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实践活动教学初探

来源 :中国人民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angrui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是一个涵容了主客对象、多层次知识内容、多种知识传导方式以及多样性目标效果的互动、多动过程。在不断发展的教学改革中,实践活动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成为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笔者对此的认识是:实践活动教学是以直接经验和综合信息为主要内容,以具有教育性、创造性、实践性、操作性的学生主体活动为主要形式,以激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主动创造为基本特征,以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全面提高为目的的一种新型的教学观念和教学形式。它不但能沟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而且有助于生成数学知识系统之间内在的有机联系,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数学,体会数学的价值。本文尝试从如何进行实践活动的教学角度,谈一点个人的粗浅认识。
  
  一、创设情境开展数学实践活动
  
  “数学科学是人类精神从外界借取的东西最少的创造物之一”(彭加莱语),但儿童数学,却是依赖外界东西最多的数学。思维之形成,必须从外在的可见活动开始。这既是人类数学经验的起源,也是个体智力发展的过程。瑞士心理学家让。皮亚杰曾叙述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四五岁的孩子为数清一些石头,把它们摆成一行,然后从1数到10。数完后,从另一端数,发现也是10。他接着把石头摆成一个圆圈,依次数下去,发现的是同样的道理。他究竟发现了什么呢?他当然不会发现石子的性质,而是发现了关联于数学的某种经验。这就是逻辑数学经验的获得—— 一个依赖于外界事物而又超越其具体形态的抽象过程。这个“外界事物”就有类于我们所说的生活情境。很多数学问题无疑是生活问题的抽象,于是,在初理解抽象枯燥的数学问题时,我们就有赖于各种生活情景,有赖于借取现实素材,从而将枯燥的数学“返朴”为活泼生动的生活场景,以此来最大限度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积极参与愿望。如教学“连加”。这是一节典型的计算课,如果只让学生一味地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未免太枯燥,而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做诸如“投飞镖”游戏——靶子上有许多得分区域,学生连续投三次,根据投在靶子上的数看谁得的分高。通过记录每个同学投得的三个结果,学生提出了许多实际问题,如“某某同学投三次一共得了多少分?”“前两次结果比第三次多多少分?”这时,教师让学生解决“连加”问题,有的学生利用珠算算,有的用口算算,有的用笔算算。这样学生不但在活动中理解了连加的意义,而且还在具体活动情境中让学生多角度地理解算理,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算法,体现算法多样性。
  
  二、注重日常教学过程中的数学实践活动
  
  数学实践活动在形式上绝不是单纯的户外活动,而是融合于各个领域的学习内容之中,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一部分。它可以表现为课堂内的经历探索;也可以表现为课内外相结合;还可以是完全置身于社会这个大环境下的调查活动。如在学习“对称、平移和旋转”过程中的“折一折,剪一剪”、“猜一猜”等操作活动;让学生在方格纸上画出对称图形、平移图形;收集一些对称的图形、图案和照片,在班中展览;利用镜子进行观察等都是简单的实践活动。在学习“统计与概率”时,可组织类似实践活动:每天测量一颗黄豆芽长度并进行记录,最后制成统计表。任务明确后,在活动中每天什么时间测量豆芽的长度,怎样测量豆芽的长度都由学生自己来决定,教师只是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通过一星期的记录,学生都交上一份“豆芽生长情况统计表”和“豆芽生长情况统计图”,让学生在亲历亲为的参与中感受、认知、理解数学问题。亦如开展以观察、猜测、收集数据、验证推理等为主要形式的掷骰子游戏、转盘游戏、摸球游戏等实践活动,对于学生数学认识的发展而言都是有益的,因为这是学生自己尝试的结果,是在学生亲身经历中获取的知识,更能启迪学生的思维,发展他们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学生生活经验是开展数学实践活动的基础
  
  开展实践活动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结合他们的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设计富有情趣的教学活动,使学生接触更多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的数学问题,边学边用,有意识地用数学的观点去认识周围事物,并自觉地把所学习的知识与现实中的事物建立起联系。如“人民币的认识”,虽说学生有一定的经验,但是对元角分之间的进率相对比较模糊。模拟生活场景,实际购物无疑是最有效的一个途径,通过操作将所学的新知在模拟环境中得以应用、内化、巩固。在有趣的“买”“卖”过程中,学生不只经历了付钱、找钱及加减计算活动,对人民币真伪的辩认等方面也得到了一定的锻炼。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还可以开展一些小调查、小制作、小设计活动,如到商店调查商品的价格;测量本组同学的身高,并计算本组同学的平均身高;找生活中的小数;走一走100米有多少步;制作七巧板;设计厨房铺地板砖的计划等活动,都可以结合课内外组织实施。引导学生把课堂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运用到生活实践中,鼓励学生把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带进课堂,尝试解决,体会数学的真正价值。
  
