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校长、教师、学生的关系不是博弈的关系,而是游戏的关系。这是由教育规定的关系,是一种本体论的关系。因此,学校不是冲突的战场,而是要守护的游戏之地。在现实中,博弈关系取代了游戏关系,为此,需要回归游戏关系。回归的起点是让教师讲智慧语言,而不是情感语言和技术语言。
关键词:博弈关系;游戏关系;教育
中图分类号:G75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183(2011)04-0014-04
学校不仅仅是一幢幢校舍的堆砌,更是不同人聚集的场所,所以,学校是有生命力的。这些人无外乎由校长、教师、学生组成。那么,这三边是什么关系呢?如果这三边各自按照利益最大化原则出发,那么,这三边是博弈關系。如果这三边不是按照自己的意愿出发,而是由教育规定,那么,这三边是游戏关系。从这两种关系出发,可以看出“学校为谁存在”这一教育原点问题。
一、博弈关系
博弈的关系表明,校长、教师和学生这三边都试图主宰学校的沉浮。这三边力量大小不一,由此构成不同的博弈说。
三边博弈说。校长掌握行政权力,教师代表知识权力,学生拥有选择权力,形成了三边各自为政的关系。在知识权力面前,行政权力有时候很微小,不过,知识权力的行使,还需得到学生的拥护。也可以说,校长从上级部门的指令出发,教师从知识传递的原则出发,学生从信息综合的考虑出发,这三边都有自己的利益机制,根本不相容。校长、教师、学生这三方力量均衡,互相制衡。相互制衡的结果是,学校管理没有一条明晰的主线,显得有点杂乱无章。其根本表现是:校长的办学理念得不到教师的理解,教师的教学成效得不到学生的承认。于是,学校充满了动荡与不安。某教师说,“校长也有难处,因为他没有人事权,也有教师与校长对着干的。老师的工作太累,上面的检查多,任务多,因此牢骚也多,往往把愤懑撒向校长。教师的素质也是参差不齐的,其实是最难管理的。校长有时是生产队长,直接面对矛盾,挺难的,弄不好就会出事情。”①有学生是这样来看待教师的:“可怕,像食肉龙一样非常可怕,尤其是打人,语言伤人,用木棒,铁棒打人,凶猛,可怕。”②
平行博弈说。校长、教师、学生这三边有两边重叠,形成了两边不相交的平行关系。校长与教师这两边重叠,代表学校利益。在家长的支持下,学生代表校外利益。校内利益和校外利益经常发生冲突,彼此之间的争斗不可避免。现在,家长与学校打官司的事件经常发生。某教师说,“为了提高成绩,只有靠增加作业量训练,作业多了,家长心疼孩子,对老师有怨言。但如果不这样搞,孩子的成绩又难以保证。老师很茫然。现在的孩子大多以自我为中心,其实这与家长的引导有关。”③校长与学生这两边也会重叠。学生代表知识的买方,校长代表知识的卖方,两者的利益是一致的。教师代表知识的代理人,不仅要让学生感到满意,还要让校长感到满意。学生上帝化、校长官员化,教师奴隶化是这种平行关系的写照。某教师说,“家长是一支重要力量,他有时可以左右学校的事,尤其是那些有头有脸的家长。像在我们学校,如果家长对老师不满意,给校长施压,换人。老师的处境有时是很尴尬的。现在的家长也挺牛的,学校的事,指指点点,动不动就往政府网上捅。搞得教师心惊胆战,如履薄冰。现在虽说在搞素质教育,但家长和校长是很看重分数的。”④还能重叠的是教师与学生这两边。教师从学生的内在需求出发开展教学,但校长迫于外在压力(如升学率),要教师按照他的管理行事,导致这双边处于矛盾之中。某教师说:“考核就是一学期从工资里拿出560元,奖励成绩突出的教师。成绩嘛,就是学生的考试成绩啊!除了考试成绩还是考试成绩。这种量化考核太现实化,其实很多教师凭自己的良心与责任感教书育人。这种考核对我们现在来说有点太狠。反正不合理!”⑤可见,平行博弈说也不能让学校良性化发展,因为,总是有两边呈水火不相容的对抗状态。
