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随着社会经济地不断发展,留守儿童增多、移民安置学生增多、多民族学生聚居等问题逐渐显现并将长期存在,使得农村寄宿制小学教育教学管理难度不断增大。本文以油榨小学为例,通过对管理中的问题进行调查分析,并制定相关对策,以期达到有效整合学校教育教学资源、提高学校办学水平、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的作用并为同类学校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寄宿制小学 留守儿童 多民族聚居 现状 对策
一、农村寄宿制小学面临的问题
(一)学校变成了滋生孩子坏习惯的温床
从一年级开始就在校住宿的孩子,刚进校园的他们什么也不会,洗脸、上厕所、穿衣……什么都没办法完成,还逐渐养成了许多不良习惯。比如不讲卫生,以前在家里总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孩子在学校这一个陌生的环境里显得无所适从,衣服要一个星期才换一次,澡要一个星期才洗一次,甚至,爱尿床的孩子也要挨到星期五回家才会换衣服……慢慢地,他们养成了不讲卫生的坏习惯。比如做事慢。因为刚到学校,如同一张白纸的孩子,什么都不会,所以,他们做任何事之前,总是东瞧瞧西望望,希望有人能帮助他一下,希望有人能教他一下,老师忙不过来,周围的同学也和他们一样,他们就等,在等待中不知不觉养成了做事慢的习惯。比如对学习不感兴趣。学校的生活是有规律的,也是单调的,教室是他们待的时间最长的地方,从早自习到晚自习,一天将近要待上八个小时,教室就像一个鸟笼,学校像一个鸟笼,孩子最像一只伤心的小鸟。本来应该玩应该快乐的孩子,整天在教室里,看着书,盯着黑板机械地生活着,他们学习的兴趣正一点一点地消失。
(二)学校在管理寄宿制学生、留守儿童方面更是存在许多困难和做得不到位的地方
1、学校寄宿制的条件不达标,有的仅停留在满足基本的吃住上,与住得惯、吃的营养、生活快乐的目标还有距离;2、寄宿制小学的人员配置不够完备,生活老师大都是学校老师放学后兼任,或是临近退休老师担任,或是临时聘请临时工人,这就无法保证寄宿制学生、留守儿童得到专业的生活情感辅导、心理干预沟通。专门的寄宿制小学安保人员缺乏,寄宿制小学的学生是24小时在校内学习生活,校内安保同样重要;3、寄宿学生、留守儿童的课余生活有待丰富完善,许多寄宿制小学在学生放学后只是简单地把寄宿学生集中起来发几个球自己玩,或干脆是放任自由,忽视了学生课余生活的丰富多彩;4、寄宿制小学的安全工作是校长老师压力最重的一件事,不仅是校内的学习生活,就连上放学途中的交通安全都要监管。但参与管理的教师少,学生一旦出现安全事故和生病的情况,在校的老师就急如热锅上的蚂蚁;5、寄宿制小学在管理过程中的精细管理有待加强,比如寄宿学生规章管理制度细化、执行都应该是精细管理的过程;6、住校学生年龄跨度大,最小的6岁多,最大的12岁,管理难度特别大。加之住校学生要面对不同的文化背景、家庭背景、民族风俗习惯等,要达成很高的融洽度,是非常不容易的。
(三)地方政府部门、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对寄宿制小学、留守儿童的管理缺乏持续性、日常性,经费投入不足,无针对性的专项资金作保证,监管不够到位
(四)家庭对寄宿制小学、留守儿童的管理上认识不到位。农村家长学历普遍偏低,他们常常忽略父母的早期教育对孩子的言行和生活态度影响,简单地以为把孩子交给学校,自己就可以放心地打工挣钱奔波生计了,完全忽视了小学生的心理成长需要,造成了许多的心理问题。他们在学校的热闹中孤独着、痛苦着,幼小的心灵正遭受着巨大的创伤。
二、农村借宿制小学的管理对策
(一)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应结合实际做好农村借宿制小学的配合保障工作
