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居民生活方式的改变,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正严重威胁着我国人民的身体健康,我国的慢性病防治工作应开展以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为主要手段的慢性病综合防治,提高群众自我保健意识,降低危险因素的暴露水平,从而达到预防与控制慢性病的最终目标。
关键词:健康教育;预防;控制慢性病
近年来我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病率逐年增高,对我国社会造成巨大的经济负担,慢性病防治工作已成为我国亟待解决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根据我国的慢性病流行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防治策略,才能达到预防和控制慢性病的目标。
一、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介绍
1、定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简称慢性病NCDs)的定义是长期不能自愈的、也不能被治愈的疾病,主要是指那些发病率、致残率、死亡率较高和医疗费用昂贵,并有明确预防措施的疾病。其中,大多数属于生活方式疾病,也就是可通过改变不良生活方式能预防和控制的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肥胖、高脂血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等。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指从发现之日起算超过3个月的非传染性疾病。这些疾病主要由职业和环境因素,生活与行为方式等暴露引起,如肿瘤、心脏血管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患,精神疾病等等,一般无传染性。
这些疾病主要由职业和环境因素,生活与行为方式等暴露引起,如肿瘤、心脏血管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患,精神疾病等等,一般无传染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生与吸烟、酗酒、不合理膳食、缺乏体力活动、精神因素等有关。
由于慢性病死亡的人数占总人数的60%,80%慢性病发生在低、中收入国家中,约1/2慢性病死亡发生在70岁以下人群,世界上慢性病的发生男女机会相同,约1700万慢性病患者不到期望年龄就过早死亡,如能控制主要危险因素,80%心脏病、中風和II型糖尿病能够预防,40%癌症亦可以防治。
2、特点
(1)病因复杂,发病与多个行为因素有关;
(2)潜伏期较长,没有明确的得病时间;
(3)病程长,随着疾病的发展,表现为功能进行性受损或失能,对健康损伤严重;
(4)很难彻底治愈,表现为不可逆性。
3、种类
(1)心脑血管疾病。常见有高血压、血脂异常、冠心病、脑卒中等。
(2)营养代谢性疾病。常见有肥胖,糖尿病,痛风,缺铁性贫血,骨质疏松等。
(3)恶性肿瘤(癌)。主要为胃癌、肺癌、肝癌、食管癌等。
(4)精神类疾病。精神、心理障碍,过劳症;强迫、焦虑;抑郁症;更年期综合症。
(5)口腔疾病。龋齿,牙周病等。
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现状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的疾病谱也随之发生着变化,以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糖尿病等为代表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成为严重危害我国人民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据调查,全国死因顺位统计,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心脏病为城镇居民的前三位死因,占总死因的62.11%。我国慢性病造成的早死占全国潜在寿命损失的63.00%。可见,我国正面临着慢性病的严重挑战。随着平均寿命的延长、老龄人口的增加、传染病的进一步控制和死亡率的下降,以及城市化、工业化等导致慢性病危险因素的增加和生活水平行为方式的变化,提示我国慢性病在今后一段时间将继续呈上升的趋势。慢性病发病率的上升带来居民对卫生服务需求和卫生服务利用的增加,成为卫生费用过度增长的主要因素,如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及控制慢性病,将对我国国民经济造成巨大影响。显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经成为我国的主要死亡原因。
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对策
1、加强健康教育、健康促进是预防与控制慢性病的有效手段
(1)慢性病的流行特点决定了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是最佳的控制手段。慢性病发病率的上升既与人口年龄等生物因素有关,同时也与生活方式等外在环境因素有关。研究发现,人口年龄结构与外环境因素对慢性病患病率影响分别为19.24%和80.76%。可见,环境因素是影响慢性病患病率的决定因素,而这些因素是可以通过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进行干预的。
(2)国内外成功的个案为我们提供了实践依据1965~1975年,美国行为干预试验使冠心病患病率下降35%,脑血管病患病率下降48%;首钢1974~1988年行为干预使脑中性发病率从155/10万降至58/10万,死亡率从84/10万降至18/10万。
(3)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具有最佳成本效益比。预防与治疗费用相比,前者只为后者的数1/10到数1/100,正如美国疾控中心总结多年慢病防治经验后说:只要做到不吸烟、不酗酒、合理膳食、适量运动等,美国男子平均寿命可延长10年左右,而如果单靠加大高精尖医疗技术的投入,延长寿命1年则需花费几百或上千亿美元。
2、改变和避免不良的生活方式和行为。建立良好的、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从而达到预防慢性病,增进健康的目的。不良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主要包括吸烟、酗酒、不合理的膳食、钠摄入过多、钾摄入过低、精神紧张、坐着的生活方式、体力活动少等。其中,最重要的是吸烟和不合理的膳食。
