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村上春树的《象的失踪》,讲的是町里有一只大象从动物园里消失了,甚至照顾大象的管理员也下落不明。就故事本身我想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大象为什么消失?通过此作品,结合现代社会作者想说什么?这一系列的问题可以引导我们重新解读这部作品。在本文中,笔者试图从读者的共鸣、都市人的孤独、急功近利的社会、失踪与寻找这几个角度回味《象》这部作品,寻找都市人的精神家园。
【关键词】《象的消失》;都市人的孤独;都市人的精神家园
村上春树的《象的失踪》1985年8月发表于《文学界》,后收入短片小说集《再袭面包店》。村上春树三十岁登上文坛,作品无论是在日本国内还是国外都非常受欢迎。《象的失踪》的情节十分简单,镇上的老象和老饲养员突然失踪,而周围的人们却一直弄不清楚事情的真相,只有"我"还对此事默默关注。以沉厚古老为象征的象,由于与商业文明不断发展的急功近利的社会的矛盾,终而至于莫名其妙在动物园中消失这一奇特幻象为背景,以主人公之口叙述了"我"对于世界的认知,引发出象所象征的精神家园可能永远消失的感慨。在这个小说中,有日本以往小说极少见的简约风格,暗喻、象征,都节制而有分寸。村上春树的作品生动地刻画了人类的内心感触,将现代都市人的丧失感描绘得淋漓尽致,对于流逝的时间,空虚和幻灭感,描画得入木三分,其内涵一定会得到读者的共鸣。
(1)与读者的共鸣
在中国,读村上的小说甚至成为一种时尚。村上总有化腐朽为神气的灵气,即使是平淡的事件也能讲得很玄妙,而且紧扣心中深处的感觉,看他的书,仅文字而言,一点不累,不过,却常叫人共鸣和思考。读村上,我们则觉得是在读自己,是在叩问自己的心灵,倾听自己心灵的回声,在自己的精神世界中游历,看到的是我们自己。简而言之,也就是村上引起了我们的共鸣:心的共鸣。总的看来,没有谁觉得读了村上春树后心情非常轻松愉快的,或者觉得对人生有了新的希望和生活的勇气,相反,更多人觉得情绪变得异常抑郁、沮丧,巴不得像小说中的主人公那样优美地死去呢!从上面这些精神内存可以窥见村上春树的小说在中国的影响。
(2)都市人的孤独
在《象的失踪》这个故事的讲述中,可以从多个角度体会到都市人的孤独。大象失踪之前,主人公就非常关注它,"大象这种动物身上有一种拨动我心弦的东西,很早以前就有这个感觉,原因我倒不清楚。"当象失踪后,主人公为是否应该提供线索而犹豫过,然而他选择了自闭。在后来与"没有发现任何不可以对她抱有好感的理由"的女士的交流的过程中,女士完全不理解他的任职,无法与他有相同的认识和理解,令他十分失望和后悔。他顿时感到自己成为了商品社会里的另类,"我往往感到周围正在失去其固有的平衡"。孤独的角色还有大象本身,大象温和宽容的品性代表着温馨、美好的世界,象征着人类美好的精神家园。然而这样赋有意义的大象却被急功近利的社会排挤在圈外甚至失踪,这也意味着人类的精神家园被各种各样的追求和需要淹没,人们正在失去自己的精神家园!人们心里的孤独感特别能在村上的小说世界中找到共鸣,最重要的是,村上让他们懂得了如何善待孤独与无奈。
(3)急功近利的社会
日本经济,经过艰苦努力,从战后一片废墟中恢复到战前水平。60年代经济迅猛发展,进入高速增长时期。《象的失踪》的发表年代,日本经济进入稳定增长期,取得了飞跃发展,迅速跨入世界先进国家行列,并一跃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高速发展的经济化、商品话影响着的日本人的生活。
村上春树的作品在中国当代的都市影响深远,可能跟迅速的都市化有着紧密的联系。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氛围,同村上作品背景的日本六七十年代以至80年代有许多相近之处。现代社会追求"简洁性"、"功能性"、"谐调性",象不具备任何商品的功能,也就在现代社会中成为累赘--"在这急功近利的世界上,成不了商品的因素几乎不具有任何意义"。在人们由乡村走向都市,生活方式急剧的巨变,引起的怀旧情绪会在阅读村上春树的小说时产生心理共鸣。
