大招生考试制度创新,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奠定良好的基础。2009年全省共有7个设区市的14个县、市、区推行了中考中招改革。中考中招改革改变了以升学考试科目分数简单相加作为唯一录取标准的做法,高中招生以初中毕业生的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与综合素质评价作为录取依据,端正了学校的办学思想,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落实了规定的教学内容,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就高招工作而言,我们的做法是坚持办“人民满意、政府放心”的阳光、和谐高招。首先是深化高招改革,推行平行志愿。2009年首次实行平行一志愿改革非常成功,考生志愿满足率明显提高,高分考生落选率再创新低,实现了考生和招生院校共赢的局面。第一批本科一志愿录取满额的院校比例,由上年的68%上升到85%。高分考生落选率再创新低,一本线上落选率为1.7%。平行一志愿也使得院校生源质量更加稳定,克服了以往的“大小年现象”。
  其次是规范管理,严字当头。我们严把分数关,在录取过程中,坚决地、自始至终地执行以下规定:一是所有在控制线上批投录取满额的院校,一律不得录取控制线下的考生;二是本省院校调剂录取不得低于各院校批投的实际录取线;三是所有高职(专科)的调剂录取(包括外省院校扩招)均不得低于各院校批投的实际录取线。严把公平关,本省院校不预留不点录;严把退档关,为确保录取的严肃性,特别是防止高职(专科)出现退档“换录”频繁的现象,对处于“录取”状态的考生不能退或进入“录后退档库”,不得再换录其他学校,从而维护了良好的招生秩序。
  再次是加大公开力度,打造阳光高招。录取期间,省高招办邀请了24家中央、省、市新闻媒体进驻录取点作全程采访报道。省高招办每天通过新闻发布会或新闻通稿及时发布当天的录取进展情况和有关信息。考生的录取结果同步在“江西教育网高招频道”向社会公布,录取信息每日更新两次,满足了考生及家长对信息的需求。
  
  记者:统计数据显示,2008~2009学年,我省各级各类学校受资助学生共97万人,全省财政投入约5亿2301.5万元,全省教育事业资助体系较完善,资助功能大幅度提高。资助工作覆盖各级各类学校,涉及广大学生的切身利益,请问这一工作的具体情况是怎样的?
  虞国庆:江西省委、省政府和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高度重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工作,专门成立省学生资助管理中心,负责义务教育阶段免费教科书和寄宿生生活补助,普通高中贫困家庭政府助学金,贫困家庭学生高考入学政府资助金,中等职业教育国家助学金,高校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高校国家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高校毕业生应征入伍服义务兵役学费补偿和国家助学贷款代偿,社会资助等八项资助工作,经过多年努力,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我们主要抓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第一是加强各级各类学校资助工作。在义务教育阶段“两免一补”全面覆盖的基础上,我们确定,高中教育阶段助学金每人每学年800元,覆盖10%的学生;高考入学学生,每人5000元,覆盖录取学生的10%;中职学生助学金每人每学年1500元,覆盖约90%的在校学生;高校学生助学金每人每学年1000~3000元,覆盖20%的在校学生;励志奖学金每人5000元,覆盖3%的在校学生,全省每年有近1400人获国家奖学金。为保证高校学生资助的全覆盖,省教育厅全面启动和推行了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切实做到了“应贷尽贷”,促进了各级各类学校资助的全覆盖和有效对接。
  第二是认真落实各类资助名额和资金分配工作。2008年11月份,江西省教育厅分别下达中职和高校国家助学金、奖学金资助名额和资金分配。在全面摸底的基础上,12月份对在我省就读的来自四川灾区的所有学生进行困难资助,中职资助学生909人,资金181.8万元,高校资助学生1174人,资金1100万元,保证了这些学生不因贫困而辍学。2009年4月份,分别确定了“两免一补”、“普通高中贫困家庭政府助学金”、“贫困家庭学生高考入学政府资助金”等三项资助名额分配。
  第三是切实做好各类资助资金评审、发放和管理工作。目前全省教育资助体系八项资助中,有六项资助需要各级各类学校和管理部门评审。由于受助面广、人数多、资金大,涉及各级各类学校,为保证各类资助的评审工作顺利进行,省教育厅、省财政厅等有关部门制定了相关规定,明确了资助对象、资助条件、资助名额,申请、评审、公示的程序和要求。针对全体学生的资助,要求查验注册名单和原始凭证,对各类资金的发放都要求公示发放名单。对高校学生资助资金的发放,要求系、校两级公示并利用校园网公示,切实落实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同时,我们强化了资助的督导检查,加强了资助政策宣传,进一步将资助工作抓实抓好。
  此外,我们高度重视治理教育乱收费。从小的方面讲,事关群众的切身利益,人民群众对教育满意度高不高,与教育乱收费的情况密切相关;从大的方面讲,事关党和政府的形象,事关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仅2009年全省查处乱收费案件58起,查处违规金额330.74万元,清退319.06万元;因乱收费受党纪政纪处分28人,受其他处理54人,教育乱收费现象得到了有效遏制,实现了教育乱收费案件数、违规收费金额、因乱收费受党纪政纪处分人数“三个下降”。同时,我省加大教育投入,从源头上遏制乱收费,人民群众对教育收费的满意度进一步提高。
  
  记者:提高教育工作“五率”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下一步还有什么打算?
