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考试
语文教学就是要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语文能力除了书面还有口头,除了课本更有社会,用一张试卷来考,肯定是片面的,甚至是畸形的,各人有各人的角度,各人有各人的思维习惯,却用一个标准答案来衡量。因此,许多作家名人考不好高考语文试卷是正常的。但是,现代教育离不开评价,目前还找不到比考试更好的方式来取代考试。社会对教育的评价在很大程度上停留在考试成绩上,而中考作为选拔性考试,更是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那么,怎样正确对待考试,是语文的第一难。和其他学科相比,语文教育的应试倾向是最不明显的,或者说又不全是教什么考什么,试题内容和教学内容的直接联系表现最不明显,二者之间形成一定的脱节;明白这一点,我们就要用考试来促进教学,而不能因考试而扭曲教学。要用考试来促进教学,就是说要研究试卷的精髓,要考学生的哪些能力,在教学中紧扣文本,理解,挖掘,延伸,运用,掌握。不能因考试而扭曲教学,就是说不能局限于试卷的表面,为应付考试而教学,忽视口头语言的训练,忽视语文活动的开展,忽视社会活动的参加,去做大量的低效的呆板的作业,甚至把教参上的边边角角的知识都抄给学生,这和孔乙己卖弄“回”字的四种写法也差不多了。教学中,教师心中要有考试,但也要有学生的综合语文能力。学生综合语文能力的提高,对考试也是很有帮助的。
二、课堂
课堂教学效率低下,是语文教育的最大症结。缺少具有较强可操作性的有效的教学方法,学生主体作用挖掘得不好。目前较有影响力的目标教学法、自学辅导法都不是语文教育的研究成果,都不能切合语文教学的本质特点,难以顾及语文教学的特殊性。有不少教师也探索出一些较为有效的教学方法,如点拨法、五步教学法,朗读法等,对部分教师运用是适合的,但是否有大面积推广的意义尚需研究。
值得指出的是示范课不全具有示范性。优质课、教学能手课、公开课、观摩课、示范课,教学课件的运用,较多表演的成分,追求形式。可以说,课是表演给评委的,而不全是为学生的,它有哪些示范性?教师们又怎么学习?一些专家,他们用较多时间出外讲课,我们看到的是他们在外的示范,而他们的学生在“家”都干什么,才是我们真正应该学习的。没有听课教师的语文课,才能一心想到学生。语文课堂要一心想到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不管朗读也好,讨论也好,表演也好,探究也好,都应该紧紧围绕提高用语言文字来表达思想感情的语文能力。
我在教学中,用语文的眼光来听课,努力分清哪些是给听课老师看的表演成分,哪些是提高学生能力的有效手段。最近听了一堂美伦美奂的多媒体教学《海燕》,课堂设计为四个部分,(1)由乌衣巷的美丽传说导入课文。(2)赏海燕,多媒体配乐配画朗诵。(3)读海燕,学生仿读,声情并茂。(4)说海燕,延伸拓展,谈读后受到的教育。目的明确,结构清楚,课堂活跃,是一堂好课。但是用语文的眼光来看,华丽的导入就有表演的成分。乌衣巷的传说,代表爱情的乌衣(燕子),与海燕有什么关系呢?再说与《海燕》的感情基调也不一致。学生都预习过课文了,不如开门见山。而运用多媒体来读海燕。则是语文味最浓的部分。那配乐雷声轰轰,燕鸣啾啾,那画面乱石崩云,惊涛裂岸,再加上演员的朗诵抑扬顿挫,慷慨激昂,确实如学生形容的“惊心动魄,热血沸腾”学生模仿录音,教师指导,读得有模有样。急促,舒缓,低沉,高亢。“它深信乌云遮不住太阳,是的,遮不住的”用反复来加强语气,“乌云越来越暗,越来越低,向海面直压下来,而波浪一边歌唱,一边冲向高空,去迎接那雷声”用对比来表现海燕的英勇精神,“高傲的,黑色的,暴风雨的精灵”三个定语的强调作用,学生真正进入了诗的意境,受到感染,这才是提高语文能力的好手段。
