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我国酒店数量飞速增长,随之而来的是酒店市场对具备高素质的服务管理人才的需求也与日俱增。然而旅游市场上“供需矛盾”现象反映出我国酒店管理、旅游管理本科课程教学与行业需求标准存在差异。作为本科旅游(酒店)专业的代表性课程《饭店管理》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联系的课程,从地方酒店资源的视角,将地方酒店的场地资源、设备资源、人力资源融合在教学中,通过参观考察、主题讲座、专业见习等途径渐进式深化《饭店管理》课程教学,从而期望达到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和管理能力的目标。
[关 键 词] 地方酒店资源;《饭店管理》;课程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10-0012-02
一、研究背景
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20年,我国入境游客规模有望达到1亿人次,国内旅游人数将达到28亿人次。在巨大的旅游市场中,作为旅游业三大支柱之一的酒店业也得到了蓬勃发展,据国家旅游局星级饭店统计数据显示,“截止2014年9月,我国星级饭店共有13508家”。随着酒店数量的增长,我国酒店市场对具备高素质的服务管理人才的需求也与日俱增,尤其是复合型、应用型的酒店管理人才非常短缺,但每年递增的旅游人才供给市场却出现“毕业即失业”的问题。这种“供需错位”现象反映出我国酒店管理、旅游管理本科课程教学与酒店业对员工的需求标准存在差异。在此背景下,分析传统课堂教学与酒店业的人才需求的矛盾,从校企合作角度借助地方酒店资源,把酒店与《饭店管理》课程教学内容对接融合,创新教学方法,以期该课程不断适应酒店业的新发展。
二、本科《饭店管理》课程教学现状
本科《饭店管理》课程主要以培养学生的酒店服务管理知识和服务操作能力为目标,强调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但是在现实教学中,《饭店管理》课程并未凸显其课程的特色与优势,反而存在诸多问题与不足。
(一)课程内容重理论性轻操作
为了与高职院校旅游教学形成差异,我国本科院校的旅游管理或酒店管理专业教学强调培养以理论知识为基础的高级管理人才。因此,多数《饭店管理》课程教学中完全按照教材内容讲授,理论性较强,内容宏观。教师在教学中更重视知识本位,忽视了与行业实际结合,导致多数学生只凭主观想象进行学习,虽然较好地掌握了饭店管理的基本知识,但不知如何运用。因此,导致学生对酒店认识浅显、专业知识面狭窄、实务应用操作能力差,在实际的就业中根本达不到所谓的“复合型、应用型管理人才”的标准。
(二)教学方式单一
目前《饭店管理》课程主要以知识单向灌输的讲授法作为主要教学手段,虽然本科院校已普遍采用多媒体教学设备,但教师也只是将其作为辅助手段,操作实践、酒店观摩见习、项目训练等基本缺失。甚至许多专业任课教师都没有机会去酒店参观学习,与酒店行业脱离甚久,还有部分教师是直接从“学校到学校”,对酒店不甚了解。这样的状况直接导致学生始终处在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积极性与主动性无法被充分调动,难免会使学生对酒店知识的理解有限,甚至产生厌倦疲惫的情绪,更无从谈管理素质培养、技能提高的目标了。
(三)缺乏专业实践机会
由于实训室建设费用较高,加上与饭店管理相关的操作性课程开设很少等原因,相关本科院校的旅游相关专业并没有实训室。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学生也没有机会到当地酒店进行观摩、实践,这样的教学无法满足学生实践操作的要求,更加无法实现教学目标。想要把书本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学生只能通过为期1-6个月的专业见习或毕业实习才能实现。
三、地方酒店资源与《饭店管理》课程教学的契合点
地方酒店业植根于地方,具有广泛性、易接近性、可获得性的特征,能为《饭店管理》课程教学提供强有力的资源支持;而地方本科院校发展立足于区域社会、服务当地经济,两者之间有诸多契合点。
(一)酒店硬件资源与教学设备的契合
为了弥补本科院校实训设备与场所的不足或者丰富实训内容,本科院校与地方酒店业加深合作,把地方酒店齐全先进的硬件资源融入课程教学中,即将教学课堂搬到酒店、将实践场地转移到酒店部门。一方面,学生可以在酒店实地参观与实践,加深对酒店行业的认识,提高操作能力;另一方面,酒店在向学校提供设备时也提高了设备的利用率,对内对外都能起到很好的宣传作用。
