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高职院校作为国家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之一,在国家实施知识产权战略中占有重要地位。首先分析了高职院校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的重要意义,接着探讨高职院校推进知识产权战略存在的问题,最后针对知识产权战略推进所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设性的建议及对策。
[关 键 词] 高职院校;知识产权;战略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10-0008-02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知识产权工作,将实施知识产权战略作为创新驱动发展的基本保障。高职院校是国家创新体系的三大主体之一,是国家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的主要阵地。在国家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高职院校依靠其强大的科研能力和人才优势开展知识产权创造成了刻不容缓的问题,而摆脱知识产权保护观念淡薄、知识产权管理机构设置不健全、专业知识产权管理人员不力等问题,积极开展知识产权创造,推动高职院校知识产权战略进程是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的有效路径。
一、高职院校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的重要意义
随着知识经济和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知识产权日益成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性资源和国际竞争力的核心要素。深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支撑和保障,是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举措。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知识产权局等单位《深入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年)》的通知(国办发〔2014〕64号),其目的是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全面提升知识产权综合能力,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推动经济提质增效升级。
国家知识产权战略,是指通过加快建设和不断提高知识产权的创造、管理、实施和保护能力,加快建设和不断完善现代知识产权制度,加快造就庞大的高素质知识产权人才队伍,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实现的一种总体谋划。高职院校是各国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的主要阵地之一。
高职院校是产生与传播知识的重要场所,是知识产权创造、管理、实施和保护的重要主体。高职院校拥有的知识产权是其重要的无形资产,是评判高职院校及其科研人员创新能力和科研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高职院校应将知识产权战略作为学校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将知识产权工作纳入到学校整体管理,特别是科研管理的全过程,提高知识产权工作的地位。高职院校要加强知识产权战略的研究和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建设,推动专利、植物新品种、计算机软件产品、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等的申请、保护和实施。
二、高职院校推进知识产权战略存在的问题
(一)知识产权意识层面,重数量轻质量
专利数量和规模是衡量高职院校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因此有些高职院校片面追求专利申请数量,科研人员申请专利不仅不要钱,还可以申请补贴。另外,高职院校教师都有评定职称的需求,一些高职院校教师为了在专利数量上获得优势,往往把一项创新产品或技术同时进行两项以上专利申请,甚至把原本一项创新成果或技术拆分成多个部分来申请,或者干脆为了申请专利而申请。最终,学校专利数量上去了,科研人员申请的专利不仅可以当科研成果还可以用来申请项目与评定职称,两者皆大欢喜。但是忽视专利的含金量,忽视专利保护,忽视专利转化率,由此出现一大批“垃圾专利”。
(二)知识产权管理层面,缺乏专业机构
当前,高校知识产权管理模式基本上分为三类:科技管理部门兼管模式、科技管理部门设置知识产权管理办公室模式、独立知识产权管理机构的北大模式和清华模式等。对高职院校来说,目前大部分还处于科技管理部门兼管模式,多数没有成立与科技管理部门同级的负责技术转移、知识产权保护的管理机构。由于缺乏知识产权专业管理人员,目前往往会把知识产权管理局限在知识产权成果管理的层面,而不能对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评估许可转化等进行多方面、全方位的统筹考虑。
(三)知识产权保护层面,保护措施不足