  四、加强数学实践活动的设计与指导
  
  数学实践活动并不是“放羊式”的活动,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需要教师的指导。教师首先要有明确的活动目的、活动的内容和方式,要紧紧围绕活动的目的进行组织;其次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教师注意方法、策略上的点拨,当活动出现偏差时,尽快将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活动的目标上来,使活动活而不乱,有序进行。第三注重活动后的总结,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收获与遗憾,教师注意活动的拓展。例如本人曾执教的“客厅铺地面砖的设计”中,我先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以下题目:“用一张长12厘米,宽8厘米的长方形纸,可以剪成多少个边长是2厘米的小正方形?”我对学生进行了如下指导,学生先用画图的方法得出剪的个数,再讨论用计算的方法得出剪的个数,最后教师适当点拨。学生有了这样的指导,再完成“客厅铺地面砖的设计”。在设计中,学生做了如下几方面的工作:(1)测量并计算自家客厅的面积;(2)到市场调查各种正方形地面砖的边长和价格;(3)在纸上进行铺砖设计;(4)计算各种砖需要多少块,买砖需多少钱。
  总之,开展数学实践活动,可以促进数学各部分知识与表达方式之间的综合,促进学生知识的整合、方法的优化及智慧的开发。了解并熟练运用这一点,将有助于我们给纯粹的数学“穿”上合适的生活外衣,然后呈现给学生,使学生认识数学知识系统之间的内在联系,获得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经验和方法。
  (作者联通:678700云南省陇川县王子树帮东小学)
其他文献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了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任务,并指出目前我国教育现状中存在着学习方式单一的问题。因此,在教学中应以学生为主,改善学习方式,让每个学生自主参与学习过程,采用学生喜欢的多种学习方式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一、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从生活经验出发参与学习过程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明确强调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强调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把教材
期刊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对高素质人材的要求显得越来越重要。中国自1996年提出了“科教兴国”战略,并把“科教兴国”定为一项基本国策,而后又提出了素质教育。确实,一个国家、社会要进步、要发展,必须依靠教育,那么教育必须注重培养人的综合素质,只有人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高,才可能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我们深深感悟到传统的教育教学方法已经远远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  我们山区乡的
期刊
当一名好医生不易,做一位好老师更难。在没有课改之前用着传统的老方法“嘴巴+粉笔”教学,容易使一年级的学生产生厌学情绪。课改后,方法多样化了,学生也爱学。为什么呢?怎样才能教好一年级数学,使学生全面发展呢?基于参加工作以来不断地实践学习、试验探索所积累的教学经验。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    一、演示、试验和操作要点    演示试验动手操作是手脑并用的过程,是培养技能技巧促进思维发展的有效手段。
期刊
探究性学习是现在物理教学的主要形式之一,也是培养学生能力素质的一种有效途径。作为农村学校,教学设施可能不够,很多的教学探究没有真正落到实处,对探究性的教学内容仍然处于摸索阶段,没有达到成熟的有一定模式的教学境界。这是我在探究性教学过程中的一些体会。总结出来供大家参考。    一、要明白什么是探究性物理教学活动     1、物理“探究性学习”的内容  除了教材上要求的外,可以是物理知识的应用,如根椐
期刊
新课程标准从理念到设计,从目标到实施都有突破性的进展,其核心是“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这个核心有三根支柱支撑着: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样的教育,无疑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只有不断地进行专业学习,才能适应新课程标准要求,从而谋求自我的发展。   首先,教师要明确自己专业角色的转变,发挥角色应有的作用。   从韩愈的“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到陶行知的“学高为师,身正为
期刊
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竞争的时代,不能自我更新知识不会学习的人,将是时代的落伍者。学习很重要,会学更为重要。然而“会学”绝非朝夕之功,它需要经过长期的培养才能形成。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就能获得理想的学习效果。作为教师,在平时的工作中就要善于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第一,要培养学生养成制定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的习惯。在每学期开学之初, 教师就应该要求学生及早地制定出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每个学生不仅
期刊
“差生”的转化问题是令人头疼的一件事情,怎样才能让“差生”不差是众多国内外教育专家长期研究的一个问题。  “差生”问题是应试教育旧观念上的老问题,时至今天,我们不提了,但不可否认的是它仍然盘距在我们相当一部分的教师心中。  其实从素质教育的观点看,“优生”的某些优点未必是优点,“差生”的某些缺点也未必是缺点,我们做教师的应慧眼识金,充分挖掘他们身上的潜在的素质。    一、捕捉亮点,扬长避短   
期刊
创建和谐校园是全面树立和落实中共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战略部署。学校是培养人的场所,科学发展观把“以人为本”作为自己的本质和核心,将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的全面进步作为自己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同时学校是引领社会发展与文明的机构,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和谐的校园,就没有和谐的社会。作为学校工作者应该关注和思考“ 为什么要构建和谐校园?”“如何构建和谐校园?”处理好这些问题对于
期刊
“差生”群体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何了解差生的心理特点,做好差生的转化工作,是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重要的研究课题之一,这项工作不仅关系到部分学生自身的前途命运,也关系到全民族素质的提高,大面积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一、差生心理特点    1、自卑心理  自卑的心理特点导致了这部分学生在学习上失去了信心。由于诸多的原因,其学习成绩明显差于其他学生,在学习上受到较多的是“失败的体验”,其成就感长
期刊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的全面展开,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社会实践能力已成为素质教育的核心,使学生主动地学习,学会学习尤为重要。主动学习是通过学生的主动行为发生的。这种主动性、积极性来源于学习情景中某些因素、某些特征的吸引,而且这种吸引力越大,学生的兴趣就越浓厚、热情就越高涨、注意力就越集中、意志力就越顽强越持久,从而将学生导向自主、高效的学习探索境地。长期的思想品德课教学实践证明,以讲授法为
期刊