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教学依据
本节课的内容是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十八章《平行四边形线》第一节第一课时。
二、设计思路
1、指导思想
本节课既是平行线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等知识的延续和深化,也是后续学习矩形、菱形、正方形等知识的坚实基础,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还为证明两条线段相等、两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提供了新的方法和依据,拓宽了学生的解题思路。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平行四边形的概念,掌握平行四边形边、角、对角线的有关性质,并会运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解决简单的问题。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知识的自学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有条理的表达能力; (2)过程与方法:体会通过数学活动,探索归纳获得数学结论的过程,感受平行四边形性质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通过对问题解决的过程的反思,获得解决问题的经验,积累解决问题的方法;(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积极参与数学活动,让学生学会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对数学问题的讨论,享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3、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并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概念和性质;难点:通过数学活动探索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培养学生学习的思维能力,规范学生在解题中的书写格式。
三、教学准备
为了本节教学目标的实现,可以使用几何画板等计算机软件,有利于学生在运动变化中寻找图形中不变的数量关系(位置关系),从而发现图形的性质,学生进行探究活动是准备白纸、直尺、三角尺、量角器等工具。
四、教学过程设计
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略)
2、小组合作,探究新知
师:同学们,我们知道平行四边形的的两组对边是互相平行的,那么除此之外,平行四边形的边和角还有没有其它的关系呢?下面我们就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究。首先,请同学打开你们小组的“智能袋”,老师给每个小组都准备了直尺、量角器、两个全等的三角形、两个相同的平行四边形和图钉。同学们可以任意的从中选择适当的工具或图形进行探究,好,下面开始。(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究)
师:好。我看同学们都基本完成了,下面请各小组汇报一下你们探究的成果。师:哪个小组先来?八组同学。生:我们小组首先用直尺测量出了平行四边形四条边的长度,发现了较长的一组对边的长度都是25cm,较短的一组对边的长度都是18cm,说明了平行四边形的对边是相等的。接着又用量角器量出了平行四边形四个角的度数,发现了较大的一组对角的度数都是120°,较小的一组对角的度数都是60°,说明了平行四边形的对角也是相等的。(生演示)师:嗯,说的不错。八组同学采用了测量的方法,得出了平行四边形的对边是相等的,对角也是相等的。这种方法虽然比较简单,但是很节省时间,也很有实效,非常好。
师:还有吗?哇,还有这么多的同学举手啊!看来同学们探究的还是比较深入的,好,六组同学展示一下。生:把两个全等的三角形拼在一起(生演示),像这样,就能组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我们知道,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实际上,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就是平行四边形的对边,所以说平行四边形的对边是相等的。我们又知道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是相等的,那么这两个角加起来的和也应该是相等的(等式的性质),因此,平行四边形的对角也是相等的。
师:嗯,不错。六组同学选用了两个全等的三角形拼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的性质,可以得到平行四边形对边相等、对角也相等。非常好,这也给了我们一个启示,在学习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前后知识的联系。
3、达标检测(略)
4、归纳总结(略)
5、作业布置
习题18.1第1、2、3题。
6、板书设计(略)
7、教学反思
1、流畅的教学设计、精心的内容编排、巧妙的时间运用是上好一节新课标理念下的新授课的大前提。要开展多元化的探究活动,要学生在合作探索中体现和发现新知识,就必须在有限的45分钟时间里尽可能挤出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有更多的动手、动口、思考和尝试的机会.因此,整个新授课的教学设计必须很流畅,教学内容与练习的选取必须衔接连贯,不允许有任何时间上的点滴浪费.在教学过程中,本人通过创设情景、引入课题,出示学习目标重难点、自学指导,引导学生探究新知等教学环节.既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又重视学生数学思想方法的学习,合理调整教学内容,使学生的学习目标更加明确,让学生在动中学。培养学生展示的意识。
2、能否以探究活动的形式,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去发现和体验新知识是上好一节新课标理念下的新授课的关键。数学学习过程充满着观察、实验、模拟、推断等探索性与挑战性活动。教师要改变以例题、示范、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投入到探索与交流的学习活动中去.这一节课学生已通过旋转操作的探究方式发现平行四边形是一个中心对称图形,进而探索得出“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对角相等,邻角互补”等特征,再借助动画演示使同学们对平行四边形有关边和角方面的性质有较深的理解.与此同时,学生也对旋转操作的步骤和要领有了一定的认识,以此为基础,既能体现新课标教学理念,又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际操作能力,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学生的合作探究要取得成效,离不开教师的正确引导和促进。在探究活动中,教师应扮演一个参与者与促进者相结合的角色,加入学生中去,与学生们一起共同去探求和發现新知识,但这个参与者并不能只为参与而参与,他必须在参与者们产生误解或迷惑的时候提供正确的指引,促进参与者们朝着同一的、正确的方向迈进。而在练习过程中,教师此时就要摇身一变,成为一个新课标理念下知识传授者的角色,检查每一位学生的练习质量,对不足者及时辅导,较大问题及时在课堂上反馈,好让全班同学加以注意,提高警惕。