一方面,部分高职院校科技人员和管理人员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不强,科技人员存在忽视科技查新、忽视技术保密、忽视申请专利,由此造成大量成果不能及时形成知识产权。另一方面,发明人知识产权维持意识淡薄,拿到证书后疏于继续维护或者根本不维护,从而导致专利失效,不能很好地维护自己的权益。还有一些高职院校在知识产权制度方面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缺乏专门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
(四)知识产权运用层面,产业化程度低
目前,高职院校申请和授权的总量在迅速增加,但是专利转移转化还很薄弱,专利闲置现象相当严重,转化率低。一是由于重数量轻质量,高质量专利较少。二是专利创造之初未与市场接轨,缺乏市场需求调研,不能直接企业化、市场化。三是高职院校市场运作经验相对缺乏以及转移转化过程中利益的差异未能达成共识。
三、高职院校推进知识产权战略的建议与对策
(一)多方宣传,强化知识产权战略意识
知识产权是保护有实质创新的科研成果,高职院校要特别重视发明专利的申请,在专利申请的同时,保证专利申请的质量,发挥知识产权在技术进步与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同时,加大知识产权科普力度,与互联网、新媒体相融合,以全媒体的视角,全面系统报道知识产权发展的动态及成果,让教师真切地感受到知识创新的重要性,从而更加理解专利、认同专利、支持专利。
(二)设立知识产权管理机构,建设专业人才队伍
针对高职院校知识产权管理机制不健全的现状,可以设立独立知识产权管理机构,成立知识产权领导小组,设知识产权专职管理人员,从而保证知识产权管理工作持续健康地开展。高校知识产权管理机构可参照美国斯坦福大学的技术许可办公室(OTL)模式进行建设,其主要特点是:管理机构分工明确、流程明确、工作效率高等,从知识產权形式的选择策略、申请处理策略到企业的运用,所有的程序都有专人服务。 高素质、专业化的知识产权管理人才是高职院校知识产权管理的关键。高职院校应加紧引进和培养知识产权专业人才,一方面可以吸引国内外相关机构、企业的优秀知识产权专业人才到高校从事知识产权管理工作。另一方面可以对现有的科研工作人员进行培训,通过专业学习、企业走访、对外交流等方式,提高现有知识产权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
(三)加强制度建设,完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
高职院校应结合实际情况,从专利申请、管理、保护与运用的发展路径,构建科学、系统、可操作性的规章制度,完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提高其运用知识产权的积极性,盘活其知识产权资产。具体包括:健全知识产权成果申报制度,防止“重复工作”,造成资源浪费,从知识产权的源头,控制好质量;完善知识产权保密保护制度,防止技术秘密公开泄露,保护发明人的权益;实行知识产权价值评估制度,促进知识产权的合理评估,维护学校社会经济效益;完善知识产权奖励制度,鼓励发明创造;深入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行动方案的通知》,制定知识产权转移转化制度,兼顾学校、发明人的利益,激发知识产权相关人员的积极性等。
(四)加强政校企协同合作,大力促进成果转化
加强同政府部门的沟通联系,梳理科技成果资源,发布科技成果目录,充分利用政府搭建的各类转移转化发布科技成果目录,推动科技成果与产业、企业需求有效对接,通过研发合作、技术转让、技术许可、作价投资等多种形式,实现科技成果市场价值。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及时了解企业的所遇到的难题和瓶颈,创造企业所需要的知识产权,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提升知识产权的市场转化效率。加入由政府、企业和高校科研院所组成的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围绕产业链构建创新链,推动跨领域跨行业协同创新,加强行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为联盟成员企业提供订单式研发服务。加强与科技社团和知识产权中介服务机构的联系,通过科技社团与中介服务机构牵线搭桥,开展科技信息服务,实现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供给端与需求端的精准对接,进而科研成果提高成果转化率。
综上所述,在深入推进自主创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过程中,高职院校是主体,广大科研工作者要从自身出发,正确认识专利、理解专利、熟悉专利、掌握专利、运用专利,才能提高高职院校的科研实绩与影响力,才能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实现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推动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黄亦鹏,张滢,李华军,等.产学研模式下广东高校知识产权战略研究[J].广东科技,2015(20):37-38.
[2]石华.对高职院校知识产权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5):9-11.
[3]耿庆章,黄波,任敏利.高等院校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的思考[J].科技管理研究,2007(7):154-156.
[4]鄭翼,卞晓东.国家创新体系背景下的高校知识产权战略研究[J].基础理论研讨,2010(22):68-69.
[5]张建华.加强高校知识产权管理的对策[J].经济纵横,2012(7):68-69.
[6]姚拂,王皓.企业推进知识产权战略研究[J].江苏科技信息,2017(3):11-13.
