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语文课堂的语言艺术

来源 :语文周报·初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cky1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尔基说过:“语言是一切事实和思想的外衣。”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们进行沟通交流的各种表达符号。语文课堂语言是传递教师的语文信息于学生的重要桥梁。把语文课堂的语言当做一项技术需要一定的程式化,但更需要的是个性创新的艺术美感,让每一个上完语文课堂的学生,在下课时仍还有一种余音绕梁的内心喜悦,仍有一种读了一本好书的意犹未尽之感,那么新课程标准所需要的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就自然而然融入其中了。
   语文课堂的语言从外在表现形式可以分为:声音语言和肢体语言。声音语言既包括现在一个合格的语文教师应该具备的标准的普通话,情感表达需要时的抑扬顿挫,又包括当代课堂充斥的多媒体的语言。多媒体语言,可以是丰富课堂中的电影片段或者经典范读,那么多媒体声音,老师在选入课堂时依然要做到精心挑选,符合教材,并能通过画面和声音将课文 的文字更好表情达意的内涵表达出来的作品。肢体语言,在课堂中也是必不可少的,老师面带微笑的鼓励和肯定,手势的引导,再加上声音的表达,那么学生更能准确接收老师要表达的信息。
   语文课堂的语言结构的内容,这里我们可暂借学生写议论文常用的“引议联结”四字来体现。
   引,即导入,精彩的导入,能将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调动起来,能将刚刚处于下课状态的涣散的心思迅速地收拢来。同时,出彩的导入也能将学生引入到即将展开的文本教材的学习,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进行了很好的铺垫。比如讲授《隐鼠的奥秘》一课,引入课堂时,可进行了疑问式的导入:同学们,生活中你们喜欢什么样的小动物,不喜欢什么动物呢,为什么?此刻学生七嘴八舌,自然也回答到了预想的答案,关于老鼠的回答。此时接着引入,那么有一种小动物,在它的身上也充满了难解之谜,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隐鼠的奥秘》来看看大自然有怎样神奇的现象,而隐鼠身上又给了我们人类怎样的生存启示?这样自然而然地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起来,而说明文阅读需要的学生的阅读兴趣的要求是更高的。
   议,内涵丰富外延广。议,可以是老师对文章字词句篇章的解读,可以是对文本的教參的中规中矩的解读,也可以是结合自身经历的理解。在词句的解读上,可以是基本意义上的解读,可是是赏析美感上的理解,可以是调动各种语文知识:词类、修辞、写法、表现手法等等方面的运用,也可以是作者、读者、文本三者之间相交相切的理解。
   联。在课堂的教学中,老师也要注意使用到联的语言。联的含义包括同一作者不同作品的联系理解记忆。比如杜甫在游历时期安史之乱时期漂泊西南时期,遭遇不同,但又有什么精神实质是不曾改变的。联,可以是不同作者相同主题的解读,比如《我爱这土地》和《我用残损的手掌》的比较阅读。可以是课文中某一人物或写作技法的联系阅读,如《范进中举》和《孔乙己》中主人公命运的不同说明了什么。这里联的含义,也意味着老师在讲课过程中注重课文的现实含义。这和新课标所要求的三维目标中“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同一道理。强调课文对现实生活的关照。比如在《孤独之旅》中这一场成长的旅程对于每个学生来说有怎样的含义,如何让自己在磨砺中成长。那么这样的课文解读才会和学生自己的生活零距离,情感价值观的熏陶才有实践的意义。
   结。强调的是对该堂课所学内容的总结和延伸。在这堂课中学生学到了什么,收获到了什么?可以用问句的形式对该堂课的重要知识点进行梳理和总结,当然老师的语言只能起一个穿针引线的作用,而不能代替学生发言。在《走一步,再走一步》的课堂小结中,注意提示学生从课文的形式内容两方面进行总结,并在总结中适当根据学生的信息反馈提出延伸的思考:如果你是文章中的父亲,你会怎么救自己的儿子,如果你是文章中小朋友的朋友,你又怎样来帮助自己的朋友?在生活中自己有没有遇到类似的困窘的时候,你自己是怎么解决的?让这个结不是课堂的终结,而是成为学生课下思考的射线的顶点。
   从内容上,笔者认为一堂课中,老师有意识地注意到“引议联结”四个环节,那么就更能有效调动课堂氛围又能切实地落实到语文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提高上。
其他文献
目前中学《语文课程标准》中对朗读教学总的要求是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语音、语调和感情等方面对学生进行综合考察,并注意考察对内容的理解和文体的把握。强调朗读。无疑是一条有效地提高语感水平的捷徑。而且,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朗读教学无疑会对提高中学语文教学效应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下面,笔者就如何有效地进行朗读教学发表一点浅见。   一、进行“设置情景”教学是科学有效的读书方法   