本节课的内容是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十八章《平行四边形线》第一节第一课时。
二、设计思路
1、指导思想
本节课既是平行线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等知识的延续和深化,也是后续学习矩形、菱形、正方形等知识的坚实基础,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还为证明两条线段相等、两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提供了新的方法和依据,拓宽了学生的解题思路。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平行四边形的概念,掌握平行四边形边、角、对角线的有关性质,并会运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解决简单的问题。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知识的自学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有条理的表达能力; (2)过程与方法:体会通过数学活动,探索归纳获得数学结论的过程,感受平行四边形性质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通过对问题解决的过程的反思,获得解决问题的经验,积累解决问题的方法;(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积极参与数学活动,让学生学会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对数学问题的讨论,享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3、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并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概念和性质;难点:通过数学活动探索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培养学生学习的思维能力,规范学生在解题中的书写格式。
三、教学准备
为了本节教学目标的实现,可以使用几何画板等计算机软件,有利于学生在运动变化中寻找图形中不变的数量关系(位置关系),从而发现图形的性质,学生进行探究活动是准备白纸、直尺、三角尺、量角器等工具。
四、教学过程设计
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略)
2、小组合作,探究新知
师:同学们,我们知道平行四边形的的两组对边是互相平行的,那么除此之外,平行四边形的边和角还有没有其它的关系呢?下面我们就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究。首先,请同学打开你们小组的“智能袋”,老师给每个小组都准备了直尺、量角器、两个全等的三角形、两个相同的平行四边形和图钉。同学们可以任意的从中选择适当的工具或图形进行探究,好,下面开始。(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究)
师:好。我看同学们都基本完成了,下面请各小组汇报一下你们探究的成果。师:哪个小组先来?八组同学。生:我们小组首先用直尺测量出了平行四边形四条边的长度,发现了较长的一组对边的长度都是25cm,较短的一组对边的长度都是18cm,说明了平行四边形的对边是相等的。接着又用量角器量出了平行四边形四个角的度数,发现了较大的一组对角的度数都是120°,较小的一组对角的度数都是60°,说明了平行四边形的对角也是相等的。(生演示)师:嗯,说的不错。八组同学采用了测量的方法,得出了平行四边形的对边是相等的,对角也是相等的。这种方法虽然比较简单,但是很节省时间,也很有实效,非常好。
师:还有吗?哇,还有这么多的同学举手啊!看来同学们探究的还是比较深入的,好,六组同学展示一下。生:把两个全等的三角形拼在一起(生演示),像这样,就能组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我们知道,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实际上,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就是平行四边形的对边,所以说平行四边形的对边是相等的。我们又知道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是相等的,那么这两个角加起来的和也应该是相等的(等式的性质),因此,平行四边形的对角也是相等的。
师:嗯,不错。六组同学选用了两个全等的三角形拼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的性质,可以得到平行四边形对边相等、对角也相等。非常好,这也给了我们一个启示,在学习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前后知识的联系。
3、达标检测(略)
4、归纳总结(略)
5、作业布置
习题18.1第1、2、3题。
6、板书设计(略)
7、教学反思
1、流畅的教学设计、精心的内容编排、巧妙的时间运用是上好一节新课标理念下的新授课的大前提。要开展多元化的探究活动,要学生在合作探索中体现和发现新知识,就必须在有限的45分钟时间里尽可能挤出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有更多的动手、动口、思考和尝试的机会.因此,整个新授课的教学设计必须很流畅,教学内容与练习的选取必须衔接连贯,不允许有任何时间上的点滴浪费.在教学过程中,本人通过创设情景、引入课题,出示学习目标重难点、自学指导,引导学生探究新知等教学环节.既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又重视学生数学思想方法的学习,合理调整教学内容,使学生的学习目标更加明确,让学生在动中学。培养学生展示的意识。
2、能否以探究活动的形式,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去发现和体验新知识是上好一节新课标理念下的新授课的关键。数学学习过程充满着观察、实验、模拟、推断等探索性与挑战性活动。教师要改变以例题、示范、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投入到探索与交流的学习活动中去.这一节课学生已通过旋转操作的探究方式发现平行四边形是一个中心对称图形,进而探索得出“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对角相等,邻角互补”等特征,再借助动画演示使同学们对平行四边形有关边和角方面的性质有较深的理解.与此同时,学生也对旋转操作的步骤和要领有了一定的认识,以此为基础,既能体现新课标教学理念,又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际操作能力,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学生的合作探究要取得成效,离不开教师的正确引导和促进。在探究活动中,教师应扮演一个参与者与促进者相结合的角色,加入学生中去,与学生们一起共同去探求和發现新知识,但这个参与者并不能只为参与而参与,他必须在参与者们产生误解或迷惑的时候提供正确的指引,促进参与者们朝着同一的、正确的方向迈进。而在练习过程中,教师此时就要摇身一变,成为一个新课标理念下知识传授者的角色,检查每一位学生的练习质量,对不足者及时辅导,较大问题及时在课堂上反馈,好让全班同学加以注意,提高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