溥仪被引渡回国真相

来源 :大东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sol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程远行是老一代外交家王炳南、乔冠华的秘书。他经历了许多鲜为人知的风云变幻的历史事件。当年“末代皇帝”溥仪是怎样被引渡回国的?他在火车上究竟有没有自杀?当时真有群众在火车站批斗溥仪吗?程远行将这些历史谜团著写成书《中国涉外事件秘闻》,本文摘自该书。
  
  关于末代皇帝溥仪等人被引渡回国的这段历史,特别是溥仪在引渡入境前后和火车上的表现和言论,知道的当事人极少极少。
  20世纪80年代初,我因工作关系,在全国人大常委会开会的时候,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溥杰(溥仪的胞弟)常常见面。我们经常议论这段引渡溥仪的历史。当时,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想法,认为这段历史非写不可,一是为了历史的需要,二是我们的年龄已不年轻。写出这段引渡事件,也已经是一件事不宜迟的急案了。特别是在80年代,社会上有关皇上的宣传热,有些过头,有些失真。为此,我们很有必要,将溥仪这段被引渡回国的历史写出来,真实地向读者作个介绍,以免再以讹传讹。
  
  伪大臣被吓得尿裤子?
  
  伪满洲国各大臣和将领在被引渡回国过程中,精神上是有些紧张、有些害怕。据某大臣事后说,当时他们也不知道中国共产党会怎么处理他们,是像对待地主那样,先批斗、后枪毙,还是被发配到边陲流放,心里都没有底。他们带着重重疑虑,从苏联火车下来后,就四处观察,走了100多米的步行路程,并没有看出有什么异常,反而在心里增加了几分安全感。他们看到的是,在车轨之外20多米外,站了几个人,有一个苏联押送代表苏军中校,有两个穿中山装的中共人员,还有在中国列车车厢门前的一个列车员。所见到的中国人,都看不出有什么敌意。这和当年日本关东军押送犯人的情景完全不同。
  然而,在某电视剧里,却把这些伪大臣、伪将领们描写得像胆小如鼠的草包。其中还传说有这么一段故事:有一个伪满大臣一登上中国的火车,就吓得直哆嗦,还没等找到座位,就吓得尿了裤子,还大声地向持枪的解放军报告说,他尿裤子了!
  编制这类耸人听闻的所谓历史故事,无非是要博得观众一笑。可作者想没想到,活着的那些当事人,看了这一电视,会有什么反应。有一位改造好的伪大臣说:“我们是有罪,应以法论处,何必如此丑化我们呢?与其这样丑化我们,还不如一枪崩了我们,不更痛快!”
  其实,这些人当中有文有武,虽说他们并不都是有觉悟的人,但也都不是一群大字不识的草包。虽说他们在懵懵懂懂地摸着石头过河,但他们都不是一群一文不值的傻瓜,其中有的人也很有学问。因此,还不至于在吉凶未卜的情况下,先吓得尿了裤子。
  再者,这些伪大臣、伪将领虽然在伪满时代,做了多年养尊处优的高官,养成了骄奢淫逸的习气,但他们大都是些经过风浪、碰过惊险的绿林好汉。他们有的人出身行武,有的人出身土匪、红胡子,有的人本身就是老一代东北军的军阀。他们都是些不怕死、玩过命的深山大王。这些人怕什么?什么也不怕!什么死亡风险啦,什么万炮齐轰啦,这些玩意儿对这些人来说,是小菜一碟,有何可惧!他们有的人虽然没有动过刀,没有动过枪,也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经历,但他们都不是一些省油的灯,而是一些出卖过老祖宗、出卖过人格灵魂、出卖过国家资源的老油子。他们都是一些遇事不慌、老谋深算的“老狐狸”。就是这一类的人物怎能在被移交回国的过程中,会流露出窝窝囊囊、贪生怕死的样子呢?
  我和溥杰均在现场,都没看到也没听到有谁受吓而尿裤子的事,所以那些人纯粹瞎掰。
  
  溥仪在厕所上吊自杀?
  