期刊
学生“听、说、读、写”四大能力的培养,是语文教学的最终归宿。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语文教师能重视每个学生“听”的能力的培养,就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如何来培养学生“听”的能力呢?笔者认为可以从这几个方面入手。   一、激发学生“听”的兴趣。   绝大多数学生都爱听故事,听故事时的那份专注神态有口皆碑。教师应该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在课堂上结合教材内容有意地穿插一些简短
期刊
语文是有着独特魅力的人文学科,她有温度,有性格,有诗情,有画意。诗意的课堂,触动情感,唤醒积淀,在完成教学目标的同时,丰富体验,让学生在文字中自由的徜徉,获得美感,提升语文素养。笔者试以课堂教学中几个环节为例,浅谈诗意课堂的构建。  一、诗意的导语  同学们,今天我们能够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读书学习,能在家中享用可口的饭菜,感受家庭的温馨,这些平常的幸福场景,却曾是一代代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
期刊
教师是崇高的职业,它的崇高在于奉献。班主任是这项崇高职业中的基石,官虽小,但责任重大。我认为一个合格的班主任既要教学生知识,又要引导学生做人。   一、爱在点滴,润物无声   有人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爱就没有责任。一切最好的教育方法,一切最好的教育艺术,都产生于教师对学生无私的爱。爱是教师教书育人的动力基础。作为班主任应该有更广泛的爱,要把自己的爱撒向每一个孩子,使每个孩子都能在爱的阳光
期刊
初中生正是人生读书的黄金时间,帮助学生养成热爱读书的习惯,多读书,读好书,提高阅读与写作能力,充实文化底蕴,陶冶情操,提升文化品位,必将对他们的一生起到积极的推动甚至决定作用。   读书风气从小处说是一个班风,从大的说就是一个学校,一个社会的文化风气,甚至也是一个社会的道德风气的反映。因为读书不仅使人获得知识,还可以使人变得安宁,减少浮躁气。而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培养学生文本阅读的兴趣、形成读书风
期刊
阅读成为当前语文教学最弱的环节。如何行之有效开展研究性阅读教学,已成为语文高效课堂建设的一个迫在眉睫的课题。   一、当前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这深刻的揭示了阅读教学的本质。然而,反思当前的阅读教学,我们不难发现其中存在不少的问题:    1、学生自主学习假,教师牵引灌输多。在高效课堂展示中,真正能
期刊
一、改善教学方式方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学习动力的源泉,表现自我、展现自我是每个学生都愿意积极去做的事情。新课标中明确提出:“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养成勤于思考和乐于动笔的习惯,能不拘于形式,自由地把自己的见闻和感受写下来。”这就告诉我们对于作文指导要从学生的兴趣着手,要想使学生的作文水平提高,首先必须开启他们兴趣的大门。在作文教学中,一旦学生有了写作的兴趣,就可
期刊
在《诗经》的305个篇什中,全部或局部描写战争的不过23篇,约占总篇目的7.2﹪.这些诗篇散见于“风”、“雅”之中,主要用途是“以观民风”,或夸饰周天子及其大臣的文治武功。可能是因数量少,而且多数是贵族作品,所以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不被研究者所重视,有的被划入徭役之诗,有的划归思妇之诗,有的被划归宴飨之诗,很少有人把战争之诗单独作为一类,进行专门研究.  其实,《诗经》中的战争诗,是后世现实主义战争
期刊
农村学生与城市学生的书面能力相差较大,这是事实,但怎样缩小他们之间的差距呢?以新课程理论为指导,以一线教学为基础,我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鼓励学生放声朗读,加强说的训练。经过多年的教学,我觉得让学生流畅地表达,朗读时,放出声是最好的办法。比如学生背诵古诗时,如果是默背,你仔细观察他,他似乎很认真的背诵,可当检查学生背诵时,学生却不能流畅的背诵了。我就教他放出声来并且带着想象去读。  
期刊
一、兴趣引入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正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教学时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典故、趣闻、轶事来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例如,我在教学《江城子·密州出猎》时,为了让学生理解诗人苏轼渴望重新得到朝廷重用的思想感情时,我就给学生讲了“持节寺中,何日遣冯唐”的典故:典出《史记·冯唐列传》。汉文帝时,魏尚为云中太守。匈奴曾一度来犯,魏尚亲率车骑出击,所杀欺众。后因报功文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