3、以健康教育为主导措施、以降低危险因素为目标的干预策略。这是国内外公认的一条低投入、高效益的战略决策。
4、依靠城乡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在我国,医疗预防保健网已遍布城乡,城乡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在防治疾病、保障人民健康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在慢性病防治中,无论是一级预防、二级预防还是三级预防都必须紧紧依靠三级网,发挥它们在健康教育、基线调查、干预措施的实施、信息管理、治疗、康复等多方面的作用。
5、开展社区卫生服务是实现慢性病防治的最佳途径。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可使社区医生与居民建立长期、稳定的健康服务与被服务关系,可充分利用与病人及家属接触的每一次机会进行健康教育,使居民认识慢性病的危害、危险因素及预防方法,掌握正确的生活方式及行为,提高自我保健能力。同时通过社区卫生服务及时发现病人,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与康复,预防和控制并发症的发生,改善生存质量。这样使三级预防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有效地预防和控制慢性病。从流行病学观点,社区模式的优势在于它在减少患病率方面要比强化的高危人群干预更为有效。从行为和社会学观点,社区模式的优势在于,危险因素是常常植根于人们生存的环境中。因此,在广大人群中要形成永久性的、健康的生活方式,只有在社区范围内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生活方式改变的社会进程才能形成。
6、协调各有关部门,为慢性病防治工作营造支持环境。慢性病防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具有广泛的社会性,仅靠卫生部门难以完成如此重任。要以“大卫生”的观念,积极争取各级政府对慢性病防治的重视和支持,在政府领导下协调各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密切协同作战,建立起内外协调协作机制,形成慢性病防治的合力,推动慢性病防治工作顺利开展。
7、充足的经费是慢性病防治工作开展的重要保证。经费短缺是制约慢性病工作深入开展的受限因素,政府要加大对慢性病防治工作的投入,给予专项经费,同时争取社会各界对慢性病工作的支援,各方面共同努力筹措资金,将其用于慢性病防治工作的基础设施建设及健康教育等活动中,使居民得到更好的保健服务,从而使医疗费用的开支也能减到最低的限度。
8、注重人才培养,建立一支具有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慢性病防治专业队伍。由于我国慢性病工作起步晚,所以专业人才缺乏,为适应慢性病防治工作的需要,增强这支队伍的战斗力,各级疾控部门要定期组织对业务人员的培训,使其掌握慢性病发展的趋势、慢性病防治知识及我国慢性病防治策略等相关知识,同时各社区要配备有丰富临床经验及预防保健常识的全科医生,这样才能提供社区居民预防保健、治疗、康复为一体的全科医疗服务,使全科医生成为社区服务的主体。
四、结束语
健康教育是一项通过传播媒体来提高人们的健康知识水平和自我保健能力,并激励人们采取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避免危险因素,进而达到增进健康目标的教育活动。它强调的核心问题是行为问题。首要的问题是把健康知识教给群众。健康知识对社会、家庭和个人的健康问题可以产生相当大的力量,这种力量对于预防和控制疾病显然是一种极为重要的卫生资源和有力武器。
关键词:健康教育;预防;控制慢性病
近年来我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病率逐年增高,对我国社会造成巨大的经济负担,慢性病防治工作已成为我国亟待解决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根据我国的慢性病流行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防治策略,才能达到预防和控制慢性病的目标。
一、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介绍
1、定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简称慢性病NCDs)的定义是长期不能自愈的、也不能被治愈的疾病,主要是指那些发病率、致残率、死亡率较高和医疗费用昂贵,并有明确预防措施的疾病。其中,大多数属于生活方式疾病,也就是可通过改变不良生活方式能预防和控制的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肥胖、高脂血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等。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指从发现之日起算超过3个月的非传染性疾病。这些疾病主要由职业和环境因素,生活与行为方式等暴露引起,如肿瘤、心脏血管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患,精神疾病等等,一般无传染性。
这些疾病主要由职业和环境因素,生活与行为方式等暴露引起,如肿瘤、心脏血管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患,精神疾病等等,一般无传染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生与吸烟、酗酒、不合理膳食、缺乏体力活动、精神因素等有关。
由于慢性病死亡的人数占总人数的60%,80%慢性病发生在低、中收入国家中,约1/2慢性病死亡发生在70岁以下人群,世界上慢性病的发生男女机会相同,约1700万慢性病患者不到期望年龄就过早死亡,如能控制主要危险因素,80%心脏病、中風和II型糖尿病能够预防,40%癌症亦可以防治。
2、特点
(1)病因复杂,发病与多个行为因素有关;
(2)潜伏期较长,没有明确的得病时间;
(3)病程长,随着疾病的发展,表现为功能进行性受损或失能,对健康损伤严重;
(4)很难彻底治愈,表现为不可逆性。
3、种类
(1)心脑血管疾病。常见有高血压、血脂异常、冠心病、脑卒中等。
(2)营养代谢性疾病。常见有肥胖,糖尿病,痛风,缺铁性贫血,骨质疏松等。
(3)恶性肿瘤(癌)。主要为胃癌、肺癌、肝癌、食管癌等。
(4)精神类疾病。精神、心理障碍,过劳症;强迫、焦虑;抑郁症;更年期综合症。
(5)口腔疾病。龋齿,牙周病等。