(二)酒店软件资源与教学方式的契合
酒店的企业文化氛围、服务质量、员工与管理者的职业素养等要素在传统的灌输式讲授教学中无法展现,学生难以立体感受酒店特色与行业特点。让学生走进酒店,感受酒店文化、体验服务质量、认识职业素养。同时,通过聘请酒店职业经理人、优秀员工讲学、指导等方式融入课程教学过程中,一方面,丰富了教学内容与方法;另一方面,酒店从业人员可以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自我价值也得到了认可与提升,提高了酒店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与忠诚度。
(三)酒店人才需求与专业教学实践的契合
本科院校是地方人才输送的重要来源,若根据酒店用人要求与标准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地方酒店企业就可以吸收大量符合要求的大学生,既缓解了酒店人才短缺的问题,又提高了酒店的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此外,本科院校可凭借一定的学科优势与师资力量为酒店从业人员的理论培训、学历深造等提供便利与帮助;同时学校派遣部分专业教师到酒店兼职学习,丰富校企合作内容。
四、融合地方酒店资源的本科《饭店管理》课程教学探索
结合《饭店管理》教材的饭店认知、饭店服務操作与饭店职能管理三大内容,融合地方酒店资源的课程理论与实践教学可分成三大模块:认知教学、操作教学和管理教学(见下图)。
(一)认知模块教学
认知教学部分的“饭店的含义、类型、发展历史、组织结构”等内容是酒店基本情况介绍,属于理论性知识。针对这部分内容,可以采取“理论+观摩”模式教学,即教师在课堂中利用多媒体课件将知识点列出,配以酒店相关图片、视频,再以典型案例分析。此后,教师带领学生到地方星级酒店、连锁经济型酒店参观考察,让学生了解饭店各组成部分,熟悉饭店的组织机构和岗位。参观考察结束后,学生提交相关学习参观材料,教师收集整理后对此进行评价。这是将酒店抽象理论与具体对象结合的过程,学生不仅加深理论知识的学习,同时也获得与本专业有关的感性认同。 (二)操作模块教学
操作教学内容主要为“前厅业务、客房业务、餐饮业务和康乐业务”等服务,可以应用“校内实训+校外见习+服务技能竞赛”的教学模式,即教师在课堂上讲解业务知识、技能操作要领,邀请酒店前厅、客房、餐饮等部门的优秀员工到校内实训室(没有校内实训室,则安排到当地酒店)进行服务技能演示与指导,学生观察、模仿、练习操作,这个过程教师要全程指导与监督。同时组织学生到当地酒店进行为期6~30天的见习工作。整个实训结束后,酒店管理者与教师共同对学生的酒店服务技能进行考核,并在校内组织举办酒店服务明星大赛,以竞赛展示訓练成果、以竞赛促进服务技能。操作模块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酒店服务的认识,并提高了学生的基础操作能力,为后面的管理学习奠定了理论与操作基础。
(三)管理模块教学
这部分内容为“饭店服务质量管理、饭店市场营销、饭店人力资源管理、饭店信息管理”等,主要强调学生的管理学、市场学等基础知识在面对不同类型酒店、不同服务对象以及不同的服务管理状况时能够创新应用,为培养职业经理人做好素质准备。因此,课程教学中可以运用酒店案例讨论、情境模拟、举办专家主题讲座交流等方式。此外,还可以通过研究型项目训练,聘请当地酒店管理者为其指导教师,在实践中去发现酒店经营管理中的问题以及如何解决问题。项目成果是《饭店管理》课程教学效果的重要展示,也为当地酒店的经营发展决策提供了参考。
五、结语
将地方酒店资源与本科院校旅游(酒店)专业教学整合为一个多种教学资源、各种教学方法、科学合理的教学活动的系统,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深化学生对专业基础知识的理解,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和管理能力,改进教学质量;同时,酒店企业在与本地本科院校师生合作过程中,也能提高其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李丽霞.CBE模式在本科《饭店管理原理》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2):197-200.
[2]宋振春.大学本科饭店管理课程教学体系构想[J].旅游学刊,2005(S1):125-128.
[3]李志刚,姜毅.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构建饭店管理实验教学体系的探讨[J].旅游学刊,2006(S1):55-58.