(4)失踪与寻找
象失踪了,关于都市人的精神家园,我们是应该寻找,还是向它做永远的告别,我们应该如何面对这一切,这是村上的故事留给我们的思考。在这个急功近利的社会里,孤独的都市人在品位村上的故事中产生共鸣的同时,也用新的心境感受孤独、新的眼光品位自我。
村上春树在谈他的创作时曾经说过,他说,在他的小说他想要诉说的,可以在某种程度上简单概括一下。那就是:"任何人在一生当中都在寻找一个宝贵的东西。但能够找到的人并不多。即使幸运地找到了,实际上找到的东西在很多时候都已受到致命的损毁。尽管如此,我们仍然继续寻找不止。因为若不这样做,生的意义本身便不复存在。"这就是他写小说的内核,也是他的小说吸引这么多人的真正原因吧。在茫然不知所措时寻找自我,重返人类的美好家园,或许也正因为这一点才使那么多中国读者对他的小说能产生共鸣。
(5)结语
80年代的日本经济正处于高速成长时期,但与此同时自然环境和人类的情感世界却承受着前所未有的冲击和破坏。在城市里,绿色越来越少、地价高涨、没有休止的昼夜工作,人们在经济上得到的越多,在精神上失去的东西却更多。在繁忙中醒悟过来的时候才发现,自己已经失去了太多,曾经苦苦追求的心灵的港湾早已不见踪影,剩下的只是寂寞与失落。在这样的精神沙漠里,我们不由得期待:期待能寻见一丝甘露,期待那受到创伤的心灵,能够寄托在大象身上,拥有自己的一片栖身之处。
【参考文献】
[1]《象的失踪》中文翻译版林少华 译作者:村上村树 [M]文春文库出版社
[2]『象の消滅』日文原版 作者:村上春樹[J]『パン屋再襲撃』文春文庫出版社
[3]日语教学与研究文集 [M] 李庆祥 徐玉琳 编 1999.11 新华彩印出版社
[4]日本学研究 谭晶华 编 [M]2007.12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作者简介:池长日(1962--),男,现任青岛大学理工大学琴岛学院日语教师
【关键词】《象的消失》;都市人的孤独;都市人的精神家园
村上春树的《象的失踪》1985年8月发表于《文学界》,后收入短片小说集《再袭面包店》。村上春树三十岁登上文坛,作品无论是在日本国内还是国外都非常受欢迎。《象的失踪》的情节十分简单,镇上的老象和老饲养员突然失踪,而周围的人们却一直弄不清楚事情的真相,只有"我"还对此事默默关注。以沉厚古老为象征的象,由于与商业文明不断发展的急功近利的社会的矛盾,终而至于莫名其妙在动物园中消失这一奇特幻象为背景,以主人公之口叙述了"我"对于世界的认知,引发出象所象征的精神家园可能永远消失的感慨。在这个小说中,有日本以往小说极少见的简约风格,暗喻、象征,都节制而有分寸。村上春树的作品生动地刻画了人类的内心感触,将现代都市人的丧失感描绘得淋漓尽致,对于流逝的时间,空虚和幻灭感,描画得入木三分,其内涵一定会得到读者的共鸣。
(1)与读者的共鸣
在中国,读村上的小说甚至成为一种时尚。村上总有化腐朽为神气的灵气,即使是平淡的事件也能讲得很玄妙,而且紧扣心中深处的感觉,看他的书,仅文字而言,一点不累,不过,却常叫人共鸣和思考。读村上,我们则觉得是在读自己,是在叩问自己的心灵,倾听自己心灵的回声,在自己的精神世界中游历,看到的是我们自己。简而言之,也就是村上引起了我们的共鸣:心的共鸣。总的看来,没有谁觉得读了村上春树后心情非常轻松愉快的,或者觉得对人生有了新的希望和生活的勇气,相反,更多人觉得情绪变得异常抑郁、沮丧,巴不得像小说中的主人公那样优美地死去呢!从上面这些精神内存可以窥见村上春树的小说在中国的影响。
(2)都市人的孤独