1、统筹规划,搞好地方经济建设,做好对应的招商引资,把一些企业和投资项目建到农村、山区,切实解决农村、山区学生家长的就业问题,让家长在务工的同时,照顾好家庭和子女,既维护了家庭稳定,也减少了留守儿童的比例; 2、职业培训和劳动就业部门针对农村、山区学生家长的学历不高,职业技能不强等方面,多开展一些有针对性的职业技能培训,学历函授等来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水平,从而更加适应社会----找工作、教育子女等,让农村、山区学生家长的整体综合素质水平与其它地区的学生家长综合素质水平的差距尽量缩小,无疑,提高家长整体综合素质水平的同時,家庭教育的情况将明显好转,农村借宿制小学学生的心理问题也将顺应好转;3、加大对农村借宿制小学的师资保障和资金投入。像油榨小学这样的农村借宿制小学,留守儿童多、多民族聚居,在师资上应保证有少数民族老师、全职生活老师、心理保健医生、校医等专业的师资队伍来应对出现的新情况。在资金的投入和经费使用上,也进行一些政策性的倾斜。
(二)结合学校实际做好顶层设计——校园文化的设计
1、坚持因地制宜、因校制宜的原则;2、重点建设好学校特色发展。
(三)以借宿制学校为平台创新开展留守儿童教育
1、改善生活条件和住宿条件,为学生的健康发展创造条件;2、切实做好住宿学生的管理工作,比如成立专门的工作领导小组,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和奖励制度;3、成立以行政加骨干教师为核心的管理和辅导队伍,昼夜值班,给孩子们上晚自习,帮助孩子们解决学习上的问题,指导孩子读书写字,既能督促管理学生的学习,还能管理生活,让学生养成自觉主动学习的好习惯;4、对学生纪律和个人卫生方面,从关爱出发,统一要求,定时检查,及时评比;5、在学校管理中,制定较为详细的帮互办法,通过“大带小”“一帮一”“多帮一”等帮助形式,形成“同伴互助”的校园风气;6、重视对家长的教育,并向家长提出明确的要求。请家长陪伴孩子读书,检查孩子的学习、作业情况,关心孩子,与孩子和谐相处;7、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通过成立电子阅览室,组织观看电视电影,参加科技比赛,开辟种植园,参加社团活动等使学生的课外生活变得丰富起来。
三、办好农村寄宿制学校应注意的问题
虽然社会在不断进步,但农村寄宿制小学的存在在当前还是一种必然,甚至还会有增加的可能。如果不能办好这样的学校,教育均衡化的成果将无法惠及当地百姓,城乡教育的差距将进一步拉大,中国梦只能是遥不可及的梦想。因此,办好农村宿制学校,提高其办学水平,应避免流于形式,以孩子为本。不断进行探索创新。
【关键词】寄宿制小学 留守儿童 多民族聚居 现状 对策
一、农村寄宿制小学面临的问题
(一)学校变成了滋生孩子坏习惯的温床
从一年级开始就在校住宿的孩子,刚进校园的他们什么也不会,洗脸、上厕所、穿衣……什么都没办法完成,还逐渐养成了许多不良习惯。比如不讲卫生,以前在家里总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孩子在学校这一个陌生的环境里显得无所适从,衣服要一个星期才换一次,澡要一个星期才洗一次,甚至,爱尿床的孩子也要挨到星期五回家才会换衣服……慢慢地,他们养成了不讲卫生的坏习惯。比如做事慢。因为刚到学校,如同一张白纸的孩子,什么都不会,所以,他们做任何事之前,总是东瞧瞧西望望,希望有人能帮助他一下,希望有人能教他一下,老师忙不过来,周围的同学也和他们一样,他们就等,在等待中不知不觉养成了做事慢的习惯。比如对学习不感兴趣。学校的生活是有规律的,也是单调的,教室是他们待的时间最长的地方,从早自习到晚自习,一天将近要待上八个小时,教室就像一个鸟笼,学校像一个鸟笼,孩子最像一只伤心的小鸟。本来应该玩应该快乐的孩子,整天在教室里,看着书,盯着黑板机械地生活着,他们学习的兴趣正一点一点地消失。
(二)学校在管理寄宿制学生、留守儿童方面更是存在许多困难和做得不到位的地方