中心博弈说。在教育发展史上,存在两种中心说:教师中心说和学生中心说。教师中心说强调教师所拥有的知识的主体地位,以赫尔巴特的学说为代表。学生中心说强调学生所拥有的生活经验的主体地位,以杜威的学说为代表。这两种中心说代表了两种不同的学校管理模式。这两种学说既有优点,也有不足之处。教师中心说有利于在较短时间内把更多的知识传递给学生,但不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中心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能动性,但不利于学生获取系统化结构化的知识。实际上,还存在校长中心说,即强调校长所代表的政治倾向的主体地位。某教师说:“真的好累!素质教育提出了这些年没有一个考核的标准,重点还是看成绩。校长压老师,老师压学生,反正挺累的。在目前这种机制下感觉越来越累。刚开始几年稍微轻松一些,因为年轻,热情也高。但是随着考核抓得比较紧,自上而下的,再一个随着社会、家长对教育的关注度越来越高,现在子女大多数都是一个到两个,家长对子女的关注度越来越高,要求也越来越高,所以,教师也不好当。教育上的制度越来越细化,所有细化方面的落脚点都在教师身上,教师夹在校长和学生中间,所以总体感觉很累。”⑥在中心博弈说中,校长、教师、学生中有两方以另一方为中心,试图达到这一方代表的利益。弗莱雷一针见血地把三种中心说称为“压迫的教育”。
综上所述,不管是何种博弈,都不利于集中力量办学,因为这三边呈互相牵制状态,彼此各行其是,尽量寻求自身最大的利益。即使有所重叠,也是暂时的利益勾连,彼此之间关系并不是很牢固。
二、游戏关系
实际上,校长、教师和学生都是学校里的人,而学校是教育的场所,由此,校长、教师和学生由教育规定,是教育让校长成为校长,让教师成为教师,让学生成为学生。如果没有教育的规定,校长可以为政治的代理人,教师可以为市场的推销员,学生可以为文化的消费者。因此,尽管校长、教师和学生有差异、对立和矛盾,甚至冲突,但他们依然同属一体,相互共存。在此,教育即游戏:学校不是冲突的战场,而是要守护的游戏之地。在游戏中,校长、教师和学生学会放弃了彼此的先见,投身于学校建设中。于是,这三边三位一体——这三边都接受教育的规定,从而走向自身。
谁是游戏者呢?游戏者是校长、教师和学生。校长、教师和学生投身游戏中,即教育中。在此,学校并不是你死我活厮杀的阵地,而是诗意地居住的家园。在这个家园中,校长校长化,教师教师化,学生学生化。而让这三边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各能其事,各安其心,各成其人的缘由是,他们接受教育的规定,即他们遵守游戏规则。一个不遵守游戏规则的人,游戏会抛弃他。遵守游戏规则的人,游戏会接受他。只有当游戏接受他的时候,他才成为游戏者。
那么,游戏规则由谁制定呢?教育不是政治,不是经济,也不是文化,教育就是教育。教育就是教育虽是同义反复,但有深刻的意义。那就是,教育不是由外在于教育之外的东西规定,而是由自身规定。换句话说,游戏规则并不由校长、教师和学生这三边制定,而是教育自身。在此,校长的根本使命是办教育而不是管学校,教师的根本使命是按教育规律办事而不受外在力量的控制,学生的根本使命是去学习而不是整天无所事事。可见,教育的本质在于促进学生有效学习。教育之所以能促进学生有效学习,在于学生本是一学习者,而不是被学者或受教育者。一切为了要学者,为了一切要学者和为了要学者的一切是教育的真谛。尽管这三边的角色各不相同,但他们都接受“要学者”的规定,从而行走在一条“要学”之道上。如果说,教育是一条道路的话,那么,这条道路不是后天创造出来的道路,也不是理念构架的道路,这条道路是一条先天之路,它就在这儿,需要校长、教师和学生去接受它。接受了它,就走在教育之途中。
那么,这三者又是如何游戏的呢?这三者的游戏如同三面镜子的相互折射,每一面镜子都折射出另外两面镜子,彼此包容。校长是学校的法人代表意指,校长并不代表自己的利益,而是代表教师和学生的利益。教师面向一个个具体的学习者,将校长制定出来的宏观教育制度付诸微观教育情境中。学生是在校长创设的学校文化和教师创设的班级文化中学习的。总之,校长要在宏观层面促进学生有效学习,教师要在微观层面促进学生有效学习,学生要在校长和教师的帮助下有效学习。不从“要学者”出发,就不会有更好更科学的校长、教师和学生的发展。
从游戏关系出发,学校的存在不在于建筑物,而在于校长、教师和学生这三边对教育的聆听。作为这样的聆听活动,校长、教师和学生不再是利益交换的关系,而是和谐共处的关系。正是在这三者和谐共处中,教育是基业长青的事业。
三、学校:是游戏地而非博弈地
从游戏关系出发,学校并不为某一边存在,学校是为促进学生有效學习而存在。要学是社会赋予学生的根本特性。学校是首先有了学生的要学,才有教师,继而才有校长。但是,由于管理的线性特征,学校成为了“校长”的学校,而不是要学者的学校。由于校长工作的出发点是“我”而不是要学者,教师的工作出发点是为校长负责而不是要学者,于是就有了一些违背教育规律的奇怪的现象:为了参加校长的儿子的婚礼,学校竟然放假一天;面对活活冻死的学生,教师竟然说死得很安详、舒坦,脸上没痛苦;怕批评学生后影响考核成绩,某教师对学生在课堂上打架斗殴的事件视而不见