三、作业
题海战术不适合语文,靠大量做题难以真正培养出学生的综合语文能力。大部分学生把课余学习时间主要用于数理化、英语上。原因就是语文学习过程中缺少自我价值实现感。一道数学题,学生经过思考解出了,马上产生价值实现的愉悦感,从而培育出持续的学习兴趣。而语文题却难以给学生带来这种愉悦,一道题答出了,不知是否正确,对答案后发现有对有错,不能很好地理解。因此提高学生做作业的成就感很有必要。
我在教学中,基础作业{字词默书古文解释等},讲究实效,不要求每个同学都写,每周五过关,达标的学生下周免写。这样学生就主动自觉地复习,还盼着周五,达标免写是很自豪快乐的事。阅读作业重在精,不在多。要做,就要细讲细改,得分高的要表扬,发小奖状。学生也很踊跃,老问“今天还做阅读啊”。我不提倡学生课外大量做阅读题,要做,就要对答案。我指导学生对答案的三种情况:(1)“会心一笑”即做对了很快乐。(2)“恍然大悟”即做错了,但看答案受启发,明白了。(3)“莫名其妙”即对答案不理解,就要请教别人。做了不知对否,简直是浪费时间和精力,还有更宝贵的兴趣。作文是一般学生最厌烦的事,更需要成就感来支撑,我常进行口头作文比赛,自愿报名参加,每次抽取两三人讲,教师从选材与中心,语言表达两方面评讲,优胜者表扬,发小奖状。每次书面作文选优秀的加上详细的批注贴上墙,供大家欣赏,同时也发小奖状。当然,能在校级专栏或报刊发表,快乐就更大了。
语文新课程改革,根本目的就是要提高学生的综合语文能力,就是要破这三难。思考长久,略有尝试,鲜有良策,权作抛砖引玉,请各位同行指教。
语文教学就是要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语文能力除了书面还有口头,除了课本更有社会,用一张试卷来考,肯定是片面的,甚至是畸形的,各人有各人的角度,各人有各人的思维习惯,却用一个标准答案来衡量。因此,许多作家名人考不好高考语文试卷是正常的。但是,现代教育离不开评价,目前还找不到比考试更好的方式来取代考试。社会对教育的评价在很大程度上停留在考试成绩上,而中考作为选拔性考试,更是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那么,怎样正确对待考试,是语文的第一难。和其他学科相比,语文教育的应试倾向是最不明显的,或者说又不全是教什么考什么,试题内容和教学内容的直接联系表现最不明显,二者之间形成一定的脱节;明白这一点,我们就要用考试来促进教学,而不能因考试而扭曲教学。要用考试来促进教学,就是说要研究试卷的精髓,要考学生的哪些能力,在教学中紧扣文本,理解,挖掘,延伸,运用,掌握。不能因考试而扭曲教学,就是说不能局限于试卷的表面,为应付考试而教学,忽视口头语言的训练,忽视语文活动的开展,忽视社会活动的参加,去做大量的低效的呆板的作业,甚至把教参上的边边角角的知识都抄给学生,这和孔乙己卖弄“回”字的四种写法也差不多了。教学中,教师心中要有考试,但也要有学生的综合语文能力。学生综合语文能力的提高,对考试也是很有帮助的。
二、课堂
课堂教学效率低下,是语文教育的最大症结。缺少具有较强可操作性的有效的教学方法,学生主体作用挖掘得不好。目前较有影响力的目标教学法、自学辅导法都不是语文教育的研究成果,都不能切合语文教学的本质特点,难以顾及语文教学的特殊性。有不少教师也探索出一些较为有效的教学方法,如点拨法、五步教学法,朗读法等,对部分教师运用是适合的,但是否有大面积推广的意义尚需研究。