  尤其是在一部电影里,虚构了末代皇帝厕所自杀的场景,让人无法忍受。
  所虚构的故事是这样:时间是这批俘虏被引渡的路上,溥仪戴着一副深色眼镜,穿着一身黑色西装,手里提着一个中型皮箱,步调沉重地走进了一个宽大的厕所。当溥仪走进去时,厕所里传出了一声喊叫:“皇上上吊自杀了!”接着有几个伪满大臣,也陆续走进厕所,有些人也慌慌忙忙地在厕所门前进进出出,一场混乱。在这一片混乱的气氛中,有个大臣说出了皇上自杀的原因,说什么“皇上本想留在苏联,不想回国。今天既然已经被押了回来,他就以死不从。”
  这故事给人一个总的印象是,溥仪出自对新中国不了解、不放心,对苏联把他引渡回国不满,而走进厕所上吊自杀的。换句话说,新中国这场引渡,把溥仪的小命差点给断送了。
  这种推断式的故事,对执行引渡使命的人来说,颇有压力。
  事实上,根本就没发生过溥仪上吊自杀的事情。
  溥仪这个人不是一个有胆量、有勇气、敢于自杀的人。如果他因为皇位旁落,或是皇座完蛋了而感到前景无望,就想自杀的话,那么,他这一生恐怕早就死过几次了。他在年近半百的时候,又被虏到了苏联,一些不如意的事情,接连发生,一些自杀的理由,不断出现,可他都挺了过来。这次被押送回国,谁也没逼他,谁也没惹他。他却要上吊自杀。谁相信?这位末代皇帝也是经历过风雨的顶尖人物。他面对这一崭新的客观形势,情况还没弄清楚,就先步入黄泉,用意何在?
  如果说溥仪出自“怕”或出自“惧”,而想了断自己,这也太低估了这位敢于出卖老祖宗,敢于向日本军国主义集团投靠,敢于坐上伪满皇帝宝座的溥仪了。
  溥仪此人的思想,在改造之前,就其根源和体系说来,是属于帝王将相、唯我独尊的范畴。他自认为是神仙下凡,是真龙天子,他的话就是法律,他的一举一动都是天意。天下人谁也不能伤害他,谁也不敢伤害他。他本人也不容许受人欺辱,更不会遇到一点点挫折就想驾崩归天的人。
  假如溥仪真要自杀,他也下不了这个手。他没有这个勇气,因为他连个苍蝇都不敢打。既不敢杀生,何敢灭己呢?况且,他要自杀,也对不住他爱新觉罗的老祖宗啊。因为爱氏老祖宗给他的使命是,要支撑住老祖宗给他留下的江山——大清国家。祖传的“家业”被推翻的大趋势,他也奈何不得,但这好端端地“家业”落到人家手里,他怎么会甘心呢?怎么会俯首听命呢?因此,他不管处在何时何地,他满脑子里想的是“复辟”,想的是收回失去的江山,想的是恢复他的王位。有人硬说,溥仪在引渡过程中绝望了,想上吊自杀。这不是他当时的思想,不是他的本意。因为他真的就这样窝窝囊囊地一死,还有什么脸面,归天去见他的列祖列宗。
  如果溥仪上吊发生在苏联境内厕所里,但苏联押送代表就根本没谈及此事;如果是发生在绥芬河车站厕所里,那就更是一个虚构的故事,因为,在绥芬河火车站里,还没有一个像样的厕所,更没有像故事里描写的那种高水准的、规格高的大厕所。况且,在苏中双方移交战俘的时候,我们已明确下令限制:这批战俘从苏联火车下来,严格按照指定路线,步行200米的路程,直上中国火车的最后一节车厢。在这中间,不准许任何俘虏去火车站上厕所。
  
  中国火车上,溥仪急切了解车厢“动静”
  