关键词:博弈关系;游戏关系;教育
中图分类号:G75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183(2011)04-0014-04
学校不仅仅是一幢幢校舍的堆砌,更是不同人聚集的场所,所以,学校是有生命力的。这些人无外乎由校长、教师、学生组成。那么,这三边是什么关系呢?如果这三边各自按照利益最大化原则出发,那么,这三边是博弈關系。如果这三边不是按照自己的意愿出发,而是由教育规定,那么,这三边是游戏关系。从这两种关系出发,可以看出“学校为谁存在”这一教育原点问题。
一、博弈关系
博弈的关系表明,校长、教师和学生这三边都试图主宰学校的沉浮。这三边力量大小不一,由此构成不同的博弈说。
三边博弈说。校长掌握行政权力,教师代表知识权力,学生拥有选择权力,形成了三边各自为政的关系。在知识权力面前,行政权力有时候很微小,不过,知识权力的行使,还需得到学生的拥护。也可以说,校长从上级部门的指令出发,教师从知识传递的原则出发,学生从信息综合的考虑出发,这三边都有自己的利益机制,根本不相容。校长、教师、学生这三方力量均衡,互相制衡。相互制衡的结果是,学校管理没有一条明晰的主线,显得有点杂乱无章。其根本表现是:校长的办学理念得不到教师的理解,教师的教学成效得不到学生的承认。于是,学校充满了动荡与不安。某教师说,“校长也有难处,因为他没有人事权,也有教师与校长对着干的。老师的工作太累,上面的检查多,任务多,因此牢骚也多,往往把愤懑撒向校长。教师的素质也是参差不齐的,其实是最难管理的。校长有时是生产队长,直接面对矛盾,挺难的,弄不好就会出事情。”①有学生是这样来看待教师的:“可怕,像食肉龙一样非常可怕,尤其是打人,语言伤人,用木棒,铁棒打人,凶猛,可怕。”②
平行博弈说。校长、教师、学生这三边有两边重叠,形成了两边不相交的平行关系。校长与教师这两边重叠,代表学校利益。在家长的支持下,学生代表校外利益。校内利益和校外利益经常发生冲突,彼此之间的争斗不可避免。现在,家长与学校打官司的事件经常发生。某教师说,“为了提高成绩,只有靠增加作业量训练,作业多了,家长心疼孩子,对老师有怨言。但如果不这样搞,孩子的成绩又难以保证。老师很茫然。现在的孩子大多以自我为中心,其实这与家长的引导有关。”③校长与学生这两边也会重叠。学生代表知识的买方,校长代表知识的卖方,两者的利益是一致的。教师代表知识的代理人,不仅要让学生感到满意,还要让校长感到满意。学生上帝化、校长官员化,教师奴隶化是这种平行关系的写照。某教师说,“家长是一支重要力量,他有时可以左右学校的事,尤其是那些有头有脸的家长。像在我们学校,如果家长对老师不满意,给校长施压,换人。老师的处境有时是很尴尬的。现在的家长也挺牛的,学校的事,指指点点,动不动就往政府网上捅。搞得教师心惊胆战,如履薄冰。现在虽说在搞素质教育,但家长和校长是很看重分数的。”④还能重叠的是教师与学生这两边。教师从学生的内在需求出发开展教学,但校长迫于外在压力(如升学率),要教师按照他的管理行事,导致这双边处于矛盾之中。某教师说:“考核就是一学期从工资里拿出560元,奖励成绩突出的教师。成绩嘛,就是学生的考试成绩啊!除了考试成绩还是考试成绩。这种量化考核太现实化,其实很多教师凭自己的良心与责任感教书育人。这种考核对我们现在来说有点太狠。反正不合理!”⑤可见,平行博弈说也不能让学校良性化发展,因为,总是有两边呈水火不相容的对抗状态。
中心博弈说。在教育发展史上,存在两种中心说:教师中心说和学生中心说。教师中心说强调教师所拥有的知识的主体地位,以赫尔巴特的学说为代表。学生中心说强调学生所拥有的生活经验的主体地位,以杜威的学说为代表。这两种中心说代表了两种不同的学校管理模式。这两种学说既有优点,也有不足之处。教师中心说有利于在较短时间内把更多的知识传递给学生,但不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中心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能动性,但不利于学生获取系统化结构化的知识。实际上,还存在校长中心说,即强调校长所代表的政治倾向的主体地位。某教师说:“真的好累!素质教育提出了这些年没有一个考核的标准,重点还是看成绩。校长压老师,老师压学生,反正挺累的。在目前这种机制下感觉越来越累。刚开始几年稍微轻松一些,因为年轻,热情也高。但是随着考核抓得比较紧,自上而下的,再一个随着社会、家长对教育的关注度越来越高,现在子女大多数都是一个到两个,家长对子女的关注度越来越高,要求也越来越高,所以,教师也不好当。教育上的制度越来越细化,所有细化方面的落脚点都在教师身上,教师夹在校长和学生中间,所以总体感觉很累。”⑥在中心博弈说中,校长、教师、学生中有两方以另一方为中心,试图达到这一方代表的利益。弗莱雷一针见血地把三种中心说称为“压迫的教育”。
