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素质教育的春风已经吹遍了神州大地,贯彻新课改理念的高中政治教学改革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然而,综观当前高中政治教学现状,仍有许多传统、陈旧的教学模式弥漫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文章以素质教育为背景,按照新课改的要求,探讨了高中政治教學改革的有效形式和途径,以期提高高中政治教学的有效性,充分发挥政治教学应有的育人作用。
关键词:素质教育;高中;政治教学
1. 以学生为主体,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性
新课改理念的核心之一便是将学生视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中,教师是绝对权威的主体,拥有优势话语权。满堂灌的填鸭式教学让本就枯燥的政治课堂变得异常乏味,加上高中政治理论的抽象,课堂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在新课改理念下,教师应始终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最终目的,将课堂知识内化为学生的学习能力。通过正确的引导、生动的讲解和课堂气氛的营造,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性。具体而言,可以采取如下措施。
(1)构建新颖、生动的教学情境。
“教师教学的关键是设法营造学生喜欢的学习环境和气氛。”高中政治教学要一改以往死板、沉闷的教学手段和方式,主动建构新颖、生动的教学情境。高中生相比于小学生和初中生而言,其思想、感情都更为复杂和丰富。相较于其他学科教师而言,作为高中政治教师,更需要深入地了解和分析学生的所思所想,努力地构建适应高中生心理和情感特点的生动活泼、新颖别致的教学环境。课堂的导入往往是需要开动脑筋的,很多政治教师往往是几句话带过甚至直接忽略。学生的情绪无法被充分激活,很难跟随教师的脚步,因此经常出现开小差、交头接耳,甚至睡大觉的不良现象。新颖、生动的教学情境便很好地化解了这一尴尬局面,使课堂气氛变得活跃、灵动,学生情绪高涨、兴趣提升,参与性和互动性增强。政治课堂再也不是充斥着抽象、乏味、深奥概念的哲学思辩,而是师生共同建构的知识传递与获取过程。
(2)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新课程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强调在教学过程中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和树立学生健康、健全的情操和人格魅力。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是素质教育背景下新课改的学习方式的深刻变革。高中政治教师也应为学生开展自主探究和合作性学习创设必要的条件,积极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踊跃发言。虽然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核心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但是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并不是扮演局外人的角色,而是应该具有掌控教学节奏的能力。探究式、合作性学习并不是将课堂完全交给学生,任其漫无边际、不切主题地瞎侃胡聊,也不能只搞流于表面的形式主义。教师应该一方面敢于放权,同时又要有所规定和要求,真正做到收放自如。
(3)组织学生进行模拟活动,增强课堂趣味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高中政治教学只有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被动地接受知识为主动地吸收知识。传统的政治课堂多为呆板、乏味的知识或概念的灌输,学生死记硬背以应付考试。很多学生都提不起兴趣,在平时的课堂学习和课后的复习过程中,都抱着一种敷衍的态度,很多学生甚至认为,政治学习对将来的就业或人生发展并没有太大作用,只是参加高考的“规定动作”,造成政治学习的疲软。教师应该针对这一问题,采用形式多样的模拟活动,比如阅读、表演、对话、辩论、练习、实验、游戏、社会调查等,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实际体验和沉浸到“政治生活”中去,激发其学习和探究的兴趣,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和生动性。例如,在讲授《经济常识》中的“国有企业经营者的地位”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提前预习相关知识和内容,开展分组式填框竞赛;然后让学生假设自己是国有控股企业的老总,针对股东代表大会和职工代表大会开展详细的述职报告,阐述自己的经营策略和未来规划等。实践证明,这样的模拟活动,让学生参与其中,整堂课气氛异常活跃,学生兴趣大增,效果颇为理想。
2. 以教师为主导,更新政治教学理念和方式
学生主体性的发挥离不开教师的主导。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必须充分发挥引路人的作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抽象的政治概念和知识。课堂教学只有短短的几十分钟,如何在短暂的课堂教学中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必须将课改理念真正贯彻到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打破传统的封闭性、机械式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手段,更新教学观念。
(1)坚持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理论联系实际是一切行为和思维方式的准则。高中政治教学更应如此。教师必须始终牢记这一原则,将政治教学与时事政策等相联系。在政治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引导,启发学生将课堂政治知识与日常生活以及社会热点相结合,帮助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在讲授抽象的辩证唯物主义的概念和原理时,尤其需要理论联系实际,用现实生活中的实例分析哲学原理,切实提高学生辩证思维的能力。
(2)采用不拘一格的教学手段
教学手段是贯穿课堂教学始终、决定教学成败的关键性环节。单一的、固定的教学手段不仅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参与性,很难收到预想的教学效果,甚至可能导致课堂教学的中断或阻滞。政治教师必须采用灵活多变、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比如,除了常规的讲授法之外,教师还可以使用图表法、对比法等启发性教学手段,帮助学生融会贯通、举一反三。此外,直观性教学辅助手段比如音频、视频等也会活跃教学氛围,让学生更加直观、形象地理解政治知识,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比如,在讲授《经济常识》中的“积极发展我国的第三产业”时,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十五大”以来我国第三产业的发展概况,通过形象生动的画面、悦耳动听的音乐,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直观的教学情境的创设,收获了理想的教学效果。
(3)因材施教,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
新课改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而个性的发展是以学生的差异为前提的。“世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学生的性格、情感、思维、兴趣等都存在着极大的差异。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充分理解和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按照学生个性和情感需求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进度,保证最大程度地满足每位学生的发展要求。
参考文献:
[1]张虎军. 试谈素质教育下的高中政治教学[J]. 学周刊,2011,32:50-51.