[7]钟灿涛,康治平,熊辉.完善高校知识产权保护机制的若干思考[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9):12-15.
[关 键 词] 高职院校;知识产权;战略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10-0008-02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知识产权工作,将实施知识产权战略作为创新驱动发展的基本保障。高职院校是国家创新体系的三大主体之一,是国家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的主要阵地。在国家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高职院校依靠其强大的科研能力和人才优势开展知识产权创造成了刻不容缓的问题,而摆脱知识产权保护观念淡薄、知识产权管理机构设置不健全、专业知识产权管理人员不力等问题,积极开展知识产权创造,推动高职院校知识产权战略进程是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的有效路径。
一、高职院校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的重要意义
随着知识经济和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知识产权日益成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性资源和国际竞争力的核心要素。深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支撑和保障,是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举措。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知识产权局等单位《深入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年)》的通知(国办发〔2014〕64号),其目的是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全面提升知识产权综合能力,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推动经济提质增效升级。
国家知识产权战略,是指通过加快建设和不断提高知识产权的创造、管理、实施和保护能力,加快建设和不断完善现代知识产权制度,加快造就庞大的高素质知识产权人才队伍,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实现的一种总体谋划。高职院校是各国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的主要阵地之一。
高职院校是产生与传播知识的重要场所,是知识产权创造、管理、实施和保护的重要主体。高职院校拥有的知识产权是其重要的无形资产,是评判高职院校及其科研人员创新能力和科研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高职院校应将知识产权战略作为学校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将知识产权工作纳入到学校整体管理,特别是科研管理的全过程,提高知识产权工作的地位。高职院校要加强知识产权战略的研究和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建设,推动专利、植物新品种、计算机软件产品、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等的申请、保护和实施。
二、高职院校推进知识产权战略存在的问题
(一)知识产权意识层面,重数量轻质量
专利数量和规模是衡量高职院校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因此有些高职院校片面追求专利申请数量,科研人员申请专利不仅不要钱,还可以申请补贴。另外,高职院校教师都有评定职称的需求,一些高职院校教师为了在专利数量上获得优势,往往把一项创新产品或技术同时进行两项以上专利申请,甚至把原本一项创新成果或技术拆分成多个部分来申请,或者干脆为了申请专利而申请。最终,学校专利数量上去了,科研人员申请的专利不仅可以当科研成果还可以用来申请项目与评定职称,两者皆大欢喜。但是忽视专利的含金量,忽视专利保护,忽视专利转化率,由此出现一大批“垃圾专利”。
(二)知识产权管理层面,缺乏专业机构
当前,高校知识产权管理模式基本上分为三类:科技管理部门兼管模式、科技管理部门设置知识产权管理办公室模式、独立知识产权管理机构的北大模式和清华模式等。对高职院校来说,目前大部分还处于科技管理部门兼管模式,多数没有成立与科技管理部门同级的负责技术转移、知识产权保护的管理机构。由于缺乏知识产权专业管理人员,目前往往会把知识产权管理局限在知识产权成果管理的层面,而不能对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评估许可转化等进行多方面、全方位的统筹考虑。
(三)知识产权保护层面,保护措施不足
一方面,部分高职院校科技人员和管理人员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不强,科技人员存在忽视科技查新、忽视技术保密、忽视申请专利,由此造成大量成果不能及时形成知识产权。另一方面,发明人知识产权维持意识淡薄,拿到证书后疏于继续维护或者根本不维护,从而导致专利失效,不能很好地维护自己的权益。还有一些高职院校在知识产权制度方面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缺乏专门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