在《象的失踪》这个故事的讲述中,可以从多个角度体会到都市人的孤独。大象失踪之前,主人公就非常关注它,"大象这种动物身上有一种拨动我心弦的东西,很早以前就有这个感觉,原因我倒不清楚。"当象失踪后,主人公为是否应该提供线索而犹豫过,然而他选择了自闭。在后来与"没有发现任何不可以对她抱有好感的理由"的女士的交流的过程中,女士完全不理解他的任职,无法与他有相同的认识和理解,令他十分失望和后悔。他顿时感到自己成为了商品社会里的另类,"我往往感到周围正在失去其固有的平衡"。孤独的角色还有大象本身,大象温和宽容的品性代表着温馨、美好的世界,象征着人类美好的精神家园。然而这样赋有意义的大象却被急功近利的社会排挤在圈外甚至失踪,这也意味着人类的精神家园被各种各样的追求和需要淹没,人们正在失去自己的精神家园!人们心里的孤独感特别能在村上的小说世界中找到共鸣,最重要的是,村上让他们懂得了如何善待孤独与无奈。
(3)急功近利的社会
日本经济,经过艰苦努力,从战后一片废墟中恢复到战前水平。60年代经济迅猛发展,进入高速增长时期。《象的失踪》的发表年代,日本经济进入稳定增长期,取得了飞跃发展,迅速跨入世界先进国家行列,并一跃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高速发展的经济化、商品话影响着的日本人的生活。
村上春树的作品在中国当代的都市影响深远,可能跟迅速的都市化有着紧密的联系。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氛围,同村上作品背景的日本六七十年代以至80年代有许多相近之处。现代社会追求"简洁性"、"功能性"、"谐调性",象不具备任何商品的功能,也就在现代社会中成为累赘--"在这急功近利的世界上,成不了商品的因素几乎不具有任何意义"。在人们由乡村走向都市,生活方式急剧的巨变,引起的怀旧情绪会在阅读村上春树的小说时产生心理共鸣。
(4)失踪与寻找
象失踪了,关于都市人的精神家园,我们是应该寻找,还是向它做永远的告别,我们应该如何面对这一切,这是村上的故事留给我们的思考。在这个急功近利的社会里,孤独的都市人在品位村上的故事中产生共鸣的同时,也用新的心境感受孤独、新的眼光品位自我。
村上春树在谈他的创作时曾经说过,他说,在他的小说他想要诉说的,可以在某种程度上简单概括一下。那就是:"任何人在一生当中都在寻找一个宝贵的东西。但能够找到的人并不多。即使幸运地找到了,实际上找到的东西在很多时候都已受到致命的损毁。尽管如此,我们仍然继续寻找不止。因为若不这样做,生的意义本身便不复存在。"这就是他写小说的内核,也是他的小说吸引这么多人的真正原因吧。在茫然不知所措时寻找自我,重返人类的美好家园,或许也正因为这一点才使那么多中国读者对他的小说能产生共鸣。
(5)结语
80年代的日本经济正处于高速成长时期,但与此同时自然环境和人类的情感世界却承受着前所未有的冲击和破坏。在城市里,绿色越来越少、地价高涨、没有休止的昼夜工作,人们在经济上得到的越多,在精神上失去的东西却更多。在繁忙中醒悟过来的时候才发现,自己已经失去了太多,曾经苦苦追求的心灵的港湾早已不见踪影,剩下的只是寂寞与失落。在这样的精神沙漠里,我们不由得期待:期待能寻见一丝甘露,期待那受到创伤的心灵,能够寄托在大象身上,拥有自己的一片栖身之处。
【参考文献】
[1]《象的失踪》中文翻译版林少华 译作者:村上村树 [M]文春文库出版社
[2]『象の消滅』日文原版 作者:村上春樹[J]『パン屋再襲撃』文春文庫出版社
[3]日语教学与研究文集 [M] 李庆祥 徐玉琳 编 1999.11 新华彩印出版社
[4]日本学研究 谭晶华 编 [M]2007.12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作者简介:池长日(1962--),男,现任青岛大学理工大学琴岛学院日语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