综上所述,不管是何种博弈,都不利于集中力量办学,因为这三边呈互相牵制状态,彼此各行其是,尽量寻求自身最大的利益。即使有所重叠,也是暂时的利益勾连,彼此之间关系并不是很牢固。
二、游戏关系
实际上,校长、教师和学生都是学校里的人,而学校是教育的场所,由此,校长、教师和学生由教育规定,是教育让校长成为校长,让教师成为教师,让学生成为学生。如果没有教育的规定,校长可以为政治的代理人,教师可以为市场的推销员,学生可以为文化的消费者。因此,尽管校长、教师和学生有差异、对立和矛盾,甚至冲突,但他们依然同属一体,相互共存。在此,教育即游戏:学校不是冲突的战场,而是要守护的游戏之地。在游戏中,校长、教师和学生学会放弃了彼此的先见,投身于学校建设中。于是,这三边三位一体——这三边都接受教育的规定,从而走向自身。
谁是游戏者呢?游戏者是校长、教师和学生。校长、教师和学生投身游戏中,即教育中。在此,学校并不是你死我活厮杀的阵地,而是诗意地居住的家园。在这个家园中,校长校长化,教师教师化,学生学生化。而让这三边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各能其事,各安其心,各成其人的缘由是,他们接受教育的规定,即他们遵守游戏规则。一个不遵守游戏规则的人,游戏会抛弃他。遵守游戏规则的人,游戏会接受他。只有当游戏接受他的时候,他才成为游戏者。
那么,游戏规则由谁制定呢?教育不是政治,不是经济,也不是文化,教育就是教育。教育就是教育虽是同义反复,但有深刻的意义。那就是,教育不是由外在于教育之外的东西规定,而是由自身规定。换句话说,游戏规则并不由校长、教师和学生这三边制定,而是教育自身。在此,校长的根本使命是办教育而不是管学校,教师的根本使命是按教育规律办事而不受外在力量的控制,学生的根本使命是去学习而不是整天无所事事。可见,教育的本质在于促进学生有效学习。教育之所以能促进学生有效学习,在于学生本是一学习者,而不是被学者或受教育者。一切为了要学者,为了一切要学者和为了要学者的一切是教育的真谛。尽管这三边的角色各不相同,但他们都接受“要学者”的规定,从而行走在一条“要学”之道上。如果说,教育是一条道路的话,那么,这条道路不是后天创造出来的道路,也不是理念构架的道路,这条道路是一条先天之路,它就在这儿,需要校长、教师和学生去接受它。接受了它,就走在教育之途中。
那么,这三者又是如何游戏的呢?这三者的游戏如同三面镜子的相互折射,每一面镜子都折射出另外两面镜子,彼此包容。校长是学校的法人代表意指,校长并不代表自己的利益,而是代表教师和学生的利益。教师面向一个个具体的学习者,将校长制定出来的宏观教育制度付诸微观教育情境中。学生是在校长创设的学校文化和教师创设的班级文化中学习的。总之,校长要在宏观层面促进学生有效学习,教师要在微观层面促进学生有效学习,学生要在校长和教师的帮助下有效学习。不从“要学者”出发,就不会有更好更科学的校长、教师和学生的发展。
从游戏关系出发,学校的存在不在于建筑物,而在于校长、教师和学生这三边对教育的聆听。作为这样的聆听活动,校长、教师和学生不再是利益交换的关系,而是和谐共处的关系。正是在这三者和谐共处中,教育是基业长青的事业。
三、学校:是游戏地而非博弈地
从游戏关系出发,学校并不为某一边存在,学校是为促进学生有效學习而存在。要学是社会赋予学生的根本特性。学校是首先有了学生的要学,才有教师,继而才有校长。但是,由于管理的线性特征,学校成为了“校长”的学校,而不是要学者的学校。由于校长工作的出发点是“我”而不是要学者,教师的工作出发点是为校长负责而不是要学者,于是就有了一些违背教育规律的奇怪的现象:为了参加校长的儿子的婚礼,学校竟然放假一天;面对活活冻死的学生,教师竟然说死得很安详、舒坦,脸上没痛苦;怕批评学生后影响考核成绩,某教师对学生在课堂上打架斗殴的事件视而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