(四)知识产权运用层面,产业化程度低
目前,高职院校申请和授权的总量在迅速增加,但是专利转移转化还很薄弱,专利闲置现象相当严重,转化率低。一是由于重数量轻质量,高质量专利较少。二是专利创造之初未与市场接轨,缺乏市场需求调研,不能直接企业化、市场化。三是高职院校市场运作经验相对缺乏以及转移转化过程中利益的差异未能达成共识。
三、高职院校推进知识产权战略的建议与对策
(一)多方宣传,强化知识产权战略意识
知识产权是保护有实质创新的科研成果,高职院校要特别重视发明专利的申请,在专利申请的同时,保证专利申请的质量,发挥知识产权在技术进步与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同时,加大知识产权科普力度,与互联网、新媒体相融合,以全媒体的视角,全面系统报道知识产权发展的动态及成果,让教师真切地感受到知识创新的重要性,从而更加理解专利、认同专利、支持专利。
(二)设立知识产权管理机构,建设专业人才队伍
针对高职院校知识产权管理机制不健全的现状,可以设立独立知识产权管理机构,成立知识产权领导小组,设知识产权专职管理人员,从而保证知识产权管理工作持续健康地开展。高校知识产权管理机构可参照美国斯坦福大学的技术许可办公室(OTL)模式进行建设,其主要特点是:管理机构分工明确、流程明确、工作效率高等,从知识產权形式的选择策略、申请处理策略到企业的运用,所有的程序都有专人服务。 高素质、专业化的知识产权管理人才是高职院校知识产权管理的关键。高职院校应加紧引进和培养知识产权专业人才,一方面可以吸引国内外相关机构、企业的优秀知识产权专业人才到高校从事知识产权管理工作。另一方面可以对现有的科研工作人员进行培训,通过专业学习、企业走访、对外交流等方式,提高现有知识产权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
(三)加强制度建设,完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
高职院校应结合实际情况,从专利申请、管理、保护与运用的发展路径,构建科学、系统、可操作性的规章制度,完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提高其运用知识产权的积极性,盘活其知识产权资产。具体包括:健全知识产权成果申报制度,防止“重复工作”,造成资源浪费,从知识产权的源头,控制好质量;完善知识产权保密保护制度,防止技术秘密公开泄露,保护发明人的权益;实行知识产权价值评估制度,促进知识产权的合理评估,维护学校社会经济效益;完善知识产权奖励制度,鼓励发明创造;深入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行动方案的通知》,制定知识产权转移转化制度,兼顾学校、发明人的利益,激发知识产权相关人员的积极性等。
(四)加强政校企协同合作,大力促进成果转化
加强同政府部门的沟通联系,梳理科技成果资源,发布科技成果目录,充分利用政府搭建的各类转移转化发布科技成果目录,推动科技成果与产业、企业需求有效对接,通过研发合作、技术转让、技术许可、作价投资等多种形式,实现科技成果市场价值。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及时了解企业的所遇到的难题和瓶颈,创造企业所需要的知识产权,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提升知识产权的市场转化效率。加入由政府、企业和高校科研院所组成的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围绕产业链构建创新链,推动跨领域跨行业协同创新,加强行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为联盟成员企业提供订单式研发服务。加强与科技社团和知识产权中介服务机构的联系,通过科技社团与中介服务机构牵线搭桥,开展科技信息服务,实现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供给端与需求端的精准对接,进而科研成果提高成果转化率。
综上所述,在深入推进自主创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过程中,高职院校是主体,广大科研工作者要从自身出发,正确认识专利、理解专利、熟悉专利、掌握专利、运用专利,才能提高高职院校的科研实绩与影响力,才能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实现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推动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黄亦鹏,张滢,李华军,等.产学研模式下广东高校知识产权战略研究[J].广东科技,2015(20):37-38.
[2]石华.对高职院校知识产权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5):9-11.
[3]耿庆章,黄波,任敏利.高等院校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的思考[J].科技管理研究,2007(7):154-156.
[4]鄭翼,卞晓东.国家创新体系背景下的高校知识产权战略研究[J].基础理论研讨,2010(22):68-69.
[5]张建华.加强高校知识产权管理的对策[J].经济纵横,2012(7):68-69.
[6]姚拂,王皓.企业推进知识产权战略研究[J].江苏科技信息,2017(3):11-13.
[7]钟灿涛,康治平,熊辉.完善高校知识产权保护机制的若干思考[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9):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