[4]祁丽.价值澄清理论对饭店管理课程教学中应用研究[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1):153-156.
[5]杨世俊,罗明春.如何运用层次分析法选择教学实习基地:以旅游管理专业饭店管理教学实习为例[J].长沙大学学报,2006,20(4):140-141.
[关 键 词] 地方酒店资源;《饭店管理》;课程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10-0012-02
一、研究背景
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20年,我国入境游客规模有望达到1亿人次,国内旅游人数将达到28亿人次。在巨大的旅游市场中,作为旅游业三大支柱之一的酒店业也得到了蓬勃发展,据国家旅游局星级饭店统计数据显示,“截止2014年9月,我国星级饭店共有13508家”。随着酒店数量的增长,我国酒店市场对具备高素质的服务管理人才的需求也与日俱增,尤其是复合型、应用型的酒店管理人才非常短缺,但每年递增的旅游人才供给市场却出现“毕业即失业”的问题。这种“供需错位”现象反映出我国酒店管理、旅游管理本科课程教学与酒店业对员工的需求标准存在差异。在此背景下,分析传统课堂教学与酒店业的人才需求的矛盾,从校企合作角度借助地方酒店资源,把酒店与《饭店管理》课程教学内容对接融合,创新教学方法,以期该课程不断适应酒店业的新发展。
二、本科《饭店管理》课程教学现状
本科《饭店管理》课程主要以培养学生的酒店服务管理知识和服务操作能力为目标,强调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但是在现实教学中,《饭店管理》课程并未凸显其课程的特色与优势,反而存在诸多问题与不足。
(一)课程内容重理论性轻操作
为了与高职院校旅游教学形成差异,我国本科院校的旅游管理或酒店管理专业教学强调培养以理论知识为基础的高级管理人才。因此,多数《饭店管理》课程教学中完全按照教材内容讲授,理论性较强,内容宏观。教师在教学中更重视知识本位,忽视了与行业实际结合,导致多数学生只凭主观想象进行学习,虽然较好地掌握了饭店管理的基本知识,但不知如何运用。因此,导致学生对酒店认识浅显、专业知识面狭窄、实务应用操作能力差,在实际的就业中根本达不到所谓的“复合型、应用型管理人才”的标准。
(二)教学方式单一
目前《饭店管理》课程主要以知识单向灌输的讲授法作为主要教学手段,虽然本科院校已普遍采用多媒体教学设备,但教师也只是将其作为辅助手段,操作实践、酒店观摩见习、项目训练等基本缺失。甚至许多专业任课教师都没有机会去酒店参观学习,与酒店行业脱离甚久,还有部分教师是直接从“学校到学校”,对酒店不甚了解。这样的状况直接导致学生始终处在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积极性与主动性无法被充分调动,难免会使学生对酒店知识的理解有限,甚至产生厌倦疲惫的情绪,更无从谈管理素质培养、技能提高的目标了。
(三)缺乏专业实践机会
由于实训室建设费用较高,加上与饭店管理相关的操作性课程开设很少等原因,相关本科院校的旅游相关专业并没有实训室。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学生也没有机会到当地酒店进行观摩、实践,这样的教学无法满足学生实践操作的要求,更加无法实现教学目标。想要把书本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学生只能通过为期1-6个月的专业见习或毕业实习才能实现。
三、地方酒店资源与《饭店管理》课程教学的契合点
地方酒店业植根于地方,具有广泛性、易接近性、可获得性的特征,能为《饭店管理》课程教学提供强有力的资源支持;而地方本科院校发展立足于区域社会、服务当地经济,两者之间有诸多契合点。
(一)酒店硬件资源与教学设备的契合
为了弥补本科院校实训设备与场所的不足或者丰富实训内容,本科院校与地方酒店业加深合作,把地方酒店齐全先进的硬件资源融入课程教学中,即将教学课堂搬到酒店、将实践场地转移到酒店部门。一方面,学生可以在酒店实地参观与实践,加深对酒店行业的认识,提高操作能力;另一方面,酒店在向学校提供设备时也提高了设备的利用率,对内对外都能起到很好的宣传作用。
(二)酒店软件资源与教学方式的契合
酒店的企业文化氛围、服务质量、员工与管理者的职业素养等要素在传统的灌输式讲授教学中无法展现,学生难以立体感受酒店特色与行业特点。让学生走进酒店,感受酒店文化、体验服务质量、认识职业素养。同时,通过聘请酒店职业经理人、优秀员工讲学、指导等方式融入课程教学过程中,一方面,丰富了教学内容与方法;另一方面,酒店从业人员可以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自我价值也得到了认可与提升,提高了酒店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与忠诚度。