1、学校寄宿制的条件不达标,有的仅停留在满足基本的吃住上,与住得惯、吃的营养、生活快乐的目标还有距离;2、寄宿制小学的人员配置不够完备,生活老师大都是学校老师放学后兼任,或是临近退休老师担任,或是临时聘请临时工人,这就无法保证寄宿制学生、留守儿童得到专业的生活情感辅导、心理干预沟通。专门的寄宿制小学安保人员缺乏,寄宿制小学的学生是24小时在校内学习生活,校内安保同样重要;3、寄宿学生、留守儿童的课余生活有待丰富完善,许多寄宿制小学在学生放学后只是简单地把寄宿学生集中起来发几个球自己玩,或干脆是放任自由,忽视了学生课余生活的丰富多彩;4、寄宿制小学的安全工作是校长老师压力最重的一件事,不仅是校内的学习生活,就连上放学途中的交通安全都要监管。但参与管理的教师少,学生一旦出现安全事故和生病的情况,在校的老师就急如热锅上的蚂蚁;5、寄宿制小学在管理过程中的精细管理有待加强,比如寄宿学生规章管理制度细化、执行都应该是精细管理的过程;6、住校学生年龄跨度大,最小的6岁多,最大的12岁,管理难度特别大。加之住校学生要面对不同的文化背景、家庭背景、民族风俗习惯等,要达成很高的融洽度,是非常不容易的。
(三)地方政府部门、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对寄宿制小学、留守儿童的管理缺乏持续性、日常性,经费投入不足,无针对性的专项资金作保证,监管不够到位
(四)家庭对寄宿制小学、留守儿童的管理上认识不到位。农村家长学历普遍偏低,他们常常忽略父母的早期教育对孩子的言行和生活态度影响,简单地以为把孩子交给学校,自己就可以放心地打工挣钱奔波生计了,完全忽视了小学生的心理成长需要,造成了许多的心理问题。他们在学校的热闹中孤独着、痛苦着,幼小的心灵正遭受着巨大的创伤。
二、农村借宿制小学的管理对策
(一)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应结合实际做好农村借宿制小学的配合保障工作
1、统筹规划,搞好地方经济建设,做好对应的招商引资,把一些企业和投资项目建到农村、山区,切实解决农村、山区学生家长的就业问题,让家长在务工的同时,照顾好家庭和子女,既维护了家庭稳定,也减少了留守儿童的比例; 2、职业培训和劳动就业部门针对农村、山区学生家长的学历不高,职业技能不强等方面,多开展一些有针对性的职业技能培训,学历函授等来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水平,从而更加适应社会----找工作、教育子女等,让农村、山区学生家长的整体综合素质水平与其它地区的学生家长综合素质水平的差距尽量缩小,无疑,提高家长整体综合素质水平的同時,家庭教育的情况将明显好转,农村借宿制小学学生的心理问题也将顺应好转;3、加大对农村借宿制小学的师资保障和资金投入。像油榨小学这样的农村借宿制小学,留守儿童多、多民族聚居,在师资上应保证有少数民族老师、全职生活老师、心理保健医生、校医等专业的师资队伍来应对出现的新情况。在资金的投入和经费使用上,也进行一些政策性的倾斜。
(二)结合学校实际做好顶层设计——校园文化的设计
1、坚持因地制宜、因校制宜的原则;2、重点建设好学校特色发展。
(三)以借宿制学校为平台创新开展留守儿童教育
1、改善生活条件和住宿条件,为学生的健康发展创造条件;2、切实做好住宿学生的管理工作,比如成立专门的工作领导小组,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和奖励制度;3、成立以行政加骨干教师为核心的管理和辅导队伍,昼夜值班,给孩子们上晚自习,帮助孩子们解决学习上的问题,指导孩子读书写字,既能督促管理学生的学习,还能管理生活,让学生养成自觉主动学习的好习惯;4、对学生纪律和个人卫生方面,从关爱出发,统一要求,定时检查,及时评比;5、在学校管理中,制定较为详细的帮互办法,通过“大带小”“一帮一”“多帮一”等帮助形式,形成“同伴互助”的校园风气;6、重视对家长的教育,并向家长提出明确的要求。请家长陪伴孩子读书,检查孩子的学习、作业情况,关心孩子,与孩子和谐相处;7、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通过成立电子阅览室,组织观看电视电影,参加科技比赛,开辟种植园,参加社团活动等使学生的课外生活变得丰富起来。
三、办好农村寄宿制学校应注意的问题
虽然社会在不断进步,但农村寄宿制小学的存在在当前还是一种必然,甚至还会有增加的可能。如果不能办好这样的学校,教育均衡化的成果将无法惠及当地百姓,城乡教育的差距将进一步拉大,中国梦只能是遥不可及的梦想。因此,办好农村宿制学校,提高其办学水平,应避免流于形式,以孩子为本。不断进行探索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