  溥仪刚坐上中国火车时,急切想摸摸车上的情况,以窥测火车的去向。他曾问过厕所是在前边,还是在后边。实际上,他是以上厕所为名,走过去看看有什么反应,车厢里有什么“动静”。他走到这节车厢的前头,转了一阵,也没上厕所,就又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一两天的旅途,溥仪也去过几次厕所,却没出现有任何找机会自杀的迹象。
  溥仪怕死,他不想死是一贯的。不想死对他来说,不难。只要不自杀就不会死的。但是,如果军事法庭一旦判他死刑,或者是把他交给农民批斗,就难逃一死。这两种死,都是他无法抗拒的,无法挽救的。这也是溥仪最担心最关心的事。于是,溥仪在登上中国火车之后,就千方百计地想从各方面了解中共对他的态度,是把他先送进法庭,或是先交给农民批斗,还是网开一面。他希望从押送人员嘴里得到的是,可以不死的信息。因为他不想死,他要力争活着。
  火车离开绥芬河不久,溥仪在车厢里转悠的时候,偶尔听到有人低声说:“上边来了!”他很高兴,似乎回到中国,又有人称他“皇上”了。同时,他看到几个大臣们又说又笑,嘻嘻哈哈,还和中共的押运兵(小王)拉得很熟。当小王走开之后,这几个大臣更是谈笑风生,比在苏联打麻将的时候还坦然、还自在。这一气氛对溥仪的影响不小,好像他和死神也拉开了不少距离。接着,他的情绪也有了变化,胆子也壮了起来。
  溥仪从车厢厕所回来之后,主动找陆曦谈了一次话。这使溥仪多少也摸到了一点底。至少他知道,在火车上会平安无事。于是他便采取了走一步看一步的办法,先吃好,再睡好,醒了以后再说。因此,溥仪被押送到抚顺的路上,连想自杀的念头都不会有的。
  
  农民集体批斗溥仪?
  