  虞国庆:有付出就有回报。从目前情况来看,目前义务教育巩固率、高中阶段教育普及率、职业教育就业率、高等教育贡献率、人民群众满意率取得的成绩还只是阶段性的,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全省教育系统,尤其离不开广大基层教育工作者的倾心付出、默默奉献,离不开所有关心支持教育事业的人们的支持和帮助,在这里,我代表江西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对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提高教育工作的“五率”没有终点,现在的成绩是对我们既往工作的肯定,也是对我们未来工作的鞭策,我们全省教育系统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围绕提高“五率”的目标,以实施素质教育为主题,以提高教育质量为中心,以推动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加强队伍建设为关键,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记者:好的,让我们期待江西教育创造新的辉煌。
  虞国庆:谢谢,让我们一齐努力。◆
其他文献
为督促、指导全省中小学贯彻执行国家教育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深化教育改革,规范教育教学管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依据国家教育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建立和完善以推进素质教育为目标的中小学校督导评估机制,推动各级政府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指导中小学依法治教,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和政策,规范办
期刊
2008年12月17日,全国教育事业统计信息工作会议在南昌隆重开幕。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副司长张泰清,江西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省教育厅副厅长李小南,省教育厅副巡视员宋雷鸣出席开幕式。  张泰清在开幕式上阐述了统计工作的重要性,肯定了教育统计工作所取得的成绩,并希望大家在以后的工作中继续努力,提高对工作的认识,踏踏实实地做好教育统计工作。   全国教育事业统计信息工作会议为期三天,其间对2008年教育统
期刊
古城赣州的八境台、宋城墙,以及章江和贡江交汇处的一片老城区,为赣州市章贡区教师进修学校布设了厚重的历史文化背景。穿过一段狭窄的小巷,走进校门,首先映入记者眼帘的是雪白的墙壁上镶嵌着的三行红色大字:“教师培训的基地”“教育干部成长的加油站”“学校需要的学习资源中心”。校长邓志卫介绍说:“这既是对学校定位的概括,又是学校办学的前进方向。在课改的背景下,我校努力有所作为,进一步强化转型建设,上靠高等院校
期刊
近日,教育部高校辅导员工作督查组来我省督查,先后到南昌大学、江西师范大学、江西农业大学等多所院校督查。  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史蓉蓉代表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就我省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情况向教育部督查组作了汇报。史蓉蓉在汇报中说: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始终把它作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举措。坚持建章立制,着力形成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长效机制;坚持培训培养,着
期刊
“农村教师队伍建设非常重要,可谓是基础教育的基础,整个教育事业发展的重中之重。”一见面,担任多年吉安市教育局局长一职,现任局党委书记的刘其尧,就用这样精炼的语言概括了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性。的确,在他主政吉安市教育局期间,始终把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放在突出的位置来抓。  吉安是革命老区,又是文化积淀深厚、崇文重教的礼仪之市。人文鼎盛,人才辈出,教育的发展生态环境良好,教育事业发展得又好又快,为和谐社
期刊
逢年过节,新余市特教学校年轻教师苏小云,总是把一个个年幼的聋哑留守儿童带回家同吃同睡,悉心照顾,并不厌其烦地教孩子发音、说话。真情的关怀,倾情的帮助,让一批批得不到家庭温暖的留守儿童在学校和教师那里找到了自己的“家”,并开启了一扇扇心灵的亮窗。  新余市罗坊小学三年级学生彭春花,她父母在外地打工,胡艳老师便主动做起了她的“代理妈妈”,关心她的饮食起居,经常带她到自己家里聚餐,改善伙食。每到周末,彭
期刊
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探求实施素质教育的有力抓手和基础教育办学动力,2003年以来,我县把学校办学中有特别突出的某一个方面作为特色工作进行专项评估,鼓励学校在实施素质教育、创新办学模式、加强学校管理等方面积极探索,从而带动了学校的整体发展。四年多来,先后有20所学校的办学特色明显,扬优成势,被评为特色学校或单项特色工作学校,“一校一品”的办学特色正在逐步形成。  (一) 鼓励学校拓宽发展空间。由
期刊
10月25日上午,教育部社科司副司长张东刚来昌为江西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骨干研修班全体学员讲学。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史蓉蓉,南昌大学党委书记、中部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郑克强,南昌大学中部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周绍森出席了报告会。听取报告的还有来自江西省各人文社科研究基地代表、省内高校代表和南昌大学中部经济发展研究中心的研究员等共90余人。  张东刚的报告以“进一步繁荣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为主
期刊
高挑的身段、白皙的脸庞、亲切的笑容、款款的话语,采访江西省首批学科带头人、南昌市教研室小学语文教研员王玲湘,记者仿佛听到了花开的声音。  眼前这位像白梅一样暗香浮动的年轻教研员曾获“全国小语会先进工作者”“教育部小学课改优秀教研员”“教育部十五课题先进工作者”“南昌市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现为人民教育出版社新课程专家培训团成员、江西师范大学骨干教师培训兼职教师、江西省小学语文学会常务理事、江西省儿
期刊
一群身穿鲜艳运动服的学生,踩着高跷,排着整齐的队伍,行进在学校的操场上,齐声高呼“北京奥运,永驻我心”的口号,飒爽英姿,成为一道别致的风景。  这是景德镇市第十一小学在今年元旦前夕举办的“迎奥运、庆元旦大型文体活动”中的一个镜头。这次活动形式多样,打腰鼓、溜铁环、跳皮筋、踢毽子、踩高跷、竹竿舞、玩悠悠球、轮滑、球操等富有特色的运动项目,让孩子们得到了尽情的释放,快乐的笑声飘荡在校园的上空。  十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