值得指出的是示范课不全具有示范性。优质课、教学能手课、公开课、观摩课、示范课,教学课件的运用,较多表演的成分,追求形式。可以说,课是表演给评委的,而不全是为学生的,它有哪些示范性?教师们又怎么学习?一些专家,他们用较多时间出外讲课,我们看到的是他们在外的示范,而他们的学生在“家”都干什么,才是我们真正应该学习的。没有听课教师的语文课,才能一心想到学生。语文课堂要一心想到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不管朗读也好,讨论也好,表演也好,探究也好,都应该紧紧围绕提高用语言文字来表达思想感情的语文能力。
我在教学中,用语文的眼光来听课,努力分清哪些是给听课老师看的表演成分,哪些是提高学生能力的有效手段。最近听了一堂美伦美奂的多媒体教学《海燕》,课堂设计为四个部分,(1)由乌衣巷的美丽传说导入课文。(2)赏海燕,多媒体配乐配画朗诵。(3)读海燕,学生仿读,声情并茂。(4)说海燕,延伸拓展,谈读后受到的教育。目的明确,结构清楚,课堂活跃,是一堂好课。但是用语文的眼光来看,华丽的导入就有表演的成分。乌衣巷的传说,代表爱情的乌衣(燕子),与海燕有什么关系呢?再说与《海燕》的感情基调也不一致。学生都预习过课文了,不如开门见山。而运用多媒体来读海燕。则是语文味最浓的部分。那配乐雷声轰轰,燕鸣啾啾,那画面乱石崩云,惊涛裂岸,再加上演员的朗诵抑扬顿挫,慷慨激昂,确实如学生形容的“惊心动魄,热血沸腾”学生模仿录音,教师指导,读得有模有样。急促,舒缓,低沉,高亢。“它深信乌云遮不住太阳,是的,遮不住的”用反复来加强语气,“乌云越来越暗,越来越低,向海面直压下来,而波浪一边歌唱,一边冲向高空,去迎接那雷声”用对比来表现海燕的英勇精神,“高傲的,黑色的,暴风雨的精灵”三个定语的强调作用,学生真正进入了诗的意境,受到感染,这才是提高语文能力的好手段。
三、作业
题海战术不适合语文,靠大量做题难以真正培养出学生的综合语文能力。大部分学生把课余学习时间主要用于数理化、英语上。原因就是语文学习过程中缺少自我价值实现感。一道数学题,学生经过思考解出了,马上产生价值实现的愉悦感,从而培育出持续的学习兴趣。而语文题却难以给学生带来这种愉悦,一道题答出了,不知是否正确,对答案后发现有对有错,不能很好地理解。因此提高学生做作业的成就感很有必要。
我在教学中,基础作业{字词默书古文解释等},讲究实效,不要求每个同学都写,每周五过关,达标的学生下周免写。这样学生就主动自觉地复习,还盼着周五,达标免写是很自豪快乐的事。阅读作业重在精,不在多。要做,就要细讲细改,得分高的要表扬,发小奖状。学生也很踊跃,老问“今天还做阅读啊”。我不提倡学生课外大量做阅读题,要做,就要对答案。我指导学生对答案的三种情况:(1)“会心一笑”即做对了很快乐。(2)“恍然大悟”即做错了,但看答案受启发,明白了。(3)“莫名其妙”即对答案不理解,就要请教别人。做了不知对否,简直是浪费时间和精力,还有更宝贵的兴趣。作文是一般学生最厌烦的事,更需要成就感来支撑,我常进行口头作文比赛,自愿报名参加,每次抽取两三人讲,教师从选材与中心,语言表达两方面评讲,优胜者表扬,发小奖状。每次书面作文选优秀的加上详细的批注贴上墙,供大家欣赏,同时也发小奖状。当然,能在校级专栏或报刊发表,快乐就更大了。
语文新课程改革,根本目的就是要提高学生的综合语文能力,就是要破这三难。思考长久,略有尝试,鲜有良策,权作抛砖引玉,请各位同行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