关键词:素质教育;高中;政治教学
1. 以学生为主体,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性
新课改理念的核心之一便是将学生视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中,教师是绝对权威的主体,拥有优势话语权。满堂灌的填鸭式教学让本就枯燥的政治课堂变得异常乏味,加上高中政治理论的抽象,课堂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在新课改理念下,教师应始终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最终目的,将课堂知识内化为学生的学习能力。通过正确的引导、生动的讲解和课堂气氛的营造,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性。具体而言,可以采取如下措施。
(1)构建新颖、生动的教学情境。
“教师教学的关键是设法营造学生喜欢的学习环境和气氛。”高中政治教学要一改以往死板、沉闷的教学手段和方式,主动建构新颖、生动的教学情境。高中生相比于小学生和初中生而言,其思想、感情都更为复杂和丰富。相较于其他学科教师而言,作为高中政治教师,更需要深入地了解和分析学生的所思所想,努力地构建适应高中生心理和情感特点的生动活泼、新颖别致的教学环境。课堂的导入往往是需要开动脑筋的,很多政治教师往往是几句话带过甚至直接忽略。学生的情绪无法被充分激活,很难跟随教师的脚步,因此经常出现开小差、交头接耳,甚至睡大觉的不良现象。新颖、生动的教学情境便很好地化解了这一尴尬局面,使课堂气氛变得活跃、灵动,学生情绪高涨、兴趣提升,参与性和互动性增强。政治课堂再也不是充斥着抽象、乏味、深奥概念的哲学思辩,而是师生共同建构的知识传递与获取过程。
(2)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新课程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强调在教学过程中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和树立学生健康、健全的情操和人格魅力。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是素质教育背景下新课改的学习方式的深刻变革。高中政治教师也应为学生开展自主探究和合作性学习创设必要的条件,积极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踊跃发言。虽然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核心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但是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并不是扮演局外人的角色,而是应该具有掌控教学节奏的能力。探究式、合作性学习并不是将课堂完全交给学生,任其漫无边际、不切主题地瞎侃胡聊,也不能只搞流于表面的形式主义。教师应该一方面敢于放权,同时又要有所规定和要求,真正做到收放自如。
(3)组织学生进行模拟活动,增强课堂趣味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高中政治教学只有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被动地接受知识为主动地吸收知识。传统的政治课堂多为呆板、乏味的知识或概念的灌输,学生死记硬背以应付考试。很多学生都提不起兴趣,在平时的课堂学习和课后的复习过程中,都抱着一种敷衍的态度,很多学生甚至认为,政治学习对将来的就业或人生发展并没有太大作用,只是参加高考的“规定动作”,造成政治学习的疲软。教师应该针对这一问题,采用形式多样的模拟活动,比如阅读、表演、对话、辩论、练习、实验、游戏、社会调查等,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实际体验和沉浸到“政治生活”中去,激发其学习和探究的兴趣,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和生动性。例如,在讲授《经济常识》中的“国有企业经营者的地位”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提前预习相关知识和内容,开展分组式填框竞赛;然后让学生假设自己是国有控股企业的老总,针对股东代表大会和职工代表大会开展详细的述职报告,阐述自己的经营策略和未来规划等。实践证明,这样的模拟活动,让学生参与其中,整堂课气氛异常活跃,学生兴趣大增,效果颇为理想。
2. 以教师为主导,更新政治教学理念和方式
学生主体性的发挥离不开教师的主导。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必须充分发挥引路人的作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抽象的政治概念和知识。课堂教学只有短短的几十分钟,如何在短暂的课堂教学中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必须将课改理念真正贯彻到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打破传统的封闭性、机械式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手段,更新教学观念。
(1)坚持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理论联系实际是一切行为和思维方式的准则。高中政治教学更应如此。教师必须始终牢记这一原则,将政治教学与时事政策等相联系。在政治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引导,启发学生将课堂政治知识与日常生活以及社会热点相结合,帮助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在讲授抽象的辩证唯物主义的概念和原理时,尤其需要理论联系实际,用现实生活中的实例分析哲学原理,切实提高学生辩证思维的能力。
(2)采用不拘一格的教学手段
教学手段是贯穿课堂教学始终、决定教学成败的关键性环节。单一的、固定的教学手段不仅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参与性,很难收到预想的教学效果,甚至可能导致课堂教学的中断或阻滞。政治教师必须采用灵活多变、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比如,除了常规的讲授法之外,教师还可以使用图表法、对比法等启发性教学手段,帮助学生融会贯通、举一反三。此外,直观性教学辅助手段比如音频、视频等也会活跃教学氛围,让学生更加直观、形象地理解政治知识,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比如,在讲授《经济常识》中的“积极发展我国的第三产业”时,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十五大”以来我国第三产业的发展概况,通过形象生动的画面、悦耳动听的音乐,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直观的教学情境的创设,收获了理想的教学效果。
(3)因材施教,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
新课改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而个性的发展是以学生的差异为前提的。“世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学生的性格、情感、思维、兴趣等都存在着极大的差异。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充分理解和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按照学生个性和情感需求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进度,保证最大程度地满足每位学生的发展要求。
参考文献:
[1]张虎军. 试谈素质教育下的高中政治教学[J]. 学周刊,2011,32:5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