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宋诗形成于特定的历史时期,这一历史时期的特殊性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宋诗上承盛唐,由于唐代诗歌达到空前繁荣,宋代诗人为了他们的诗作能与唐人媲美,甚至超过唐代,一方面他们继承唐人的特点,另一方面,他们又不得不另僻蹊径,以期宋代的诗歌足与唐代抗衡。其次,宋王朝为武人兵变所建,建国后,历代统治者都不信任武将,多方限制将帅的权力,这种做法在防范武人跋扈方面确实收到了成效,然而同时也大大地削弱了军队的作战能力,致使宋王朝在对外边事中屡屡失败,不得不屈膝求和,称臣进贡。在这种忍辱苟安的政治形势下,宋代诗歌一直没有形成唐诗的开阔恢弘的气象。正是由于上述原因,宋代诗歌形成了其独特的特点,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反映现实,慷慨高歌
宋王朝对外妥协,向异族称臣纳贡,一方面形成尖锐的民族矛盾;另一方面,由于缴纳岁币,加重了国内人民的负担,又形成尖锐的阶级矛盾。在此形势下,一大批有爱国热情的诗人感时伤世,忧国忧民,创作了大量的爱国主义诗篇。爱国御侮,同情人民成为当时诗歌的主旋律。这些诗作反映了当时特定的历史现实,表达了诗人们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热情,如文天祥、陆游、欧阳修等,就是其中的优秀代表。文天祥在《指南录》中说,“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表现了他力图恢复,念念不忘宋室的不屈不挠的意志。而他著名的《金陵驿》诗,更表现了一种永离故国的沉痛心情:“……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陆游晚年闲居山阴时,一个风雨交加的深夜,卧病在床的他还想着为国戍边,他在《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写到: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日有所思,夜有所梦,这种梦思幻想,正是陆游爱国精神的一种深刻表现。而诗人临终前的一首《示儿》诗,更是教育和鼓舞了后代无数的读者: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欧阳修也是当时的重要诗人,他的部分作品,反映人民的痛苦生活,也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第二,富有哲理,含蓄蕴藉
宋代理学兴起,影响到诗人们的创作,同时,由于宋诗上承盛唐,诗人们为了能与唐诗争胜,有意在创作中撇开唐诗以情韵胜的路子,追求一种理趣,这样,宋代的哲理诗较为盛行,成为一种倾向。这方面亦有不少的名句,如苏东坡的“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朱熹的“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王安石的“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叶绍翁的“春色满园关不住,一只红杏出墙来”,等等。
第三,通俗浅近,平易质朴
宋代诗人中亦不乏受乐府诗歌影响,向民歌学习的典范。他们的诗作采用民歌的形式,运用白描的手法,作品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这形成了宋诗又一方面的特点。范成大、杨万里即可看作是这一方面的代表,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杨万里的《插秧歌》,描写田园生活,语言力求平易浅近,并大量汲取俚语谣谚入诗,展示了丰富多彩的宋代风土人情,像一卷卷生动的农村风俗画,让人耳目一新。
第四,画意浓郁,诗情醇厚
诗画交融始于六朝的“二谢”,到唐代的王维、孟浩然等有了较大的发展,宋代以后,题画诗又进一步发展、盛行,出现了较多的诗人兼画家。在此情况下,宋人的诗作往往于醇厚的诗情中蕴含浓郁的画意,这形成了宋诗的第四大特点。
第五,以文字为诗,以才学为诗,以议论为诗
宋代轻武人,相比之下文人受到较好的待遇。由于有了较好的生活条件,文人们安于现状,脱离实际。长期的书房生活,使他们习惯于以学问相高,以议论相尚,而不大注意以社会现实为源泉,创作出鲜明的诗歌意境来打动读者。他们习惯于闭门造诗,诗作往往重在文字的钻研,倡行所谓“点铁成金”的创作方法,多喜在诗歌中运用典故,形成一股片面追求形式的风气。这种作风在欧、王、苏三家中已有所表现,到了黄庭坚、陈师道,更为突出,使诗歌脱离现实的倾向愈来愈严重。当然,这一点是我们应该批判的。
综上所述,宋诗的形成有其特定的历史原因,它的特点正是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决定的。
第一,反映现实,慷慨高歌
宋王朝对外妥协,向异族称臣纳贡,一方面形成尖锐的民族矛盾;另一方面,由于缴纳岁币,加重了国内人民的负担,又形成尖锐的阶级矛盾。在此形势下,一大批有爱国热情的诗人感时伤世,忧国忧民,创作了大量的爱国主义诗篇。爱国御侮,同情人民成为当时诗歌的主旋律。这些诗作反映了当时特定的历史现实,表达了诗人们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热情,如文天祥、陆游、欧阳修等,就是其中的优秀代表。文天祥在《指南录》中说,“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表现了他力图恢复,念念不忘宋室的不屈不挠的意志。而他著名的《金陵驿》诗,更表现了一种永离故国的沉痛心情:“……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陆游晚年闲居山阴时,一个风雨交加的深夜,卧病在床的他还想着为国戍边,他在《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写到: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日有所思,夜有所梦,这种梦思幻想,正是陆游爱国精神的一种深刻表现。而诗人临终前的一首《示儿》诗,更是教育和鼓舞了后代无数的读者: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欧阳修也是当时的重要诗人,他的部分作品,反映人民的痛苦生活,也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第二,富有哲理,含蓄蕴藉
宋代理学兴起,影响到诗人们的创作,同时,由于宋诗上承盛唐,诗人们为了能与唐诗争胜,有意在创作中撇开唐诗以情韵胜的路子,追求一种理趣,这样,宋代的哲理诗较为盛行,成为一种倾向。这方面亦有不少的名句,如苏东坡的“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朱熹的“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王安石的“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叶绍翁的“春色满园关不住,一只红杏出墙来”,等等。
第三,通俗浅近,平易质朴
宋代诗人中亦不乏受乐府诗歌影响,向民歌学习的典范。他们的诗作采用民歌的形式,运用白描的手法,作品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这形成了宋诗又一方面的特点。范成大、杨万里即可看作是这一方面的代表,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杨万里的《插秧歌》,描写田园生活,语言力求平易浅近,并大量汲取俚语谣谚入诗,展示了丰富多彩的宋代风土人情,像一卷卷生动的农村风俗画,让人耳目一新。
第四,画意浓郁,诗情醇厚
诗画交融始于六朝的“二谢”,到唐代的王维、孟浩然等有了较大的发展,宋代以后,题画诗又进一步发展、盛行,出现了较多的诗人兼画家。在此情况下,宋人的诗作往往于醇厚的诗情中蕴含浓郁的画意,这形成了宋诗的第四大特点。
第五,以文字为诗,以才学为诗,以议论为诗
宋代轻武人,相比之下文人受到较好的待遇。由于有了较好的生活条件,文人们安于现状,脱离实际。长期的书房生活,使他们习惯于以学问相高,以议论相尚,而不大注意以社会现实为源泉,创作出鲜明的诗歌意境来打动读者。他们习惯于闭门造诗,诗作往往重在文字的钻研,倡行所谓“点铁成金”的创作方法,多喜在诗歌中运用典故,形成一股片面追求形式的风气。这种作风在欧、王、苏三家中已有所表现,到了黄庭坚、陈师道,更为突出,使诗歌脱离现实的倾向愈来愈严重。当然,这一点是我们应该批判的。
综上所述,宋诗的形成有其特定的历史原因,它的特点正是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决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