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现状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的疾病谱也随之发生着变化,以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糖尿病等为代表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成为严重危害我国人民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据调查,全国死因顺位统计,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心脏病为城镇居民的前三位死因,占总死因的62.11%。我国慢性病造成的早死占全国潜在寿命损失的63.00%。可见,我国正面临着慢性病的严重挑战。随着平均寿命的延长、老龄人口的增加、传染病的进一步控制和死亡率的下降,以及城市化、工业化等导致慢性病危险因素的增加和生活水平行为方式的变化,提示我国慢性病在今后一段时间将继续呈上升的趋势。慢性病发病率的上升带来居民对卫生服务需求和卫生服务利用的增加,成为卫生费用过度增长的主要因素,如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及控制慢性病,将对我国国民经济造成巨大影响。显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经成为我国的主要死亡原因。
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对策
1、加强健康教育、健康促进是预防与控制慢性病的有效手段
(1)慢性病的流行特点决定了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是最佳的控制手段。慢性病发病率的上升既与人口年龄等生物因素有关,同时也与生活方式等外在环境因素有关。研究发现,人口年龄结构与外环境因素对慢性病患病率影响分别为19.24%和80.76%。可见,环境因素是影响慢性病患病率的决定因素,而这些因素是可以通过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进行干预的。
(2)国内外成功的个案为我们提供了实践依据1965~1975年,美国行为干预试验使冠心病患病率下降35%,脑血管病患病率下降48%;首钢1974~1988年行为干预使脑中性发病率从155/10万降至58/10万,死亡率从84/10万降至18/10万。
(3)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具有最佳成本效益比。预防与治疗费用相比,前者只为后者的数1/10到数1/100,正如美国疾控中心总结多年慢病防治经验后说:只要做到不吸烟、不酗酒、合理膳食、适量运动等,美国男子平均寿命可延长10年左右,而如果单靠加大高精尖医疗技术的投入,延长寿命1年则需花费几百或上千亿美元。
2、改变和避免不良的生活方式和行为。建立良好的、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从而达到预防慢性病,增进健康的目的。不良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主要包括吸烟、酗酒、不合理的膳食、钠摄入过多、钾摄入过低、精神紧张、坐着的生活方式、体力活动少等。其中,最重要的是吸烟和不合理的膳食。
3、以健康教育为主导措施、以降低危险因素为目标的干预策略。这是国内外公认的一条低投入、高效益的战略决策。
4、依靠城乡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在我国,医疗预防保健网已遍布城乡,城乡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在防治疾病、保障人民健康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在慢性病防治中,无论是一级预防、二级预防还是三级预防都必须紧紧依靠三级网,发挥它们在健康教育、基线调查、干预措施的实施、信息管理、治疗、康复等多方面的作用。
5、开展社区卫生服务是实现慢性病防治的最佳途径。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可使社区医生与居民建立长期、稳定的健康服务与被服务关系,可充分利用与病人及家属接触的每一次机会进行健康教育,使居民认识慢性病的危害、危险因素及预防方法,掌握正确的生活方式及行为,提高自我保健能力。同时通过社区卫生服务及时发现病人,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与康复,预防和控制并发症的发生,改善生存质量。这样使三级预防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有效地预防和控制慢性病。从流行病学观点,社区模式的优势在于它在减少患病率方面要比强化的高危人群干预更为有效。从行为和社会学观点,社区模式的优势在于,危险因素是常常植根于人们生存的环境中。因此,在广大人群中要形成永久性的、健康的生活方式,只有在社区范围内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生活方式改变的社会进程才能形成。
6、协调各有关部门,为慢性病防治工作营造支持环境。慢性病防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具有广泛的社会性,仅靠卫生部门难以完成如此重任。要以“大卫生”的观念,积极争取各级政府对慢性病防治的重视和支持,在政府领导下协调各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密切协同作战,建立起内外协调协作机制,形成慢性病防治的合力,推动慢性病防治工作顺利开展。
7、充足的经费是慢性病防治工作开展的重要保证。经费短缺是制约慢性病工作深入开展的受限因素,政府要加大对慢性病防治工作的投入,给予专项经费,同时争取社会各界对慢性病工作的支援,各方面共同努力筹措资金,将其用于慢性病防治工作的基础设施建设及健康教育等活动中,使居民得到更好的保健服务,从而使医疗费用的开支也能减到最低的限度。
8、注重人才培养,建立一支具有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慢性病防治专业队伍。由于我国慢性病工作起步晚,所以专业人才缺乏,为适应慢性病防治工作的需要,增强这支队伍的战斗力,各级疾控部门要定期组织对业务人员的培训,使其掌握慢性病发展的趋势、慢性病防治知识及我国慢性病防治策略等相关知识,同时各社区要配备有丰富临床经验及预防保健常识的全科医生,这样才能提供社区居民预防保健、治疗、康复为一体的全科医疗服务,使全科医生成为社区服务的主体。
四、结束语
健康教育是一项通过传播媒体来提高人们的健康知识水平和自我保健能力,并激励人们采取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避免危险因素,进而达到增进健康目标的教育活动。它强调的核心问题是行为问题。首要的问题是把健康知识教给群众。健康知识对社会、家庭和个人的健康问题可以产生相当大的力量,这种力量对于预防和控制疾病显然是一种极为重要的卫生资源和有力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