  某电视剧里还有这么一段故事。在靠近火车的一个大站台上,有一大群农民,有的手持锄头,有的拿着扁担、铁锹,还有的拿着红缨枪,呼呼啦啦地拥了上来。火车门一开,下来的竟是溥仪和几个伪满洲国的大臣。这时,就在这一片寂静的火车站上,突然爆发出一阵农民们的吼喊声。为首的农民大叫一声:“他就是皇帝,他就是康德,就是他!”他这么一叫,农民们跟着就七嘴八舌地喊了起来。有人喊:“就是他!没错,就是他!”有人喊:“打死他!打死他!”
  溥杰和我作为这段历史的当事人、见证人,只能提供一些历史事实和有关情况来说明上述批斗溥仪的故事是假的、是编出来的。
  新中国刚刚成立,全国各大行政区还没撤销。东北人民政府在中央人民政府领导下,负责处理引渡这批战俘的工作。对这批战俘的移交和押送工作,东北人民政府公安部、铁道部作出了专门部署。从绥芬河到沈阳沿线各大火车站,对这一特殊专列,必须提供方便,保证顺利通过。各站内的治安必须做到外松内紧,绝对保密,不让群众知道情况。因此,这列战俘车所通过的各火车站,不仅农民、群众不知道火车里坐的是什么人,就连许多车站的工作人员,包括车站负责人也都不知道溥仪就在这列火车上。
  既然沿途各站没有什么人知道这列火车里有溥仪,那么火车站台上批斗溥仪的故事,只能是子虚乌有。
其他文献
一、基本案情  贾某,男,1985年出生,北京市密云区人,有盗窃的犯罪前科。  贾某于某年10月7日3时30分许,在北京市密云区宾阳西里进入一户人家盗窃时被被害人刘某发现,后被害人刘某持菜刀阻止贾某逃跑时,贾某为逃避抓捕,在挣脱被害人刘某的过程中与被害人刘某抢夺菜刀并发生撕扯,造成贾某、刘某均受伤的后果。经鉴定,贾某与被害人刘某的身体所受损伤程度均属轻微伤。  公安机关以贾某涉嫌抢劫罪对其立案,后
期刊
毛泽东书生外表,走路像诸葛亮“山人”的派头    长征之初,毛泽东40岁。书生外表,儒雅温和,走路像诸葛亮“山人”的派头,而谈吐之持重与音调,又像村中学究,面目上没有特别“毛”的地方,只是头发稍微长一点。他双颊深陷,憔悴消瘦,黑发长得几乎齐肩,两眼炯炯发光,颧骨高耸,看上去很难受。他患疟疾,经常复发,一病数月。尽管教会医院出身的傅连暲医生使尽了浑身解数,他还是处在半恢复状态,感到虚弱和乏力。  自
期刊
婚姻服从于政治的需要,这在政坛上自古亦然。国民党元老陈立夫与中原重将胡宗南情同父子,总司令蒋介石与胡则是货真价实的师生,然所需不同,于是也就有了关于胡宗南的这场婚姻闹剧。    忽如一夜艳福来,恩师要给胡宗南做媒    陈立夫与胡宗南不仅同为浙江湖州人,而且是特殊的师生关系。陈在未进入军界之前,就是湖州中学的一位颇有学识和远见的教员。胡宗南则是该校一名品学兼优的学生,因此深得陈立夫的器重,获得的关
期刊
1938年5月19日,中国飞行员驾驶装有100多万张传单的两架马丁B-10B型轰炸机,飞越东海远征日本本土进行“人道远征”空袭,对侵略中国的日本军国主义发出警告。日本有史以来第一次被外国飞机“轰炸”袭击。    淞沪会战中,中国空军打了大胜仗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日本帝国主义用于侵略中国的海军航空队和陆军航空队的各色飞机有800多架,且拥有生产飞机的工业基础。而中国空军能用于作战的飞机
期刊
摘 要:文章从宏观上对新时期后勤法制建设进行了总体设计和规划。提出了新时期后勤法制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在确立总目标的同时,从后勤立法、后勤执法、后勤法监督、后勤守法以及后勤法研究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目标。  关键词:后勤法制建设构想;宏观设计  新的历史时期,面对后勤法制建设环境的诸多变化,从全局高度对新时期后勤法制建设进行总体、长远设计和规划,确立新时期后勤法制建设的指导思想、指导原则和基本目
期刊
童小鹏是一位十分杰出的业余摄影家。在中国共产党的高级干部中,爱好摄影的并不多,他是一个,张爱萍也是一个。相对于吴印咸、徐萧冰等专业摄影师,童小鹏要方便得多。他长期在周恩来身边和中央机关工作,不仅是我党重要历史的见证人,而且有更多的机会进入一些重要场合拍摄照片。童小鹏拍摄的许多照片,具有弥足珍贵的历史文献价值。早在建国初,他就给新华社送去一批极为珍贵的底片。1990年,他又将珍藏多年的1500余张历
期刊
摘 要:德国刑法的构成要件理论对当今各国刑法的构成要件体系有着巨大影响,以贝林的构成要件理论为开端,由德国著名学者迈尔、梅茨格尔等人对其学说进行了发展与修正,使德国形成了以其构成要件符合性、违法性、有责性为框架的构成要件体系。虽然我国目前采用四要件体系,但德国刑法中的三要件体系与我国刑法中的犯罪构成要件在本质上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德国构成要件体系中的优点也值得我国借鉴。  关键词:德国刑法;构成要件
期刊
陈毅是享誉中外的新中国开国元帅,他还有两位哥哥却少为人知。在那战火纷飞的年代,人各有志,他们选择了不同的人生之路,然而兄弟情谊甚笃。胞兄陈孟熙,国民党的少将;堂兄陈修和,曾任蒋介石侍从室副官、国民党兵工总厂中将厂长。新中国成立前夕,陈孟熙和陈修和都率部起义……    同赴法国勤工俭学    陈毅有堂兄弟三人:陈修和、陈世泽、陈世亨。亲兄弟三人,陈毅是老二,兄陈世禄,字孟熙;弟陈世勋,字季让。还有四
期刊
走投无路寻找靠山    我于1928年投拜于黄金荣门下。由于我发迹后仍忠于黄门,老头子更是对我另眼看待,为了表示对我的信任和显示他自己的威风,和我谈了不少“私房话”,其中最得意的一件事就是蒋介石拜师在他的门下。    “蒋志清”特别的拜师仪    1916年5月陈其美被刺死于上海,蒋介石在政界上失去了靠山,在经济上也开始拮据。他需要另辟门路,寻找庇护者,乃开始与张人杰、戴季陶、陈果夫等关系密切,并
期刊
光绪既胆小又任性    断断续续和老宫女相处十年的岁月中,她谈了不少光绪的事,但都是片言只字。譬如:光绪胆小,最怕夏天打霹雷,一到下暴雨的时候,门窗都要紧闭,让太监站在两旁,自己捂起了耳朵,但他又喜好听暴雨后,宫里下水道泻水的声音。他常常顶着雨来到御花园东北角的一个亭子里,下面池子里有个石龙头,高悬着,后宫的雨水从这个龙头喷泻出来,像瀑布落在深池子里。轰轰作响,长时不断,流入御河。这是他最喜欢听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