(三)酒店人才需求与专业教学实践的契合
本科院校是地方人才输送的重要来源,若根据酒店用人要求与标准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地方酒店企业就可以吸收大量符合要求的大学生,既缓解了酒店人才短缺的问题,又提高了酒店的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此外,本科院校可凭借一定的学科优势与师资力量为酒店从业人员的理论培训、学历深造等提供便利与帮助;同时学校派遣部分专业教师到酒店兼职学习,丰富校企合作内容。
四、融合地方酒店资源的本科《饭店管理》课程教学探索
结合《饭店管理》教材的饭店认知、饭店服務操作与饭店职能管理三大内容,融合地方酒店资源的课程理论与实践教学可分成三大模块:认知教学、操作教学和管理教学(见下图)。
(一)认知模块教学
认知教学部分的“饭店的含义、类型、发展历史、组织结构”等内容是酒店基本情况介绍,属于理论性知识。针对这部分内容,可以采取“理论+观摩”模式教学,即教师在课堂中利用多媒体课件将知识点列出,配以酒店相关图片、视频,再以典型案例分析。此后,教师带领学生到地方星级酒店、连锁经济型酒店参观考察,让学生了解饭店各组成部分,熟悉饭店的组织机构和岗位。参观考察结束后,学生提交相关学习参观材料,教师收集整理后对此进行评价。这是将酒店抽象理论与具体对象结合的过程,学生不仅加深理论知识的学习,同时也获得与本专业有关的感性认同。 (二)操作模块教学
操作教学内容主要为“前厅业务、客房业务、餐饮业务和康乐业务”等服务,可以应用“校内实训+校外见习+服务技能竞赛”的教学模式,即教师在课堂上讲解业务知识、技能操作要领,邀请酒店前厅、客房、餐饮等部门的优秀员工到校内实训室(没有校内实训室,则安排到当地酒店)进行服务技能演示与指导,学生观察、模仿、练习操作,这个过程教师要全程指导与监督。同时组织学生到当地酒店进行为期6~30天的见习工作。整个实训结束后,酒店管理者与教师共同对学生的酒店服务技能进行考核,并在校内组织举办酒店服务明星大赛,以竞赛展示訓练成果、以竞赛促进服务技能。操作模块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酒店服务的认识,并提高了学生的基础操作能力,为后面的管理学习奠定了理论与操作基础。
(三)管理模块教学
这部分内容为“饭店服务质量管理、饭店市场营销、饭店人力资源管理、饭店信息管理”等,主要强调学生的管理学、市场学等基础知识在面对不同类型酒店、不同服务对象以及不同的服务管理状况时能够创新应用,为培养职业经理人做好素质准备。因此,课程教学中可以运用酒店案例讨论、情境模拟、举办专家主题讲座交流等方式。此外,还可以通过研究型项目训练,聘请当地酒店管理者为其指导教师,在实践中去发现酒店经营管理中的问题以及如何解决问题。项目成果是《饭店管理》课程教学效果的重要展示,也为当地酒店的经营发展决策提供了参考。
五、结语
将地方酒店资源与本科院校旅游(酒店)专业教学整合为一个多种教学资源、各种教学方法、科学合理的教学活动的系统,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深化学生对专业基础知识的理解,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和管理能力,改进教学质量;同时,酒店企业在与本地本科院校师生合作过程中,也能提高其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李丽霞.CBE模式在本科《饭店管理原理》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2):197-200.
[2]宋振春.大学本科饭店管理课程教学体系构想[J].旅游学刊,2005(S1):125-128.
[3]李志刚,姜毅.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构建饭店管理实验教学体系的探讨[J].旅游学刊,2006(S1):55-58.
[4]祁丽.价值澄清理论对饭店管理课程教学中应用研究[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1):153-156.
[5]杨世俊,罗明春.如何运用层次分析法选择教学实习基地:以旅游管理专业饭店管理教学实习为例[J].长沙大学学报,2006,20(4):140-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